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

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王偉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51495
版次:1
商品編碼:1165446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4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重點不在於對每個璽印或封泥進行詳盡考證,而是盡量將每個職官或地名還原到秦的各級職官係統和行政區劃中去,同時緻力於疏解各級職官在錯綜復雜的曆史演變過程中的源流關係,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釋傳世文獻與齣土文獻之間的差異。具體的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列錶和圖示,力求形象地展示職官設置的源流更迭和地名的分布及其與其它相關資料的對應關係。

作者簡介

  王偉,1977年生於陝西渭南。2002年寶雞文理學院中文係畢業。2005年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畢業,獲碩士學位。2008年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畢業,獲博士學位。2009年至今,任教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2009至2011年,四川大學歷史文獻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13年至2014年,北京大學歷史係訪問學者。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齣土文獻與周秦文字,發錶相關論文20餘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已結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在研)各1項。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解題
一 “秦”時空範圍的界定
二 研究對象
三 研究內容
四 研究方法及思路
五 關於本書資料引用的幾點說明
第二節 相關的學術史背景

第二章 秦璽印封泥研究述評
第一節 古代璽印封泥的使用和封泥性質的確認
一 璽印的起源
二 璽印的用途
三 璽印的分類
四 封泥的產生及其應用
五 封緘的方式
六 封泥性質的確認
第二節 早期的秦璽印封泥研究
第三節 相傢巷齣土秦封泥大事記
第四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秦璽印封泥研究
一 相傢巷等地新齣土秦封泥資料的公佈與著錄
二 秦封泥的釋讀
三 秦封泥時代的確認
四 秦封泥齣土地性質的論爭
五 秦璽印封泥和秦漢歷史文化研究
六 與秦璽印封泥相關的其他研究
七 秦璽印封泥的綜閤研究
八 秦璽印封泥研究的總結與展望

第三章 秦璽印封泥數量統計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第一節 秦璽印封泥著錄情況
一 秦璽印的數量和種類
二 秦封泥的數量和種類
三 小結
第二節 秦璽印封泥的基本特徵與秦印的判斷標準
一 秦璽印的基本特徵
二 秦封泥的基本特徵
三 小結:秦印的判斷標準
第三節 秦璽印封泥相關問題研究
一 封泥錶麵劃痕原因探析
二 秦璽印封泥中的“同文異寫”現象
三 殘碎封泥的價值和作用
四 秦璽印、封泥與陶文內容相同的現象——兼談存世璽印的性質和璽印、封泥、陶文三者的關係
五 “璽”、“印”名稱的變化與璽印封泥時代的差異
六 魚鈕、蛇鈕官印的國別和時代
七 秦陽文印概說
八 印文字數與官階高低之間的關係
九 秦封泥中官印、私印並用的現象

第四章 秦璽印封泥所見中央職官與官製研究
第一節 “皇帝信璽”封泥及其時代研究
一 “皇帝信璽”封泥的斷代
二 新齣土的封泥匣與使用瞭封泥匣的封泥
三 秦代封泥匣使用情況的推測
第二節 秦封君與封君印初探
一 文獻記載的秦封君名號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封君印
第三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三公”印及其源流
一 秦璽印封泥所見“三公”級職官
二 秦相邦、丞相的設置流變及關係辨正
第四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九卿”類職官及其源流
一 秦璽印封泥新分類方法的嘗試與係統性研究
二 九卿概說
三 秦“九卿”類職官研究
四 小結
第五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宮官體係研究
一 《漢書·百官公卿錶》所記宮官在秦璽印封泥中的反映
二 《漢書·百官公卿錶》失載的秦宮官
第六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宦官體係及宦官製度研究
一 秦宦官製度研究現狀概述
二 秦中央各職官機構中的宦官的分佈情況
三 秦齣土文獻所見的宦官資料
四 秦宦官製度蠡測
第七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工官體係及秦工官製度研究
一 秦工官係統的分類
二 秦題銘所見的工官資料研究
三 秦璽印封泥所見工官資料研究
四 “詔事”的性質和職能
五 小結:關於秦工官體係和工官製度的幾點認識
第八節 其他中央級職官印專題研究
一 車類
二 寺從類
三 走-士類
四 諸田類
五 層-都-材類
六 募類
七 譽一桃類

第五章 秦璽印封泥所見地方職官與官製研究
第一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郡級職官和機構研究
一 文獻記載的郡級職官名稱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郡級職官和機構名稱
三 小結
第二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縣級職官和機構研究
一 文獻記載的秦縣級職官名稱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縣級職官和機構名稱
三 秦簡牘資料所見縣級職官和機構名稱
四 “守”與“守丞”的含義——兼談“陽安之守”封泥的性質
第三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鄉部、市亭、裏閭職官名稱與縣以下行政管理機構
一 鄉部
二 市亭
三 裏閭

第六章 秦璽印封泥所見地理名稱分類研究
第一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宮室名稱及其分佈
一 秦宮室略說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宮室名稱輯考
第二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禁、苑、園、臺名稱及其分佈
一 秦禁苑園臺的研究概況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禁苑、園、臺名稱和分佈
第三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陵寢和陵邑名稱及其分佈
一 諸陵寢
二 諸陵邑
第四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郡名及其分佈
一 秦郡研究歷史的迴顧與檢討
二 秦璽印封泥和秦筒牘資料所見的秦郡名稱
三 小結
第五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縣名及其分佈
一 秦置縣研究概述
二 秦璽印封泥所見縣名及其分佈
第六節 秦璽印封泥所見縣級行政區劃以下地名的初步研究
一 鄉名
二 市亭名
三 裏閭名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秦封泥資料統計分錶
附錄二 秦封泥資料統計總錶(排序)
附綠三 秦璽印資料統計總錶(排序)
後記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二節“眾”和“眾人”社會身份的“麵麵觀”

評分

秦郡問題是歷代學人關注的大問題,《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爲三十六郡”,其郡名研究者或信從裴駰集解,或信從早期史料,以《史記》證《史記》,說秦有48(或46)郡。王偉仔細比較王國維《秦郡考》、譚其驤《秦郡新考》、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的說法,說辛文“對以往研究秦郡的方法做瞭檢討,離析齣瞭秦郡的歷史層次,對歷代秦郡研究的成果進行批判吸收,對秦郡數目的研究既有總結又有推進;其不足在於沒有充分利用秦齣土文獻,尤其是秦璽印、封泥中的秦郡資料。”王偉據秦齣土文獻說秦郡有62個(不含內史),其中洞庭、蒼梧見於封泥,亦見裏耶簡;淮陽見封泥“淮陽發弩”和“淮陽弩丞”,亦見睡虎地M4:11木牘“黑夫直佐淮陽”;又說傳世文獻秦郡名應改“潁川”爲“穎川”、“遼東(西)”爲“潦東(西)”、“泗水”爲“四川”,都是很好的意見。

評分

第三節對“文武丁時代蔔辭的謎”的探討

評分

第六章郭沫若對甲骨文研究的卓越貢獻

評分

第六節考古發掘對“自組蔔辭”和“蔔用三骨”研究的新啓示

評分

東西不錯,京東的服務和物流上一流的。

評分

第五章甲骨文研究和古代科學技術

評分

在如今人的幾種史學的定義中,就中國未來史學的發展而言,比較有意義的是:何兆武先生的“超科學”說、李振宏先生的“具有特殊性、綜閤性、整體性、真實性的具體的和實證的科學”說和蔣大椿先生的“整閤學”說。其中,李、蔣二說雖各自從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相同的角度而以不同的錶述方式得齣,但在對曆史學的特性的認識上,實基本一緻,因此可作進一步的融閤而成為一派之說。就研究狀況而言,未來中國史學本體論研究,如果說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學派的話,那麼,它們無疑是值得援用為學派建立和發展的理論基礎的解說。

評分

幫朋友買的,齣土資料與傳世資料的對照研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