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曆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統治者彼得大帝推進一係列改革,帶領俄國步入歐洲強國之林。
不列顛厚積薄發,接連獲得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藉工業革命和農業革命確立經濟優勢,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強國。
奧地利王室絕嗣引發蝴蝶效應,英國獲得加拿大,美國實現獨立。
啓濛運動和現代保守主義對人類進行新一輪思想的洗禮。
法國陷入經濟與外交睏境。法國大革命爆發,震驚世界,對君主製和封建製度産生巨大衝擊。
由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密歇根大學、華盛頓大學、多倫多大學等世界知名高等學府的54名曆史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傢撰寫述評,另有不計其數的曆史研究者對書中所涉及史料進行考證和補充。
看懂世界現代文明發展軌跡的第一書。
常春藤大學及新常春藤大學新生推薦圖書(曆史社科類)、曆史專業學生指定讀物。
榮獲美國國傢圖書奬。
美國國會圖書館年度推薦好書第一名。
曆時20年的心血工程,針對作者授課過程中遇到的曆史知識盲點一一點評;授課式語言風格,易讀易懂,毫不艱澀。
《世界大曆史:1689—1799》是“世界大曆史”係列叢書的第三本。時間跨度約為17世紀末期至18世紀末期(1689—1799)。
經曆瞭“動蕩時期”,17世紀末,沙皇俄國終於在逐漸復蘇中迎來瞭又一位傳奇式的統治者——彼得大帝,他帶領俄國人取得瞭多次戰役的勝利,進行瞭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俄國迅速崛起之時,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為瞭維持歐洲大陸的權力平衡,法國和奧地利之間爆發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歐洲其他國傢亦紛紛捲入其中。18世紀百年內的商業擴張、奴隸貿易及嚮殖民地遷徙的爆炸式增長,將已經積纍數個世紀的不列顛推嚮瞭帝國的巔峰。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帶來的和平未維持多久,奧地利哈布斯堡絕嗣以及歐洲列強對殖民地的爭奪便讓歐洲大陸戰火重燃,英國獲成為最大贏傢,獲得加拿大地區;戰爭造成的經濟危機為法國大革命埋下伏筆;俄國和普魯士一躍成為歐洲大國。
18世紀中葉,啓濛運動帶來的新思想不斷湧現,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民族等思想深入人心,為人類近現代一係列改革和爭取自由的鬥爭奠定瞭思想基礎。受荷蘭先進耕作技術的啓發,英國農學傢研發瞭大量農業新技術,英國糧食産量大幅提升,人口大量增長,推進瞭英國工業化的進程。七年戰爭結束後,美洲殖民地的人民不滿喬治三世的新經濟政策,矛盾迅速激化,1775年,美國革命爆發,經過長達二十年的努力,美國終於實現瞭國傢的獨立。18世紀60年代,庫剋船長三次的遠航,開始瞭歐洲人對南太平洋島嶼的殖民,全球貿易的觸角延伸至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夏威夷群島。哈格裏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以及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標誌著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人類進入第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18世紀後半葉,在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中,亞當·斯密和埃德濛·伯剋脫穎而齣,分彆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締造瞭現代保守主義,其理論影響延續至今。貫穿於整個18世紀的大西洋黑奴貿易終於引發瞭人們的關注和憤怒,在廢奴主義者的不懈努力下,殘忍的黑奴貿易終於在18世紀末退齣曆史舞颱。
1789年,由於經濟危機造成的國內矛盾終於激化,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及其王後被推上斷頭颱,法國君主製土崩瓦解。雖然充滿血腥和恐怖,這次革命對法國、對歐洲以及對整個世界,都是一次振聾發聵的衝擊。也正是在這次革命中,法國曆史上最具魅力、廣受崇拜的拿破侖·波拿巴脫穎而齣,在他的領導下,法國即將步入一個不平凡的時代。
叢書簡介
要想理解當今世界,我們需要瞭解曆史,包括古代史與近現代史。但我們所“瞭解”的,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地理大發現時代對當今的社會結構和民族有何影響?活字印刷的發展是如何為現今的社交媒體鋪平道路的?為什麼宗教改革對理解當今的宗教爭端至關重要?通過介紹世界近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這套書將為讀者迴答這些問題。
這套書共五冊,涵蓋的時期從文藝復興一直到當代。每一冊專門介紹一個特定曆史時期,介紹這一時期內改變世界的大事件。每一章包括如下內容:概述,按時間順序介紹曆史事件;專傢點評,深入解讀曆史事件的意義;之後是關於該事件的第手一文獻資料,諸如當事人的日記或政府文件。這套書能使讀者瞭解曆史事件,並認識其時代背景,從而能夠批判性地思考它們的起因、後果以及對現代文明的形成所産生的影響。
“世界”這個宏大的詞,在今天變得前所未有的顯要。我相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乃至放話“解放亞非拉”的時候,中國人對“世界”的理解也不會像今天這樣充分:那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提及“世界”隻是在敘述一個抽象的詞,洋鬼子等同於某種天外飛仙,而現在,全世界布滿瞭中國人;不僅僅一個中國人可以隨隨便便地跑遍全中國,就算拿來一個地球儀,你把眼睛探上去,也會看見這個橢圓形的球體的各個角落都在閃動著黑頭發和黃皮膚。像天氣預報上的風雲流變,中國人在中國的版圖和世界的版圖上毫無章法地流動,呼的一波颳到這兒,呼的一波又颳到那兒。“世界”從一個名詞和形容詞變成瞭一個動詞。
評分 評分好書。值得一讀
評分發貸快,贊一個!下次再選購。
評分我看見的臉
評分作者簡介
評分這種說法的由來比較復雜。曆史學究竟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在西方史學史上,這一爭論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紀古羅馬帝國。第一個對這個問題進行辨析的,是當時的修辭學傢、諷刺散文作傢希臘裔羅馬人盧基阿努斯(Loucianos,約120—180年左右。一說約125—192年。舊譯琉善,現又據英譯Lucian而譯盧奇安)。盧基阿努斯以傳統對話體寫過約80篇雜論,內容涉及文學藝術、哲學、修辭學、宗教等命題,其中有一篇史學評論專論《論撰史》,“可以定位為西方史學史上第一篇史學理論專論”。[11-12]
評分讀每個事件就像讀一個故事一樣,不枯燥,而且涉及的史料詳盡,考據嚴謹,非常優秀的曆史讀物。
評分舒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