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熊培云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71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09432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4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新浪中国好书榜十大好书
  南国书香节具现实主义精神获奖图书
  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那些能够带领千军万马的人,未必能带领好自己。要么成为自己,要么一无所成。
  国家和个人有边界,你和我也有边界。在公域,我们因互相妥协而保全社会;在私域,我们因互不干涉而保全自己。
  一个想带领好自己的人,必须在自己能控制的情况下同时带领好自己的灵魂和身体。不同的是,前者完全成事在己,后者一半成事在天。伟大的加缪说过:“重要的不是医好伤痛,而是带着伤痛生活。”

内容简介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过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辑,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作者简介

  熊培云,评论家,时代观察者。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任《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精彩书评

  ★熊培云在书里说:“人们通常会为两件事忙碌,一是性欲,一是物欲。物欲症偷走了人们的时间,人们因为物欲而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这样人为物所奴役,人为物所谋杀。”我们被物欲困扰束缚,但是我们想要追求的自由,却一直遥远。也许正如作者所说,自由在高处,、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参天大树,为我们每个人的所忠所爱挡风遮雨,你就会发现再狂暴的风雨也难以奈何我们半分。自由在高处,自立于红尘,我们羡慕贤人避世,但是更想要的,是身处于高位,掌控自己而得到真正的心灵自由与平静。就好像那本《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里所说,“真正懂得生活的女人,脸上始终会带着柔和的微笑。她知道如何在独自一人时享受一杯红酒,也知道如何为爱人下厨做一碗羹汤,越是懂得生活的女人,越接近朴素的生活真理”。每一个成功的让人仰望的女子,都有这样的风骨。不是年轻的那种轻狂,而是岁月的风韵。看完这两本书,更多的是学习了一种淡然的心态。就是《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里说的,哪怕多年以后,变成一个在菜市场上斤斤计较的女子,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希望与梦想。生活在艰难,世界再万恶,也要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某网友

  ★书中提到罗马哲人的“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想想如今,多少人已经沦为“大理石和黄金”的奴隶,多少人为追求成为“大理石和黄金”的奴隶而拼命的挣扎。为什么成功就能被复制呢?为什么世间的成功就只有高官厚禄或富甲天下这有限的几种呢?由此又想到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在叙述了几百年明朝的王侯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大戏之后,作者偏偏以一个当时为众人耻笑的,远离当时世俗成功标准不参加科举而只是一心游历名山大川的书生作为整部书的最终结尾,只因为,这个人是徐霞客,这个人,他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当世背景下自由追求自己梦想的徐霞客,其他人是科举制度、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的奴隶,而他是山川大泽,茅屋草席上住着的自由的徐霞客。
  当年明月最后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我想起了熊培云在书中的一句话:“要么成为自己,要么,一无所成。”
  ——某网友

目录

增订版序我愿此生辽阔高远
自序因为无力,所以执着
辑一 面包与玫瑰
国家与玫瑰
挡得住德军,挡不住生活
老教授与小王子
梭罗的树林
为情侣求饶
今夜,谁在搜捕圣诞老人?
好色关乎心灵
铺路石下是海滩
诙谐社会,政治如何玩赏?
赘肉政治学
第六种自由
为什么自由先于平等?
洛克如何理解超女?
看电影,还是哭电影?
绑架为什么流行?
能养政府,为什么不能养猪?
开公司,还是开法院?
不要活在新闻里
一个中国人的不高兴
地图知识分子
"火星文"入侵
背着国家去旅行
国破山河在

辑二 自救与自由
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
人质为什么爱上绑匪?
奖励你,控制你
不自由的秩序如何杀人?
屋顶上的矿难
公民膝下有黄金
没什么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
谁来同情"体制内弱者"?
守住良心的"一厘米主权"
柏林墙上有多少根稻草?
救故乡,救公共精神
每个村庄都是一座圆明园
从魏珍怎样到郝思嘉?
杀鸡儆猴,猴为什么鼓掌?
"网瘾"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
二等于多少?
人是什么单位?
条件即逆境
预言的囚徒
人类为什么迷醉于暴力?
哪里有混乱,哪里就一定有不自由
虽自由无以言说
艾氏9·
床上爱国主义
国界与自由

辑三 历史与心灵
以河为界的正义
假如我改《西游记》
死刑是个笑话
曼德拉的光辉岁月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英雄为何救美
被误读的《死亡笔记》
天堂五分钟
光荣背叛
为自由而担责
辑四演讲与独白
每个人都有权有势
中国人的自由传统
自由在高处
识时务者为俊杰
日报七年,我的文字心灵
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
后记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
增订版后记小心,你想要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精彩书摘

  我愿此生辽阔高远
  《自由在高处》出版后,几年间加印了三十余次。读者之中,有的青春年少,有的白发苍苍;有的久居故土,有的远渡重洋。对作者而言,一本小书能够受此礼遇,不去妄想有何功德,至少是苦有所值,让我感恩了。
  考虑到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次修订特别增加了“历史与心灵”一辑,同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补充。除此之外,借撰写修订版序言之机,我想就最近的一些思考向读者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一
  近几年,除了在南开教书,我依旧忙于下乡和出国。国外的访问,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日本。
  两次访问美国给了我不少收获。先是于2012年底受卡特中心邀请观摩美国大选,它让我具体入微地了解到美国选举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在选举总统的时候,各地还同时要选出验尸官,这是我以前一无所知的。但验尸官的确很重要,因为他是让法律成为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关键因素。回国两个月后,我又自费重返新大陆,这次是着重寻找美国社会变革中的精神资源,包括独立战争与制宪会议期间美国国父们的言行,以及近百年来美国非暴力社会运动中的思想资源。我还特意选择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孤身一人度过了自己四十岁的生日,算是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点纪念吧。相比占领华尔街等占街运动,我更欣赏的是发生于阿拉巴马州的这场黑人联合罢乘公交车运动。大规模的占街运动一旦旷日持久,就必须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民主诉求不伤害自由;二是何时结束,在什么条件下结束。而在1955年的蒙哥马利,每一位黑人都用脚投票,对自己的良心负责,没有谁强迫谁,也不必和谁讨价还价,而历史真的被这种“脚踏实地”改写了。
  回想两次美国之行,让我触动最深的还是对富兰克林的了解。美国制宪会议被后世写成了英雄史诗,然而整个过程不可不谓风雨飘摇。1787年,在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和争辩后,各州代表因为各执己见几乎要分道扬镳,正是富兰克林的一番话在最后时刻打破僵局,凝聚人心——当时富兰克林白发飘飘,已有八十高龄,是唯一一位坐着轿子到费城来开会的,而华盛顿将军当时也不过五十多岁。
  主席先生,首先我必须承认,对于这部宪法的部分内容,目前为止我并不尽然同意。可是我也不敢说,我永远都不会赞成,我的岁数这么大了,不乏原以为自己眼光正确,可是后来经过深入了解、周详考虑,却不得不改变看法的经验,甚至有许多我一度以为正确的重大事件,事后却发现大谬不然。因此,我的年纪越大,反而越不信任自己的判断,愈发看重别人的判断。就像许多宗教上的宗派一样,许多人总以为自己的一派拥有全部的真理,只要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样,就一定都是错的??很多平民也老以为自己绝对无误,就像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宗派一定是对的一样??
  先生们,就是带着这些感悟,我愿意接受这部宪法,包括所有谬误在内——如果其中确有错误的话??先生们,我之所以同意这部宪法,是因为我觉得恐怕再也找不到比它更好的了。我愿意为了公众福祉,牺牲我认为宪法中存有错误的看法??希望大会中每一位仍然持有反对意见的人士,在此都能和我一起,对自己的绝对无误不要那么有把握——并为表明我们的意见一致,在这份文件上签上大名。①
  费城制宪会议有两个灵魂人物,一是华盛顿,整个会议他几乎一言不发——有人甚至想要拥立他做国王,但是他的存在稳住了那些对制宪会议将信将疑的人,让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参与一件即将改天换地的大事。其次就是富兰克林,正是这位被后世誉为“从天空抓住闪电,从君主手中夺回民权”的时代巨子,让与会代表们学会互相妥协并通过宪法草案,而不是“在会场上割破彼此的喉咙”。富兰克林能有此觉悟和能力,和他追求真理的态度分不开。早年他在费城办了一个叫皮围裙俱乐部(JUNTO)的读书会。其中有一条章程是,如果你用肯定的语气说自己“绝对对”,或者别人“绝对错”,那么你就是在宣示自己真理在握。这样的时候,你就该缴纳罚款了。
  我在最近两年的演讲中经常谈到富兰克林的这段经历,称其为“追求真理,但不强加于人”,或者说“我的真理以你不接受为边界”。而这种包容与自信,恰恰是中国人一直或缺的。回望这个时代的“真理病”,于官于民,于国家于社会,可谓等量齐观。人们只愿接受自己想看到和想听到的事情,要么赞成,要么反对。即使一个“韩寒事件”,也能将中国社会撕成两半,原因只是你和我对韩寒的态度不一样。具体到中国未来的走向,极左和极右都令我畏惧。两种激进主义在逻辑上最终必定走到一起,而中间意见阶层则成为两派共同的敌人。
  最近几年,我常常遇到两种人,一种骂我不爱国,另一种骂我不爱自由。我想说的是,这两种东西,我都爱。如果你非要我爱你爱的国,我希望你也尊重我爱的国。如果你非要我爱你想要的自由,我希望你也尊重我想要的自由。国家和个人有边界,你和我也有边界。在公域,我们因互相妥协而保全社会;在私域,我们因互不干涉而保全自己。
  二
  上苍赐予我们眼睛,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彼此看见。但正如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里所写的,有些东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所以还要用心灵看。接下来,我想借着两种常常被人视而不见的动物——大象和大猩猩,来解释我们的眼睛出了什么问题。
  在英文里,“房间里的大象”(Theelephantintheroom)指的是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感受。类似的场面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实在太过熟悉。有的出于恐惧,有的出于羞愧。比如说今年年初,我曾在大学校园中看到两个醉醺醺的男人在餐馆里殴打一对情侣,餐馆半边的餐具都被砸烂,可是坐在另一边的几桌人还在安心地吃着饭。真的是大象进了瓷器店他们也看不到。原因很简单,那不是他们家的瓷器店,也不是他们家的大象。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正义只在五米之内”①[1]。
  除了房间里的大象,还有一种视而不见是“看不见的大猩猩”(Theinvisiblegorilla)。它来自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乌尔里克·奈瑟进行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在哈佛大学的心理课上亦有精彩呈现。哈佛的试验者首先完成了一个一分钟的小短片。短片中有两队球员,分别穿着黑色和白色队服,所有球员都在不断移动并互相抛接篮球。短片拍好后,试验者开始在哈佛大学内招募志愿者。志愿者需要观看影片并计算白衣球员的传球次数(无论是空中传球还是击地传球都被算做传球),同时可以完全忽略黑衣球员的传球次数。一分钟后,志愿者被提问是否算清了传球次数。最后的答案大同小异,不过这不是试验者的目的。试验者接下来要问的是,刚才在舞台上走过一只大猩猩,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很不幸,有一半看过短片的人都忽略了这个细节。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房间里的大象,还要看见舞台上的大猩猩。
  人们总是相信眼见为实,却忘了提取意义时存在的视觉盲区。心理学将上述实验所呈现的问题称为无意视盲。当人们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区域或物体时,他们会忽略那些他们不需要看到的东西。这个心理试验让我们看到了“专心致志”所具有的某种危险倾向。当我们带着某种观点和目的专注于讨论某个问题时,有几个人会注意到有一只大猩猩曾经走过,并且停下来和你挥手扮鬼脸呢?这样的情形下,如果我们带着百分之百的把握和别人说“刚才绝对没有大猩猩”,甚至还要动用蛮力,“再说有大猩猩我把你和你的思想抓起来”,这该是怎样的双重滑稽呢?
  三
  我在日本的旅行,两次相隔时间有三年之久。第一次只在早稻田大学做了个关于中国社会建设的演讲,然后就像普通中国游客一样走马观花。第二次则主要在东京大学做访问和研究,除了偶尔授课、听课并与学生交流外,大多数的时间我都用于采访或接受采访,前者有百余人次。为了获取更多的观点样本和现场感,我也跑了从北海道到冲绳的不少地方,并参与了不少社会活动。我将专著论述我在日本的所观所感,在此先只想与读者诸君说说天上的云。
  2014年10月的一天,我在成田机场坐上飞机,但见窗外白云飘飘,每一朵云的边界都非常清晰。然而当飞机接近中国领空的时候,机身之外的云层却是模糊一片,真应了那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国迷失在雾霾里,你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笑声,诸如“乡亲们,好消息,再坚持一下,据说风已经到张家口了”。多么可爱的“境外势力”的到来,多么哀婉的“APEC蓝”①[2]的离去,网上甚至还有“雾霾天摄影技巧”在流行。可叹这真是一个长于苦中作乐的民族。在这里,幽默是反抗的开始,也是反抗的结束。幽默完了,好像所有艰难苦楚就都过去了。中国人的自由,很多时候就是在不合理的环境下尽可能活得舒服点,是庖丁解牛式的技巧上的自如,而不是价值观上的自由。我本无意指责这种权宜之计——我也曾多次提到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民意无法表达,而是民意没有执行力。在此背景下,我似乎更应该相信自我安慰和解嘲已经无异于一种基本人权。
  好像跑题了,以上不是重点。在此我想言明的是,借着对飞机一起一落的观察,我看到的是中日两国在国家、社会与个人等方面的不同。在日本,虽说人们重视集团生活,但整体上看,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权界是非常清晰的。人们各尽其职,做好分内之事,从不多占他人之财。在日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给别人添麻烦”(他人に迷惑をかけない)。我遇到的每个丢了钱包的人都和我说钱包没几天就找回来了。然而在中国却是另一种样子。我不敢断定国家层面的中国是否有帝国主义倾向,但在中国的确盛行一种“个人帝国主义”。这不是健康的个人主义,而是只顾自己的“一个人主义”。许多人做事不守规矩,只图自己方便,不顾他人感受,说到底仍是权利的边界非常不清晰。
  说点更具体的吧。
  我去学校食堂吃饭,和往常一样,差不多每张餐桌上都会有一堆骨头。这样的时候,我总想对那些正要扬长而去的学生们说:“喂,同学,请把你的骨头带走。”你在这里吃完饭,就应该负责把你生产的垃圾带到指定的地方去。
  我在宜家买东西,商场里有不少顾客躺在床上休息,有的甚至还盖上了被子。他们竟然能够旁若无人地将商场变成自己家的卧室。私域的边界在哪里?
  走在大街上,汽车乱变道,行人乱穿马路。我还记得,前几年好不容易街上有游行的了,偏偏有人抄起家伙把人给砸死了,仿佛死者的脑袋里藏着一个钓鱼岛。爱国的边界在哪里?
  在家中,小区派来的电工师傅给我检查电路,修完后说,开票一百,不开票五十。利益的边界在哪里?
  打开电视,电视台的媒介审判正在进行。今日之电视台何只是僭越法院,它还要做教堂。在辩护律师缺席的情况下,那些失去自由的“罪犯”或符号,不仅要承认有罪,还要在电视法庭上表示忏悔。公权力的边界在哪里?
  夜晚,我遵守秩序在街上不开远光灯,以至于没有看到马路中间突然出现的一个大土堆,结果车子飞了起来,我险些丧命。白天在这里干活的人,为什么连个标识也不设置?责任的边界在哪里?
  凡此种种,让我有时候难免感叹——每个人都在愤世疾俗,每个人又都在同流合污。而中国完成转型,无论是公权还是私权领域,都需要廓清自由的边界。没有众人遵守的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回想发生在中国的若干革命,我敢说许多从一开始就错了。真正伟大的革命,不在于解开奴隶身上的枷锁,让他们“翻身做主人”;而在于打破枷锁,让这个国家从此不再生产奴隶;在于每个人保有私民的基本权利,并做为自由担起责任的公民。
  完稿于2014年11月18日清晨
  ……

前言/序言

  增订版后记小心,你想要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打开电脑,开始写后记,又到了和读者说再见的时候。
  看过第一版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新版删除了胡适先生的《易卜生主义》一文。考虑到该文所占篇幅较长,最后还是听从了编辑的意见。有心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找到它。
  胡适当年不辞辛苦,写下这一长文,表面上看是谈易卜生所在的时代,实则是谈当年的中国。胡适强调针贬时弊的重要性,认为易卜生主义的根本方法就是指出社会当中的罪恶。
  “人生的大病根在于不肯睁开眼睛来看世间的真实现状。明明是男盗女娼的社会,我们偏说是圣贤礼义之邦;明明是赃官、污吏的政治,我们偏要歌功颂德;明明是不可救药的大病,我们偏说—点病都没有!却不知道:若要病好,须先认有病;若要政治好,须先认现今的政治实在不好;若要改良社会,须先知道现今的社会实在是男盗女娼的社会!易卜生的长处,只在他肯说老实话,只在他能把社会种种腐败龌龊的实在情形写出来叫大家仔细看。他并不是爱说社会的坏处,他只是不得不说。”因为“我无论作什么诗,编什么戏,我的目的只要我自己精神上的舒服清净。因为我们对于社会的罪恶,都脱不了干系。”
  我早先在书中附录了这篇文章,是因为它切中时代的命脉,至今尚未过时。而从既有社会中发育出健全的个人主义和有担当精神的个人,依旧是这个百病缠身的时代之解药。
  我个人自然也是以针砭时弊为自己的写作责任。当然,我并不认为这是写作者的全部责任。他还应该有其他责任,包括发现社会与人生中的美,一些不为时代黑暗所吞噬的,甚至可以说是亘古常新的美。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平常的写作生活中经常遇到一种不宽容的气氛,比如说当我谈到中国传统或现实中某个好的方面时,立刻会有人批评说,怎么可能有好的东西呢?你有什么企图吧?你助纣为虐吧?他们认为,既然生活在一个糟糕的国家,那么一切都是糟糕的;既然反对一个时代,那么你只有反对这个时代的一切才够纯粹。
  这样的观点,或多或少都有些极端主义。贫瘠的山谷能够发现攻玉之石,荷花能够出污泥而不染,按说也是历史之常态。我们不能因为地上的贫穷而否定地下的宝藏,不能因为要正视池塘里的污泥浊水而对满塘荷花视而不见。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社会上流行男盗女娼,就去指责一个人保留处子之身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我不想说这是一种“黑暗强迫症”,但是不是可以说过于极端了呢?
  自由派只有站在自由的底线之上,才可能有所作为。我看到有些人,心地大概也是好的,只是他们造不了县太爷的反,就去抢老百姓的,说就因为你家里还有口吃的,不够绝望,导致我们兵力不足,否则县太爷早死定了。诸君,就算我同情这些人,可这些做法和水浒里的卢俊义上山、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你不要自由,我强迫你自由”有什么区别?
  我不知道是天性使然,还是后天所得,我希望自己即使是在最困厄的年代里也要保持内心的明亮与自由。为什么要与黑暗同沉?回想当年读到鹿桥《未央歌》时的感动,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那群师生的内心仍然存有一片净土。保有内心之美,不为时代之黑暗所裹挟,不只是一种审美要求,也需要一种审美能力。没有谁不希望这个时代有一个彻底的改观,但在此之前,我只能作如是观——有几个人的内心净土,就会有几个人的美好社会。如果你连这几个人都遇不上,那就守卫好你自己,就当为人类守灵了。
  我自忖并不闭目塞听。我看到今日中国仍走在过去的梦里,而不是将来的梦里。没有健全的社会与个人,没有宽容、自由且负责任的社会,我很难相信未来有多美好。美好社会必须是致力于制度性的改造,而不是针对个体的残酷。它需要的不只是自由体系,也不只是责任体系,而是两者兼而有之的自由—责任体系。自由保全个体,责任保全社会。不无遗憾的是,今天的中国,我看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好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纸质不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书发霉了 第一次遇到 有点难以接受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速度倒是挺快的,但是书的质量不敢恭维,侧面裁剪参差不齐,原计划这本书送人的,实在是拿不出手~~

评分

如名就很公知啊。买来凑单的。

评分

内容有些深奥 不过读多了就好了 推荐中!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