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初版付印,在民國二十四年之鼕。未兩載,中舊戰事起,餘自北平避難南下,遵海繞道香港,北至長沙,移住南嶽。又經衡陽入廣西,經柳州南寜,齣鎮南關,藉道越南,去昆明,輾轉濛自宜良。又離經經港,變姓名,省親蘇滬,閉門奉養一歲。又脫身自香港航空飛重慶,蔔居成都,先後及六年。並以其間至樂山,至貴州遵義。戰事平息,重返蘇滬,又去昆明。歸居無锡太湖之濱。不及三年,重避戰亂,隻身來香港。先後迄今,計二十有一載矣。奔竄流亡,飢餓窮窘,而此書每攜行篋中。偶有所覩記,可以補訂原書缺失者夕輒以蠅頭細字,寫列書眉。積久得兩百五十條左右。約計首捲得五十條,二捲八十條,三捲七十五條,四捲四十五條。其篇幅較大者,為補入蘇代蘇厲考一篇,又補晏嬰卒年考,項橐考,鷗夷子皮及陶硃公非範蠡名辨,南郭子綦考凡四篇。改定越徙琅琊考一篇。其他皆零文短劄,散入各篇。計有增訂改動者,捲一有考辨三,四,五,七,一一,一二,一三,一四,一五,一六,二○,二一,二七,二八,二九,三○,共十六篇。捲二有三一,三二,三四,三五,三九,四○,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五○,五三,五四,五八,五九,六○,六二,六三,六六,六七,六九,七二,共二十五篇。捲三有七三,八○,八二,八三,八五,八七,八八,九○,九二,九四,九五,九六,九九,一○三,一○五,一○八,一一八,一一九,一二○,一二一,一二二,一二三,一二四,一二六,一二七,亦共二十五篇。捲四有二一八,一二九,一三○,一三一,一三二, 一三四, 一三九,一四○,一四四,一四五,一四六,一四七,一五○,一五二,一五六,一五九, 一六一,一六三,共十八篇。考辨四捲凡一百六十三篇,而增損所及,計共八十四篇,已逾其半。然計其字數,則僅三萬餘言,占原書分量十之一。而於原書結論大體,則殊無改變,蓋僅止於添列例證,補增細節而已。
自來香港,獲交英國友人林仰山教授。日軍陷大陸,彼適僑寓山東,任教齊魯大學,入集中營,披誦是書不輟。在港,主持港大東方文化研究院。談次,知餘積年有增訂稿。而此書在大陸已絕版,海外亦少流布。乃商由哈佛燕京社斥資為鑄新版。二十年來叢碎所得,遂獲匯入原書,勒為定本。愛述緣起,兼誌謝意,並備詳增訂篇目,以告讀者。書末並增附本書引用書目索引一種,便尋檢焉。
目錄
新版增定本識語
自序
先秦諸子係年考辨 目次
捲 一
一 孔子生年考
二 孔子為委吏乘田考
三 孟懿子南宮敬叔學禮孔子考 附南宮敬叔南容非一人辨
四 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老子辨
五 孔子適齊考
〔附〕 晏嬰卒年考
六 孔子自齊返魯考
七 孫武辨
八 陽虎名字考
九 孔子五十學易辨
一○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孔子考
一一 鄧析考
一二 孔子仕魯考
一三 孔子相夾榖墮三都考
一四 孔子行攝相事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辨
一五 孔子去魯適衛考
一六 遼湲史鰌考
一七 孔子畏匡乃過蒲一事之誤傳與陽虎無涉辨
一八 越句踐元年考
一九 孔子去衛適陳在魯哀公二年衛靈公卒歲非魯定公卒歲辨
二○ 孔子去衛適陳在衛靈公卒後非卒前辨
二一 孔子過宋考
二二 孔子在陳絕糧考
二三 孔子至蔡乃負函之蔡非州來之蔡辨
〔附〕 楚昭王興師迎孔子辨
二四 孔子自楚反衛考—
二五 孔子自衛反魯考
二六 孔鯉顔迴卒年考
〔附〕 項秦考
二七 宰我死齊考
二八 孔子卒年考
二九 孔子弟子通考
三○ 孔門傳經辨
捲 二
三一 墨子生卒考
三二 墨翟非姓墨墨為刑徒之稱考
〔附〕 孟子墨子摩頂放睡利天下為之解
〔附〕 莊子儒緩墨翟釋義
三三 趙簡子卒年考
三四 計然乃範蠡著書篇名非人名辨
〔附〕 鵡夷子皮及陶硃公非範蠡化名辨
三五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考
〔附〕 越徙琅邪考
三六 晉齣公以下世係年數考—
三七 魏文侯為魏桓子之子非孫其元年為周貞定王二十三年非周威烈王二年辨
三八 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考
三九 子夏居西河在東方河濟之間不在西土龍門汾州辨
四○ 魏文侯禮賢考
四一 公職般自魯遊楚考
四二 墨子止楚攻宋考
四三 三晉始侯考
四四 宋信子罕之計而囚墨翟考
四五 宋昭公末年在周威烈王四年非二十二年辨
四六 魏文侯二十五年乃子擊生非子營生魏徙大梁乃惠戍王九年非三十一年辨
四七 魯繆公元為周威烈王十一年非十九年亦非十七年辨
四八 魯繆公禮賢考
四九 越滅郯乃晉烈公三年非四年六年辨 附越滅滕考
五○ 吳起仕魯
五一 田莊子卒年考
五二 田齊為十二世非十世辨
五三 吳起為魏將拔秦五城考
五四 魏文滅中山考
〔附〕 中山武公初立考
五五 寜越考
五六 田和始立在齊宣公五十一年非四十五年辨
五七 墨子遊齊者
五八 子思生卒考 附顔般 王順 長息
五九 列禦寇考 附南郭子綦
六○ 魏武侯元年乃周安王六年非十六年辨
六一 墨子遊楚魯陽考
六二 墨子弟子通考
六三 孟子生年考
六四 田和始立為侯考
六五 齊康公二十一年乃田侯剡立非桓公午立辨
六六 吳起去魏相楚考
六七 吳起傳左氏春鞦考 附鐸椒考
六八 孟勝考 附徐弱 田襄子 腹露
六九 宋闢公乃桓侯闢兵其元年當周安王二十二年非周烈王四年在位四十一年非三年辨
七○ 田桓公在位十八年非六年其弑君自立在魏武侯二十一年非二十二年辨
七一 韓哀侯懿侯昭侯三世名謐年數考
七二 老子雜辨
捲 三
七三 商鞅考 附甘龍 杜摯
七四 齊威王在位三十八年非三十六年辨
七五 稷下通考
七六 孟子不列稷下考
七七 申不害考
七八 魏圍邯鄧考
七九 季梁考 附季真
八○ 楊硃考
八一 子莫考
八二 白圭考 附趙武靈鬍服考
八三 逢渾之會乃梁惠王非秦孝公在梁惠王二十七年非周顯王二十七年辨
八四 齊魏戰馬陵在梁惠王一一十八年非周顯王二十八年辨
〔附〕 毛氏本索隱異文校
八五 田忌鄒忌孫臏考 附司馬穰苴
八六 梁惠王二十八年乃齊威王稱王之年非齊威王卒年辨
八七 屈原生卒考
八八 莊周生卒考
八九 子華子考
九○ 屍使考 附公羊女子及北宮子瀋子
九一 宋君偃元年乃周顯王三十一年非四十一年乃幼年嗣位非弑兄自立辨
九二 齊魏會徐州相王乃魏惠王後元元年非魏襄王元年乃齊威王二十四年
非齊宣王九年辨
九三 惠施仕魏考
九四 匡章考 附周最
九五 蘇秦考
〔附〕 蘇代蘇厲考
〔附〕 鬼榖子辨
九六 楚威王與齊威王同時考
九七 齊因燕文王喪伐取十城乃威王非宣王辨
九八 孟子在齊威王時先已遊齊考
九九 宋偃稱王為周顯王四十一年非慎靚王三年辨
〔附〕 宋王偃郎徐偃王說
〔附〕社亡鼎淪解
〔附〕 戰國時宋都彭城證
一○○ 秦始稱王考
一○一 韓始稱王考
一○二 韓宣惠王郎韓威侯考
〔附〕 韓舉乃趙將非韓將辨
一○三 荀卿年十五之齊考
一○四 齊魏韓會平阿及齊魏會甄考
一○五 五國相王考
一○六 魯平公元年為周顯王四十七年非周赧王元年卒在赧王十二年非十九年辨
一○七 惠施去魏考
〔附〕 張儀初入秦考
一○八 惠施自楚至宋考
一○九 靖郭君相齊威宣王與湣王不同時辨
一一○ 孟子至宋過薛過鄒考
一一一 孟子遊膘考
一一二 魯平公欲見孟子考
一一三 許行考 附索盧參
一一四 田鳩考 附腹簿唐姑果謝子
一一五 孟子遊梁考
一二六 惠施返魏考
〔附〕 南方倚人黃繚考
一二七 孟子自梁返齊考
一一八 滔於髡考
〔附〕 辨越絕書吳越春鞦記越年
〔附〕 灕於髡為人傢奴考
一一九 魏襄王魏哀王乃襄哀王一君兩謚考
一二○ 齊伐燕乃宣王六年非湣王十年辨
〔附〕 燕昭王乃公子職非太子平辨
一二一 屈原於懷王十六年前被讒見絀十八年使齊非郎放逐辨
一二二 孟子去齊考
一二三 宋趼考
一二四 尹文考
一二五 惠施卒年考
一二六 張儀卒乃魏哀王九年非十年辨
一二七 屈原居漢北為三閭大夫考
〔附〕 戰國時洞庭在江北不在江南辨
〔附〕 屈原沉湘在江北不在江南辨
〔附〕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解
捲四
一二八 齊湣王在位十八年非四十年其元年為周赧王十五年非周顯王四十六年辨
一二九 魏襄王十九年會薛侯於釜邱考 附馮驥
〔附〕 孟嘗去齊相魏考
一三○ 宋元王兒說考
〔附〕 唐鞅田不禮考
一三一 楚頃襄王叉稱莊王考
一三二 春申君乃頃襄王弟不以遊士緻顯辨
一三三 平原君為相考
一三四 王氏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補正
一三五 宋康王滅除考
一三六 荀卿自齊適楚考
一三七 慎到考
一三八 接子考
一三九 田駢考 附彭濛 王觸
一四○ 春申君封荀卿為蘭陵令辨
一四一 公孫龍說燕昭王偃兵考
一四二 公孫龍說趙惠文王偃兵考
一四三 苟卿齊襄王時為稷下祭酒考
一四四 鄒衍考 附鄒奭
〔附〕 鄒衍著書考
一四五 莊子見趙惠文王論劍乃莊辛非莊周辨
一四六 魏牟考
〔附〕 論詹何環淵年世 附召滑
一四七 虞卿著書考
〔附〕 國語采及鐸氏虞氏鈔撮考
一四八 孔穿與公孫龍辨於平原君所考 附子思以下孔裔生卒年錶
一四九 荀卿赴秦見昭王應侯考
一五○ 陳仲考
一五一 荀卿至趙見趙孝戍王議兵考
一五二 鄒衍輿公孫龍辨於平原君傢考 附綦母子毛公桓團
一五三 魯滅在楚考烈王七年非八年非十四年辨
〔附〕 武內義雄六國年錶訂誤論魯譜之誤辨
一五四 再論魯譜歧點
一五五 魯仲連考
一五六 李斯韓非考
一五七 龐暖劇辛考
〔附〕 龐暖郎臨武君考
一五八 鵾冠子辨
一五九 呂不韋著書考
一六○ 孔叢子載孔子順事跡辨
一六一 春申君見殺考
一六二 尉繚辨
一六三 諸子擴逸
先秦諸子係年通錶 目次
例言
通錶第一
相當於考辨第一捲
通錶第二
相當於考辨第二捲
通錶第三
相當於考辨第三捲
通錶第四
相當於考辨第四捲
附錶第一
列國世次年數異同錶
附錶第二
戰國初中晚三期列國國勢盛衰轉移錶
附錶第三
諸子生卒年世先後一覽錶
附諸子生卒年世約數
跋
考辨索引
書名人名索引
精彩書摘
《先秦諸子繫年》:
齊威王卒年,實齊威稱王之年。此其例一也。有一王兩謐,而誤分以為兩人者。如梁襄哀王一人兩謐,史記誤分為襄王哀王。趙烈侯又謐武侯,史亦分為兩侯。楚頃襄王又稱莊王,史公不知,途誤以莊矯為春鞦時莊王之苗裔。此其例二也。有一君之年,誤移而之於他君者。如魏文伐秦,在周威烈王十七年,史誤以為郎魏文之十七年。齊宣王五年,與嬲忌田忌謀救韓伐燕,史誤以為齊桓公五年。逢澤之會,在梁惠王二十七年,史誤以為周顯王之二十七年。齊魏戰馬陵,本梁惠王二十八年,史誤以為乃周顯王之二十八年。又如齊康公二十一年,乃田侯剡立,史誤以為桓公午立。皆其例,三也。亦有一君之事,誤移而之於他君者。如梁惠王會諸侯於逢澤,史誤以為秦孝公。宋剔成逐桓侯自立,史誤以為宋王偃逐剔戍自立。此其例,四也。有誤於一君之年,而未誤其並世之時者。如魏文滅中山,史稱在文侯十七年,實誤。而係之周威烈王十八年癸酉,則不誤。齊魏相王於徐州,史以為齊宣王梁襄王,皆誤。而係之周顯王二十五年丁亥,實不誤。又如齊封田嬰於薛,應在威王時,史錶在湣王三年,誤。而係之周顯王四十八年庚子,較紀年懂後一年,亦不為誤。此由史公自據秦紀,於周秦之年即得之,於東方諸侯世次,則略而未能盡明,此誤其年未誤其世之例,五也。有其事本不誤,以誤於彼而途若其誤於此者。如楚世傢簡王八年,魏文侯韓武子趙桓子始列為諸侯,與年錶周本紀魏韓趙世傢均不閤。
……
先秦諸子繫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