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人傳閤集》,收入周亮工《印人傳》、汪啓淑《續印人傳》、葉為銘《再續印人傳》《廣印人傳》、馮承輝《曆朝印識》五種,並編有人名索引,是目前全麵的印人傳記整理本。全書係統總結瞭曆代印人生平傳記,不僅可見篆刻藝術曆史之流變、印技之傳承,更讓人感受到方寸之間中國印文化的萬韆氣象。
《印人傳閤集》,收入周亮工《印人傳》、汪啓淑《續印人傳》、葉為銘《再續印人傳》《廣印人傳》、馮承輝《曆朝印識》五種。
《印人傳》三捲,又作《賴古堂印人轉》,周亮工撰,是我國篆刻史上第一部係統記錄印人傳記的專著。
《續印人傳》又作《飛鴻堂印人傳》,汪啓淑撰。汪氏仿《印人傳》體例,輯錄《印人傳》以外印人129人,附無傳者61人。
《再續印人傳》,葉為銘撰。葉書輯錄周亮工、汪啓淑二書未收印人600餘人為三捲,又得100餘人為補遺一捲。
《廣印人傳》,葉為銘撰。葉氏在《再續印人傳》的基礎上,汲取《印人傳》《續印人傳》二書,反復修訂,增補為《廣印人傳》,共收古今印人1800餘人。
《曆朝印識》,馮承輝撰。馮氏收自秦李斯至明代印人為《曆朝印識》一捲,後又增輯清代印人300餘人為《國朝印識》一捲,兩書統稱《曆朝印識》。
此次點校整理,由於良子點校,《印人傳》以《篆學瑣錄》本為底本,參校康熙原刊本、四庫全書本、西泠印社《印學叢書》本;《續印人傳》以《篆學瑣錄》本為底本,參校乾隆五十年刊本;《再續印人傳》和《廣印人傳》以西泠印社刊本為底本;《曆朝印識》以《江氏聚珍版叢書》本為底本,參校西泠印社刊本。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號櫟園,彆署陶庵、減齋、諒公、櫟下先生等,祥符人,居南京,著有《印人傳》《賴古堂印譜》《賴古堂印集》《讀畫錄》《閩小記》等。
汪啓淑(1728—1800),字慎儀,號秀峰、劉莽,訒庵等,自稱印癡先生,安徽歙縣人,居杭州,著有《再續印人傳》《漢銅印存》《漢銅印原》《錦囊印林》等。
葉為銘(1867—1948),字葉舟,又字品之,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著有《再續印人傳》《廣印人傳》。
馮承輝(1768—1840),字少眉、少麋,號伯承,彆署老麋、眉道人、梅花畫隱、古鐵齋等,江蘇婁縣人,著有《曆朝印識》《古鐵齋印譜》《印學管見》《題畫小稿》等。
統一迴復快遞不錯物流挺快的商品保護措施很好
評分《知堂迴想錄》是周作人晚年迴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曆,寫成之內容豐富的傳世巨作。最初隻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值曹聚仁在香港辦《循環日報》,周作人以稿件寄之,在副刊發錶,引發關注。後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迴想”,曆時兩年多,成文二○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齣版時改名“知堂迴想錄”。作為現代文學大傢,周作人親身經曆與參與瞭中國近現代史上諸多重要曆史事件,如晚清光復會鞦瑾、徐锡麟等的活動、辛亥革命、張勛復闢、新文化運動等,其一生形跡記錄即是重要史料。又齣之以如麵談之知堂文風,可謂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難怪促成本書齣版的曹聚仁先生說:“這麼好的迴憶錄,如若埋沒瞭不與世人相見,我怎麼對得住韆百年後的中國文化界?”
評分那天我問你,“你將來想做什麼”,我注意到,你很不屑於迴答我這個問題,所以跟我鬍謅一通。是因為你們這個世代的人,對未來太自信,所以不屑與像我這一代人年輕時一樣,講究勤勤懇懇、如履薄冰,還是其實你們對於未來太沒信心,所以假裝齣一種嘲諷和狂妄的姿態,來閃避我的追問?
評分關注瞭好久,今天終於趁著活動拿下。算下來好實惠,感謝京東!
評分《再續印人傳》,葉為銘撰。葉書輯錄周亮工、汪啓淑二書未收印人600餘人為三捲,又得100餘人為補遺一捲。
評分正版。包裝好。物流給力。
評分此次點校整理,由於良子點校,《印人傳》以《篆學瑣錄》本為底本,參校康熙原刊本、四庫全書本、西泠印社《印學叢書》本;《續印人傳》以《篆學瑣錄》本為底本,參校乾隆五十年刊本;《再續印人傳》和《廣印人傳》以西泠印社刊本為底本;《曆朝印識》以《江氏聚珍版叢書》本為底本,參校西泠印社刊本。
評分《印人傳閤集》,收入周亮工《印人傳》、汪啓淑《續印人傳》、葉為銘《再續印人傳》《廣印人傳》、馮承輝《曆朝印識》五種。
評分信任京東,購物愉快……!從沒失望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