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地质学的定义——与历史学的比较——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不可与创世论相混淆
地质学是研究自然界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所发生的连续变化的科学;同时也探讨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在改变地球表面和外部构造所产生的影响。
研究了地球和寄居在它上面的生物在过去时期中经过的情况,我们才可以对它的现状求得更充分的知识,而对现在制约有机物和无机物发展的规律,也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概念。研究历史学的时候,我们用古今社会情况的比较方法,来较深入的了解人类本质。我们必须追溯逐渐造成目前形势的一系列事迹;用联系一切因果的方法,我们才能在思想中分析和记忆无数事件的复杂关系——民族性格的特点,道德和智力的修养,以及许多其他情况——如果没有历史的结合,一切都要变成索然无味,或者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各民族的现状,是许多以前变迁的结果,有些是远古的,有些是现代的,有些是渐进的,有些则是突变而剧烈的;自然界的状态也是一个长期一连串前后相继事变的结果;如果我们要增长对现代自然法则的知识,我们必须探讨它在过去时期中所造成的各种结果。
回忆各民族的历史,我们往往惊异地发觉,某一次战争的胜负,怎样影响了现在的千百万人民的命运,而这一次的战争,早被大多数人遗忘了。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大国的疆界,它的居民所用的语言,他们的特殊风俗、法律和宗教信仰,都与这次遥远事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如果我们追溯自然界的历史,我们所发现的关系,更可使人惊奇,竟至出人意料。海岸的形态、内陆的地形以及湖泊、河谷和山岳的存在与分布,往往可以追溯到以前盛行的地震和火山,而这些地方早已没有这一类的活动了。某些区域土壤的肥沃、另一区域土壤的贫瘠、陆地的升出海面、气候以及其他特征,都可以显明地归因于这些远古的激变。在另一方面,地面上的特殊地貌,往往可能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缓慢而宁静的作用——湖泊或大洋中沉积物的逐渐堆积,或介壳和珊瑚的繁殖。
现在再选择一个例子:我们在某些地方看到含有植物物质的地下煤层;这些植物,以往像泥炭一样生长在沼泽里面,或被漂到湖海之中。这些湖海后来被填满了,生长森林的陆地,也沉没到水底而被新地层掩盖了,漂流植物的河流和潮水,也早已找不到了,而许多植物也是属于在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早已绝迹的物种。然而商业的繁荣和一国的强盛,主要有赖于古代情况所决定的燃料的局部分布。
经典名著不是说它所说的事物是亘古不变的正确,而是他的思想、方法开启了人类进步的大门,更在于于他为人类探索世界的进程画出接线
评分《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年时的全称是《伽利略·伽里莱的对话:那是四日间的对话,讨论的是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无论哪一方都提出了他们的哲学和自然学的依据》。这是伽利略为传播哥白尼学说而写的一部普及性著作,《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书中参与对话的有三人。一个叫辛普利丘,是受过教育但有点傻气的人,他是地心说的信奉者;另一个叫萨尔维阿蒂,主张哥白尼日心说;第三个叫沙格列陀,是提问的人。书中三人就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真伪展开了一场辩论。《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很快销售一空,但是罗马教廷后来将其列为禁书,并因伽利略宣传日心说而对其进行审判。
评分趁着618京东大优惠买了十几本书!感谢京东!
评分这本《宇宙体系》原是艾萨克·牛顿为他的划时代名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三编所写的初稿。牛顿在世时没有发表过这部初稿,它首次发表于牛顿去世后的第二年,即1728年。发表时使用的正式名称是“宇宙体系(使用非数学的论述)”,括号中的文字表明了这个手稿与当时已经出版了的第三版《原理》第三编之间的区别,而正式出版的《原理》第三编标题是“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
评分【翻译非常到位,准确】
评分经典名著,买来好好学习学习
评分攀援植物在当代城市绿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术上一般称之为藤本植物,是一个较大的生态类群,我
评分通过把作为情绪反应的同情感引入哲学,并强调它们先于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而存在,不仅试图重新审视和改造哲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而且还进而试图重新考察和解释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到今天的哲学传统及与之相关的神学传统,这显然是一条特别富有独创性的思路。本书收入舍勒关于同情感与他者的论述,极具学术启发性。通过把作为情绪反应的同情感引入哲学,并强调它们先于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而存在,不仅试图重新审视和改造哲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而且还进而试图重新考察和解释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到今天的哲学传统及与之相关的神学传统,这显然是一条特别富有独创性的思路。本书收入舍勒关于同情感与他者的论述,极具学术启发性。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本书选取作者论述羞感、懊悔与怨恨的精彩文字,使大家对此话题产生浓厚的学术兴趣。还好,有点晦涩。
评分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