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哈贝马斯 等 著,逢之,崔博 等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68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2912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5
字数:33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
  ——德国前总理 勃兰特
  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上的讲演中引用了这句话。
  德国人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本书提供了经典的范例。
  1980年代,在当时的联邦德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争论,后来被称为“德国历史学家之争”。争论围绕纳粹罪行的独特性、如何评价第三帝国在德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评价和书写历史等问题展开。参加争论的有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和德国一大批著名的历史学家,如恩斯特?诺尔特等人。争论并不局限于学术圈和思想界,而是在德国的报纸、期刊等公共媒体上展开,因而在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在西方世界引起重视。参与论战的各方,虽然也有言辞激烈之处,但总体上而言,较好地遵守了学术讨论或者思想论争的基本规则,力争以逻辑力量阐明自己的观点,取得上风。
  虽然这场争论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提出的问题是整个德国社会二战以后虽未明言却普遍关心的,参与争论的学者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角度进入,没有使用过多的学术语言,公众理解起来没有障碍,各方的观点也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各自的逻辑非常清晰,因此,对整个社会开放数十年以来的思想禁区,加深关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的思考,确认德国在历史和世界中的位置,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了解这场争论,中国的读者解读东亚的历史和自己的当代史,都很有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尤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是当代西方 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批判理论” 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目录

1.历史传奇和修正主义之间?2.没有历史的国度中的历史3.不愿过去的过去4.谴责与理解5.一种损害赔偿方式6.新的东部战线国家神话7.暴政的时代8.致《时代周刊))编辑的信,1986年8月1日9.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8月11日10.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8月16日11.亏欠的记忆12.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9月6日13.强加的糟糕实践14.历史的道德15.不可用斯大林和波尔布特抑制希特勒16.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17.历史的猜谜图18.寻找“遗失的历史”?19.新的历史意识和对国家社会主义的相对化20.在思想分歧之处21.新的奥斯维辛谎言22.特里尔第36届德国历史学家大会开幕演讲,1986年10月23.在怀疑的统治下24.致《明镜》编辑的信,198611.110月20日25.被颠倒的是非26.研究无禁区27.论历史学的公用28.永远在希特勒的阴影之下吗?29.并非结语30.化妆师们正在粉饰一种新的身份认同3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2.历史分量几何?33.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11月29日34.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11月29日35.否认和遗忘都无法将我们从历史中解放36.不能如此,也不允许如此37.尤尔根·哈贝马斯、卡尔一海因茨·扬森和1986年的启蒙38.纳粹统治——一种正常的暴政?39.致《法兰克福汇报》编辑的信,1986年12月6日40.唯有直面过去,我们才能自由41.谁否认历史,谁就是背叛自己的国家42.论“历史学家之争”

精彩书摘

  3.不愿过去的过去  ——一个可以写就、却无法发表的演说  在“不愿过去的过去”这一标题下所意指的,仅仅只能是德国人或者德国的那一段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这一主题隐含着这样一种观点,一般来说每一段历史总要过去,而恰恰是这一不愿过去的过去,意味着一种完全的特例。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不能将一般意义上历史的逝去看作是消失。比如说,拿破仑一世时代就一直在历史研究中被不断提及,奥古斯都时代同样也是如此。但很显然的,这些历史都没有给同时代人投下那种压抑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可以任由历史学家们摆布。然而,最近赫尔曼·吕倍(HemannLube)指出,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它非但没有消逝或者衰弱下去,反而愈加鲜活、愈加充满力量一当然它的这一形象并非榜样形象,而是一个恐阼形象。这一段历史直接落户在当下,并如同一把行刑刀时刻高悬于当代人的头顶。非黑即白的形象  这一点并非偶然。联邦德国和西方国家越是坚定地朝着“福利社会”的方向发展,人们就越是讨厌第三帝国的形象以及其时刻准备充当战争牺牲者的意识形态,——“大炮代替黄油”是其准则;学校庆典时合唱队高唱的“我们的死亡是一场盛宴”(unserTodwirdeinFest)等埃达名言今天所有人都是思想上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他们却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稳妥的距离来看待第三帝国之好战。因为他们知道,两大强权一年到头的军备开销比希特勒1933年到1939年花费的还要多,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仍然梗在我们心里,它希望我们以明确的立场来谴责敌人,而不是一味陷在当下的混乱局势中。  这也适用于女性主义:在国家社会主义那里,“拥有男子气概的幻想”(Miinnlichkeitswahn)是一种充满挑衅的自我意识。但现在,人们倾向于否认和隐藏这种男子气概。这样,国家社会主义就成了当下敌人最后而十分显明的表现形式。我们越是清楚地强调,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联邦德国至多只能扮演一个中等国家的角色,希特勒“统治世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就越是匪夷所思——然而,其“无害性”依旧无法被证明,因此担忧在许多地方仍挥之不去,这种担忧虽然不会成为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理由,却可能成为其起点。而最重要的是,“最终解决”给我们留下的回忆使得过去无法成为过去,因为自从联邦德国通过立法使自己跻身人道国家的行列,大规模消灭数百万人生命的暴行就更显得不可思议。人们的怀疑就此产生了,而且难以计数的外国人也像德国人一样,过去不相信、现在也不会相信现在的这个“法律国家”与历史上的那个“军事国家”竟然是同一个国家。  德国人不想让过去挥之不去,并且希望在过去上画上“最后一笔”(SchluBstrich),让德国的过去看起来和其他民族的过去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这难道仅仅是出于“军事国家”中极为常见的顽固不化吗?  这诸多论据和问题在我们面前竖起了一堵墙,挡住了我们持续不停地“讨论”国家社会主义的渴望。但是,在这诸多论据和问题中难道没有一个正确的核心吗?在此,我将举出这些论据和问题中的一部分,并提出一个我认为最具决定意义,并且能够终止各种“讨论”的“过错”的概念。它既非“最后一笔”,亦与不时烦扰我们的“摆脱”(Bewaltigung)无关。  恰恰是最经常以最消极视角提到“利益”的人,最无法容忍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不可过去的过去中,利益是否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如年轻一代与“父辈”不休斗争中的利益,或者是被迫害者后代所享有的永久特权地位的利益。  “德国人的罪责”这个话题故意忽略了与“犹太人的罪责”这个话题的相似性,后者曾是国家社会主义者的争论要点。由德国人发出的所有针对“德国人”的罪行指责都不是真诚的,因为控诉者没有将自己或其所代表的集团包括进来,并且实际上他们只是想给老对手以致命一击。  ……

前言/序言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来得及看,感觉大家写的,很牛逼吧

评分

  

评分

有一定的深度,挺值得读一下

评分

书挺不错的,印刷装帧都还不错。

评分

  弗洛伊德援引了勒邦的《集体心理学》和麦克杜格尔的《集团心理》,表达了在集体中,个人的特殊的后天习性会被抹杀,他们的个性也会消失,同质的东西会淹没异质的东西。在集体中智力功能遭到集体抑制而情感性得到增强,集体会变得暴躁、冷酷。

评分

非常好122112222211212

评分

2012年华为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到2011年已超过15万人, 华为总部办公楼海外员工比例也在上升。为了对员工进行保障,华为同年投入达58.1亿。 2012年华为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实践与绩效:华为员工人数在2010至2012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共拥有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45.36%,外籍员工人数接近3万。与2011年相比,2012年华为中国员工的人数占总员工人数的百分比降低了77.2%至72.09%,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正逐年上升,2012年从2010年的69%、2011年的72%增至73%。同时,2012年华为海外中高层管理人员本地化比例达22%,全部管理岗位管理者本地化比例达29%。华为2012年全球员工保障投入达人民币58.1亿元。据悉,这笔支出主要用于为华为全球员工购买各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的各类保险,为员工提供人身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险、寿险、医疗险及商务旅行险等商业保险福利,并设置了特殊情况下的公司医疗救助计划。此外,为了应对员工在全球多个国家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华为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流程及常设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对员工的危害。去年底,华为就曾包机救助安哥拉代表处一位重病员工。 2高管名单编辑董事会华为2010年年报中第一次披露了所有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简历和照片。年报显示,2010年底,全体持股员工投票选举产生51名持股员工代表和9名候补持股员工代表,并由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为孙亚芳、郭平、徐直军、胡厚昆、任正非、徐文伟、李杰、丁耘、孟晚舟、陈黎芳、万飚、张平安、余承东。监事会梁华、彭智平、任树录、田峰、邓飚。 CFO 孟晚舟——总裁任正非之女,掌管起这家公司的财政大权。 3企业标识编辑标识示意 华为LOGO 华为新的企业标识在保持原有标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充分体现了华为将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并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业务;华为将更加国际化、职业化、更加聚焦客户,和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一道,创造和谐商业环境以实现自身的稳健成长。核心理念一、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二、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三、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四、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4发展战略编辑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 华为华为的创新将从电信运营商网络向企业业务、消费者领域延伸,协同发展“云- 管- 端”业务,积极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以及新一代业务平台和应用,给世界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信息化应用和体验。华为将继续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ICT 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5运营网络编辑华为P6(23张)华为向电信运营商提供统一平台、统一体验、具有良好弹性的Single解决方案,支撑电信网络无阻塞地传送和交换数据信息流,帮助运营商简化网络及其平滑演进和端到端融合,快速部署业务和简单运营,降低网络CAPEX和OPEX。同时,华为专业服务解决方案与运营商深度战略协同,应对无缝演进、用户感知、运营效率和收入提升等领域的挑战, 助力客户商业卓越。 6主营业务编辑华为P6手机(25张)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华为将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动互联应用体验。同时,华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功。华为还将对网络、云计算、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种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评分

书很好看,值得一读。

评分

书挺不错的,印刷装帧都还不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