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李紅菊編著的《情緒勞動研究--以中學教師為例》大體上探討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西方有大量的情緒勞動量化研究,但對其本身的界定依然沒有定論。對於教師行業來說,情緒勞動內涵有哪些呢?會不會有其獨特性?其次,即使情緒勞動在不同的行業有相同的概念,不同行業的情緒勞動在行業情境和行為錶現特點上也會有不同。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行為特點和內在心理過程是怎樣的呢?如何測量中學教師的情緒勞動?第三,情緒勞動與職業枯竭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情緒勞動是否是各預測變量與耗竭之間的中介變量?第四,哪些變量預測情緒勞動?哪些變量對情緒勞動和職業枯竭之間的關係起到中介作用?情緒勞動各個維度究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內容簡介
李紅菊編著的《情緒勞動研究--以中學教師為例》采用質性研究取嚮,通過深度訪談和質性分析,建構齣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中學教師情緒勞動概念。然後從中學教師在工作中的情緒勞動錶現齣發編製問捲項目,通過初測和第二次施測,發展齣適閤中學教師行為特點的情緒勞動問捲。最後,利用自編的情緒勞動工具考察中學教師情緒勞動與預測因素及情緒枯竭之間的關係,探討情緒勞動的性質,以期得到更深層次、更富有啓示的研究結果。
作者簡介
李紅菊,女,1978年生,浙江湖州人,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學士、碩士,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教育學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為心理與教育評價,目前研究方嚮是藝術心理與教育。在《心理發展與教育》、《教育研究與實驗》、《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中國音樂教育》等期刊發錶學術論文十餘篇,參編教材五部,主持及參與國傢、省部級課題五項。
目錄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
1 情緒勞動
1.1 從職業枯竭說起
1.2 Hochschild的開創性研究
1.3 概念發展及其測量
1.4 從情緒調節理論來看情緒勞動
1.5 本研究對情緒勞動操作性定義的齣發點
2 預測因素和結果變量
2.1 預測因素
2.2 與職業枯竭的關係
2.3 小結
3 已有理論
3.1 自我調整的控製理論
3.2 行動理論
3.3 資源保存理論
3.4 小結
第二部分 問題提齣與研究設計
1 以往研究的不足與本研究擬探討的問題
1.1 情緒勞動的概念建構
1.2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測量
1.3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影響因素
1.4 情緒勞動與職業枯竭的關係
2 研究意義
2.1 理論意義
2.2 實踐意義
3 總體研究思路
4 總體研究假設
5 總體研究設計和流程
第三部分 具體研究
研究一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概念建構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理論抽樣
2.2 研究者的主觀背景
2.3 訪談提綱
2.4 訪談過程
2.5 資料分析
3 結果分析
3.1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內涵
3.2 情緒勞動的影響因素
4 討論
4.1 關於訪談資料質性分析
4.2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概念建構
4.3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影響因素
5 小結
研究二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結構及性質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及抽樣方法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程序
2.4 數據處理與分析
3 結果分析
3.1 情緒勞動初測問捲的項目分析
3.2 情緒勞動初測問捲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3.3 情緒勞動問捲的結構和測量指標分析
3.4 職業自我認同問捲修訂
3.5 情緒勞動和職業枯竭的相關分析
4 討論
4.1 情緒勞動的概念結構
4.2 情緒勞動的性質
5 小結
研究三 情緒勞動與預測變量及職業枯竭的關係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設
3 研究方法
3.1 被試
3.2 研究工具
3.3 數據錄入和分析
4 結果分析
4.1 各變量描述統計及相關分析結果
4.2 預測變量對情緒勞動的影響
4.3 情緒勞動對職業枯竭的影響
4.4 情緒勞動的中介效應檢驗
4.5 工作滿意感的中介效應檢驗
5 討論
5.1 情緒勞動的影響因素
5.2 情緒勞動與職業枯竭的關係
5.3 工作滿意感的中介作用
6小結
第四部分 綜閤討論
1 研究結論
2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概念
3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測量
4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
5 關於研究方法
6 研究啓示
7 研究創新
8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訪談提綱
附錄2 編碼索引(樣例)
附錄3 編碼手冊(樣例)
附錄4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初測問捲
附錄5 中學教師情緒勞動量錶第二次施測問捲項目
附錄6 研究三量錶——中學教師工作情況問捲
後記
精彩書摘
《情緒勞動研究 以中學教師為例》:
本研究的理論抽樣基於已有的情緒勞動研究。根據以往研究,教師是一個高情緒勞動的行業。研究者初步確定研究對象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初中和高中的教師;二是從事一綫教學的教師。選擇中學一綫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其原因在於以下兩點:(1)相對於大學教師來說,中小學教師跟學生接觸的時間更多,所進行的情緒付齣也會比較多,所以大學教師不是本研究的對象。而中學教師和小學教師的工作性質又有一些差彆,小學生獨立性相對較弱,跟教師之間的依戀和互動關係跟中學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不能將小學和中學的教師情緒勞動混在一起研究。此外,考慮到研究者實際所擁有的研究條件和取樣便利性,本研究將研究對象鎖定在中學教師這個群體上。(2)中學教師有不同的崗位,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教師在與學生互動時,所付齣的情緒勞動。那些專門從事行政的中學教師,由於其不從事教學工作,和學生的情感互動相對較少,因此這一部分群體不是本研究考察的對象。
安排訪談對象之前,研究者首先對訪談對象的背景進行瞭一定的瞭解。包括工齡、教學經曆(如有無當過班主任)、現在所教學科和年級、一周幾節課時、所處學校是否為示範學校等。要求被訪者之間在某些方麵有一定差異,以期在訪談中獲得更好的事件代錶性,符閤質性研究的理論抽樣要求。本研究預訪談瞭3名中學教師,初中教師2名,高中教師1名。預訪談後,請專傢進行瞭分析,發現研究者在訪談中存在的問題,並進一步修改訪談提綱。正式訪談瞭15名初中和高中從事一綫教學的教師,訪談對象基本情況見錶3—1。從錶中可以看齣各位被訪者教齡分布上有一定的差距,既有參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教師,也有臨近退休的老教師;所處的學校也有一定的代錶性,既有示範學校,也有普通學校。考慮到當不當班主任直接會影響到教師跟學生接觸的頻次,當班主任的教師情緒勞動更明顯,所以選擇被訪者時,要有一定數量當班主任的教師。此外,學校所處城市會導緻教師情緒勞動的地域差異性,正式訪談時除瞭選擇大城市的中學教師外,還選擇瞭3名中小城市的中學教師。
……
前言/序言
情緒勞動研究 以中學教師為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