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評分之所以想起開設這樣一門課程,最初的動因是我看到一份謝和耐(Jacques Gernet)在法蘭西學院的授課錶,比如,1976-1977年度開講的課程是:“中國17世紀一名具有現代思想的人——劉獻廷”,以及“中國人對基督教的最早反應”;1977-1978年度,他接著講“中國人對基督教的反應”(續),又開瞭一門“傳教士寫的首批中文著作”;1978-1979年度,他開講“王夫之著作中的曆史與政治”,以及“中國的自然哲學——張載的《正濛》”。顯然,這些都是專題性課程,而且研究性很強。我一直在設想,我們有沒有可能開設這樣的專題性課程?這可能不太適閤本科生教學,但我想值得嘗試一下。這不僅對於學生是一個挑戰,對於教師來說,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評分研究必備。隻是有些圖版提供不足。新收一冊漢書想對一下,卻發現沒有圖版。如果各個不同時期的圖片都提供一下就好瞭。
評分不錯不錯。
評分好感動 v 個師法古人發廣告
評分更重要的是,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是統一的?換言之,中華帝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樣性與多元化國傢,是如何成立的?我們所在的這個國傢,從自然、民族、文化、經濟體係等各方麵,不同區域之間,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們學習曆史,固然需要與現實保持一定距離,但歸根結蒂,卻不能不迴答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我們生活於其中的這個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因此,在這個課程之下,我即試圖將近年來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通過課程的方式,逐步地係統化,力圖提齣一些自己的看法。
評分本課程的名稱叫“中國曆史的空間結構(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hinese History)”,其名稱,就與我們熟悉的大多數專題課程有所不同。這種不同,還不在於名稱的涵蓋大小問題,更在於這個題目指明瞭一個專門的研究課題——中國曆史發展的空間差異與空間結構,而不是一個專業領域(如中國曆史地理、中國經濟史之類)。或者因為這樣的原因,這門課顯然有點特彆,所以我想對課程開設的想法作一點交代。
評分 評分書不錯,就是每次都用紙袋,書都磕壞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