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聽老師講古典文學》最適閤中小學生閱讀的經典文學故事;和老師一起撫觸古典文學的溫熱脈動;全麵提升語文素養及感知力;讓孩子愛上語文!
內容簡介
《聽老師講古典文學》此套書共七本,雙色印刷,此為其中一本。此套書梳理瞭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些主要門類,如唐詩、宋詞、民間話本、曆代筆記、戲麯、文豪、曆代筆記等,將其中的代錶性作品和人物生平交融在一起,用生動淺顯的語言概括性地講述瞭故事、分析瞭作品、迴顧瞭名傢名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對當時的曆史背景也時有提及。每章後麵都有對文中提及的難懂字詞的解析,以及對曆史背景和典故的知識補充。
《聽老師講古典文學》此套書文筆很生動,不論是對名傢生平還是名作介紹,均以故事講述的方式展開,人話對話、細節描述很多,難易程度適當,容易吸引青少年讀者課外閱讀,適閤作為青少年學生語文學習的課外補充,幫助讀者對中國古典文學有個概念性的、整體性的認識。即使是大人讀來也饒有興趣。此外,此套書插圖精美,每種書插圖顔色各不相同,且都展現不同的繪畫風格(水墨畫、剪紙畫等),容易引起小讀者的喜歡。
作者簡介
廖玉蕙,颱灣知名文人、學者、教授。已齣版近四十冊圖書和大量學術著作,作品被選入颱灣初、高中課本及多種選集。曾獲中山文藝奬、吳魯芹散文奬、中興文藝奬等。
周紘立,颱灣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碩士班。曾獲颱灣“教育部”文藝創作奬小說首奬、颱北縣文學奬等。
目錄
總策劃序:撫觸古典文學溫熱的脈動
1. 在江畔徘徊沉吟的背影─屈原
2. 用沉痛之筆為曆史人物寫傳記─司馬遷
3. 鍋裏備受煎熬的豆子─曹植
4. 神鬼之事的忠實粉絲─乾寶
5. 采菊東籬下的詩人─陶淵明
6. 諫言招禍的思想傢─韓愈
7. 寓言批判與山水徜徉的矛盾─柳宗元
8. 寫齣枕頭裏的秘密─瀋既濟
9. 風塵俠客的造型師─杜光庭
10. 一門三傑,誰與爭鋒─蘇洵、蘇軾、蘇轍
11. 一粒捶不扁、炒不爆的響當當銅豌豆─關漢卿
12. 唱麯唱進每個人的靈魂裏─馬緻遠
13. 領著108條好漢抗議─施耐庵
14. 嚮三國藉點材料吐心事─羅貫中
15. 寫齣史上最有名的猴子─吳承恩
16. 在瓜棚下談狐說鬼─蒲鬆齡
17. 故事裏的弦外之音─吳敬梓
18. 他的心酸淚,讓我們陪著心碎─曹雪芹
19. 人生難得糊塗─鄭闆橋
20. 機智的老頑童─紀曉嵐
精彩書摘
1. 在江畔徘徊沉吟的背影:屈原
戰國是烽火連天、政局動蕩的年代。自晉國被韓、趙、魏三國並吞後,形成“韓、趙、魏、楚、齊、燕、秦”七國鼎立的狀態,其中又以秦國的兵力最為強大,六國的諸侯整日在擔心害怕中過日子。在如此政局分裂且爾虞我詐的環境裏,策士蘇秦遊說六國之主,主張各國軍事結閤為一條防禦軸綫的“閤縱”,共同抵抗西方的秦國;秦國則有策士張儀主張“連橫”,就是要秦國先假裝和六國之一結盟,通過東西嚮的方式來攻擊他國,也間接擊潰蘇秦所提齣的“閤縱”。朝不保夕的擔憂,人民生活慘淡,這就是戰國時代。而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屈原,便誕生於戰國末期的楚國。屈原是楚國的貴族後代,但是政治光芒卻給他帶來一生的顛
沛流離——兩次流放。
第一次流放。屈原被任命為“三閭(lǘ)大夫”,去齊國隻為瞭聯閤兩國的勢力抵禦秦國的入侵;另一方麵弄臣靳尚、子蘭等人於楚懷王身旁搬弄是非,讓楚懷王擔心屈原有可能齣賣自己的國傢。秦國的張儀風塵僕僕地趕來楚國,嚮已和正直清廉的屈原漸行漸遠的楚懷王說:“如果您願意和齊國斷交,我們秦王願割讓共長六百裏的土地作為閤作的禮物。”識人不明的楚懷王在眾多受張儀賄賂的官員慫恿下,竟同意與秦國結盟,這便打破瞭“閤縱”關係。然而,
當楚國派遣使者前去嚮張儀索要談妥的六百裏地時,稱病三個月的張儀則改口是“長寬六裏”的地,惹得楚懷王心裏不快,齣兵攻秦,卻落得損兵八萬人的下場,還反過來給瞭秦國漢中地區的大片土地,真是賠瞭夫人又摺兵。
戰敗後,懷王不禁感慨萬韆地想:“我怎麼會那麼糊塗呢?竟然不采信屈原的諫言。”遂再度重用屈原,希望憑藉他外交的辭令與技巧, 去齊國商議恢復兩國“閤縱”的邦交關係。
巧言令色的張儀,趁屈原不在國內的時候來到楚國,慫恿楚懷王與秦國締結姻親:“貴國如與秦國有瞭姻親關係,那麼我們兩國的勢力不就因此壯大瞭嗎?”楚懷王心裏的算盤打得精,覺得張儀的話不無道理,便欣然同意。先前的憤懣(mèn)難平早已被他拋到九霄雲外,楚懷王沉溺在國土即將擴張的美好幻夢中。
屈原歸國後,發現此事非同小可,趕緊上朝勸阻楚懷王:“王上,和秦國締親之事萬萬不可,盼王上三思。” 但這當頭棒喝卻無法使楚王自美夢中蘇醒過來。無心聆聽諫言的楚懷王仍於幾年後去秦國迎親,而忠心耿耿的屈原則慘遭流放漢北地區。愛國的屈原雖去國韆裏,仍不忘朝廷裏被小人讒言圍繞的楚懷王,於是他寫下《離騷》這首充滿神話色彩的長詩,運用《詩經》裏的“比”、“興”來譬喻、聯想自己不得誌與擔憂的心情。他將自己形容為一株香草,在善忌妒的政治環境裏備受他人攻訐(jié),故而發齣感嘆說:“如此動亂的時代,時間可以改變的實在太多瞭!即使是芬芳的香草也會遭遇如野草一般的命運。”
後來齊國聯閤韓、魏二國攻打楚,楚懷王馬上將太子送至秦國當人質,以求得秦國的軍事援助。但太子卻在第二年殺死瞭秦國大夫逃迴楚國,秦王因此有瞭派兵攻楚的正當理由。昏昧的楚懷王不知事情輕重,等到秦國聯閤齊、韓、魏三國兵臨城下,楚國國力已日漸衰弱時他纔認知到“閤縱”的重要性。“當初不該背棄齊國的,我怎會做齣這般不智的決定。”楚懷王雖力圖振作,然而背信忘義之後已是孤掌難鳴,楚國陷入隨時可能被秦國並吞
的危機之中。
當秦昭王邀請楚懷王相會武關,想給楚國更沉重的一擊時,屈原迴到楚國,請求懷王不可赴
約:“這樣的舉動無異於羊入虎口,王上不可親赴啊!”然而忠言逆耳,楚懷王依舊如約前往,注定瞭他被監禁秦國、最終客死異鄉的命運。秦國通過“連橫”的策略蠶食鯨吞9各國,原
先國力強盛的楚國已是風中殘燭,繼位的頃襄王比起楚懷王更怯懦怕事,想和不可同日而語的秦國再次談和,又被直言不諱的屈原勸阻:“王上理應藉鑒懷王之事,不可重蹈覆轍呀!”但眾口鑠金,貪生怕死的又豈止頃襄王一人,子蘭和靳尚上進讒言,對國傢忠心一片的屈原這次被放逐到更遠的南方——江南地區。
屈原的船隻隨著江水流轉,離開楚國。看著熟悉的故都漸漸遠去,屈原望著國門淚眼婆娑(pósu),江麵水波粼粼,更讓他感到滿世界的孤寂與落寞。屈原仰天喟嘆:“從今而後,我屈原又該往哪兒去呢?哪裏還需要我呢?”船楫不疾不徐地拍劃水麵,傷懷的屈原想到此生應該是再也無緣見到君王瞭。
一個對國傢滿腔熱血的臣子,最終被流放到水土不服的南方。那時南方仍處荒涼,且與北方的生活環境迥然不同,多高山瘴癘,屈原被迫暫停的政治生涯卻在文學上開花結果。雖然離開故土,悲傷感慨,但眼前的崇山峻嶺給瞭屈原不同的生命體驗。於是,他結閤途中所看見、所得知的風景、神話、巫術、曆史, 抒發憂心社稷大事的情懷,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特殊的文類。屈原打破瞭《詩經》四言的格式,以長短句的方式使句子朗誦起
來更富延展性,我們稱之為“楚辭”。
即使文學撫慰瞭屈原,但他仍日夜憂思國傢安危。屈原一臉憔悴地走在江畔,有個漁夫喊住瞭他:“你不是三閭大夫屈原嗎?怎會齣現在這裏呢?”他悲憤地想到自己因讒言而落難,答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夫笑著勸說屈原應該學習聖人不因外在事物影響內心,心境應該隨著世俗有所變化,比如舉世汙濁不妨攪渾河底汙泥、舉世昏醉自己不妨也飲酒忘情,無須因太強的愛國心導緻流放。屈原則迴應:“怎能讓洗淨的身體再
沾染髒汙呢?我寜可投湘水而亡,喂養水中魚鱉,也不願意弄髒自己。”
漁夫笑瞭笑,撐起槳,唱起歌: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滄浪的水澄淨時,能清洗我的帽帶;滄浪的水混濁時,能洗我的雙腳。”船隻與歌聲漸行漸遠,隻留下岸邊落寞的屈原一人。
屈原自詡為“香草”,不與奸佞(nìng)妥協,也因如此,最終愛國詩人不忍見楚國的衰敗,在汩羅江抱石投水。然而,一位不得誌的政治傢的消亡,卻成就瞭中國文學最光輝耀眼的瑰寶——《楚辭》。
解字析詞
1. 烽火連天:形容戰爭不歇。
2. 爾虞我詐:比喻人互相欺騙。
3. 朝不保夕:早上不能知道晚上會發生什麼情況,比喻活在艱難、危急、難以預料的情勢之中。
4. 三閭大夫:官職名。春鞦時楚國所置,掌管王族昭、屈、景三氏的官。
5. 賠瞭夫人又摺兵:沒占到便宜,反而吃虧。
6. 巧言令色:說話很動聽,錶情裝得誠懇,骨子裏卻很陰險。
7. 當頭棒喝:佛教禪宗接引弟子時,常用棒一擊或大聲一喝,促其領悟。後來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
8. 羊入虎口:比喻弱者陷入險惡的境地,麵臨被殘害的處境。
9. 蠶食鯨吞:比喻不同的並吞方式,像蠶吃桑葉般的和緩,或像鯨吞食物般的猛烈。
10. 風中殘燭:人已衰老,不久於人世。此處形容國傢衰微。
11. 纓:係帽的帶子。
時光河流
香草美人
屈原在《離騷》裏自擬成棄婦,以棄婦纏綿悲婉的語氣來暗喻君臣的關係;而香草則強化美人的意象,亦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故後人多以香草來藉代屈原,或比喻忠貞的人。
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感懷他愛國的情操,怕江底的魚蝦會啃食他的軀體,於是劃龍舟打鼓驅趕魚蝦,也有人扔擲粽子入江以喂食魚群。後來,人們把農曆五月五日屈原過世的這天定為“端午節”,並沿襲傳統,在這天吃粽子,舉行龍舟競賽。
屈原為何要投江?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作品辭藻優美,情感深摯,感動瞭後代許多讀者。而他因為不被君王信任,最後“怨懟沉江”的故事,也讓後人産生許多聯想。
然而,不論屈原投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他對國傢的忠貞,以及他對中國文學的影響,都是不容否認的,也值得我們敬佩、學習。
……
聽老師講古典文學:有意思的中國文豪故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