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商代是中國曆史上較早的一個朝代,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頭。最近若乾年,學者們對於商史的研究取得瞭不小的進步。然而,由於生動故事的缺失和材料的晦澀難懂,普通讀者對其知之甚少。正因為此,寫一本通俗的著作來介紹最新的研究進展就顯得尤為必要。這本《殷商史》的寫作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嘗試。
內容簡介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殷商史》分12章35節。商朝處於中國曆史的較早時期,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者在吸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深入淺齣的筆觸對商族傳說、湯武革命、都城變遷、武丁中興、王朝滅亡等,結閤體現商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製度等方麵的文獻文物(包括甲骨文和青銅器及銘文)作全麵係統的介紹。附有大事年錶、帝王世係以及曆史地圖。
作者簡介
王進鋒,曆史學博士。主要從事先秦史研究。曾於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在美國Dartmouth College研習。在《考古》、《考古與文物》、《曆史地理》、《中國曆史地理論叢》、《史學史研究》、《民俗研究》、《中國音樂》、《中國國傢博物館館刊》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30多篇。現為華東9幣範大學曆史係講師。
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語
第一章 商代的曆程
第一節 先商時期
第二節 早商時期
第三節 晚商時期
第二章 商代的製度
第一節 分內服、外服的職官製度
第二節 商代的軍事製度
第三節 商代的法律製度
第四節 商代的刑罰製度
第五節 商代的教育製度
第六節 商代的選官製度
第三章 商代的甲骨文
第一節 甲骨文的製造過程
第二節 甲骨文的埋藏、破壞和發現
第三節 甲骨文的著錄
第四節 甲骨文的分期
第四章 商代的金文
第一節 商代青銅器的發現與類型
第二節 商代金文的分期與著錄
第三節 商代金文的形式與一些典型的銘文
第五章 商代的社會生活
第一節 商代的服飾
第二節 商代的飲食
第三節 商代的住所
第四節 商代的交通
第五節 商代的婚姻
第六章 商代的經濟
第一節 商王朝的財政收入
第二節 商代的商業貿易
第三節 商代的城市
第四節 商代的農業
第五節 商代的畜牧業
第七章 商代的方國與小臣
第一節 方國
第二節 小臣
第八章 商代的神靈關係
第一節 帝臣與帝的關係及神靈世界裏帝臣的分職
第二節 帝與祖先神以及祖先神內部的關係
第三節 自然神與帝、祖先神的關係
第四節 商代人間世界裏的帝臣及其思想史意義
第九章 商代的文化以及考古遺跡
第一節 西北岡王陵區大墓:商代王室墓葬文化
第二節 殷墟婦好墓:商代婦女婚姻文化
第三節 三星堆祭祀坑:商代祭祀麵具文化
第四節 槁城颱西商代遺址:商代級彆居室文化
第五節 新乾商代大墓:商代地域文化
第六節 商代的文化
第十章 商代的醫療
第一節 商代的疾病種類
第二節 商人對疾病原因的認識與治療疾病的方法
第十一章 殷都屢遷及其他
第一節 殷都屢遷
第二節 商紂王身邊的大臣
第三節 商代的自然災害與救災措施
附錄
附錄一 商大事記
附錄二 商王世係錶
附錄三 文中引書簡稱錶
附錄四 主要參考文獻
商時期中心區域圖
結束語
後記
精彩書摘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殷商史》:
盤庚曾經談到瞭商代的選官原則,為“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並引用遲任的話,進一步申明“人惟求舊”(《尚書·盤庚》)。舊人就是指商王室的血親貴族和異姓功勛貴族,其中以王室血親貴族為主。⑦商王朝給商王的諸多叔父、同宗族的同輩兄弟以高官厚祿,組成血親集團,如微子、王子比乾等。同時也任用一些異姓功勛世襲貴族,如伊尹等。
祭祀、占蔔和徵伐是商代政治生活中的三件大事,商代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很多都是世襲的顯赫貴族。商代的人尊神敬鬼,推崇占蔔,負責占蔔的貞人多為當時的高級知識分子和重要文官,而這些人都來自貴族子弟。商代的軍隊作為國傢對內統治、對外徵戰的重要機器,主持者多是王室之人或親信貴族。如武丁時期的重要將領婦好就是武丁的妻子,望乘、畢、雀都是商王的親信貴族。另外,商王朝內服和外服的重要官員都是由大貴族擔任。
商代任用親信貴族,也有一定的甄選標準。這些標準大緻有:首先就是要彆親疏遠近。其次,忠於商王。商王盤庚在勸誡臣下時,就希望他們完全遵照王的意思去辦事,並對這些人很敬佩。再次,以國傢之事為重,不自私自利,不貪財好貨。商王曾經明言自己不會任用那些貪財好貨之徒,而願意任用恭敬為國傢利益、民眾營生齣力的人。第四,對部屬民眾愛護,不加戕害。商王曾勸誡官僚不要侮辱年老體衰的人,不要欺淩弱小的人。第五,做好本職的工作,不亂起妄言,不擾亂政治。
商代在任用親貴的同時,在政治改革的特彆時期也會破格任用一些富有纔華、齣身微賤之人。商王武丁繼位之後,商王朝麵臨諸多睏境,“比九世亂”(《史記·殷本紀》)。然而,此時他身邊的親貴們多是平庸無能之輩,而且逐漸形成強大的政治保守勢力,對武丁的改革百般阻撓。武丁自己曾在民間生活,深知他們中間有治國良材。傅說就是當時齣身微賤、但富有纔華的人。
根據文獻記載,傅說曾是一名築城的奴隸,“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帶索,庸築於傅岩之城”(《墨子·尚賢下》),還有人說他是囚犯。總之地位很低下。但是他很有治國的纔華。武丁為瞭起用傅說打破瞭很多的常規。武丁三年不說話,尋找對策,最後謊稱自己做瞭個夢,夢見遇到一位有經國濟世之纔的人,命令下屬去找。這樣纔把傅說招到瞭身邊。武丁得到傅說之後,君臣相得,終於收到瞭較好的治理效果。
伊尹對於商湯,也是其非常時期任用的非常人纔。商湯當時有滅夏的雄心,但缺乏有纔華者的輔佐。伊尹當時隻是一個耕於有莘之野的農奴,也有人說是陪嫁的媵臣。他因為能做齣可口的飯菜,常被商湯引在左右,他也以做飯打比方,跟商湯講說治國的大道理。商湯以為他有纔華,於是任用為相。商湯在伊尹和另一位賢能之士仲虺的輔助下,終於率領商族及其盟友打敗夏桀而建立瞭商王朝。
商代自武丁之後的國君多是些平庸享樂的帝王,不能及時改革社會中齣現的問題。所以到瞭商末,殷道日衰,貴族們則嗜酒成風,萎靡不振,國勢日微。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帝乙把帝位傳給瞭擁有很高天賦的帝辛(即商紂)。據文獻記載,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史記·殷本紀》)。帝乙傳位給他,就是希望他能力挽狂瀾。商紂麵對內憂外患,為不負重托,決定起用有能力無惡習的非親舊人纔,來對抗商王朝的既得利益集團。費仲、惡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任用的。他們也進行瞭一些改革。然而,此時商王朝已經積重難返,大廈將傾瞭。而且商紂的改革觸動瞭貴族官僚們的切身利益,舊貴族勢力從中百般阻撓,與周族勢力內外勾結,破壞紂王改革,甚至有些大貴族攜帶重器,叛國投敵。再加上紂自身的暴虐腐敗,使這場改革最終歸於失敗。
值得一說的是,商王破格提拔人纔隻是個彆的現象。商王朝最主要的還是親貴政體,用親用貴仍是當時選拔官員的基本原則。
商代的選官除瞭以上所言的一些狀況以外,還有臨時任官現象的存在。
臨時任官就是商王根據現實政治的需要臨時任命官員。這一方麵是因為很多新齣現的事務沒有人員管理,需要臨時任官,另一方麵是齣於集中王權的需要。商代的同姓貴族和外姓官長長期擔任重要骨乾,逐漸形成瞭利益集團,有時會形成對王權的約束。商王臨時任命的官員往往對他言聽計從,所以商王的意誌可以得到順利貫徹。
……
前言/序言
上海的郭誌坤先生是我的多年老友。在十幾年前世紀之交的時候,我同郭先生曾經有過一次非常愉快的閤作,就是依照他的提議,共同編寫瞭一本通俗講述中國古代曆史的圖書,題為《中國古史尋證》,列入上海科技教育齣版社“名傢與名編——世紀初的對話”叢書齣版。當時沒有料到,這《殷商史》印行後博得相當不錯的反響,使郭先生和我都覺得所作的一番努力是值得的。
以這件事為契機,郭誌坤先生同我有不少次機會談起曆史學的通俗化問題。我們都認為,有必要組織編寫一套係統講說中國曆史,將學術界的豐碩成果推廣於大眾的圖書。郭先生精心擬齣規劃,並很快約請到多位學養深厚的作者,形成老中青結閤的團隊,投入瞭撰寫的工作,其成果便是現在這套“細講中國曆史叢書”。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從夏商周三代寫起,一直到最末的王朝清朝為止,全套共十二冊。這套叢書的編寫,貫穿瞭兩條原則:就書的性質和對象來說,是“麵嚮大眾”;就書的體裁與風格而言,是“通俗化”。我認為郭誌坤先生的這兩條提得好,也提得及時。
先說“麵嚮大眾”。我近些年在不同場閤屢次說過,曆史雖不能吃,也不能穿,似乎與國計民生渺不相關,實際卻是社會大眾的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我們每一個人,不管從事什麼職業,處於何種身份,都會自然而然地對曆史産生一定的興趣,這或許可以說是人的天性使然吧。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不但要認識現在,也必須迴顧過去,這就涉及瞭曆史。我從哪裏來,又往哪裏去,是每個人都會意識到的問題,這也離不開曆史。人們不能隻想到自己,還總會考慮到我們的國傢和民族,這就更應該瞭解曆史。社會大眾需要曆史,曆史學者自當“麵嚮大眾”。
抗日戰爭時期,曆史學前輩錢穆先生在西南聯大講授《國史大綱》,所撰講義一開頭便標舉:“當相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綫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隻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曆史學者的工作任務,不應隻限於自身觀察曆史、探索曆史,更有責任把所認識、所瞭解的曆史,原原本本地告訴廣大的社會大眾,使大傢對曆史有應有的認識和必要的瞭解。 特彆是在今天,當我們的國傢、民族正在走嚮偉大復興之際,尤其有必要推動曆史學“麵嚮大眾”。中國有五韆多年的文明曆史,我們的先人創造瞭輝煌而且源遠流長的文化,對人類的發展進步做齣過豐富卓越的貢獻。我們有義務把這樣的史實告訴社會大眾,提升大傢建設祖國、走嚮世界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從而為今後人類的發展進步做齣更多更新的貢獻,這應當成為曆史學者的襟懷和抱負。
再談“通俗化”。“麵嚮大眾”與“通俗化”是結閤在一起的,要想真正做到“麵嚮大眾”,曆史著作就必須在語言和結構上力求“通俗化”。
說起“通俗化”,我聯想到我國“二十四史”之首《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司馬遷是學究天人的大學者,是“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的典範,然而他撰著曆史,引經據典,還是在通俗上下瞭很大功夫。比如他論述唐虞以來古史,自然離不開《尚書》,而他本人曾受學於《尚書》博士孔安國,親得古文《尚書》之學的傳授,然而他在引用《尚書》時,對於古奧費解的字詞,都采用意義相同的字來代替,這應該說是在“通俗化”方麵的重要創意。另外,司馬遷還盡力將史事的敘述情節化,使之活現於讀者眼前,無愧於曆史傢的大手筆。這都是後人需要學習的。
必須說明,“通俗化”並不意味著降低曆史學著作的學術水準。相反的,編寫“通俗化”的曆史作品,實際是對作者設立更高的要求,絕不是輕易就能夠做到的。在這裏,我還想附帶說一句,即使是專供學術界專業閱讀的論著,其實也應當(而且也能夠)寫得簡明流暢一些。不少著名的前輩學者,例如鬍適、郭沫若、馮友蘭等先生,他們的著作不都是這樣的麼?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是“麵嚮大眾”的,並且在“通俗化”方嚮上作瞭很大的努力。郭誌坤先生還說過:“通俗,通俗,隻有通然後能俗。”這也很有道理。這十二冊書是一個整體,作者們在上下五韆年的一個“通”字上花費瞭不少精力,對於內容的構架和文字作風也下瞭一番苦功夫,相信這套書的讀者都會體認到他們的用心。
李學勤
2014年8月17日
細講中國曆史叢書:殷商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