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学系师生,女性主义研究者、爱好者,外国文学爱好者 女性主义研究最负盛名之作,英美文学批评经典
如果笔是对阴茎的隐喻,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姐妹……靠什么写作?
女人,你选择在世上我行我素,还是隐退于家庭生活的屏障后?你选择言说还是沉默,独立还是依赖?
内容简介
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异,终于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她就是一直被关在阁楼里的罗切斯特的妻子。她毁掉了庄园,弄瞎了罗切斯特,自己也葬身火海,但也因此成全了简·爱与罗切斯特。《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从文学史中打捞出了“疯女人”这一类别,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些疯女人公然无视“妇道”,作恶多端。但本书作者却认为,在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着一个癫狂的影子。
《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也是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重读了19世纪著名女作家如简·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姐妹、艾米莉·狄金森等人的作品,打破了民族、地域与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的疆界,将19世纪的英美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综合研究。此书自问世以来,以其激进的批评姿态和对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的全新阐释,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 M. Gilbert)、苏珊·古芭(Susan Gubar),均为西方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她们是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创始人之一。两人长期合作,撰写了《阁楼上的疯女人》《诺顿女性文学选集》《没有男人的地带》等女权主义批评论著。
杨莉馨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女性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20世纪文坛上的英伦百合: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中国》《“我的河在向你奔来”:20世纪英语女作家在中国》等;译著有《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传》《通过身体思考》《阅读日记:重温十二部文学经典》《文尼莎与弗吉尼亚》等。
精彩书评
★女性主义破晓之作。重塑女性想象与视界。
——《纽约时报》 ★这本书逼迫我们重新审视英语文学与文化,并使之完全改观。
——《纽约时报书评》 目录
初版序言
第二版导言 学术界的疯女人
第一部分 走向女性主义诗学
第一章 王后的窥镜:女性创造力、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和有关文学父性特征的隐喻
第二章 句子的影响力量:女性作家与作者身份的焦虑
第三章 洞穴的寓言
第二部分 在小说之屋内:简·奥斯汀笔下可能的房客
第四章 关在散文里:奥斯汀少女时代作品中的性别与文体
第五章 简·奥斯汀的覆盖故事(及其秘密的代理人)
第三部分 我们是如何堕落的?弥尔顿的女儿们
第六章 弥尔顿的幽灵:父权诗歌与女性读者
第七章 恐怖的孪生子:玛丽·雪莱陛下的怪物夏娃
第八章 从反面透视:艾米莉·勃朗特的地域《圣经》
第四部分 夏洛特·勃朗特的幽灵自我
第九章 心房里有一个秘密的伤口:《教师》中的学生
第十章 自我与灵魂的对话:相貌平常的简的历程
第十一章《谢利》中有关饥饿根源的思考
第十二章 露西·斯诺被埋葬的生活
第五部分 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监禁与意识
第十三章 由于失落而敏感:乔治·艾略特面纱背后的幻象
第十四章 作为毁灭天使的乔治·艾略特
第六部分 愤怒的力量:19世纪的女性诗歌
第十五章 放弃的美学
第十六章 女人—白色:艾米莉·狄金森的蛛丝
译名对照
索引
译跋 “标出那新崛起的亚特兰蒂斯” 杨莉馨
精彩书摘
正像有关莉莉丝的传说让我们懂得的一样,也正像自弗洛伊德和荣格以来的精神分析学家已经注意到的那样,较之更为复杂的文学文本,神话与民间故事常常能以更大的精确性来表现和强化文化的判决。假如说莉莉丝的故事以一种有用的寓言故事的形式概括说明了女怪物的生成的话,那么,格林童话中有关“小白雪公主”(Little Snow White)的故事则戏剧化地呈现了天使般的女性和女怪物之间的那种重要而又暧昧不清的关系,这一关系也是隐含于奥罗拉· 李有关她逝去的母亲的困惑的猜测之中的。“小白雪公主”故事在瓦尔特· 迪士尼版的动画片中更名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ves),但这个故事的真正名称应该是“白雪公主和她邪恶的继母”,因为故事中的中心事件—确实如此,故事中唯一的真实事件—是源自这两位女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其中一位美丽、年轻、苍白,而另一位差不多也是一样的美丽,但是年纪更大一些,也更为凶恶;其中一个是女儿,另一个是母亲;一个甜美、单纯、被动,而另一个充满心计、生机勃勃;一个属于天使,而另一个则无可否认地是一位女巫。
值得注意的是,存在于这两位女性之间的冲突的主要发生之地,都是透明的封闭之处,她们两人都被闭锁于其中,这一点和我们前面一直在讨论的所有其他女性形象的命运是一致的:她们一个被闭锁于有魔法的窥镜之中,一个被闭锁于受魔法控制并因而能控制人的玻璃棺材之中。在这里,两位女性都操纵着父权制度希望女性用来杀死自己、以便进入艺术的诸种手段,并用它作为武器来对付对方,希望运用心计来杀死对方。影子与影子作战,一个形象毁坏躺在水晶监狱中的另一个形象,就像奥罗拉· 李母亲的画像中的“恶魔”应该想方设法摧毁那个作为她自己的另一面的“天使”一样。
故事在隆冬季节开始,一位王后坐在窗边做着针线活。和其他许多民间故事中发生的情形一样,她刺破了手指,指头开始流血,于是被认为进入了威廉· 布莱克(William Blake)称为“创造”的王国的性生活的循环周期,她“很快”生下了一个女儿,“(皮肤)白得像雪,(嘴唇)红得像血,(头发)黑得像窗框”。在故事最前面的这一段中出现的所有母题(motifs)——做针线活、雪、血、窗框所代表的封闭—都与女性生命中(因此也在女性写作中)的关键主题发生关联,因此,它们也是我们在本书中始终需要加以关注的主题。但是,对于我们在此要进行的分析来说,故事的开局仅仅是导引性的,真正的故事开始于王后开始成为一个母亲,同时也变成为一个女巫—也就是说,变成一个邪恶的“继”母之后:“……当孩子生下来之后,王后就死了”,然后,“过了一年,国王又娶了一位妻子”。
当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位“新”妻子的时候,她正受到一个具有魔力的窥镜的控制,正像是前面那位妻子一样—那位妻子代表了她的自我的较早阶段—她当时是被局限在一扇窗户之内的。然而,由于这位新妻子不是被窗户而是被一面镜子所捕获,她于是转向对自我的关注,着迷地对自我的形象进行研究,仿佛在寻求一个能够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自我一样。第一位王后似乎依然还算是有机会的;她还没有完全沉陷于性生活之中,她向外张望,仿佛在远眺白雪之外还有些什么。第二位王后则转向了内在世界的搜寻,对此,布鲁诺· 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这样的精神分析学家很苛刻地将之定义为“自恋”(narcissism), 但是,如果说外部的所有机会都被剥夺了的话,那么,这样的状态恐怕也是很自然的了(正如玛丽· 伊丽莎白· 柯勒律治在《镜子的另一面》中所表明的那样)。
外部的所有机会都被剥夺了—或者丢失了,或者被瓦解了—这一点不仅通过王后对镜子的着迷体现出来,也通过格林版本中国王在这个故事中的缺席体现出来。王后的丈夫和白雪公主的父亲(根据贝特尔海姆的看法,两个女性之间所进行的,是一场女性的俄狄浦斯式的战争,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在这个故事之中根本就没有真正出场,这一事实突出呈现了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张力关系,故事正是因此而集中表现了存在于镜子之中的母亲与女儿之间、女性与女性之间、自我与自我之间的冲突。但是,同时,显而易见地,国王至少还是有一种在场的方式的。那就是他的声音代表了窥镜所发出的声音,代表了操纵王后—以及所有女性—对自我的价值进行评估的父权制度的判决之声。首先,是他决定了他的配偶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然后,随着她变得疯狂、反叛、具有女巫的性质,她就必须被她那具有天使般的单纯和恪尽职守的女儿所取代,这位少女因而被定义为比王后“还要美丽”。于是,从此意义上说,国王,也只有国王是赋予第一位王后的机会以合法性的人,他不再需要在故事中出现,原因在于,女性由于已经认同了自己的性生活的意义所在(因此也就变成了第二位王后),她实际上已经将国王的规则内在化了:他的声音现在存在于她的镜子、她的思想之中了。
……
《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套装上下册)》 一部探索女性文学在19世纪黑暗角落中绽放的史诗 书籍概述 《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是一套雄心勃勃的学术巨著,深入剖析了19世纪女性作家如何在保守的社会规范、有限的教育机会以及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的夹缝中,以惊人的毅力和创造力,为文学世界注入了独特而持久的生命力。作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严谨的研究,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揭示了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或被主流叙事边缘化的女性声音,以及她们如何通过文字打破沉默,塑造了19世纪文学想象的丰富图景。 上册:挣脱束缚,初露锋芒——早期女性作家的探索与挑战 上册聚焦于19世纪上半叶,这个女性写作尚处于摸索与抗争的阶段。作者首先追溯了女性写作的社会文化背景,详尽描绘了19世纪英国女性所面临的严峻现实:从婚姻作为女性唯一出路的社会期待,到缺乏系统性高等教育的普遍困境,再到社会对女性智识能力的普遍质疑,这一切都构成了女性作家必须逾越的重重障碍。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压抑环境中,一批才华横溢的女性作家却以惊人的韧性,开始了她们的文学创作之旅。作者深入分析了像简·奥斯汀这样的先驱者,虽然她的创作年代略早于19世纪,但其对社会现实的精妙描摹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洞察,无疑为后来的女性作家奠定了基础。接着,作者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19世纪初崭露头角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虽然可能在当时未被广泛认可,却蕴含着革命性的思想和艺术探索。 书中特别关注了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艾米莉、安妮)的崛起。作者详细解读了《简·爱》中简·爱对独立人格和情感自由的强烈追求,分析了《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之间超越社会藩篱的炽烈爱情,以及《艾格尼丝·格雷》等作品中对社会不公和女性悲惨命运的直白揭露。这些作品以其强烈的情感张力、独特的视角和对女性内心的深刻挖掘,在男性主导的文学界投下了一颗颗震撼的石子。作者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揭示了她们如何运用哥特式元素、心理现实主义等手法,挑战传统的爱情叙事和道德观念,为女性角色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自主性。 此外,上册还探讨了玛丽·谢莉的《弗兰肯斯坦》。作者不仅将这部作品视为科幻小说的开创之作,更深入地分析了其中关于创造、伦理、父权制以及被排斥者的主题,认为它预示了19世纪女性对知识、权力以及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 本书的研究视角并非仅仅停留在对作品内容的解读,更着力于揭示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策略与困境。例如,作者探讨了女性作家如何选择使用男性笔名以获得更广泛的读者群和评论界的尊重,如“乔治·艾略特”(玛丽·安·伊文思)和“艾米丽·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这种匿名或假名策略本身就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写作能力的深刻偏见,以及女性作家为了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付出的努力。 上册的分析还触及了当时文学出版的机制,以及女性作品在市场流通中可能遭遇的阻碍。作者通过对书信、日记、传记等一手资料的梳理,还原了女性作家与出版商、评论家之间的互动,以及她们在争取出版权、获得经济独立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总而言之,上册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生动而复杂的19世纪早期女性文学图景,展现了这些先驱者如何在重重阻力下,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勇气,为女性文学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可能性。 下册:声音的扩散,想象的拓展——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的多元革新 下册将视角延伸至19世纪中后期,此时女性写作已逐渐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作者在此部分,进一步探讨了女性作家如何利用已有的文学传统,同时又不断突破与创新,为19世纪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重点分析了“乔治·艾略特”的作品,如《米德尔马契》和《亚当·比德》。作者强调了艾略特作为一位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家,她对乡村生活、宗教改革、社会变迁以及个体道德困境的细腻描绘。她不仅仅是一位观察者,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她的作品展现了女性作家在宏大历史叙事和复杂社会议题中发声的能力,并且对哲学、伦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另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是夏洛蒂·勃朗特,她在《维莱特》中对女性主人公在异国他乡的独立生存与情感挣扎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女性在面对跨文化冲突和性别压迫时的坚韧与智慧。作者认为,夏洛蒂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女性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如何确立自我身份的有力追问。 除了对现有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下册还着力于揭示女性作家在不同文学体裁上的突破。例如,作者探讨了女性在儿童文学领域的贡献,以及她们如何通过童话、故事等形式,传递儿童的视角和对世界的理解。此外,在社会小说领域,女性作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阶级分化、女性劳动等,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质疑和反思。 下册的一大亮点在于,作者深入挖掘了那些可能未被主流文学史充分记录的女性作家群体。这包括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她的作品如《玛丽·巴顿》、《北方乡村》等,以其对工人阶级生活和女性困境的写实描绘,为文学注入了强大的社会关怀。作者还关注了安东尼·特洛洛普的作品中常常被忽视的女性角色,以及她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智慧和策略。 本书并非仅仅将女性作家视为一个孤立的群体,而是将她们置于19世纪文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中进行考察。作者分析了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之间的对话、竞争与相互影响。她们的作品不仅回应了当时文学思潮,也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新的文学潮流。例如,女性作家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中的独特表达,以及她们对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的继承与创新。 下册还重点探讨了女性作家如何通过其作品,构建和解构“女性气质”的时代想象。作者分析了不同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从温柔顺从的传统女性,到独立自主、甚至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这些形象的塑造,反映了19世纪女性自我认知和社会期望的复杂变化。 此外,本书还触及了女性作家在诗歌和戏剧领域的成就,虽然在19世纪,诗歌和戏剧领域男性作家更为强势,但仍有许多杰出的女性诗人和剧作家,她们的作品同样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最后,下册的结尾部分,作者总结了19世纪女性作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她们的作品不仅为20世纪及以后的女性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她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学的宝库,拓展了文学表现的可能性,并永远改变了我们对文学、社会以及人性的理解。 总结 《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和阅读趣味的力作。它不仅是一部梳理19世纪女性文学史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解读,一次对被压抑声音的重新发现。通过对大量作品的精细分析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本书为读者揭示了一个充满活力、挑战与创新的文学世界,让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女性作家的光芒,在今天的我们眼前重新闪耀。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19世纪文学的灵魂深处,感受女性力量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雕刻出不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