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精装)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绛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古典哲学
  • 柏拉图
  • 苏格拉底
  • 对话录
  • 古希腊
  • 思想
  • 西方哲学
  • 精装本
  • 灵魂不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16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8054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2
字数: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精装)》并不厚重的小书,却有着很重的分量。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缄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义前从容不惧,他与他的门生侃侃而谈的情景,令人崇敬。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与《斐多》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对照多种版本和注释,并一句句死盯着英译本,而力求通达流畅。她认为:“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名作由名家翻译,所以,这本书的分量非同一般。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目录

杨绛先生译柏拉图《斐多》序言
译者前言
斐多
译后记
出版说明

精彩书摘

  伊奇斐多啊,苏格拉底在监狱里服毒那天,你和他在一起吗?还是说,那天的事是你听别人讲的?
  斐多我和他一起在监狱里,伊奇。
  伊奇那么我问你,他临死说了些什么话?他是怎么死的?我很想听听。因为近来弗里乌斯(Phlius)人一个都不到雅典去了,弗里乌斯也好久?外地人来。那天的事没人讲得清楚,只说他喝了毒药死了。所以我们对详细情况没法儿知道了。
  斐多你连审判都没听说过?审判怎么进行的也没听说过?
  伊奇听说过。有人讲了。不过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他已经判处了死刑,还迟迟没有处死。斐多,这是什么缘故呀?
  斐多伊奇,这是偶然。雅典人送往得洛斯(Delos)的船,恰好在他受审的头天“船尾加冕”。
  伊奇什么船呀?
  斐多据雅典人传说,从前悌修斯(Theseus)等一伙十四个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去的时候,就乘的这条船。他救了自己,也救了同伙的性命。据这个传说,当时雅典人对阿波罗发誓许愿,假如这伙童男女能保得性命,雅典人年年要派送使者到得洛斯去朝圣。从那个时期直到今天,他们年年去朝圣。按雅典的法律,出使得洛斯的船往返期间,城里该是圣洁的,不得处决死囚。这段时期有时很长,因为船会碰到逆风。阿波罗的祭司为船尾加冕,就是出使的船启程了。我不是说吗,那只船是苏格拉底受审的前一天加冕的,所以苏格拉底判了死刑以后,在监狱里还待了很久才处死。
  ?奇斐多,他临死是怎么个样儿?说了些什么话?干了些什么事?哪几个朋友和他在一起?监狱的监管人让他的朋友们进监狱吗?还是他孤单单地死了?
  斐多不孤单,有几个朋友和他在一起,好几个呢。
  伊奇你要是不太忙,请把当时的情况给我讲讲,讲得越仔细越好。
  斐多我这会儿没事,我会尽量仔仔细细地讲给你听。因为,不论是我自己讲苏格拉底,或是听别人讲,借此能想起他,总是我莫大的快乐。
  ……

前言/序言


《斐多》:灵魂的不朽与爱的追寻 在古希腊哲学的璀璨星空中,柏拉图的对话录无疑是最为耀眼的群星之一。其中,《斐多》以其深刻的哲学洞见、优雅的文学笔触以及对灵魂不朽的坚定信仰,吸引了无数读者跨越时空的阻隔,沉浸于苏格拉底临刑前的那场荡气回肠的对话。这篇对话录所探讨的核心问题——灵魂是否不朽——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议题,更是人类文明思想史上一道永恒的命题。 《斐多》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雅典的一间牢房,苏格拉底即将面临饮下毒堇的命运。他的挚友斐多,一位年轻而充满智慧的哲学家,在临终前来看望他。在这最后的时刻,苏格拉底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或绝望,反而以一种超然的姿态,与斐多以及在场的其他朋友们展开了一场关于灵魂不朽的深刻探讨。这场对话,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告别,不如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死亡本质以及哲学追求的最终升华。 对话伊始,苏格拉底便点明了本次讨论的主题:死亡并非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终结,而是灵魂从肉体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过程。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家应当视死亡为一种解放,是灵魂回归其本源、获得真正自由的契机。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惊世骇俗,因为普遍的观念认为死亡是恐怖的、是生命的终点。苏格拉底的论证,正是试图颠覆这种根深蒂固的恐惧,引导人们认识到灵魂的真实存在及其不朽的本质。 苏格拉底提出的第一个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可以称之为“周期论”。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对立的生成过程,例如生与死,死与生。如果死亡是生命的终结,那么生命将走向终结而不再有新的生命出现,世界将最终归于一片死寂。然而,现实是生命仍在不断地循环往复,这便意味着死亡之后必然存在着一个新的生命状态,即灵魂的继续存在。他以四季的更替、日夜的交替为例,说明了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循环规律,并以此类比灵魂的生死循环,认为死亡并非绝对的终结,而是生命循环中的一个环节。 紧接着,苏格拉底提出了“回忆论”作为第二个论据。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并非全部来自于感官经验,而是源于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就已经拥有的对“理念”的认识。我们之所以能够认识到“美”、“善”、“等同”等抽象概念,是因为我们的灵魂曾经在另一个更纯粹的领域(理念世界)接触过这些理念的完美形态。在现世的生命中,我们通过感官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只是对那些早已存在于灵魂深处的理念的回忆。因此,如果灵魂在认识这些永恒的理念时就已经存在,那么它就必然在肉体诞生之前就已存在,并在肉体死亡后继续存在。这种“回忆”的过程,恰恰证明了灵魂的先存性和不朽性。 苏格拉底的第三个论证,即“相似性论”,则从灵魂与永恒不变的理念之间的相似性出发。他将灵魂比作与神圣、不朽、永恒、不可见、且永远存在的理念世界更为相似的存在。与之相对,肉体则被描述为是可见的、可变的、易朽的,是短暂存在的物质实体。由于灵魂的本质与永恒不变的理念更为接近,它便天然地具有了不朽的属性。他认为,灵魂的职责是治理和引导肉体,而肉体则是灵魂的囚笼。当灵魂沉溺于感官享乐,就会被肉体所束缚,远离其本源。相反,当灵魂追求智慧与美德,摆脱肉体的欲望,便能逐渐回归其纯粹的本性。 第四个,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论证,是“简单性论”。苏格拉底指出,事物的构成可以分为复合的(compound)和简单的(simple)。复合的事物容易被分解,因此是易朽的;而简单的、不可再分割的事物,则是不可分解的,因此是永恒不朽的。他认为,灵魂是一种简单的、非物质的实体,它不像身体那样可以被分解成更小的部分。身体可以被刀剑劈砍,被药物毒害,被疾病侵蚀,但灵魂的本质却是不可分割、不可毁灭的。因此,作为简单的实体,灵魂必然是永恒不朽的。 除了这四个核心论证,《斐多》还深入探讨了灵魂与身体的关系。苏格拉底将身体视为灵魂的牢笼,认为肉体的感官享受和欲望会阻碍灵魂对真理的追求。真正的哲学家,应当通过对知识和美德的追求,逐渐净化灵魂,摆脱身体的束缚,从而在死后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他强调了哲学活动对于灵魂解脱的意义,认为哲学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对死亡的演习,一种灵魂对身体的超越。 在对话的结尾,苏格拉底以一个生动的神话作为总结,描绘了他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他认为,如果灵魂真的不朽,那么死后的世界并非一片虚无,而是一个公平的审判之地。善良的灵魂将前往美好的地方,而邪恶的灵魂则会受到惩罚。这个神话,虽然带有象征性的色彩,但却传递了苏格拉底对正义和道德的信念,以及对灵魂最终归宿的希望。 《斐多》不仅是一部关于灵魂不朽的哲学论证,更是一部关于爱与美的宣言。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反复提及“爱”的概念,并将其与对智慧和美的追求紧密相连。他认为,真正的爱,并非仅仅是肉体上的吸引,而是灵魂对真理、对善、对美的深切渴望。这种爱,能够引导灵魂超越物质的限制,追求永恒的价值。在对话的尾声,苏格拉底的平静和超脱,正是这种对永恒之爱的最高体现。 《斐多》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奠定了西方哲学中关于灵魂不朽讨论的基础,也对后世的宗教、文学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启发。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将哲学思考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对真理的无限热爱融为一体。这部对话录,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自身存在、生命意义以及死亡本质的深刻反思,引领我们去探索那超越肉体限制的、永恒不朽的灵魂。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生命,或许在于灵魂的觉醒与升华,在于对智慧与美德的不懈追求,在于那份连接我们与永恒的、不灭的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关注古代文明的发展。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当看到《斐多》推出精装版本时,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书的包装非常精美,一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书的材质到印刷的质量,都展现出了出版方的用心。精装书的触感和质感,总是比普通平装书更胜一筹,尤其是在阅读经典著作时,更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关于灵魂、死亡以及理想国的构想。我相信,通过阅读这部经典的对话录,不仅能够丰富我的历史知识,更能引发我对人生、社会以及哲学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让我眼前一亮。精装的质感,纸张厚实,触感温润,翻阅时有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封面上的图案,也许是古希腊风格的插画,也许是简洁而有力的线条,都暗示着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书脊的设计也非常考究,字体清晰,排版得当,摆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拿到手里,就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品。在如今快节奏的数字时代,能够拥有一本这样精心制作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书页的边缘处理得很光滑,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不适。光是这份对细节的执着,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想象着书中蕴含的思想,也如同这精美的外壳一样,值得细细品味和体会。那种沉甸甸的实在感,让人觉得与作者和作品之间产生了一种更真实的连接,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个遥远的智慧之光。

评分

最近想给自己充电,重拾阅读的习惯。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而柏拉图的对话录,无疑是其中的翘楚。这次选择的是《斐多》的精装版本,纯粹是被它的外观所吸引。收到书的那一刻,真的有一种惊喜感。厚实的书页,细腻的纸质,还有那坚固的装帧,都透露着一股“经典”的气息。它不像那些追求时尚的快餐读物,而是有一种沉淀下来的力量。我把书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翻上几页,感觉自己的内心也跟着平静下来。这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像是一种与伟大灵魂的交流,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关于智慧、关于真理的启示,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评分

最近的生活有些迷茫,总是在寻找一些能够启迪心灵的东西。偶然间在朋友的书单里看到了《斐多》的推荐,虽然对柏拉图的哲学了解不多,但“对话录”这种形式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我特意去搜寻了一下这本书的精装版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书的装帧非常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无论是送人还是自用,都显得非常体面。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给人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感觉,仿佛预示着书中内容的重量。我喜欢这种不浮夸、不喧宾夺主的风格,它更专注于内容本身。我非常期待这本书的到来,希望它能像一股清泉,涤荡我内心的浮躁,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即使我之前从未接触过柏拉图,我也相信,好的作品总是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心最深处。

评分

我一直对古希腊哲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着迷于柏拉图的思想,总觉得他的对话录中隐藏着许多人生的终极答案。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斐多》的精装版本时,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我并没有立刻翻开书页,而是仔细地端详着它。封面的设计,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一部古老而伟大的思想史。书的尺寸大小适中,握在手中感觉很舒服。我特意闻了闻纸张的味道,有淡淡的墨香,这是数字阅读永远无法比拟的体验。想象着书中将要展开的关于灵魂不朽的讨论,关于苏格拉底临终前的智慧箴言,我的思绪就已经开始遨游。我期待着,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能够找到一处宁静的港湾,通过这本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汲取智慧的养分,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理解存在。

评分

轿车

评分

书不大,非常精致。包装精美,纸张上乘,排版合理,特别是有很多珍贵的照片和手迹。实物比图片更漂亮。

评分

****

评分

中国文学,充满温情。

评分

看风水

评分

好书,超赞,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第yi节 概述

评分

在京东买了好多书了 这只是一小部分 很方便 纸质也很好

评分

好书,超赞,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