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

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伍明 著
图书标签:
  • Creo 3
  • 0
  • 参数化建模
  • 三维设计
  • CAD
  • 机械设计
  • 中文教程
  • Creo
  • Pro/ENGINEER
  • 工业设计
  • 数字化建模
  • 技术大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00703
版次:01
商品编码:11821341
品牌:数艺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页数:9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超厚手册、超大容量、技术全面
草图设计、曲面造型与产品设计全接触
20章教学内容,软件功能全覆盖
56个练习案例,理论结合应用

内容简介

《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将从零开始介绍Creo 3.0软件,并由浅入深地讲解了使用Creo 3.0进行各类设计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全书内容安排紧凑,语言表述通俗易懂,实例题材涵盖使用Creo 3.0进行产品、机械、模具设计、工程出图等各项工作,操作步骤简洁易懂,制图思路和技巧均来源于实战经验。
《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共分为20章,主要针对实际设计工作中常用的操作及功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讲解。第1~第4章主要讲解了Creo 3.0的基础入门、基本操作、草绘设计、参考基准的设计方法;第5~第8章主要讲解了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特征、工程特征、特征编辑和高级特征的设计方法;第9~第12章主要讲解了常用的基础曲面、高级曲面的造型工具和技巧以及曲面间的连接技巧、模型分析工具;第13~第17章主要讲解了自底向上装配设计、自顶向下装配设计、钣金设计、钢结构设计和工程图设计等实际应用技能;第18~第19章主要是讲解如何使用Creo/Moldesign功能模块来完成塑料产品的分模设计;第20章主要通过一些产品设计实例来学习软件的实际应用。本书附带学习资源,包括书中案例用到的工程文件。扫描封底“资源下载”二维码即可获得下载方法,如需资源下载技术支持,请致函szys@ptpress.com.cn。
《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既适合作为从事产品设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等广大初、中级读者的自学教程或案头功能速查手册,也适合作为广大职业院校、计算机培训班的教材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是时代印象与伍明老师合作策划出版的。时代印象有10多年的出版经验,对于图书内容和读者需求把握准确,出版过众多高品质图书。例如 《中文版3ds Max 2014技术大全》《中文版Flash CC技术大全》《中文版Photoshop CC技术大全》《After Effects CS6技术大全程》 《中文版Maya 2013技术大全》等。

目录

第1章 Creo3.0基础入门.......13
1.1 Creo 3.0 简介 14
1.1.1 什么是Creo 14
1.1.2 Creo的功能特点 14
1.1.3 Creo模块介绍 15
1.1.4 Creo的应用程序 15
1.2 Creo 3.0工作界面 16
1.2.1 快速访问工具栏 17
1.2.2 功能选项卡 18
1.2.3 导航选项卡 18
1.2.4 图形控制工具栏 19
1.3 Creo Parametric 3.0环境设置 20
1.3.1 关于Config.pro配置文件 20
1.3.2 Config.pro文件设置方法 20
1.3.3 Config.pro文件的加载 21
1.3.4 定制工作界面 21
1.3.5 自定义快捷键 22
【练习】设置窗口关闭快捷键 23
1.4 文件管理 23
1.4.1 定义工作文件目录 23
1.4.2 新建文件 24
1.4.3 指定模板文件 25
1.4.4 保存文件 25
1.4.5 导入与导出文件 25
第2章 基础操作......................27
2.1 对象的选取 28
2.1.1 直接点选 28
2.1.2 过滤选取 29
2.1.3 列表选取 29
2.2 视图基础控制 30
2.2.1 旋转、移动、缩放模型 30
2.2.2 视图的显示样式 31
2.2.3 外观着色与贴图 32
2.2.4 视图定向 33
2.2.5 动态截面显示模型 34
2.3 Creo模型树 35
2.3.1 关于导航选项卡 35
2.3.2 模型树的操作 35
2.3.3 导航选项卡设置 37
2.4 Creo层的应用 37
2.4.1 层的基本概念 37
2.4.2 系统默认图层 38
2.4.3 创建新层 38
2.4.4 添加至图层 39
2.4.5 显示与隐藏图层 39
2.4.6 保存图层信息 40
第3章 草绘设计.......................41
3.1 草图概述 42
3.1.1 进入与退出草图环境 42
3.1.2 草图设置 42
3.2 草图绘制 44
3.2.1 关于构造模式 44
3.2.2 关线链 44
技术专题:弱尺寸与强尺寸 46
3.2.3 相切直线 46
3.2.4 矩形 47
3.2.5 圆 49
技术专题:圆形的绘制类型 50
3.2.6 圆弧 51
技术专题:圆弧的绘制类型 52
3.2.7 椭圆 53
3.2.8 样条曲线 54
3.2.9 圆角 54
3.2.10 文本 56
3.2.11 投影、偏移、加厚曲线 57
3.2.12 草图调色板的使用 57
3.2.13 调用草图文件 58
3.3 草图编辑 59
3.3.1 删除图形 59
3.3.2 快速修剪 59
3.3.3 镜像图形 61
3.3.4 制作拐角 61
3.3.5 分割图形 62
3.3.6 移动与旋转 63
3.4 草图检查 65
3.4.1 特征要求 65
3.4.2 重叠几何 65
3.4.3 显示开放端 65
3.4.4 着色封闭环 66
3.5 草图标注 66
3.5.1 关于基准的选择 66
3.5.2 长度与距离标注 67
3.5.3 半径与直径标注 68
3.5.4 角度标注 70
3.5.5 周长标注 71
3.5.6 锁定尺寸标注 72
3.6 草图几何约束 73
3.6.1 几何约束详解 73
3.6.2 显示与隐藏约束符号 75
3.6.3 删除几何约束 76
3.6.4 关于约束冲突 76
3.7 综合范例解析 77
3.7.1 平面手柄 77
3.7.2 平面摇杆 79
第4章 参考基准...................83
4.1 基准点 84
4.1.1 坐标系原点与偏距点 84
4.1.2 曲面上创建点 85
4.1.3 曲面上创建偏距点 86
4.1.4 曲线与面的相交点 87
4.1.5 三面相交点 88
4.1.6 两曲线相交点 89
4.1.7 点的偏距点 89
4.1.8 曲线上创建点 91
4.2 基准轴 92
4.2.1 边线轴 92
4.2.2 平面法线轴 93
4.2.3 圆弧面中心轴 94
4.2.4 两平面相交轴 94
4.2.5 过两点创建轴 95
4.2.6 过曲面上一点创建轴 96
4.3 基准平面 98
4.3.1 偏移平面 99
4.3.2 平行通过点创建平面 100
4.3.3 角度平面 101
4.3.4 通过三点创建平面 102
技术专题:使用几何数学原理创建平面 103
4.3.5 通过平面曲线创建平面 103
4.3.6 曲面相切平面 104
4.3.7 曲线的法线平面 105
4.4 基准坐标系 106
4.4.1 一点和两边创建坐标系 106
4.4.2 两相交边创建坐标系 108
4.4.3 偏距坐标系 109
4.4.4 与屏幕正交的坐标系 110
4.4.5 平面和两边创建坐标系 111
第5章 基础特征.................113
5.1 零件设计概述 114
5.1.1 三维建模方式 114
5.1.2 特征三维建模 115
5.1.3 新建实体零件 115
5.1.4 工作界面介绍 116
5.2 拉伸 117
5.2.1 拉伸特征简介 117
5.2.2 拉伸特征创建流程 117
【练习】半圆梯槽块 121
【练习】导向块 125
5.3 旋转 127
5.3.1 旋转特征简介 127
5.3.2 旋转特征创建流程 127
【练习】圆台孔平四槽块 130
技术专题:薄壁特征的应用 132
5.4 一般扫描 133
5.4.1 一般扫描特征简介 133
5.4.2 扫描特征创建流程 134
【练习】圆锥弹簧 136
5.5 螺旋扫描 137
5.5.1 螺旋扫描简介 137
5.5.2 螺旋扫描创建流程 138
【练习】异形变化螺距弹簧 141
5.6 混合 144
5.6.1 混合特征简介 144
5.6.2 平行混合特征 144
5.6.3 旋转混合特征 146
【练习】异形风管 149
5.7 综合范例解析 151
5.7.1 筋座块 151
5.7.2 拨叉 155
5.7.3 机械模板 157
5.7.4 六角螺栓 160
5.7.5 叉架 164
第6章 工程特征.................165
6.1 孔 172
6.1.1 孔特征简介 172
6.1.2 基本创建流程 172
【练习】标准螺纹孔 175
技术专题:关于标准螺纹孔 177
6.2 倒圆角 177
6.2.1 圆角特征简介 177
6.2.2 一般圆角 178
【练习】过渡圆角 180
6.2.3 完全倒圆角 181
6.2.4 可变半径圆角 182
技术专题:定义“集”圆角半径 184
6.3 倒角 184
6.3.1 倒角特征简介 184
6.3.2 边倒角 185
6.3.3 拐角倒角 187
6.4 拔模 189
6.4.1 拔模特征简介 189
6.4.2 中平面拔模 189
技术专题:拔模特征的创建顺序 191
6.4.3 中曲线拔模 192
【练习】多棱面实体 194
6.4.4 草绘分割拔模 195
6.4.5 可变拖拉方向拔模 196
6.5 壳 198
6.5.1 壳特征简介 198
6.5.2 一般抽壳 199
【练习】多厚度抽壳 200
6.6 筋 201
6.6.1 筋特征简介 201
6.6.2 轨迹筋 202
【练习】线格盒子 204
6.6.3 轮廓筋 207
【练习】机座 209
6.7 修饰特征 211
6.7.1 修饰螺纹 211
6.7.2 修饰草绘 213
6.8 综合范例解析 215
6.8.1 泵盖 215
6.8.2 管接头 220
6.8.3 机械箱体 228
6.8.4 瓦座 236
第7章 特征编辑.................243
7.1 复制特征 244
7.1.1 平移复制特征 244
【练习】复制安装孔 246
7.1.2 旋转复制特征 252
【练习】多位旋转复制特征 253
7.1.3 镜像复制特征 256
7.2 阵列特征 258
7.2.1 尺寸驱动的阵列 258
7.2.2 指定方向阵列 259
【练习】方向阵列螺纹孔 261
7.2.3 环形阵列 263
【练习】阵列造型拨叉轮 265
7.2.4 填充阵列 268
7.2.5 曲线方向阵列 270
7.2.6 定位点阵列 272
7.2.7 删除阵列特征 273
7.3 特征重定义 274
7.3.1 关于特征重定义 274
7.3.2 重定义特征参数 275
7.3.3 重定义特征截面草图 277
7.3.4 重定义参考基准 279
7.4 特征重排序与插入 279
7.4.1 关于特征重排序 279
7.4.2 重排序操作方法 279
7.4.3 关于特征插入 281
7.4.4 特征插入操作方法 282
7.5 特征再生失败与解决 283
7.5.1 再生失败的几种因素 283
7.5.2 解决1:删除特征 284
7.5.3 解决2:修改子特征参考 286
7.5.4 解决3:插入排除法 286
第8章 高级特征.................287
8.1 扫描混合 288
8.1.1 扫描混合简介 288
8.1.2 一般扫描混合特征 288
【练习】异形管道 292
8.2 可变截面扫描 295
8.2.1 可变截面扫描简介 295
8.2.2 “垂直轨迹”截面式扫描 295
8.2.3 “恒定法向”截面式扫描 297
8.2.4 “X轨迹线”创建扫描 299
【练习】壶体 301
8.3 环形折弯 305
8.3.1 环形折弯简介 305
8.3.2 360度环形折弯 306
【练习】半径折弯 308
8.4 骨架折弯 311
8.4.1 骨架折弯简介 311
8.4.2 一般骨架折弯 311
8.5 零件设计实例解析 313
8.5.1 饮料瓶体 313
8.5.2 轮胎 320
8.5.3 概念吹风壳体 324
第9章 基础曲面造型..........329
9.1 曲线设计简介 330
9.1.1 曲线构建方式 330
9.1.2 曲线构建技巧 330
9.2 空间曲线设计 330
9.2.1 投影曲线 330
技术专题:沿方向投影曲线 332
【练习】草绘投影 332
9.2.2 相交曲线 334
技术专题:混合相交曲线 335
【练习】混合相交曲线 335
9.2.3 曲面上偏移曲线 336
9.2.4 曲面边界偏移曲线 338
9.2.5 空间偏移曲线 339
9.2.6 截面曲线 340
9.2.7 用修剪创建曲线 341
9.2.8 包络曲线 342
9.2.9 空间样条曲线 344
9.3 曲面设计技巧 345
9.3.1 曲面设计思路 345
9.3.2 常规曲面造型方法 346
9.3.3 光顺相切曲面的造型技巧 347
9.3.4 使用图片辅助曲面造型 347
9.4 基础曲面的创建 348
9.4.1 拉伸曲面 348
【练习】综合拉伸曲面 349
9.4.2 旋转曲面 353
【练习】综合旋转曲面 354
9.4.3 一般扫描曲面 356
【练习】综合扫描曲面 357
9.4.4 填充曲面 358
9.4.5 标准偏移曲面 359
技术专题:在曲面上创建凹、凸面特征 360
9.4.6 复制曲面 360
第10章 高级曲面造型........361
10.1 边界混合曲面 362
10.1.1 一般边界混合曲面 362
10.1.2 双向边界混合曲面 364
【练习】相切边界混合曲面 365
10.2 高级扫描曲面 370
10.2.1 螺旋扫描曲面 370
技术专题:空间螺旋线 371
10.2.2 可变截面扫描曲面 371
10.2.3 扫描混合曲面 373
【练习】综合扫描曲面 375
10.3 曲面的编辑 379
10.3.1 一般曲面修剪 379
10.3.2 使用曲线修剪曲面 381
10.3.3 曲面合并 382
10.3.4 曲面延伸 383
技术专题:曲面延伸方式 386
10.3.5 曲面移动、旋转 386
技术专题:柔性建模的面移动 388
10.3.6 曲面镜像 389
【练习】瓶体曲面 390
10.4 曲面倒圆角与拔模 398
10.4.1 一般曲面圆角 398
10.4.2 可变半径圆角 399
10.4.3 关于曲面的拔模 401
【练习】曲面拔模与圆角 401
10.5 曲面实体化 404
10.5.1 实体化曲面组 404
技术专题:实体化切除 405
10.5.2 加厚曲面转换实体 405
第11章 曲面连接方法与技巧 407
11.1 相切面相接 408
11.1.1 关于相切连接曲面 408
11.1.2 相切曲面基本连接技巧 408
11.2 三边与三通面相接 411
11.2.1 边界混合连接 411
11.2.2 扫描曲面连接 418
11.2.3 填充式连接三通面 421
11.3 多边面相接 425
11.3.1 五边面拆面相接 425
11.3.2 多边面相接思路 429
11.4 综合范例解析 430
11.4.1 卫浴把手 430
11.4.2 汽车后视镜 440
第12章 模型分析...............447
12.1 基础测量 448
专题技术:模型测量类型 448
12.2 模型报告 450
12.2.1 质量属性 450
12.2.2 横截面质量属性 451
12.2.3 检查模型短边 452
12.2.4 检查模型厚度 453
12.3 曲线分析 454
12.3.1 曲线曲率分析 454
12.3.2 曲线半径分析 457
12.4 曲面分析 458
12.4.1 曲面曲率分析 458
技术专题:使用“间距”分析曲面曲率 459
12.4.2 曲面高斯曲率分析 460
12.4.3 网格化曲面分析 462
12.4.4 反射线分析 464
12.4.5 曲面二面角分析 465
12.4.6 曲面拔模分析 467
第13章 自底向上装配........469
13.1 关于自底向上装配 470
13.1.1 自底向上装配概述 470
13.1.2 使用装配约束 470
13.1.3 用户界面介绍 470
13.2 装配约束 472
13.2.1 引入零件 472
技术专题:关于第一零部件的约束 474
13.2.2 距离与重合约束 475
13.2.3 角度约束 478
13.2.4 平行约束 479
技术专题:关于装配完全约束 481
13.2.5 法向约束 481
13.2.6 相切约束 483
【练习】活塞装配 484
【练习】千斤顶装配 486
13.3 零部件的复制 491
13.3.1 参考阵列复制 491
13.3.2 “线性”阵列复制 493
13.3.3 “环形”阵列复制 494
【练习】轴承滚珠装配 496
13.4 修改装配体中的零件 498
13.4.1 窗口打开零件 498
13.4.2 激活零件 499
13.5 视图管理 500
13.5.1 装配动态截面视图 500
13.5.2 关于装配横截面 502
13.5.3 实体遮蔽与显示 504
13.6 装配分解视图 506
13.6.1 基础装配分解 506
13.6.2 保存分解视图 509
【练习】蓝牙耳机分解视图 511
第14章 自顶向下设计........513
14.1 关于自顶向下设计 514
14.2 自顶向下设计方法 514
14.2.1 外部几何参考式 514
技术专题:关于关联零件的更新 518
14.2.2 零件数据共享式 518
14.3 实例:吹风机壳体 523
14.3.1 设计分析 523
14.3.2 参考零件 524
14.3.3 右壳体 539
14.3.4 左壳体 541
14.3.5 后罩体 543
14.3.6 前罩体 544
14.3.7 开关 545
14.3.8 装配分解视图 547
14.4 实例:概念插座 548
14.4.1 设计分析 548
14.4.2 参考零件 549
14.4.3 上盖零件 554
14.4.4 下盖零件 563
14.4.5 上环套零件 566
14.4.6 下环套零件 568
14.4.7 装配分解视图 569
第15章 钣金设计...............571
15.1 钣金设计简介 572
15.1.1 钣金设计概论 572
15.1.2 钣金件的创建方式 572
15.1.3 新建钣金零件 572
15.1.4 工作界面介绍 573
15.2 第一钣金壁 574
15.2.1 拉伸壁 574
15.2.2 平面壁 577
【练习】拉伸与平面壁 578
15.2.3 旋转壁 580
15.2.4 边界混合壁 582
【练习】旋转与边界混合壁 585
15.2.5 扫描壁 588
15.2.6 混合壁 589
【练习】扫描混合壁 591
15.3 衍生钣金壁 593
15.3.1 平整壁 593
技术专题:自定义平整壁形状 597
15.3.2 法兰壁 598
技术专题:关于法兰壁的类型 601
15.3.3 斜接法兰壁与止裂槽 603
15.3.4 扭转壁 606
【练习】简易盒体 609
15.4 编辑钣金壁 612
15.4.1 偏移钣金壁 612
15.4.2 延伸钣金壁 614
15.4.3 合并钣金壁 617
技术专题:关于“合并壁”命令的使用 619
15.5 钣金折弯与展开 621
15.5.1 角度折弯 621
【练习】折弯板件 624
15.5.2 边折弯 627
技术专题:关于“折弯余量”计算 630
15.5.3 平面折弯 630
15.5.4 规则展开 634
技术专题:局部展开钣金壁 637
15.5.5 钣金平整状态 638
15.5.6 折弯收合 639
【练习】护耳托架 641
15.6 钣金工程特征 646
15.6.1 扯裂特征 646
技术专题:其他方式创建扯裂特征 648
15.6.2 钣金成型特征 649
技术专题:关于冲压模型的放置定义 652
15.6.3 拐角止裂槽 653
15.6.4 实体转换钣金 656
第16章 钢结构设计............653
16.1 钢结构设计简介 660
16.1.1 关于框架模块 660
16.1.2 工作界面介绍 660
16.2 建模简介 661
16.2.1 基本思路介绍 661
16.2.2 骨架线的创建 661
16.3 型材构件 663
16.3.1 创建新项目 663
16.3.2 定义截面梁 663
【练习】矩形管桌架 667
16.3.3 截面梁接头 671
【练习】工字钢货架 674
16.3.4 装配连接器 678
16.3.5 梁端板装配 682
【练习】结构平台 685
16.3.6 重定义装配元件 691
16.4 综合范例解析 692
16.4.1 手推板车 692
16.4.2 移动梯步车 698
第17章 工程图...................707
17.1 工程图简介 708
17.1.1 新建工程图文件 708
17.1.2 工程图界面 709
17.1.3 移动视图 709
17.1.4 删除视图 710
17.2 工程视图的创建 711
17.2.1 基础视图 711
【练习】自定义主视图 712
17.2.2 投影视图 714
技术专题:关于参考模型的指定 716
17.2.3 轴测图 717
17.2.4 视图的属性定义 717
【练习】筋座块工程视图 721
17.2.5 局部视图 724
17.2.6 局部放大视图 725
17.2.7 全剖视图 726
17.2.8 半剖视图 728
17.2.9 阶梯剖视图 730
技术专题:使用正交模式的注意事项 731
17.2.10 第一角投影配置 732
17.2.11 破断视图 735
17.2.12 装配分解视图 737
17.3 工程标注 738
17.3.1 中心线与轴线 738
17.3.2 自动标注尺寸 739
17.3.3 手动标注尺寸 741
17.3.4 基准符号 743
17.3.5 形位公差 745
17.3.6 表面粗糙度符号 748
17.3.7 文本注释 750
17.4 工程图范例解析 751
17.4.1 模板工程图制作 751
17.4.2 轴承座工程图制作 754
第18章 Creo 3.0基础分模...757
18.1 Creo模具设计简介 758
18.1.1 关于Creo/Moldesign模块 758
18.1.2 新建模具文件 758
18.1.3 工作界面介绍 759
18.2 分模准备 759
18.2.1 拔模角检查 759
18.2.2 投影面积检查 760
18.2.3 检查分型面 761
18.2.4 模型精度 762
18.3 基本分模流程 764
18.3.1 导入产品模型 764
【练习】矩形布局模型 767
技术专题:关于装配布局模型 769
18.3.2 设置收缩率 769
18.3.3 创建模具工件 772
【练习】自动创建工件 774
18.3.4 创意分型曲面 775
18.3.5 分割模具元件 778
18.3.6 抽取模具元件 780
【练习】多腔产品分模 780
18.3.7 模具元件分解视图 784
18.4 分型面设计 787
18.4.1 分型面设计原则 787
18.4.2 分型面设计方法 788
18.4.3 分型面设计技巧 789
18.4.4 一般分型面设计 790
18.4.5 阴影分型面 793
18.4.6 裙边分型面 795
18.5 综合范例解析 797
18.5.1 一般方式面盖分模 797
18.5.2 裙边方式面盖分模 802
18.5.3 一般方式扣件分模 806
18.5.4 裙边方式扣件分模 812
第19章 复杂结构分模........815
19.1 枕位结构分模 816
19.1.1 枕位结构简介 816
19.1.2 枕位结构分模 817
【练习】耳机盒上盖分模 819
19.2 镶嵌、滑块分模设计 823
19.2.1 镶嵌结构简介 823
19.2.2 镶嵌结构分模 824
19.2.3 滑块结构简介 829
19.2.4 滑块结构分模 830
【练习】线盒分模 832
19.3 斜顶结构分模设计 842
19.3.1 斜顶结构简介 842
19.3.2 斜顶设计分模 842
19.4 综合范例解析 845
19.4.1 相机后盖分模 845
19.4.2 电话座分模 850
第20章 产品设计实例........857
20.1 固定支架 858
20.2 阀盖 864
20.3 齿轮箱上盖 872
20.4 支座 883
20.5 购物筐 891
20.6 异形喇叭口 898
20.7 书夹 907
附录1:Creo 3.0 命令按钮检索 911
附录2:Creo 3.0实用技巧汇总 915
一、常用快捷键 915
二、常用技巧 915
三、实用操作技巧 918

前言/序言


探索无限可能:开启您的数字设计新纪元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与效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要实现真正的创新,精准、高效且强大的数字设计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本书并非一本关于特定软件的详尽教程,而是一扇通往数字设计广阔天地的大门,它将引领您超越单一工具的局限,深刻理解设计理念、流程以及如何驾驭一系列先进的数字设计技术,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生活的世界,从您手中握着的智能手机,到您眼前的高速列车,再到翱翔于天际的飞机,无不凝聚着精妙的设计与严谨的工程。这些令人惊叹的成果,离不开一套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和一系列能够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强大工具。本书旨在为您构建一个 holistic 的数字设计思维框架,让您不再被软件的九宫格所困扰,而是能够真正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并灵活运用各种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设计本质:从概念到实现的旅程 设计,不仅仅是绘制线条和生成曲面。它是一个从无到有,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具体可执行方案的完整过程。本书将深入探讨设计的本质,包括: 创意孕育与概念形成: 如何从市场需求、用户痛点或个人灵感出发,构思创新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我们将分享多种激发创意的方法,如头脑风暴、类比思维、设计思维等,并探讨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的设计目标和初步草图。 功能性与美学平衡: 优秀的设计必须兼顾产品的核心功能和用户体验。本书将引导您思考如何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同时,赋予产品独特的视觉魅力和人性化的交互方式。我们将审视功能优先、美学至上以及两者协同的最佳实践。 可制造性与成本控制: 任何设计最终都要落地到生产制造。我们将强调在设计初期就考虑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生产成本等关键因素,避免后期昂贵的修改。这包括对不同制造技术的理解,如注塑成型、CNC加工、3D打印等,以及如何进行可制造性分析(DFM)。 用户体验与情感连接: 现代产品设计早已超越了纯粹的功能性,更加注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本书将引导您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来提升用户满意度,建立情感连接,从而赢得用户的忠诚度。我们将探讨人机工程学、可用性测试、用户旅程映射等概念。 掌握数字设计流程: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艺术 成功的数字设计离不开一套科学、严谨的设计流程。本书将为您梳理并阐述一个完整的数字设计流程,帮助您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 需求分析与定义: 准确理解客户或市场需求是设计的第一步。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需求访谈、竞品分析,并将其转化为清晰、可衡量的设计规范。 概念设计与草图绘制: 在明确需求后,我们将探讨多种快速生成和评估设计概念的方法,包括手绘草图、数字草图、模型推敲等,以便在早期阶段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三维建模与原型制作: 这是将二维概念转化为三维实体的关键阶段。本书将深入探讨参数化建模、曲面建模、实体建模等核心技术,以及如何创建逼真的数字模型和可交互的原型,以供进一步评估。 仿真分析与性能优化: 在进入实际制造之前,通过仿真技术对设计进行验证和优化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结构强度分析(FEA)、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运动学仿真等,以预测产品性能,发现潜在问题,并指导优化方向。 渲染与可视化: 将抽象的三维模型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图像和动画,是向利益相关者展示设计成果、吸引投资或进行市场推广的有效手段。本书将探讨真实感渲染技术,以及如何通过可视化来传达设计的价值和魅力。 数据管理与协同工作: 在复杂的项目团队中,高效的数据管理和顺畅的协同工作是项目成功的保障。我们将介绍版本控制、模型库管理、团队协作平台等,确保信息流通顺畅,避免重复劳动。 设计迭代与优化: 设计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本书将强调收集反馈、分析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调整和改进的重要性,最终达到最优解。 驾驭先进设计技术:赋能无限创造力 当今的数字设计领域,涌现出大量革命性的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设计能力。本书将引导您了解并思考如何运用这些先进技术: 参数化设计与生成式设计: 告别手工建模的束缚,利用参数来驱动设计,实现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灵活的设计系统,以及如何利用生成式设计算法来探索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优化方案。 拓扑优化与仿生设计: 学习如何从自然界汲取灵感,运用数学优化方法来创造出轻量化、高强度且具有独特美感的结构。本书将介绍拓扑优化原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 增材制造(3D打印)的潜能: 3D打印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制造模式。我们将探讨其在原型制作、复杂结构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如何针对3D打印进行设计。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在设计中的应用: 沉浸式的设计评审、远程协同、产品交互体验的革新。本书将展望VR/AR技术在设计流程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设计的效率和效果。 人工智能(AI)驱动的设计辅助: AI正在渗透到设计的各个环节,从创意生成到性能预测,再到自动化设计。我们将探讨AI如何赋能设计师,提升设计效率和创新能力。 数字化工艺与智能制造: 设计不仅仅是产出模型,更需要与制造环节紧密结合。本书将探讨数字化工艺的理念,以及如何为智能制造提供最优化的设计输入。 构建您的设计生态系统:持续学习与成长 数字设计领域瞬息万变,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是每个设计师的必修课。本书将鼓励您: 建立知识体系: 了解不同设计软件的优势与劣势,但更重要的是掌握背后的通用设计原理和方法论。 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会独立思考,分析设计方案的优劣,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拥抱跨领域知识: 设计往往需要跨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材料科学、工程学、心理学、艺术学等。 积极参与社区交流: 与同行分享经验,学习他人的优秀实践,共同推动设计行业的进步。 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固定的“菜谱”,而是希望点燃您对数字设计的热情,激发您的探索精神。无论您是初涉设计领域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亦或是寻求创新突破的企业管理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套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帮助您在数字设计领域不断前行,将您的每一个创意,都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开启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虽然工作主要接触的是其他领域,但一直对3D设计和制造充满兴趣,经常会关注一些前沿的CAD软件。《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扇通往Creo 3.0世界的“万能钥匙”。虽然我可能不会像专业工程师那样深入地去钻研每一个细节,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快速地了解Creo 3.0的整体框架和核心功能。我喜欢它开篇就对Creo 3.0的设计理念和优势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让我对这个软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书中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种基础操作,比如创建零件、编辑草图、生成实体等,让我能够很快上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装配”和“运动仿真”的部分感到好奇,希望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如何将多个零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机械装置,并对其进行动态的模拟和分析。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出色,大量的图文并茂,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我相信,即便是零基础的读者,也能通过这本书,逐步掌握Creo 3.0的基本技能,并从中体会到3D设计的乐趣。

评分

拿到这本《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之前,我已经在CAD领域摸爬滚打好几年了,主要接触的是AutoCAD和SolidWorks。老实说,我对Creo(以前叫Pro/ENGINEER)一直有些敬而远之,感觉它的界面比较复杂,学习曲线也陡峭。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发现很多高端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航空航天领域,Creo的身影无处不在。我的一个合作伙伴在项目合作中反复提到Creo的强大曲面建模和装配约束能力,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软件。当这本书摆在我面前时,我首先被它的厚度和内容量所震撼。我翻阅了几页,看到里面对于参数化设计、特征创建、曲面造型、装配管理、工程图生成等基础操作都有详尽的图文讲解。我尤其关注了它对高级曲面功能的介绍,比如自由曲面、扫描曲面、混合曲面的创建和编辑,这些都是我目前软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书中的案例 seemed quite practical, covering typical industrial design scenarios. I'm eager to dive into the chapters on advanced surfacing and complex assembly management, hoping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Creo handles intricate designs and large-scale projects. 之前我在网上找过一些零散的Creo教程,总是感觉不成体系,不成系统,知识点跳跃性很强,学起来断断续续,收效甚微。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迷雾中的我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路径。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3D建模软件情有独钟,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折腾各种工具,但真正能让我沉浸进去,觉得“这才是我想象中的设计工具”的,往往需要一些特别的“点”。《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用最直观、最清晰的方式,把Creo 3.0的精髓一一展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功能点时,都会配以详实的步骤截图和生动的插图,仿佛坐在旁边手把手教我一样。我最看重的是它对“智能建模”理念的阐述,以及如何通过“参数驱动”实现设计的快速迭代和修改。这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反复推敲产品细节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一些高级技巧,比如如何优化模型以提高性能,如何在大型装配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协作,以及如何利用Creo的仿真模块进行初步的力学分析,都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在处理一些复杂结构的曲面时,总是觉得力不从心,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突破性的思路和方法。而且,我注意到书中还包含了对Creo与PDM/PLM系统集成方面的介绍,这对于我理解整个产品开发流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CAD工具进行企业级的数据管理,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评分

我是一名工程制图专业出身的工程师,对CAD软件的要求不仅仅是会画图,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设计逻辑和工程原理。《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这本书,从我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做到了。它不仅仅是罗列软件的各种命令和操作,而是深入剖析了Creo 3.0是如何通过参数化设计来体现工程师的意图,以及如何将工程知识转化为精确的模型。我翻到关于“模型树”和“参数”的部分,发现作者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如何利用参数来控制模型的尺寸、形状和关系,这对于建立健壮、易于修改的模型至关重要。书中还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如何创建复杂的特征,比如扫描、混合、放样等,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来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操作的实际应用。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倒角”、“圆角”和“拔模”等细节的处理方式感到兴趣,因为在实际生产中,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产品的加工可行性和美观度。此外,书中对工程图的生成和管理也有详细的介绍,包括如何创建各种视图、标注尺寸、添加公差等,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出具规范工程图纸的工程师来说,非常有价值。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Creo 3.0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这个层面,主要是我之前接触过一些教程,感觉讲解得比较晦涩,而且缺乏系统性。《中文版Creo 3.0技术大全》这本书,着实让我改变了看法。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功能时,都会给出非常贴切的实际应用案例,让我能够立刻明白这个功能有什么用,以及如何在我的实际工作中去运用。书中关于“曲面造型”的部分,我觉得写得特别好,很多复杂的曲面操作,在书里都变得清晰明了,而且我还学到了一些之前从未想过的技巧,比如如何利用“边界混合”功能创建出非常流畅、自然的曲面。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关于“工程图”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高效地创建标准视图、添加尺寸标注、以及如何进行复杂的剖面视图创建,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这本书的逻辑结构也非常清晰,从基础到高级,层层递进,让我能够很有条理地学习。

评分

挺好的,有点啰嗦,想知道的是也没说透

评分

全书内容安排紧凑,语言表述通俗易懂,实例题材涵盖使用Creo 3.0进行产品、机械、模具设计、工程出图等各项工作,操作步骤简洁易懂,制图思路和技巧均来源于实战经验。

评分

很详细,讲的很好,但是纸张很薄,用签字笔画个标志在背面都能看的很清楚,印到背面了

评分

书还可以时间太慢

评分

内容很不错

评分

很实用的手册,不懂得都可以查到,工程师必备

评分

这是书是很厚啊,内容多。

评分

不错,挺厚实的,期待阅读

评分

书不错的,对学习有很大用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