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甲骨文的搜集、著录及流散国外
评分二甲骨缀合的发展与成熟阶段(1945—1999年)——“定位法”的提出与整体复原
评分 评分第四节国内单位收藏甲骨的再整理与著录
评分秦璽印特別是秦封泥,收藏於多個單位,著錄於多種書刊,各書或有重複,或有訛舛。爲了撰寫論文,王偉首先對秦璽印、封泥資料做了窮盡式搜索與全面清理,其《秦璽印文統計表》列秦官印218種241枚、《秦封泥(官印)統計總表》列秦封泥1159種,6727枚。二表涉及譜錄、書、刊70餘種,一一校勘、比對,極爲費時費力。但“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只有這一步做好了,研究工作才有一個好基礎。表對某些璽印、封泥釋文有所訂正,如《秦封泥集》、《秦封泥匯考》著錄“蘋陽丞印”,“蘋”爲“瀕”之誤;漢城隊發掘一枚封泥,《西安相家巷遺址秦封泥考略》釋文“南陽郎丞”,經與多枚“南陽邸丞”封泥比對,說“郎”爲“邸”之誤;《秦集》、《彙考》、《新出相家巷秦封泥》著錄數種“榦廥都丞”,而里耶秦簡8-1831有“榦都廥丞”,表已據陳偉先生說對該條封泥讀序加以調整。
评分三关于福建霞浦发现“甲骨文”
评分第一节1949年前50年(1899—1949年)甲骨文断片缀合的简要回顾
评分前人研究秦官印(封泥),大多採取逐一討論的形式,並與《百官公卿表》的記載作簡單的對照,缺乏系統性。拙著《秦文字集證》第四章《秦印通論》將秦官印分作丞相印、宮廷事務官印、工官印、田官印、地方官吏印……等18類,注意了其橫向聯繫,但對其縱向聯繫則有所忽略。王偉將秦官印分作職官印、地名印兩大類,前者又分中央與地方兩級,中央級分皇帝印、三公印、九卿印、後宮私官印、工官系統印、宦官系統印及其他七類,這樣分類,綱舉目張,較爲合理。《百官公卿表》:“治粟內史,秦官,有兩丞,景帝後元年更名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又郡國諸倉、農監、都水六十五官長丞皆屬焉。”秦文字未見“治粟內史”,而璽印、封泥則有“大(泰)倉”、“ 大(泰)倉丞印”、“倉史”、“倉印”、“大(泰)內丞印”、“右褐府印”、“榦官”、“榦都廥丞”、“鐵市丞印”……“江左(右)鹽丞”等。王偉說:“班固說治粟內史是‘秦官’有一定依據,但容易引起誤解,實際上漢才有的‘治粟內史’相當于秦時內史和少府的部分職責”;“(治粟內史)名稱中的‘治粟’可能與(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中的‘大倉治粟’(秩八百石)有直接關係。從張家山漢簡尚無‘治粟內史’之名推斷,其始設年代可能在漢景帝中六年或漢武帝時期”,強調職官的歷史演變。都水、大醫、候、司馬、鐵官等在不同的中央機構如奉常、少府、水衡都尉、詹事等都有設置,論文在相關章節中注意到它們的橫向聯繫,減少了片面性。
评分第三节《甲编》、《乙编》——科学发掘甲骨文的总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