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以犀利的目光洞见时代病灶,以戏谑的文字戳穿生活表象。
★当社会面目全非,当梦想失去平衡,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一部杂文集。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余华,1960年4月出生,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1983年开始写作,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评分从1993年到2007年,余华在不断的自序中完整着自己。1993年写下的《活着》在二十余年后的今天看来,跨越了时间的障碍,顽强地活着。
评分一口气看完,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仿佛有一种死的巨大痛苦,又似乎有种解脱的超生。一如既往的喜欢余华,喜欢他对悲惨人生的揭露,揭露中又让我们产生了深深的思考。生活不易,当学会珍惜,一如书中的李青,应当珍惜找到一个永远爱她的人,如都市中苦苦挣扎的鼠妹和伍超,虽贫困却都在坚守各种的最后自尊和底线,如父子情,养育情,兄弟情。。。或许只有在那片死无葬生之地的地方,才能人人笑脸相迎,没有仇恨,没有伤害,没有欺骗,没有贫富差距,没有官场的、商场的、社会的黑暗与不堪。。文中的讽刺发人深省,当下社会还有没有官欺民的现象,还有没有强拆为政绩害死人的悲剧,还有没有蒙冤断案的惨剧……
评分京东这次买书真的很给力,买了这么多书一本图下来十块钱,太划算了,超值!超值!!超值!!!重要的事
评分汉 语:我来打酱油。
评分这就是100-1=0的人性道理 。
评分每天挑几个最差的吃掉,
评分你看的书多少,决定你所在的位置,!
评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一部杂文集。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