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心影录

欧游心影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启超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06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5749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欧游心影录》全面反映了梁启超对战后欧洲的观察,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中西两种文化的观点:认同和推崇西方文化的核心“自由精神”;反对西方把物质生活、科学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但并不反对科学,更不是要放弃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倡导个体本位的文化理论观;对欧洲文明的前途抱持乐观。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1929年),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学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给人以启蒙,在学术研究上成就非凡,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等。

目录

第一章 欧游中之一般观察及一般感想
上篇 大战前后之欧洲
一 楔子
二 人类历史的转捩
三 国际上隐患
四 各国生计及财政破产
五 社会革命暗潮
六 学说影响一斑
七 科学万能之梦
八 文学的反射
九 思想之矛盾与悲观
十 新文明再造之前途
十一 物质的再造及欧局现势
下篇 中国人之自觉
一 世界主义的国家
二 中国不亡
三 阶级政治与全民政治
四 着急不得
五 尽性主义
六 思想解放
七 彻底
八 组织能力及法治精神
九 宪法上两要点
十 自治
十一 社会主义商榷
十二 国民运动
十三 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之大责任

第二章 欧行途中
一 北京上海
二 南洋所感
三 舟中杂诗

第三章 伦敦初旅
一 战后雾中之伦敦
二 威士敏士达寺
三 一九一九年英国总选举前政界情形
四 总选举后之新国会
五 下议院旁听
六 巴力门逸话

第四章 巴黎和会乌瞰
一 和会主体国及其他新造国
二 和会会议的种类
三 和会中重要人物
四 和会议题
五 和会琐记

第五章 西欧战场形势及战局概观
一 提纲
二 开战及马仑之役
三 凡尔登之役及其后
四 最后之决胜
五 德国失败之原因

第六章 战地及亚洛二州纪行
一 首途
二 凡尔登
三 亚尔莎士、洛林两州
四 莱因河右岸联军驻防地

第七章 国际联盟评论
一 导言
二 《联盟规约》成立之经过
三 《联盟规约》要点略评

第八章 《国际劳工规约》评论
一 《国际劳工规约》来历
二 《国际劳工规约》要点略评

新旧译名对照表
梁启超先生学术年表

精彩书摘

  《欧游心影录》:
  近来西洋学者,许多都想输入些东方文明,令他们得些调剂。我仔细想来,我们实在有这个资格。何以故呢?从前西洋文明,总不免将理想实际分为两橛,唯心唯物,各走极端。宗教家偏重来生,唯心派哲学高谈玄妙,离人生问题,都是很远。科学一个反动,唯物派席卷天下,把高尚的理想又丢掉了。所以我从前说道:“顶时髦的社会主义,结果也不过抢面包吃。”这算得人类最高目的么?所以最近提倡的实用哲学、创化哲学,都是要把理想纳到实际里头,图个心物调和。我想我们先秦学术,正是从这条路上发展出来。孔、老、墨三位大圣,虽然学派各殊,“求理想与实用一致”,却是他们共同的归着点。如孔子的“尽性赞化”、“自强不息”,老子的“各归其根”,墨子的“上同于天”,都是看出有个“大的自我”、“灵的自我”和这“小的自我”、“肉的自我”同体,想要因小通大,推肉合灵。我们若是跟着三圣所走的路,求“现代的理想与实用一致”,我想不知有多少境界可以辟得出来哩。
  又佛教虽创自印度,而实盛于中国。现在大乘各派,五印全绝,正法一脉,全在支那。欧人研究佛学,日盛一日,梵文所有经典,差不多都翻出来。但向梵文里头求大乘,能得多少?我们自创的宗派,更不必论了。像我们的禅宗,真可以算得应用的佛教,世间的佛教,的确是要印度以外才能发生,的确是表现中国人特质,叫出世法和现世法并行不悖。现在柏格森、倭铿等辈,就是想走这条路还没走通。我常想,他们若能读唯识宗的书,他的成就一定不止这样,他们若能理解禅宗,成就更不止这样。你想!先秦诸哲,隋唐诸师,岂不都是我们仁慈圣善的祖宗积得好几大宗遗产给我们吗?我们不肖,不会享用,如今倒要闹学问饥荒了。就是文学美术各方面,我们又何尝让人?国中那些老辈,故步自封,说什么西学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那沉醉西风的,把中国什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好像我们几千年来,就像土蛮部落,一无所有,岂不更可笑吗?须知凡一种思想,总是拿他的时代来做背景。我们要学的,是学那思想的根本精神,不是学他派生的条件。因为一落到条件,就没有不受时代支配的。譬如孔子,说了许多贵族性的伦理,在今日诚然不适用,却不能因此菲薄孔子。柏拉图说奴隶制度要保存,难道因此就把柏拉图抹杀吗?明白这一点,那么研究中国旧学,就可以得公平的判断,去取不至谬误了。却还有很要紧的一件事,要发挥我们的文化,非借他们的文化做途径不可。因为他们研究的方法,实在精密,所谓“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然,从前的中国人,那一个不读孔夫子,那一个不读李太白,为什么没有人得着他好处呢?所以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上学之后,学校里面巴不得孩子整天都在看课文,而根本很少有老师关心孩子读不读其他的图书,学校也没有能提供孩子丰富选择的图书馆,所以在选择这个环节,我们的孩子就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自己做主的余地了。 到了阅读这个环节,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上学了,他们怎么读书就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回家来之后,更是很少还有家长像对待没上学的幼儿那样,和他们一起读书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钱伯斯特别提到过,在这个环节,是需要阅读时间的,但是当孩子所有的时间都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占据了的时候,他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阅读自己选择的书? 而且有的孩子一旦没有把大量时间用在做作业上,而是用在了阅读上的时候,家长就会出来干预了,说孩子太贪玩,不用功读书,所以在这个环节,孩子仍然是不自由的,既没有多少时间去阅读,也没有多少人支持他阅读。 最后一个环节,读后的交流,不仅仅是最不受大人重视的环节,而且还往往成为扼杀孩子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的环节,因为孩子读了书,就会有各种想法自然地冒出来,但是在我们的学校里面,他只能按照一个标准答案去理解书本。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家长在他的博客里面写,孩子读三国演义后,老师出题让学生回答,这本书里最聪明的人是谁?孩子答了自己觉得最聪明的人是孔明和庞统,但是老师就在批改的时候打了叉叉,说标准答案是:诸葛亮。 我相信任何一个成年人都知道,文学阅读和数理化考试是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中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林妹妹,所以,我们才能在文学中收获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创造的果实。但是现在这种消灭个性、扼杀创造力的教育模式,根本已经让文学阅读变成了文字背诵。所以,在钱伯斯描述的这个儿童阅读循环圈里面,中国孩子最缺少的东西——就是自由。 有一本书叫“谁偷走了我的奶酪”,我想每一个中国家长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是“谁偷走了我孩子的自由”?我不想在这里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能想得出这个答案的。 而在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里面,还有一个最最大的疏漏,就是儿童文学的创作者,也是这个循环圈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他之所以会有这种疏漏倒也并不奇怪,因为在他的国家里面还不存在我们国家目前的这么多文学创作的怪圈。在自然的状态下,文学创作当然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写出来的作品也自然是百花齐放的。但是,在中国,首先,作者能写什么,是受到很多的因素制约的。其次,因为长期以来教辅的独霸市场,以儿童文学为专职的作者非常少。仅有的几个能以创作养活自己的作者,都是如郑渊洁、杨红樱那样的,完全走通俗低俗路线的作者。 现在正在征集意见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里面有一条就是,教科书的编写可以随意拿别人的作品使用,不需要经过著作权人许可。所以可想而知,还有什么头脑清醒的人会愿意进入儿童文学这个领域来任书商宰割呢?更何况,大家很可能还不知道的一点是,中国的教辅读物基本上是民营书商通过买书号、然后东拼西凑一些文字,粗制滥造出来的,而大部分教辅读物的收入是给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因为不打通这些关节,他们的书就不可能有市场。 所以实际上这个修改法保护的就是——民营书商、教育部门这两方面的利益,如果这样的草案得到通过,我们还能指望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有什么发展?当中国独立的儿童文学撰稿人都不存在了,我们在选择童书的时候,就只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国外引进的儿童图书,一个是由教育部制定的儿童图书。当我们选择的自由就剩下这一点点的时候,无论有多少有思想的成人阅读者,想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都将是不可能了。

评分

好书推荐你好的,看看啦!(⊙o⊙)(⊙o⊙)

评分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

送货上门速度快。支持京东。

评分

很快,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西域在井上靖的心中是个遥远而执着的梦,如何用文字呈现出他内心的这个梦,使得他更为斟酌慎重。他选择了隐忍与克制,不让浪漫情怀使之虚化——与其说他是个历史小说家,不如说在对待他心中的西域时,他更愿意做一个尽量描出真实楼兰的记者。井上靖对楼兰、敦煌的认识与了解如此充实于心,乃至于看到他在描述楼兰的时候,甚至让人感觉楼兰是他去过、遇到过、阅历过的一个故国。

评分

不错的书,我很喜欢。

评分

刚收到,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