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吃饭、穿衣、如厕,独立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都那么艰难!
★交往、表达、相处,走进人群的每一个瞬间,都那么烦恼!
★北京大学幼儿园燕东园园长、资深教师30年从教经验,告诉你如何陪伴孩子踏出融入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带着满满的安全感走进人群,过好幼儿园里每一天。
★家庭教育专家、热销百万册“陪伴教育”系列图书作者刘称莲热情推荐!
内容简介
上幼儿园是孩子真正独立的开始,离开朝夕相处的家人,与陌生的老师、小朋友待上一整天,各种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在这个问题上,家长更多的还是焦虑、不安、牵肠挂肚:幼儿园鱼龙混杂,如何选择?为什么每次送孩子去幼儿园都那么费劲?孩子在幼儿园吃饱没有?如何引导孩子讲述幼儿园的生活?……
作为北大幼儿园燕东园园长,杨雪扬拥有近30年幼儿教育与管理经验,非常了解哪些是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及入园后可能会出现的、家长关心的问题,对症下药,给出科学有效的建议,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园氛围,让孩子快乐度过幼儿园里每一天。
作者简介
杨雪扬,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燕东园园长、资深教师,拥有近30年幼儿园一线教学和管理经验,曾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海淀区学科带头人等。
精彩书评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和班上的小朋友常把班主任杨雪扬叫作“杨妈妈”。遇到杨老师偶尔请假,有的孩子甚至会想念到掉泪,可见杨老师是带着妈妈般的爱来做老师。书中写的那些故事,正是杨老师用心带孩子的结晶,相信更多的家庭会从中受益,更好地培养孩子。作为家长,我对杨老师怀有深深的敬意。
——家庭教育专家 刘称莲 ★杨雪杨在我所教学生中出类拔萃,她在《陪孩子走过幼儿园三年》中讲的每个案例、每个道理都紧紧抓住我的心,我被她多年辛勤耕耘积累的精神财富感动,含着泪读完。书中从选择幼儿园开始,直至幼小衔接,对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家长的疑惑,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学前教育的高水平理解及对孩子的挚爱。这本接地气的指导用书,相信会让众多家庭和幼教专业的学生从中受益。
——北京市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办公室主任 杨美古 ★杨雪扬老师出书了,将会有更多小朋友分享到这位大眼睛老师带来的快乐。回忆童年,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美丽的杨老师。岁月匆匆,曾经才不过三五岁的我们已经年过三十,身边的同龄人也逐渐成为三五岁孩子的父母。是时候和孩子们一起,再次回到幼儿园,再当几天杨老师的“小朋友”,去学习如何照顾身边的小朋友,这一课对于已经做父母或者打算做父母的人来说,都要努力学上一辈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记者、旅行专栏撰稿人 王雪 目录
前言
第1章选择幼儿园,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1.画中看理念
2.家近是个宝
3.老师的笑容是最好的名片
4.实地观察最重要
第2章 了解幼儿园
1.幼儿园里学什么
2.晚一年入园又何妨
3.一日生活皆教育
4.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第3章 帮孩子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调整作息时间
3.教会孩子使用大众化的语言
4.给孩子哭泣的权利
第4章 帮孩子减少分离焦虑
1.带着“宠物”来入园
2.家长离园也要讲技巧
3.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断奶”
4.分阶段适应入园生活
5.离园后,家长与孩子谈论有讲讲究
前言
第1章 选择幼儿园,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1.画中看理念
2.家近是个宝
3.老师的笑容是最好的名片
4.实地观察最重要
第2章 了解幼儿园
1.幼儿园里学什么
2.晚一年入园又何妨
3.一日生活皆教育
4.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第3章 帮孩子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调整作息时间
3.教会孩子使用大众化的语言
4.给孩子哭泣的权利
第4章 帮孩子减少分离焦虑
1.带着“宠物”来入园
2.家长离园也要讲技巧
3.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断奶”
4.分阶段适应入园生活
5.离园后,家长与孩子谈论有讲究
第5章 亲子交流
1.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2.当孩子爱上故事
3.让孩子在试误中学习
4.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5.让孩子拥有分配时间的权利
6.我的妈妈去哪儿了
7.欣赏孩子
第6章 引导孩子学会与小朋友的沟通
1.孩子打架之后
2.当孩子的身边有位“特殊”的朋友
3.老实的孩子不一定吃亏
第7章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智慧沟通
1.罚站
2.感谢家长的宽容和信任
3.孩子受伤之后
4.孩子要升班了
5.家园合力力更大
6.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第8章 幼小衔接
1.家有小孩初成长
2.生活中的数学
3.识字与阅读
4.做作文
精彩书摘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与入园分离焦虑的强度有一定关系,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在适应幼儿园生活上相对比较困难。
这不难理解,有出差或者野外宿营经历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独立生活能力较弱的人对于这类事情焦虑比较多。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吃饭、喝水、睡觉、上厕所这类事情自己不会料理,他肯定要依赖于家长,因此在适应幼儿园生活方面肯定存在较大困难。
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难。人自出生之日起,所有的生理现象和身体发展都是在为独立生活做准备,换一个角度说,人与生俱来就有独立的意识和需要。
孩子出生后几个月,就表现出对自己能力的主动认识和探索。反复将妈妈捡起的玩具扔出去,或者一次又一次重复摇动手里的响铃,这是他们在体验自己的存在和能力,在改变物体的位置或让它们发出声音的同时得到极大满足,在过程中感受和体验自己的动作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一岁多的时候,孩子进入人生第一个“反抗期”。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原本听话的孩子开始变得似乎不那么听话了。你要喂他吃饭,他偏要自己抓着勺子吃,结果弄得身上地上都是;你帮他拿来玩具,他不干,偏要把玩具放回原位再重新自己拿来;你给他选好了衣服他不穿,非要穿自己选择的衣服。他们喜欢甩开爸爸的双手自己跑,即使跑不稳经常摔倒也乐此不疲。
此时,孩子们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开始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小小的自信心也开始萌芽,这正是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好时机。
把孩子的小手洗干净,给孩子带上围嘴,让孩子自己吃饭。孩子边用勺边用手也好,洒得满身满地也罢,你不要认为“让孩子自己吃,还不如喂他,吃得干净而且快”,也不要因为孩子摔了一两只汤勺而批评他,更不要亲自上阵代替孩子包办一切。孩子自己吃饭需要学习和练习,这个阶段会很快过去。不要以为孩子做这些事会感到很困难,其实他们是把学习当成游戏,乐在其中。你此时要做的,就是解放自己的双手,用鼓励和赞赏来激励孩子。
解放自己的双手,其背后是解放自己的思想,可惜许多家长都对孩子“放不下”。我曾经在美国的一所幼儿园“见习”过一个星期。幼儿园里最小的孩子不到一岁,最大的五岁左右。幼儿园里没有吃午饭的环节,但上午和下午都会有让孩子自己制作点心和吃点心的环节。从洗手、准备食材到放入烤箱里烘焙、分餐、洗餐具等,完全是孩子自己完成。年龄大的孩子做,然后和弟弟妹妹及老师们一起吃。老师很少亲自动手帮助孩子。作为幼儿园老师,我知道,孩子们这样独立,一定是家长和老师具有同样的教育理念才能实现的,那就是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最终将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
孩子的潜力巨大且惊人,家长只要给孩子提供机会学习和锻炼,孩子一定会不断有惊喜回报给家长。
我有一位朋友,她女儿一岁半就会自己剥鸡蛋,两岁就会使用筷子夹菜,而且非常灵活精准。这位朋友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自己吃饭、穿衣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到独立看书、思考和解决问题,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想。所以她的女儿一直非常独立,自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因为学习或者与同学、老师交往等事情让父母操过心。
孩子都有一段要求独立的心理发展过程,但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弄脏衣服或地面、动作太慢等原因,抹杀了孩子自己做事的积极性。孩子在家长的保护和代替下形成依赖性,进而逐渐适应这种依赖,离不开这种依赖,而家长也从孩子对自己的依赖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我们遇到过很多由于家长包办代替过多而变得非常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有个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看着老师给的带皮鸡蛋感到莫名其妙:这是什么?样子和在家里吃过的鸡蛋很像,但在家里吃的那个是白白的、软软的,幼儿园里的这个怎么硬硬的,也不白?有很多孩子到了吃饭的时候,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师不喂就一口都不吃。有的孩子穿衣服时,老师帮着穿,他都不会配合着抬起胳膊。有的孩子每次大小便都是家长提醒并手把手地帮助,孩子根本没有主动意识和相关能力,在幼儿园里,他们甚至一边走着一边就拉了尿了,自己却完全意识不到。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老师一定会给予更多照顾,但什么都等着老师帮助,总不如孩子自己会做。有些家长担心,如果自己的孩子生活能力强,老师会不会就不关注他了。其实对于生活能力强的孩子,老师不仅不会忽视他,反而会更加鼓励和支持他,留给孩子的是更多的游戏、探索、与人交往的时间和机会。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有效减轻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而且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孩子乐观、坚强、自立、自尊、积极、主动的个性,以及善于观察和学习、做事不怕困难、有持久性、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都会得到培养和锻炼,这将是一生的财富。
调整作息时间
入园前,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尽量把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得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特别是与睡觉、起床、吃饭相关的几个重点环节。
一是早晨起床的时间。起床时间要根据幼儿园入园时间和去幼儿园的路程时间决定。按时起床能够使家长和孩子有个好心情,这对孩子入园保持良好的情绪很有帮助。按时入园在幼儿园吃早饭,不仅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而且可以保证孩子摄取适当而充足的营养。幼儿园的食谱经过营养计算和精心设计而成,比如几岁的孩子每天应摄入多少克主食、副食、水果、乳品,从什么食物中摄取多大量的微量元素。幼儿园每个月都要进行营养计算,如果某一种微量元素没有达到幼儿成长所需,在制订下一个月食谱的时候,就要补充和调整。另外,幼儿园制订食谱时,还会考虑时令和节气,让孩子吃到最新鲜的食品。
二是午睡和起床时间。很多孩子在家午睡时间较晚,一般要下午一两点才睡,三四点才起,这使得孩子在幼儿园很不适应,到了睡觉的时间不睡,该起床的时候不起。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午睡时间长度也有所不同,一般小班的午睡时间会稍长。在新生入园初期,老师也会允许没有睡醒的孩子多睡一会儿。但如果经常这样,就会影响孩子下午半日的活动。因此,家长要了解幼儿园午睡的时间,尽量在入园前将孩子的午睡时间调整到位。
三是晚上睡觉的时间。晚上要按时睡觉,才能保证第二天按时起床,否则将会进入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恶性循环,家长要尽量让孩子的作息时间有一定规律。有些孩子晚上很晚还不睡,早上九十点才起床,到了幼儿园既不想吃午饭,也不愿睡午觉,可等小朋友下午起床,他却睡着了。这样既影响孩子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又失去了与小朋友们交往的机会,同时也影响孩子自己的情绪。如果早上孩子还没睡醒就被家长抱着入园,孩子会焦躁不安,哭闹现象也会更加严重。晚上安稳睡觉,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在入园初期,由于孩子有分离焦虑,个别孩子夜里会有睡不安稳的现象。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入睡营造轻松的氛围,讲讲孩子喜欢的故事,说说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听听舒缓的音乐等。不要跟孩子说“快睡吧,明天早上还要上幼儿园,起晚就要迟到了”之类的话,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会更不想睡觉,因为睡醒就要去幼儿园。
在幼儿园,孩子的三餐时间一般会间隔4个小时左右,上午和下午分别有喝牛奶、吃水果或者小点心的加餐。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前,最好向老师了解幼儿园每顿饭在什么时间吃,每次进餐时间有多长等,根据幼儿园的情况调整孩子在家的进餐时间,让孩子的肠胃“习惯”新的作息时间表。
孩子在刚入园的一段时间里,因为情绪问题和饮食习惯不同,在幼儿园进餐的食量可能不如在家里吃得多,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或者回家后给孩子“补餐”。这样会让孩子形成对回家后“补餐”的依赖,在幼儿园时反而更加不愿意吃饭。而且晚上吃得过多、过饱,或者时间太晚,都对健康不利。回家后,适当地补充一些水果、酸奶等即可。
既然谈到调整孩子的进餐时间,也就顺便说一说孩子的饮食习惯。
很多孩子非常挑食,或者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惯。有的孩子不吃蔬菜,只吃肉;不吃水果,只喝果汁;吃包子只吃皮,不吃馅;只吃白米饭,不吃任何菜;喝汤的时候,碗里只能有汤水,不能有一点菜叶或者其他东西……有的孩子不吃枣,因为枣有皮;有的孩子不吃橘子,因为橘子酸;有的孩子不会拿着水果吃,因为在家都是家长把水果切成小块儿用牙签扎着吃……
孩子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他上幼儿园后的生活,而且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在孩子六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家长就要尽量让孩子品尝到各种食物的味道。对于此时品尝过味道的食物,孩子以后一般都不会拒绝;相反,如果孩子的进食种类十分有限和相对集中,他将来挑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对孩子全面摄取营养十分不利。家长可以给孩子喝各种蔬菜汁,吃各种水果泥,让孩子接触不同味道、种类丰富的食物。孩子成长需要均衡的营养,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多种食材进行烹饪,尽量避免因大人的喜好而让孩子的饮食结构变得单一。挑食不仅会让孩子很难适应幼儿园的伙食,更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睡眠、起床和进餐的时间,是幼儿园一天中的几个重要时间点,家长要尽量在入园前将其调整得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这对宝宝入园后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十分有利。
教会孩子使用大众化的语言
很多家长习惯用“嘘嘘”“哗哗”“咝咝”“啦啦”“湿湿”等词提示孩子小便;用“拉臭”“捂鼻鼻”“蹲蹲”“嗯嗯”“咕咚”等语言提示孩子大便;用“啊呜”“香香”等语言提示孩子吃饭……
家长可能觉得这些叠词更贴近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于是孩子在入园前已经习惯用这些词表达“我要撒尿”或者“我要大便”的意思。有的孩子因为家长包办代替过多,每次小便都是家长到时间就把尿,根本不需要孩子自己说,所以孩子没有养成主动用语言表达的习惯,而是用夹紧双腿、扭动身体等动作示意,有的孩子甚至边玩边走边大小便。
这对于家庭中的一个孩子来讲没有什么问题,但到了幼儿园集体生活中,问题就出现了。
老师在组织幼儿小便时,一般都会说:“宝宝,来,撒尿了。”或者问:“宝宝,去撒尿好不好?”很多孩子因为听不懂老师的话,或者当时确实不想小便,又或者刚到幼儿园,抵触老师,所以对于老师说的话,他们一律都用“不要——不要——”来回应。但事实上,有的孩子回答完不到一分钟就会尿裤子。这种情况的出现令孩子更为焦虑,哭得更厉害。次数多了,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过度紧张、害怕上幼儿园、小便次数增多等问题。
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语言,把“个性化”的语言调整为“大众化”的语言,让孩子逐渐理解和适应。如果到了入园的时候孩子还是没有适应“大众化”的语言,家长一定要提前与老师沟通,告诉老师在家里遇到同样的情况一般都怎么说,请老师一起帮助孩子过渡。
不过,请老师用“个性化”的语言提示孩子的做法有时也会有麻烦,因为不同的家庭可能会用同一个词来表示相反的意思。
老师在新生入园时了解到,有一位小朋友刚从外地回北京,还没有适应普通话,她家一直用“咝咝”表示让孩子喝水。于是在组织孩子喝水时,老师用了“大众化”语言与“个性化”语言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导致另外两个孩子尿了裤子。
在集体生活中,当老师面对十几个甚至更多孩子的时候,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使用个性化的“专用语言”。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开始了社会化的第一步,他们要在一起生活,老师就要使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否则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就很难沟通。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入园前做好相关准备,引导孩子逐渐适应。大小便、喝水、吃饭、睡觉等看上去似乎不是大事,但对于孩子来讲,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关系着他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是否能够尽快适应新的集体生活。如果孩子在这些生活活动上出现困难,不仅会焦虑不安,而且往往会出现吃不下、睡不安、排便不畅等生理现象,同时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受到伤害。
……
前言/序言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有机会和家长就幼儿教育的相关问题深入交流和沟通,我了解家长们所关心的、所焦虑的、所希望的……
每一次沟通之后,绝大部分家长都会放下来时的担心和紧张,换一份释然离开,我呢,也有一点点小小的满足。这种情况很多年一直重复着。
忽然有一天,记忆中是2011年,一位家长在和我沟通之后,非常认真地建议:“杨老师,您有这么丰富的经验,为什么不写一本书呢?要知道能找您沟通的家长对于众多家长来讲毕竟是极少数!”当时我想都没想就摇头道:“写书?我可不行。”
之后,这位热心的家长又与我交流过几次,甚至连书名都替我想好了:“就叫《陪孩子走过幼儿园三年》吧,因为刘老师(刘称莲老师,我的朋友,也是我曾经所带孩子的家长)已经写过《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现在您何不将幼儿园这部分写了,让‘陪孩子走过……’系列更加完整呢!”
尽管如此,我仍没有认真想过要写这本书,因为写书对我来说似乎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年轻的爸爸妈妈找到我,咨询孩子入园以及成长中遇到的其他一些问题。虽然他们的孩子还有一年才到入园年龄,虽然爸爸经常看看远处以尽量显出男人的镇定,但我仍能够从他们的表情、语气,尤其是妈妈不时闪现的泪光中,感到他们的紧张和迷茫,特别是对一年后孩子入园的不安和焦虑。
那次谈话后,我忽然有一种冲动,也许我真的应该写一本书,也许这本书真的可以帮助到一些家长。又或许它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如果这本书可以让更多的家长放松心情,享受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如果它可以使社会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度有那么一点点的增强,也算是我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为社会所尽的一份责任吧。
2013年的暑假和2014年的寒假,我开始付诸行动。现在想来,我庆幸自己最终做出这个决定。因为幼儿教育是我所钟爱的事业,在这片热土上,我辛勤耕耘了近30年。我爱孩子们,我爱我的事业,我应该为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再做一些事情。
我是幸运的,有数不清的孩子们陪伴,让我生活在纯真的世界中;我是幸运的,有众多家长的陪伴,让我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是幸运的,有爱我的家人、朋友和老师的陪伴,让我感到自己无比幸福!
感恩我爱的、爱我的以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
陪孩子走过幼儿园三年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