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南怀瑾讲国学

南怀瑾讲国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季风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056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851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师讲国学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19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南怀瑾作为一代国学大家,其观点精辟、深邃。本书采撷南怀瑾大师的文慧见解,既记录了南怀瑾先生对生命的理解,又通过先生的慧眼揭示了人生的新意。与南怀瑾先生一同探讨国学内容,即能学习到其尊重生命而彰显的尊严,又能成为人生十字路口的指路明灯。市面上关于国学课的书籍有很多,但关于南怀瑾先生国学课的书籍却很少,而同类书的销量均不错,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可以将“南怀瑾讲国学”这一理论特点更好的发扬光大,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南怀瑾讲国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南怀瑾先生的国学理论娓娓道来,全书生动趣味,即采撷了南怀瑾大师对国学的独特见解,还记录了南怀瑾先生对于生命的理解。本书中引用南环瑾先生在公开场合发表的多篇言论,布满人生的新意,如此一来,既可以与南怀瑾先生一同探讨国学内容,还能学习到其因尊重生命而彰显的睿智。

作者简介

  季风,主要从事国学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第3名,2013年度全国畅销的历史读物之一,2014年畅销的国学类图书。

精彩书评

  ★他的名满天下和书籍畅销,很大程度上缘于他继承了我国诸多有识之士游走于社会矛盾边缘,刻意回避社会矛盾,寻求所谓内心安宁的传统。说白了就是用文化的面纱遮蔽视线,炮制心灵鸡汤,以熨平大众浮躁的精神世界。  ——《长江日报》

  ★南怀瑾著作颇丰,大致分为儒、佛、道和文史诗词,其诸多追随者认为南怀瑾通义理,有修持,善于把深奥道理说得明白,妙语自成一家。  ——《新京报》

  ★学界对南怀瑾先生的评价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可他给自己的评语却是:“我的一生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一样是对的。”  ——《长江日报》

目录

南怀瑾讲国学 1

前言 1

第一章 南怀瑾谈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2

一.“三玄”是拨乱反正的救命药 3

二.不可言说的“道”和“老子三宝” 5

三.从“庄子的鱼”看道法自然 7

四.真善的境界是“止水澄波” 10

五.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12

六.善生也应不恶死 14

七.静坐方知“用心实不易” 16

八.欲求“道“须知“道” 19

第二章 南怀瑾谈儒学:爱人,知礼,守信,儒之道 21

一.儒学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21

二.以礼相待,学善用礼 23

三.孔儒之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6

四.不自傲是做人的长远之道 28

五.交友之道在于“易其心” 30

六君子之道在于“讷于言,敏于行” 32

七.何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35

八.大勇,才是真正的勇敢 37

九.君子何以“施仁爱,轻利益” 40

第三章 南怀瑾谈哲学:刚柔者立本,变通者趣时 41

一.得意与失意都不可忘形 42

二.进退之道:“上台”“下台”都要心如止水 44

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46

四.圣贤如何掌握“犯颜进谏”的分寸? 48

五.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0

六. “弯曲”之道与“不为五斗米折腰” 51

七.“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 54

八. 只有做到爱人如己,才算是真正的仁 56

九.古人为什么要教育后人“以德报怨”? 58

第四章 南怀瑾谈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61

一. 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厚德载物” 61

二. 怎样才能算是“君子之交”? 63

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66

四. 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67

五. 谦恭是内在品德的高度表现 69

六.心静,方能不迷途 71

七.正视自己才是修养的关键 74

八.坚守本心的君子修养之道 76

九.何谓君子以诚为贵? 78

十. 君子以节俭为德,辟其危难 81

第五章 南怀瑾谈教育: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言之无物 83

一.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思考 83

二.学者为己,方为至乐 85

三. 学习,与年龄无关 88

四.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90

五.为何古人从小就背诵律诗? 92

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94

第六章 南怀瑾谈文学: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心灵史 96

一.好的文章应该不偏不倚 97

二.为什么在古典文学中蕴藏着很深的禅宗意味? 99

三. 文化的基础在文学,文学的基础在诗词 101

四.文人下笔须谨慎 104

五.裁剪得体才能出好文章 106

六.小说的“前世”与“今生” 108

七.文字是一把通往文学殿堂的钥匙 110

八.为什么古代文人大都有治世情怀? 112

第七章 南怀瑾谈佛学:在婆娑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信仰 114

一.有过执念,才能放下执念 114

二.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117

三.平凡事中处处有佛 120

四.忍辱,不只是忍受侮辱 123

五. 在婆娑世界,总会遇到各种缺陷 125

六.慈悲就是仁之爱 128

七.清净无为才是真正的福报 130


精彩书摘

  《南怀瑾讲国学》:
  “三玄”是拨乱反正的救命药关于儒道佛三家,南怀瑾先生提出过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荮,用以救人救世。
  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之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人病人膏盲,悔之晚矣。”南怀瑾先生说:“儒佛道三家学术思想,二千余年间,迹虽相距,理常会通;外则各呈不同之衣冠,内容早已汇归一途,共阐真理。如儒家则偏重伦理,留心入世,善则无可非议,弊易入霸道;佛家则偏重心理,志求解脱,善则无可非议,弊则流于疏狂,而皆以心法入门,超拔精神进于形者;道家则偏重生理,从形质入门,善则出神入化,弊则易落私吝,而亦终外形器,而达形而上者。”嵩山少林寺有一个供奉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的地方,该地方的对联是:“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这说明儒道佛三家历经几千年的演变融合,已相互渗透,相互同化,从某种角度看,早就已经“三教一体”了。比如,在个人修养的观点上,儒家讲“修身、治世、平天下”;佛家讲“见性、救世、通万通”;道家则讲“养生、遁世、穷万物”。虽然说法不一,其本质却大同小异。
  南怀瑾先生在分析儒道佛三家的差异时说,儒家是讲入世的,勇猛精进,百折不挠,它的精义是“工作”;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间,行云流水,顺其自然,它的精义是“生活”;佛家是讲出世的,似空非空,云空未必空,它的精义是“睡眠”。
  比如,在理解世界的观点上,儒家重视现世的修为。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就是说,人们要先懂得生活,再谈论死亡。孔子还告诉人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道家讲究穷尽变化,老子一直不厌其烦地为人们讲述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让人们效法天道,顺应自然,在自然之道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佛家则讲“缘起性空”、“四大皆空”。
  南怀瑾先生说:“相对而言,儒道两家,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可以说华夏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上的精魄就是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自公元前163年以后,人们对儒道两家的信奉,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文人崇老,官吏推孔”。
  然而,一旦“崇老”的文人墨客步入官场,将乌纱帽一戴,就改变口径张扬地推崇起儒家来,而那些“崇老”的勾当只好在暗地里进行。但对于儒道思想之于社会的意义,南怀瑾先生如是说:“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历史有一个不易的法则,即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最终都要靠道家思想来拨乱反正。汉唐宋元明清开基立业的鼎盛时期,都是由‘三玄之学’——《易经》《老子》《庄子》出来用世,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外面标榜的是‘孔孟之道’,实际运用的却是‘黄老之学’。”众所周知,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对道家思想有最为系统、具体的阐述。而《庄子》又对《老子》进行了最全面、精细的阐释,发展和弘扬了道家学说。道家学说论辩的道理,在政治、教育、军事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前言/序言

  有人说,国学之所以称为国学,是因为这门学问关系到国家兴亡。翻阅古今中外的史册,我们就会发现,文化的发展往往影响着国家的兴衰。文化先进健康,国家欣欣向荣,昌盛不衰;文化愚昧落后,国家就乌烟瘴气,动荡不安。可以说,文化是社会变革,国家兴衰的幕后推手,国学是文化的核心所在,决定文化的走向。换句话来说,国学的发展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民主的未来。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大国文明对小国文化的碾压频频上演。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民族根本就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处于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失去自己的传统文化,就会马上面对西方文明的全盘入侵,我们内心充满着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热切地召唤国学的回归,国学就这样重新回到我们眼前。它“厚德载物”,如同大地,土壤,只要植根于此,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养分。国学的智慧,深邃宽广,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我们在生活工作,为人处事,感情方面遇到什么困惑,都能在这里找到正确的指引,解除心灵的枷锁。

  国学汇集儒、道、佛、诸子百家学说于一身,乃中华文化魂之所系。国学的智慧,博大精深,仿如一座巍峨的宝山。我们可以在南怀瑾先生的引导下,一窥宝山的胜景。

  1918年南怀瑾先生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一个书香世家,自孩提时代就接受到正统严格的私塾式教育。到十七岁时,他除了精研儒家四书五经之外,涉猎之广,遍及诸子百家。他还认真研究过拳术剑道、文学历史、琴棋书画、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深得其精髓。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曾在峨眉山顶的大坪寺闭关三年,苦读佛家经典,批阅了全套《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经史典籍。多年以来孜孜不倦地知识积累,奠定了他深厚的国学修养。

  1969年南怀瑾先生在台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致力于宣讲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演讲范围极广,除了涉及儒、释、道三家学说之外,还扩展到文化脉络、历代、韬略、中药、园林建筑、企业管理、诗词、书画、星相、卜易之学……他的讲解生动风趣,又深入浅出,每每开课,讲堂内外,听众云集。更为难得的是,南怀瑾先生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三派经典,三教精神存乎一心,运用自如。在通往国学殿堂的道路上,他是高尚的一位布道者,把先贤的智慧,融会贯通,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

  南怀瑾先生终身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早年他曾响应政府号召,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和钱穆、胡适、林语堂、牟宗三、唐君毅往来台港两地,传播传统文化。他创立了“老古出版社”,发行《知见》,弘扬佛学,客观上提升了民众文化水平。

  南怀瑾先生心系国家建设,于1988年,在家乡投资兴建金温铁路。工程于1996年4月竣工后,他将全部股份转让给地方,并赋诗一首:“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南怀瑾先生,在晚年,定居于太湖大学堂。九十多岁高龄还坚持外出授课,而且每天晚上,还会抽出一个小时为弟子授课。读书、修行、育人是先生每天必做的三件事,直至2012年病逝,从无懈怠。

  南怀瑾先生讲解国学,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成功地把艰深晦涩的经典拉下神坛,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国学智慧的深邃与广博,从而沉淀烦恼,涤荡身心。

  本书在创作中,认真参考了南怀瑾先生的相关著作,有关儒家文化方面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有关道家文化方面的《老子他说》《庄子喃哗》《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禅宗与道家》;有关佛学方面的《圆觉经略说》《如何修正佛法》《佛教发展史略》《花雨漫天维摩说法》以及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亦新亦旧的一代》《历史的经验》《中国文化泛言》等,并且深入研究过南怀瑾先生关于儒道佛三家学说、文化、教育、哲学、修养方面的演讲材料。笔者精心选取了先生作品里的精华部分,引用先生的原话来阐述观点,保持了先生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同时加入了一部分贴合主题的史实小品,力图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国学,还原经典。

  本书的问世可以解决现代人不会读古文,没有能力阅读国学经典的问题,通过南怀瑾先生特有的经史参合式的生动解说,化深奥晦涩为简单明了,引人入胜。

  希望读者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品味经典,增广见闻,徜徉在南怀瑾先生的讲述中,领略国学的不朽魅力。


南怀瑾讲国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南怀瑾讲国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南怀瑾讲国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南怀瑾讲国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没有看 内疚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可不看也

评分

很早之前在客户那里看到的,终于买到了

评分

weertyyuiertuuffhhfbnkkhfssgheethjkkkwertyuuijfdfhjkkkcbnnnfdfhjhfghcbfhwfhjhvweertyyuiertuuffhhfbnkkhfssgheethjkkkwertyuuijfdfhjkkkcbnnnfdfhjhfghcbfhwfhjhv

评分

鼎鼎大名的作者,怀着敬仰的心情买来,和娃儿一块看。希望能有所收获!

评分

还没有看 内疚

评分

好书。活动价格给力,囤货

评分

不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南怀瑾讲国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