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历史

美学的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克罗齐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93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0730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美学原理》是《美学》的一部分,《美学》是克罗齐的第一部著作,它所讨论的不仅是普通的美学问题,尤其是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分别与关系。克罗齐认为哲学自有一个系统,美学在这个系统里只是一个方面。继《美学》之后的三部书:《逻辑学》、《实践活动的哲学》、《历史学》,表现了克罗齐所谓的“心灵的哲学“的全貌。后来的这三部书的要义都已在《美学》里约略提及,所以《美学》这部书含有他的全部哲学雏形。《美学》分“原理“和“历史“两部分。

作者简介

贝奈戴托·克罗齐是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有时也被认为是政治家。他在哲学、历史学、历史学方法论、美学领域颇有著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自由主义者。

目录

第一章 古希腊一罗马时代的美学观念
第二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念
第三章 17世纪思想的酝酿
第四章 笛卡尔主义、莱布尼茨学派中的美学观念和鲍姆嘉通的《埃斯特惕卡》
第五章 詹巴蒂斯塔·维柯
第六章 18世纪次要的美学学说
第七章 同一时期的其他美学学说
第八章 伊曼努尔·康德
第九章 唯心主义的美学:席勒、谢林、佐尔格和黑格尔
第十章 叔本华和赫尔巴特
第十一章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
第十二章 语言哲学:洪堡德和施泰因塔尔
第十三章 次要的德国美学家
第十四章 19世纪上半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美学
第十五章 弗朗西斯科·德·桑蒂斯
第十六章 后继者们的美学
第十七章 美学的实证论和自然主义
第十八章 美学的心理学主义和其他近期趋向
第十九章 对一些具体学说的历史回顾

精彩书摘

  第一章古希腊一罗马时代的美学观念
  美学的历史概念美学应被视为古代的科学还是近代的科学?它是于18世纪问世的还是于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形成的?这个问题曾多次成为论战的主题。显而易见,这不仅是事实问题,也是标准问题:用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解答它,首先取决于人们对这门科学所拥有的概念,其次取决于人们怎样使用作为衡量尺度和类比项的这个概念。
  我们的概念是:美学是表现(表象、幻想)活动的科学。所以,我们认为,只有当幻想、表象、表现的实质——当然,人们还可以用其他名词称呼这种精神态度,它是认识的而不是知性的,是个别认识而不是普遍认识的制造者——被确认时,美学才会出现。对我们来说,离开这样的概念,就必然发生偏差和酿成错误。
  这些偏差可以在各种意义上发生,遵循意大利的一个大哲学家在类似情况下使用过的术语和分类法,①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偏差的发生或是源于缺漏或是源于过度。缺漏偏差就是否定审美和幻想的特殊活动,或者(这是一样的)以割裂精神的实在性来否定这个活动的自主性。过度偏差就是以另一个在内心生活的经验中根本找不到的、一个神秘的和实际上不存在的活动来代替或把它强加给审美和幻想的特殊活动。缺漏偏差和过度偏差,正像从本书’原理部分可推知的那样,有各种形式。第一种,缺漏偏差,可能是以下几种:1)纯粹享乐主义的,因为它认为和承认艺术是感官快感的简单事实;2)享乐严格主义的,因为它在以同样的方式看待艺术的同时,宣称艺术与人的最高生活是无法调和的;3)享乐一道德论的或教育的,它企图调和,既承认艺术是感性的东西,又宣称艺术可能不是有害的,甚至还能给道德教育以一些帮助,但艺术应永远屈从和听命于道德①。第二种,过度偏差(我们称之为神秘主义的),其形式不能先验地确定,因为它们属于在它们无穷的多样性和细微差别中的情感和幻想②。
  古希腊一罗马时代的美学探求和错误方向古希腊一罗马时代已经表现出偏差的所有基本形式:纯粹享乐主义的,道德论的或教育的,神秘主义的,以及在对艺术所做过的严格否定中最庄重、最著名的否定。它也朝着表现理论或纯粹想象理论的方向迈出了头几步,但仅仅是开始和尝试而已。所以,要在美学是古代的科学还是近代的科学这一论战中表态,我们就不能不站在那些断定美学是近代科学的人的一边了。
  ……

用户评价

评分

美学的历史good!!!好的!!!

评分

经典中的经典,美学是人文精神的最高级殿堂!

评分

书的内容很棒,大家著作!值得一读。商务馆质量有保证。

评分

思想沉淀。

评分

克罗齐的作品有自己的特色,符合当代的口味。欣赏也用直觉,就是在不同程度上也要用创造或再造,所以也需要几分天才。克罗齐说,“要了解但丁,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这就是要把我们自己摆在但丁的历史情境,让对但丁起作用的历史情境对我们也起作用,但是那个历史情境久已变更了,文学史家的任务就在把已经变更的历史情境恢复到眼前来。尽管如此,那过去的历史情境必须结合我们当前的历史情境而起作用,所以艺术的“再造”也决不是原“创造”的“复演”,每次“再造”的都是一件新的艺术作品。所以艺术是常新的,无限的。

评分

不能好好保护吗,书脊都折了,不高兴。针对此类现象,只给两星。

评分

多次在京东买书,但凡是做活动的时候,就买一点点。穷人嘛,就要有个穷人的样子,只能买点便宜货了。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如既往的喜欢。适合专业性的人去读。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当然,在微博上到达这点,又 迟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识到。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我对外部确实是无所谓了,在我心中,有个美好世界的模样,我也会在文章里说,可是现实如何演变,甚至不变好,我并不在乎,毫无原来的愤怒和焦虑;我对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很所谓,能不能让自己和她开心,变成最重要的事。 关注的点越来越具体,回归到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自由。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实体”,是很漫长的路。 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强硬”,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长年专栏的好处是,你发现原来幻想改变外部环境,到后来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你写的东西,都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逐渐放弃一些负担,让自己轻灵一点,不再背着别人跳舞。 祖国、国家、民族、家族这些集体词汇,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义的人,都容易发现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用来压迫个人,个人无法逃逸,当然就没自由。但很多问题还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评分

有用的一本书,看起来棒棒哒

评分

经典之作,必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