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學生,傢長,心理谘詢師 大學生的自我認識、心靈健康與境界提升既需要來自外部的引導與教化,也需要個人的內部修煉與自我提升。對此華中科技大學曆來高度重視,設立瞭大學生發展研究與指導中心,組織瞭大學生心理文化節等多種類型的活動,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睏惑谘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治療。章勁元和一批老師多年來在這個領域裏勤奮工作,盡心竭力為諸多朋友解開心結心鎖,發揮瞭很好作用,也接觸到很多典型案例,積纍瞭很多心得體會。他們將其修改提升,結集齣版,相信能造福於更多的同學和教師。
內容簡介
《大學心事:當代大學生的睏惑與成長》是一本獻給大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指導書,本書結閤瞭真實的大學生心理案例和專業的心理谘詢師輔導經驗,由工作在高校心理谘詢一綫的十餘位老師共同精心編寫而成。本書精選富有代錶性的個案,反映大學生們大學生涯中的心理睏惑與成長軌跡,提供專業谘詢師的心理分析和指導。全書包括“感悟人生”、“認識你自己”、“學海心航”、“為人處世”、“問世間情為何物”、“我的情緒我做主”、“大學心路”七個部分內容,包含瞭眾多大學生的故事。當同為大學生的你遇到類似的問題和睏惑時,一定能夠從本書中找到幫助、獲得啓迪。
目錄
第一部分 感悟人生(1)
接納不完美(3)
情感需求(5)
時間與人生(7)
尋找人生新的起跑綫(9)
這有什麼用?(10)
敢於選擇,敢於承擔(12)
第二部分 認識你自己(15)
她無法拒絕(17)
大學規劃之不著急(19)
對自己說是(21)
就是愛比較(23)
不再糾結(25)
完美,其實並不美(27)
Try it,Do it(29)
你有權以自己的方式成長(31)
認識你自己(33)
所謂理想(35)
自卑證明題(37)
自信,由心而生(39)
第三部分 學海心航(41)
學會時間管理,做時間的主人(43)
大學中的學習(45)
放鬆心情,享受大學時光(47)
目標遠大,始於足下(49)
歇一歇,也許可以走得更遠(51)
學業中的自我妨礙(53)
做自己的任務管理器(55)
告彆昨日的輝煌,迎接明天的美好(57)
第四部分 為人處世(59)
愛與被愛(61)
爸爸媽媽,請讓我自己做決定!(62)
人際關係中的“黃金定律”(64)
不做“老好人”(66)
想象≠現實(68)
莫愁大學無知己,知己尚需慢慢尋(70)
那些過於沉重的愛(72)
每日一見,心情如何燦爛?(74)
我真的想多瞭嗎?(76)
欣賞彆人,接納自己(78)
真誠——打開心靈的金鑰匙(80)
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82)
第五部分 問世間情為何物(85)
愛情不是生命的唯一支點(87)
愛情中的理性(89)
愛我還是她(他)?(91)
愛要大聲說齣來!(93)
愛在溝通(95)
曖昧這個東西(97)
把心交給自己(99)
走齣失戀——那些所失與所得(101)
放不下的初戀是怎麼迴事(103)
分手不需要理由(104)
走齣失戀的陰影(106)
怎樣麵對異地戀(108)
你會因為寂寞而戀愛嗎?(110)
強大自我的背後(112)
請不要過於執著第一次(114)
請給你愛的人以力量(116)
誰也不是誰的誰(118)
相愛容易相守難(120)
橡樹與木棉(122)
第六部分 我的情緒我做主(125)
活在現實中(127)
帶著問題去生活(129)
與壓力同行(131)
那些忘不掉的傷痛(133)
哦!負麵情緒,原來你也在這裏(135)
“思”與“行”(137)
跳齣負麵情緒的惡性循環(139)
痛苦的微笑(140)
選擇情緒,不要被情緒選擇(142)
相信自己的正能量(144)
抑鬱癥——心靈的攝魂怪(146)
戰勝恐懼(148)
從高中到大學(150)
帶著你的生命禮物去生活(152)
今天你“拖”瞭嗎?(154)
如何反擊我們的拖延癥(156)
為“眠”所苦(158)
為什麼彆人都過得比我好?(160)
傷心處,請痛哭(162)
第七部分 大學心路(165)
堅持,考研成功的鑰匙(167)
保研這個小事兒(170)
考研,人生的轉摺點(172)
隻要付齣結果就不會太差(174)
我的求職曆程(176)
青春的印記(179)
爾已亭亭,不憂亦不懼(181)
不可或缺的認真態度(184)
沉靜的力量(187)
步步為營(190)
掌握自己的節拍(192)
讓每一份熱情有去處(194)
幫助學業睏難學生的幾點經驗(197)
如何幫扶學業睏難的學生(199)
怎樣走齣學業睏境(203)
心路留痕(205)
在社團工作的挫摺中成長(207)
升華?看我的!(211)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213)
“差生”,也可以考研(216)
少年壯誌不言愁(219)
對自己狠一點(221)
遵循內心,大學無悔(224)
執著追求,藝術人生(227)
嚮前生活,看見晨光(230)
笑對人生,前路光明(233)
誌願伴我行(236)
前言/序言
認識自我,挑戰挫摺,提升境界
大學正是個人成熟的關鍵時期。大學生成熟的重要標準在於建構起科學的認識模式和閤理的價值評價標準,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規範和健康的社會化行為模式。為此,大學生需要藉助於多種參照係來加強自我認識與自我反思,善於把挫摺轉化為自己的人生財富,不斷地修煉人性與提升精神境界。
一、多視角正確認識自我
人應當有一個健壯的體魄,這是大傢都普遍認同的。人是否也應當甚至更應當有一個健康的心靈?對此沒有人會反對,但在生活中卻往往會被人們所忽視。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多。最根本的還是在於人的意識的外部指嚮性以及相應産生的局限性。人的各種感知器官主要都是直接指嚮外部世界的,是人們探索外部世界的武器。人也可以使自己的意識指嚮自身,而人的比較直接和比較容易被對象化的方麵就是人的肌體。人的心靈支配著人的行為,但它無論就其存在方式還是功能實現而言都具有某種潛在性和內隱性,不那麼容易被人們所自知和自覺。
人的肌體有瞭毛病,會以各種方式嚮人的大腦報警,提醒人的注意,以便及時治療。而人的心靈齣瞭毛病,則難以被人所自知,更難以為人所自覺地加以調適。為瞭獲得健全的體魄,人們發明瞭並實踐著各種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而對於如何獲得健康的心靈,則往往缺乏足夠的研究和探討,更缺乏有效的辦法。
更嚴重的還在於,如果人的心靈有瞭毛病而人並不自知,則會以變形的方式來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産生齣各種心靈的畸形與變態,造成各種扭麯的行動,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危害到社會、他人和自己。
人的肌體作為一個高度組織化的有機體,具有很強的自調適和自修復能力,而人的心靈的自我調適則往往要通過人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行動纔有可能。
個人是在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中定位的。健康的心靈所依托的往往是對個人與他人、社會的正確的和閤理的定位。因此,人對自我心靈的反觀與反思都往往是藉助於以他人、集體和社會作為參照來獲得的。為此,我們應當更多地關注和關心他人、集體和社會,並藉助於他們來提升自己的自我認識,來保持和構架自己的健康美麗心靈。
二、善於把挫摺轉化為人生財富
人們的心理問題很多在遭遇到挫摺時錶現得比較突齣。如何化解挫摺並將其轉化為人生財富,這將考驗大學生的人生智慧。
挫摺是人類活動中的普遍現象。人類生存發展的最重要特徵是活動目的的預期性。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預期的目的往往難以完全達到,甚至可能遭遇失敗,這就是人們所感受到的睏難與挫摺。在生活中人們總是期盼著成功,然而挫摺卻總是與人生進程相伴。於是,如何恰當地麵對睏難與挫摺,尤其是如何及時地從挫摺所帶來的不良感覺和心理陰影中走齣來,便成為人們生存與發展進程中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正確地認識挫摺是挑戰挫摺的認識論前提。挫摺的産生可能有很多的原因,如預期目標過高,總體設計不周,技術路綫不對,自身力量不足,客觀條件暫不許可,等等。隻有以客觀的態度全麵分析和把握造成挫摺的各種原因(如主觀的、客觀的,內在的、外在的,自我的、他人的,等等),纔能幫助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到剋服睏難、應對挫摺的恰當途徑和辦法。
勇敢地應對挫摺是挑戰挫摺的心理學前提。挫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麵對挫摺時的沉淪與放棄。自信與勇氣是挑戰挫摺的必要心理前提。在其他很多方麵都難以控製的睏難處境中,可以控製的就是自己的情緒與態度。健康積極的態度不一定能夠直接改變事物的發展方嚮,但卻可以使自己保持信心、激情與機智,以適時地做齣恰當的自我調適與必要應變,並保持主動和帶來轉機。
積極地發展自我是挑戰挫摺的關鍵性因素。挫摺往往産生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能否實現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對理想的追求要求我們不斷地發展自己的競爭力和應變力。挫摺可以提醒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不足,並指齣正確的發展目標,從而引領我們更有針對性地發展自我,尋求超越自我之路。
由此,人們的激情會在積極應對挫摺中得到更大的激發,人們的意誌會在與挫摺的全力較量中變得更加堅強,人們的智慧會在成功超越挫摺後得到更大的發揮與發掘。於是,挫摺的性質和功能便發生瞭轉變,它不僅僅是消極和令人傷感的,而且是積極和催人奮進的。挫摺激勵和引導著人們更好地發展與提升自我,並由此轉變成為一種寶貴的人生財富!
三、努力提高人生境界
人不僅要勇於和善於從挫摺中走齣來,還應當不斷地尋求超越,不斷追求和創造更高的人生境界。
境界是綜閤性標示人的道德修養、思想水平、覺悟程度、精神修煉、認識能力、行為效能等的範疇。張岱年先生認為,“境界說是中國人生哲學的一大特色,它是中國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極緻的一種精神狀態、精神天地。”
境界高低既受外部條件的支配,更受內在水平的製約。人生境界是對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層麵的綜閤性展示與評價。人生境界可以藉助於不同的參照係來加以劃分,大體是在善與惡、美與醜、正與邪、雅與俗、公正與偏私、奉獻與索取、崇高與平庸等價值取嚮之間的一定程度和階梯。人格的崇高是人生的高級境界。
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先生把人生境界從低到高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個層次。處於自然境界中的人對他所從事的活動尚無清楚的瞭解,其行為常常是按個人的習慣或社會的習俗而進行;功利境界中的人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有較清楚的瞭解,但其行為常常是“為自己的利”,從而未能把個人與社會統一起來;道德境界中的人是“行義”,即以對社會作貢獻為目的,從而超越瞭個人與社會的對立;天地境界中的人認識到自己是社會和宇宙的一分子,因而要對社會和宇宙均有所貢獻。如果此說法成立,則當代大學生盡管不能完全超然於自然生存和功利關係的約束,卻應當不斷尋求趨於高端的自我超越,追求更加高尚的道德境界並趨於天地境界。
大學心事:當代大學生的睏惑與成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