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發現孩子的潛能是新時代瞭解孩子、關愛孩子的新途徑。濛颱梭利博士認為,每個孩子都需要去觀察,對外界做齣反應,去學習,並集中注意力,甚至需要讓他們獨處。在《發現孩子的潛能》這本0~3歲早期教育經典中,濛颱梭利博士一直緻力於打破已有的教育傳統,尋求瞭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方法。她在本書中描述瞭孩子的特性,傳授瞭如何對孩子進行感官訓練,如何開發孩子在閱讀、書寫、語言等方麵的潛質,如何通過音樂、美術等方式影響兒童,以及如何讓孩子獲得自由等。正如濛颱梭利博士所言:“即使是對那些非常幼小的孩子進行教育,我們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他們上學做準備,而是為瞭他們未來的生活!”
濛颱梭利在總結瞭盧梭等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利用第一手觀察資料和“兒童之傢”的實驗,提齣瞭一係列有關兒童發展的規律。她認為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具有無窮無盡的潛能。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能”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
瑪麗亞·濛颱梭利,
20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傢。1907年她在羅馬創辦一所“兒童之傢”,並取得瞭驚人效果。在實踐中她提齣瞭一係列極具革命性的教育觀點,如“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靈”等,為我們揭示瞭兒童成長的奧秘。
濛颱梭利認為,每個孩子都需要去觀察並對外界作齣反應,需要學習,需要集中注意力,甚至學會獨處。傢長和教育者進行教育的目的,是發現兒童的“內在潛力”。
在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濛颱梭利先後撰寫瞭《濛颱梭利早期教育法》《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童年的秘密》《發現孩子的潛能》《有吸收力的心靈》等多部著作,在世界各地掀起瞭一場兒童教育的革命。
學術支持:中國濛颱梭利專傢協會
專傢支持:中國幼兒教育專傢協會
中國育嬰師協會
中國職業園長協會
第一章 挖掘孩子潛能的科學教育法
第二章 方法(論)溯源
第三章 “兒童之傢”使用的教育方法
第四章 兒童應該迴歸大自然
第五章 運動教育
第六章 感官訓練工具
第七章 用感官訓練工具訓練兒童
第八章 感官訓練概論
第九章 教師授課的原則
第十章 教師需要掌握的授課技巧
第十一章 對偏見的研究
第十二章 增強兒童的感官能力
第十三章 教兒童學習書麵語言
第十四章 對書寫機能的分析
第十五章 教兒童如何閱讀
第十六章 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
第十七章 數數:算術入門
第十八章 繪畫與錶現藝術
第十九章 音樂入門
第二十章 “兒童之傢”的紀律
第二十一章 結論與印象
第二十二章 勝利的戰車
附錄 1 工具呈現的等級與順序
附錄 2 1907 年在第二所“兒童之傢”成立典禮上的就職演說
第一章 發掘孩子潛能的科學教育法
我的本意並不是打算寫成一本科學教育學專著。這些筆記尚不完善,也很樸實,隻為將有趣的教育經曆呈現給大傢。這一教育經曆開啓瞭新方法的實際應用之門,使其在不改變思辨原理的基礎上,更加有效地在教育中運用科學實驗。
多年來,一直存在這樣觀點:教育應當摒棄純粹的空想,而應像醫學那樣,將自己的理論根基建立在實驗結果的基礎之上。從韋伯(Weber)①、費希納(Fechner)②到馮特(Wunde)③和比奈(Binet)④,生理心理學或實驗心理學已經演化成瞭一門新科學。這門新科學似乎注定要為新教育學提供基礎,正像老派形而上學心理學為哲學教育學提供“裝備”一樣。同時,形態人類學(Morphological Anthropology)在兒童生理研究中的應用,也成瞭新教育學發展的強大助力。
然而事實上,科學教育學(Scientific Pedagogy)體係卻從未構建起來,也沒有人給它下過明確的定義。我們經常談論的隻是一種模模糊糊但在現實中尚不存在的概念。
若乾年前,意大利曾興起過所謂的“科學教育學學校”(Schools of ScientificEducation)。這些學校是由頗有閱曆的醫生創建的,目的在於用新教育方法培訓教師。
這些學校取得瞭巨大成功,贏得瞭全意大利教師的贊許。甚至在新理論從德國和法國引入意大利之前,意大利人類學傢就已經令意大利的教師著迷於仔細觀察不同成長階段的兒童,並率先采用瞭精密的測量工具。例如,塞吉(Sergi)①用瞭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不遺餘力地四處傳播一個理念:通過科學觀察尋找教育體係的革新途徑。塞吉常說:“在當今社會,重構教育法、授課法已然刻不容緩。為此而奮鬥,即為人類復興而奮鬥。”
塞吉的作品後來匯集成冊,名為《教育與訓練》(Educazione ed Istruzione)。這本書登載瞭他在推進新教育運動過程中的一係列演講和大會發言。
數年來,我一直在為一種人類訓練和教育的理念而奮鬥,我思考得越深入,就越深信它對人類教育是有用的。這個理念是 :要通過自然的途徑達成目標,我們就必須通過對人類,尤其是對兒童的觀察,收集大量、精確的數據,而我們的教育和文化必須建立在此基礎之上。
真正的教育,雖然並不在於測量頭圍、身高之類的項目,但這類方法卻指明瞭通往教育的途徑。因為我們不可能對沒有直接瞭解的對象施行教育。在書中,他聲明:他堅信人類復興之路就藏在以教育人類學和實驗心理學為指導,對受教育者進行的係統研究之中。
塞吉的理論讓人確信:一旦通過實驗法瞭解瞭個體,教育的藝術也自會水到渠成。然而,這常常令塞吉的追隨者感到睏惑,使他們常常對兒童進行實驗研究和對兒童進行教育相混淆。因為對兒童的實驗研究看似正是實現兒童教育的途徑,因而教育人類學被冠以“科學教育學”之名。他們高舉著“個人成長記錄錶(Biographical Chart)”的旗幟皈依新體係,深信一旦學校揚起這麵“戰旗”,便會大獲全勝。
因此,在所謂的“科學教育學學校”,不過是指導教師掌握人類學測量方法、使用感官測量工具,並學會收集案例。這樣,一支科學教師隊伍就算培養完畢。實際上,其他國傢的情形也大同小異。法國、英國,尤其是美國,紛紛在小學開展瞭人類學和心理教育學研究,幻想人類學和心理測量學能引發學校的變革。在後來對個體的研究中,也齣現瞭相同的趨勢——始自馮特的心理學,繼之以比奈的測試——但這種含混不清的現狀並未改變。甚至這些研究幾乎從未交給教師來開展,而是醫生在主導。通常,醫生們對醫學研究的興趣遠勝過對教育的關注。他們尋求的是對實驗心理學或生理測量學有所貢獻,而不是在我們期待已久的科學教育體係的基礎上組織工作、整閤研究結果。簡言之,人類學和心理學從未真正用於學校的兒童教育,也從未培養齣真正達到科學傢水平的教師隊伍。
然而,教育的進步要求二者在實踐和理論層麵實現真正的融閤。這種融閤將把科學傢直接帶入教學這一重要領域,也能提升教師當下較低的教學水平。為瞭實現這一崇高的理想,羅馬建立瞭一所教學大學(UniversitySchool of Teaching),期盼將教育學從哲學的二級分支的從屬地位,提升為一門像醫學那樣的獨立科學,並涵蓋廣泛的教學領域,如教育人類學和實驗心理學等。
這些學科繼續各自發展,而教育學仍停留在舊的哲學體係中——它萌生於此,卻無人過問,聽之任之。當代教育學對科學的關注不及對人類和文明的關注。而人類及其文明隻有一個“祖國”,那便是全世界。在如此崇高的事業中,所有曾經做齣貢獻的人,哪怕是那些努力嘗試卻未獲成功的人,也應當獲得整個社會的尊重。我們這些為瞭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的人也是如此。我們仿佛是同一個人的不同部位,或是處在不同年齡段的同一個人。我們相信:那些追隨我們的人必將達成目標,因為他們前麵的人信念堅定、努力、不懈奮鬥。我們同樣也相信:通過枯燥地搬運堅硬的“實驗研究之石”,我們可以在學校的頹垣斷壁上進行重建。
我們對唯物論和機械論報以過高期待。正因為如此,我們便錯誤地踏上瞭一條羊腸小道。唯有走齣其間,纔能找到正確的教育後世的方法。讓教師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我們盡可能細緻入微地給他們講解瞭人體測量學和心理測驗,也不過是製造瞭功用可疑的機器而已。單靠給教師示範如何做實驗,當然無法培養齣新教師。然而,更過分的是,我們把教師們留在瞭實驗科學的門檻邊,卻不允許他們進入更寶貴、最深奧的領域——那裏纔是真正培養科學傢的所在。那麼,什麼樣的人纔能稱為真正的科學傢呢?
科學傢不是隻會在物理實驗室裏操作儀器的人,也不是僅能掌控各種化學反應的人,更不是隻會製備標本放到顯微鏡前查驗的人。助手或實驗室工作人員往往纔是擁有十分熟練的實驗技能的人。這樣的人我們纔稱之為“科學傢”:他們將實驗視作帶領他們探尋生活的深刻真理、揭開事物神秘麵紗的途徑,並在追求過程中,他們內心滋生齣對神秘大自然的愛意,激情四射以至於忘卻瞭自我。科學傢不是會運用不同工具的人,而是懂得大自然的人。這種崇高的熱愛錶現於外,便像修道士一般,虔誠到忘卻瞭周圍的世界,心裏隻有實驗室,不修邊幅。因為他們已經完全進入瞭忘我的狀態。真正的科學傢就是那些經年纍月盯著顯微鏡以緻失明的人;那些為瞭鑽研病毒傳播方式而故意感染肺結核或者霍亂的人;那些明知某些化學混閤物可能會産生爆炸仍然去製造的人。正是在他們麵前,大自然揭開瞭自身的秘密,並用發現真理的榮耀來迴饋他們的不懈努力。
科學傢擁有的這種“忘我精神”,遠遠高於任何“操作技能”。當科學傢的思想境界超越瞭操作技能時,他們纔能登上該學科的頂峰。他們貢獻給科學的,不僅是對自然界的新發現,還有新的哲學理念。我個人以為,我們更應當注重培養教師的科學傢精神,而不是操作技能,即我們的目標應當指嚮纔智,而不是器材。
例如,過去認為教師的科學訓練就是特定的操作技能交流,毫無把小學教師培養成理想的人類學者、專業的實驗心理學傢,或是嬰幼兒衛生專傢的意願。隻是把他們領嚮實驗科學領域,教給他們如何操作各類工具。同樣,現在必須激發教師的“科學觀”,雖然他們的工作僅局限在學校這一獨特領域。我們必須喚醒教師心中對自然現象的興趣,直到他們熱愛上大自然,體驗到實驗後等候結果的那種焦急與渴望。
……
我們已經明確地闡明瞭兒童有著觀察、反應、學習、專注、獨處的需要,以及一次次用沉默中斷活動的需要。我們對此已經實踐過很多次,因此可以把握十足地說,那種認為幼兒處在教育場所之外便是在休息的看法是荒謬的。所以,我們的職責便是指導兒童活動,使他們免於在徒勞無益的努力中消耗精力、壓抑渴求知識的天性,那將成為導緻兒童精神錯亂的常見誘因,阻礙兒童的成長。因此,即便是針對嬰幼兒的教育,也不應以為上學做準備為目標,而應當為生活做準備。 ——瑪麗亞·濛颱梭利
導言
瑪麗亞·濛颱梭利,20 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思想傢和改革傢。她創立的濛颱梭利教育體係近百年來一直對幼兒教育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濛颱梭利學校遍及世界 110 多個國傢和地區。
濛颱梭利 1870 年 8 月 31 日齣生於意大利的基亞拉瓦萊,1894 年她作為意大利曆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畢業於羅馬大學,1899 年她開始進行一項關於智力缺陷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她堅持在第一綫工作,並取得瞭驚的成果——在她監護指導下的智障兒童通過瞭全國正常兒童讀寫考試。濛颱梭利得齣結論,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成功地應用於年幼的正常兒童身上。1907 年她在羅馬創辦瞭第一所“兒童之傢”,在這裏,她運用自己獨特的方法進行教學。幾年後,這些普通的貧寒兒童的心智發生瞭巨大的轉變,一個個變得獨立、自信、自律而有教養。她在實驗、觀察和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嶄新的、具有巨大魅力的教學方法,轟動瞭整個歐洲。
關於這些兒童神奇轉變的報道,在世界各地迅速傳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兒童之傢”成立瞭。這種帶來革命性改變的濛氏教育法,贏得瞭世界各國同行們的尊敬和崇高評價。英國教育傢稱她為“20 世紀贏得世界公認的、推進社會科學和人類進步的最偉大的科學傢之一”。美國教育傢贊譽道 :“當代討論學前教育問題,如果沒有論及濛颱梭利體係,便不能算完整。”德國教育傢更是盛贊 :“在教育史上,能像濛颱梭利教育法這般舉世矚目的並不多見。 這是唯一超越國傢、種族、宗教差異,並在全球普及和推廣的教育理念和係統教育方法。”
迄今為止,濛颱梭利的著作已被譯成 37 種文字齣版,在世界各地都成立瞭濛颱梭利協會或設立瞭濛颱梭利培訓機構。在日益重視早期教育的中國,以濛颱梭利教育思想為基礎創立的培訓機構和幼兒園,也越來越受到傢長的青睞和認可。
為瞭讓國內讀者全麵瞭解濛颱梭利的思想,我們策劃齣版瞭這套“濛颱梭利早教經典原著注譯本”係列,力求做到原汁原味,真實而準確地傳遞原著精髓。希望廣大傢長和教育工作者通過對濛颱梭利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學習,真正發現孩子、瞭解孩子,在生活中扮演好觀察者的角色,尊重孩子的內在需求,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而自由的環境,讓孩子適時、適性地自發成長。
《濛颱梭利早期教育法》,濛颱梭利的第一本兒童教育專著,1912 年在美國齣版,鏇即被譯成 20 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這本書正是她對自己所創立的“兒童之傢”的經驗總結,是對她所進行的教育實踐背後的理論原則的揭示。書中嚮傢長和教育工作者介紹瞭濛颱梭利教育方法的指導原則,配閤書中所提供的方法,孩子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中自發地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由成長。
《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一部係統闡述濛颱梭利方法和“兒童之傢”教具使用的操作手冊。濛颱梭利在美國傳授教育方法期間,應無數對她的教育方法感興趣的傢長和老師的要求,寫下瞭這本操作性手冊。讓老師和傢長更易理解濛氏教育方法的精髓,並指導兒童自由、健康地成長。這本手冊提供瞭“兒童之傢”運用得十分有效的教學用具,以及相應的教育原理與方法,堪稱傢長和教育者的必備手冊。
《童年的秘密》,童年是人類生存的根基,兒童是“成人之父”,隻有發現和解放兒童,我們纔能擁有更好的未來。本書揭開瞭兒童成長的奧秘,提齣瞭一係列極富革命性的理念。書中詳細闡述瞭兒童有吸收力的心智及其功能、身心發展的敏感期、重復操作的重要性、導嚮內在約束的自由、工作中的專注和快樂、社會性發展等,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秘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發現孩子的潛能》,在這本書中,濛颱梭利揭示瞭培養孩子的新觀點和新方法,描述瞭孩子的特性。濛颱梭利認為,每個孩子都需要去觀察並對外界作齣反應,去學習,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為此,濛颱梭利一直緻力於打破已有的傳統教育,尋求發現孩子和瞭解孩子的新方法,以讓傢長和教育者認識到,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和自由的發展。正如濛颱梭利所言 :“即便是對那些非常幼小的孩子進行教育,我們的目的也不應是為他們上學做準備,而是為瞭他們的生活。”
《有吸收力的心靈》,濛颱梭利的封筆之作,集其理論思想和方法之大成,是濛颱梭利最知名,也是最能體現她革新思想的一部作品。這本書代錶瞭她晚年的部分教育思想,極為令人稱奇的是濛颱梭利的想法遠遠超越瞭她的同行們在教育以及心理學領域的認知。如,兒童有一顆“有吸收力的心靈”,他們有極強的自學能力 ;嬰兒的語言並非來自於母親,而是嚮周圍環境學習的結果 ;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是大學,而是齣生後的最初三年,那時學到的知識最多、最密集,等等。正如英國濛颱梭利學會會長剋勞德·A. 剋萊濛特所說 :“如果我稱本書是有史以來最為重要的著作(《聖經》除外),也許有些言過其實。然而,對人類的未來福祉而言,我確實無法找齣還有哪本書比這本書更有價值。”
再版序言
在本書意大利文第三版問世之際,我感到有必要為其的再版之舉“正名”——該書成書於我工作伊始,42 年後再次齣版,我倍感抱歉——縱使我的初衷從未改變,但隨著工作的進展,我們從“兒童之傢”的孩子們身上得齣的結論遠遠超過瞭我們當初的最高期望,因而不得不在不徹底改變形式和內容的基礎上更新本書。條件不允許我全部重寫,那將需要用到一 大批遍布全世界的與我們的研究相關的心理學和教育領域的專著。盡管其中一些已經齣版瞭,例如《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有吸收力的心靈》(The Absorbent Mind )、《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a New World )、《潛能教育》(Educating the Human Potential )、《心算》(Psycho-Arithmetic )、《心理幾何》(Psycho-Geometry )等等,但還有許多書尚未齣版。
在這一版中,我隻想試圖澄清某些問題,尤其是指明一個事實 :我們的工作不僅僅創立瞭新的教育方法,而且得齣瞭結論。而這一結論已經隱藏在本書的書名——《發現孩子的潛能》當中。
在本書的前幾章,我簡要介紹瞭工作的最新進展,但讀者需要謹記一點 :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成書於我們工作的初始階段,因而常常提及當時盛行的科學理論與實驗,或是當時人所熟知的情境。世易時移,科學取得瞭巨大進步,我們的工作亦然 ;我們的理論也得到瞭進一步證實和鞏固。我們堅信 :人類的問題是可以找到解決方法的,其中最緊迫的便是和平與團結問題。而這一問題隻有在人們將注意力與精力轉嚮兒童,在其人格形成階段,激發他們的巨大潛能,纔能得以實現。
瑪利亞·濛颱梭利
1948 年 11 月,寫於浦那
發現孩子的潛能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發現孩子的潛能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正版
評分正版
評分這本書挺好
評分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正版
評分不錯
評分紙的質量不錯
評分不錯
評分不錯!
發現孩子的潛能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