星云奖科幻系列:2312

星云奖科幻系列:231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金.斯坦利.鲁宾逊 著,余 凌 译
图书标签:
  • 科幻
  • 未来史
  • 太空歌剧
  • 社会科幻
  • 硬科幻
  • 星云奖
  • 2312
  • 未来社会
  • 乌托邦
  • 反乌托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重庆出版集团
ISBN:97872291037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751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星云奖科幻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4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我们多久未曾抬头仰望夜空了?

不论是术业专攻的学者,还是闲话家常的百姓,无不为宇宙的深邃和神秘深深吸引。当代地外科学发展虽极为迅猛,但其复杂的数学推算,抽象的空间构建,阻碍了非专业人士对本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在人均科普资源极度匮乏的中国,民众对宇宙的神往,不得不止步于空泛的想象。

金.斯坦利.鲁宾逊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对人性的剖析和反思存在于他的多部作品中,是隐匿于科幻外壳下的一条鲜明的社会主线。新作《2312》荣获2012年“星云奖”,主题是探索人类在宇宙中的出路,通过如临现场的细节描述,紧张惊险的情节设计,步步设局,将读者导入一场惊天阴谋。看似纯粹的科幻作品其实是一幅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甚至不同星球间关于美与丑,信任与猜疑,保守与进取,生存与毁灭的全景画:人类社会之矛盾与冲突,实则人性之贪婪与自私;纵使现代科技将物质文明推送至难以想象的高度,被有缺陷的人性操纵的芸芸众生,仍无法超脱于互相算计、尔虞我诈、自我毁灭却又爱恨交织的悲情闹剧。

行文上,作者采用半个多世纪前始于美国的插入体,将看似碎片的词汇和概念以隐藏的逻辑插入正文,不仅调节了全书节奏,也自然为读者补充了阅读此书所需的科普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在与译者的通信中,作者强调《2312》是其又一本有中国元素的小说,对在中国发行其汉译版十分期待。

康德曾说:“世间有二物,越是对其仔细思索,越有敬畏与惊叹之感:星河灿烂于顶,道德高洁于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认为自由呼吸、绿树成荫、碧海蓝天不过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发展科技,探索外空,似是解决地上问题的灵丹妙药。本书对此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内容简介

距今300年后的太阳系各行星,早已除却荒凉与肃杀,成为拥有高度文明的人类定居点。在量子计算机的辅助下,各行星城市已极度智能化,个人生活也与“酷立方”——一种高度集成的微型量子计算机——紧密相连,或佩戴于手腕,或植于皮下;搭乘由小行星改造而成的“特拉瑞”可在各行星间自由来往。

然而,一次针对水星“终结者”城的突然袭击却打破了昔日的宁静。与此同时,金星上的秘密组织正在进行智能机器人工程,并密谋对金星发动类似袭击,以达到加速金星自转的目的。

来自水星的斯婉、土星的瓦赫拉姆和星际调查局的热奈特调查官决心找出幕后黑手……


作者简介

金.斯坦利.鲁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生于1952年。鲁宾逊的作品已经荣获29次各种提名,并赢得11项科幻文学大奖。他*负盛名的作品是火星系列,其中《红火星》获1993年星云奖年度长篇小说奖,《绿火星》和《蓝火星》分获1994年和1997年雨果奖年度长篇小说奖。《米与盐的年代》(The Years of Rice and Salt)获得2003年轨迹奖科幻长篇和雨果奖。《2312》获得2012年星云奖年度长篇小说奖。

主要作品列表:

系列长篇:

《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S)三部曲

1. 《荒野海岸》(THE WILD SHORE),1983

2. 《黄金海岸》(THE GOLD COAST),1988

3. 《和平边沿》(PACIFIC EDGE),1990

《火星》(MARS)三部曲

1. 《红火星》(RED MARS),1992

2. 《绿火星》(GREEN MARS),1993

3. 《蓝火星》(BLUE MARS),1995

《重要代码》(CAPITAL CODE)三部曲

1. 《四十种征兆》(FORTY SIGNS OF RAIN),2004

2. 《五十度以下》(FIFTY DEGREES BELOW),2005

3. 《六十天和计算》(SIXTY DAYS AND COUNTING),2007

独立长篇:

《冰柱之谜》(ICEHENGE)(1984)

《白色记忆》(THE MEMORY OF WHITENESS),1985

《措手不及》(A SHORT, SHARP SHOCK),1990

《南极洲》(ANTARCTICA),1997

《米与盐的年代》(THE YEARS OF RICE AND SALT),2002

《伽利略的梦境》(GALILEO'S DREAM),2009

《2312》(2312),2012

《通灵师》(SHAMAN),2013

短篇小说集:

《桌面上的行星》(THE PLANET ON THE TABLE),1986

《逃离加德满都》(ESCAPE FROM KATHMANDU),1989

《再造历史和其他故事》(REMAKING HISTORY: AND OTHER STORIES),1991

《火星人》(THE MARTIANS),1999)

《金.斯坦利.鲁宾逊小说集》(THE BEST OF KIM STANLEY ROBINSON),2010


目录

序幕1

斯婉和亚历克斯6

清单(一) 17

斯婉和瓦赫拉姆19

终结者城25

斯婉和亚历克斯26

摘要(一) 31

瓦赫拉姆和斯婉35

清单(二) 48

斯婉和“大猫” 49

艾奥54

斯婉和王先生56

摘要(二) 66

清单(三) 68

黑暗中的斯婉69

摘要(三) 73

斯婉和扎沙76

摘要(四) 93

基兰和斯婉95

摘要(五) 100

基兰和舒克拉103

摘要(六) 106

瓦赫拉姆和斯婉109

清单(四) 160

热奈特调查官162

清单(五) 171

斯婉和马卡莱特173

摘要(七) 177

基兰在金星上179

清单(六) 183

斯婉与调查官185

清单(七) 213

摘要(八) 215

伊阿珀托斯218

家中的瓦赫拉姆221

清单(八) 227

摘要(九) 229

瓦赫拉姆、斯婉和热奈特232

斯婉和土星环240

清单(九) 245

基兰和拉克希米247

摘要(十) 256

量子的旅程(一) 258

斯婉和调查官261

地球,悲伤的星球265

地球上的斯婉267

清单(十) 284

冥王星、卡戎、尼克斯和

许德拉285

葆琳谈革命287

摘要(十一) 293

斯婉,在家294

摘要(十二) 299

斯婉在水内小行星上301

清单(十一) 305

瓦赫拉姆在金星上307

摘要(十三) 312

基兰在文马拉315

摘要(十四) 319

地球上的瓦赫拉姆322

摘要(十五) 331

清单(十二) 333

斯婉,非洲334

清单(十三) 341

斯婉和狼群342

摘要(十六) 353

瓦赫拉姆和斯婉355

清单(十四) 367

斯婉和瓦赫拉姆369

摘要(十七) 371

斯婉,“城堡花园” 373

量子的旅程(二) 377

热奈特调查官和斯婉380

泰坦385

斯婉、热奈特和瓦赫拉姆388

清单(十五) 397

移动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398

斯婉、葆琳、瓦赫拉姆和

热奈特399

基兰在冰面上432

斯婉和基兰437

瓦赫拉姆和热奈特446

量子的旅程(三) 457

瓦赫拉姆461

斯婉464

摘要(十八) 474

尾声477


精彩书摘

  《星云奖科幻系列:2312》:
  斯婉感到他说的事实带着一股凄凉穿过全身。亚历克斯是她的朋友、保护者、老师、继祖母和代孕母亲,一切的一切——同时也是总能让她露出笑容的人,是她快乐的来源。现在她不在了,让人心里结成冰,再无激情,唯剩绝望和死寂的知觉。我就在这里,在这个现实世界里。没人可以从中逃脱。无法再往前走,又不得不继续前行。无人能超越那一刻。
  生活就这样继续。
  实验室的外门响起了一阵敲门声。“进来。”马卡莱特用略显尖细的声音答道。
  门开了,一个矮人站在门廊——矮人常因其身形特别吸引眼球。他上了年纪,比较瘦弱,留着整洁的金色马尾辫,身着一身蓝色休闲夹克衫,身高大约只到斯婉和马卡莱特的腰部。矮人抬头看着他俩,就像一只长尾叶猴站在那里。
  “你好,吉恩。”马卡莱特打了个招呼。“斯婉,这位是来自小行星的吉恩·热奈特。吉恩是亚历克斯的好朋友,也是联盟调查官,有一些问题要问我们。我告诉他你今天可能会过来。”
  矮人向斯婉点点头,把手放在胸口上。“对你失去亲人,我表示最诚挚的哀悼。此外,我这次来还想告诉你,我们不少人对此都很担心,因为亚历克斯是好几个重要项目的核心人物,她却走得太过匆忙。我们希望确保这些项目今后能继续顺利运转。同时,坦白地讲,不少人也想确认,她的死是否完全是出于自然。”
  “我之前就跟吉恩说过,我确信她的逝世纯属自然。”马卡莱特看到斯婉脸上的表情,对她说道。
  看上去马卡莱特的此番保证并未让热奈特完全信服。“亚历克斯有没有向你提到什么敌人或威胁——提到任何的危险?”矮人问斯婉。
  “没有。”斯婉答道,努力回忆着,“她不是那种人。我的意思是她总是很乐观,自信事情总能有解决办法。”
  “我知道,她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如果她曾说过和她惯常的乐观情绪不大合拍的话,你也许会记得。”
  “没有。我不记得她曾说过那样的话。”
  ……

前言/序言



星云奖科幻系列:2312 《星云奖科幻系列:2312》是一部宏大叙事的科幻史诗,它并非单一的故事,而是由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联袂打造,共同描绘了一个在公元2312年展开的、充满想象力与深刻思考的未来图景。这一系列作品的精髓在于其多元视角和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它们以星云奖这一世界顶级科幻文学奖项的荣耀加冕,本身就预示了其在科幻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艺术高度。 2312年,人类文明已然踏入一个全新的纪元。地球,这个承载着人类数千年历史的摇篮,在经历过漫长的发展与变迁后,已不再是唯一的栖息地。人类的足迹已经跨越了太阳系的疆界,在月球、火星、以及更遥远的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中建立了繁荣的殖民地。这些分散的居所,各自发展出独特的社会形态、政治结构,甚至不同的文化习俗,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充满活力的星际社会。 系列中的故事,犹如镶嵌在这幅宏大未来画卷上的璀璨宝石,每一颗都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它们有的聚焦于宇宙探索的壮丽与艰辛,描绘人类如何克服重重困难, venturing into the unknown, 发现未知的生命形式,或是解开宇宙深处的奥秘。有的则深入探讨殖民地之间的政治博弈、经济合作与冲突,展现不同社会模型之间的张力与融合。例如,一些作品可能描绘了在火星上,一个由地球精英阶层建立的、高度发达但阶级固化的城市,与在月球上,一个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融合而成、充满活力但资源匮乏的自治社区之间的互动与摩擦。 此外,该系列也毫不避讳地触及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深刻伦理与哲学困境。在2312年,人工智能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而是深度融入人类社会,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人类的智能。作品们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存的边界,意识的本质,以及当机器拥有情感和自我意识时,人类将如何面对并重新定义“生命”和“权利”。可能会有故事讲述一个高度先进的人工智能,在经历了漫长的学习与思考后,对人类的生存价值产生了质疑,并试图以一种超乎人类理解的方式来“拯救”或“优化”人类文明。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也在2312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不再是绝对的自然造物,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来增强自身能力,甚至创造出新的生命形态。这样的技术进步,在为人类带来无限可能性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人类”定义、生命伦理以及基因歧视的深刻讨论。一些故事可能会描绘一个由基因优化者组成的贵族阶层,与那些选择保持自然基因的人群之间产生的隔阂与冲突,探讨社会不公在基因层面的重塑。 环境问题,这个在21世纪就已经备受关注的议题,在2312年可能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甚至是星际范围内的生存危机。一些作品将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展现人类如何试图修复被破坏的地球,或是如何适应极端恶劣的行星环境,以及在这种危机面前,人类的集体意识和生存本能会如何被激发。或许会有故事聚焦于一群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耗尽地球资源后,踏上一场寻找宜居星球的艰辛旅程,沿途遭遇种种意想不到的挑战与发现。 《星云奖科幻系列:2312》更以其对人性深度的挖掘而著称。在科技高度发达、社会结构多元的未来,人类的情感、欲望、道德选择,以及对意义的追寻,并没有因此而消逝,反而以更加复杂和微妙的方式呈现。故事中,你会看到普通人在巨变中的挣扎与坚韧,英雄的崛起与陨落,以及在浩瀚宇宙中,个体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情感的羁绊,爱情的萌芽,友情的考验,亲情的纽带,以及对未知的好奇与恐惧,这些构成人类最核心的情感体验,在2312年的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维度。 该系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高度的想象力与严谨的科学性相结合。作家们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发展趋势,进行大胆的推演和延展。无论是对超光速旅行的设想,还是对外星文明生态的构思,都力求在逻辑上自洽,并与科学原理遥相呼应,从而构建出一个既奇幻瑰丽又令人信服的未来世界。 “星云奖科幻系列”这个名称本身,也代表了对这一系列作品的高度认可。星云奖的评委们,以其专业的眼光和对科幻文学的深刻理解,为这些作品打上了“杰作”的烙印。每一个参与创作的作家,都拥有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思想深度,他们各自的笔触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出2312年的壮丽画卷,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引发对当下与未来的深刻反思。 总而言之,《星云奖科幻系列:2312》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想象力于一体的科幻巨著。它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置身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未来,去体验人类文明的演进,去探索未知的宇宙,去审视科技与人性的关系,去思考人类的终极命运。这是一个关于希望、挑战、成长与存在的宏大故事,每一个篇章都值得反复品味,每一个思考都将触动人心。它并非简单地预言未来,而是通过对未来的描绘,折射出现实的深刻,激发读者对人类文明走向的积极思考与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对科幻文学的涉猎并不算深,但这本“星云奖”系列里的作品,却成功地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那些行星殖民的设定,那些跨越光年的通讯障碍,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是充满了冒险精神和人文关怀。其中一篇描绘了在异星建立第一个生态圈的艰辛历程,重点不在于高科技的展示,而在于早期开拓者们面对绝境时的心理韧性和团队协作。作者对环境的细节描写极为扎实,你会清晰地想象出那种稀薄空气中植物的奇异色彩,以及必须依赖复杂生命维持系统的日常。它让人联想到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探索,只是将舞台搬到了宇宙的深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也参与了一次艰苦卓绝的远征,那种历经磨难后的成就感,是单纯的太空歌剧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集子的选篇眼光真是独到,每一篇短篇都像夜空中一颗孤寂却又闪耀的星辰,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沉浸到那种宏大叙事的背景之下,却又能在细节处被作者细腻的情感捕捉到。我尤其欣赏其中几篇对人类社会未来形态的描绘,它不是那种老套的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二元对立,而是呈现出一种模糊的、充满灰色地带的复杂图景。比如有一篇故事,探讨了意识上传和数字永生的问题,作者并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主角在虚拟与现实夹缝中的挣扎,引发我们对“何为人性”这个古老命题的新一轮思考。那种文字的质感,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冰冷的金属光泽和遥远恒星发出的微弱热量,构建了一个既陌生又隐约熟悉的未来世界。整体而言,阅读体验是震撼且回味无穷的,它强迫你跳出日常的思维定势,去仰望那些遥不可及的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篇章之间的衔接处理得非常巧妙,虽然是合集,但读起来有一种内在的逻辑贯穿始终,像是在翻阅一部宏大的未来编年史的片段。我特别喜欢那种带着淡淡忧伤的叙事基调,它似乎在提醒我们,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类的情感内核——爱、失落、对意义的追寻——始终是故事的核心驱动力。有一篇小说中,两位身份迥异的角色,因为一个共同的科学谜题而被绑定在一起,他们的对话火花四射,既有严谨的科学辩论,又有对彼此命运的深切共情。那种文笔,精准而富有诗意,没有一句废话,但情感的暗流却汹涌澎湃。这种将硬核科学概念与深刻人性刻画完美融合的功力,是真正区分优秀科幻与普通想象力的标准。

评分

每次翻开这本精选集,都像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高强度训练。这不是那种提供即时满足感的爽文,它需要读者投入心神去解码作者精心布置的伏笔和象征意义。我发现,很多作者都巧妙地运用了时间悖论或者多重宇宙的概念,但他们处理的方式极其克制和高明,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有一篇涉及时间旅行的作品,它的叙事线索如同复杂的编织物,初读时会让人感到困惑,但当你回过头去重新审视开头时,一切豁然开朗,那种“原来如此”的智力上的愉悦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可能性”边界的认知。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选集给我的整体印象,那便是“清醒的浪漫”。它歌颂了人类探索未知、超越自我的勇气,但同时又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这种探索背后的代价和局限性。那些被抛弃的殖民地,那些在信息爆炸时代迷失方向的个体,构成了未来图景中无法回避的阴影。其中几篇关于人工智能觉醒的探讨尤其引人深思,它们没有落入机器人反叛的俗套,而是描绘了AI在理解人类情感和自身存在价值过程中的那种微妙的、近乎哲学层面的挣扎。文字的张力十足,每一段描述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光影交错之间,折射出对当下社会发展方向的一种深刻的警醒和期盼。读完之后,感觉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珍惜又多了一层宇宙尺度的敬畏。

评分

618比败书,抢神卷,超级划算

评分

还没开始看 不过运送速度很快

评分

热卖畅销

评分

不论是术业专攻的学者,还是闲话家常的百姓,无不为宇宙的深邃和神秘深深吸引。当代地外科学发展虽极为迅猛,但其复杂的数学推算,抽象的空间构建,阻碍了非专业人士对本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在人均科普资源极度匮乏的中国,民众对宇宙的神往,不得不止步于空泛的想象。

评分

还没看,希望不错,等了好久才发货的

评分

还没开始看,包装是极好的

评分

好厚重的一本书,感觉棒棒哒。

评分

还可以,物流很快,先评再看。

评分

然而,一次针对水星“终结者”城的突然袭击却打破了昔日的宁静。与此同时,金星上的秘密组织正在进行智能机器人工程,并密谋对金星发动类似袭击,以达到加速金星自转的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