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中華濛學經典:笠翁對韻》是清代李漁仿《聲律啓濛》而著的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啓濛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學習者可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上捲一東二久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捲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前言/序言
《笠翁對韻》是齣現於清代初期的一本兒童啓濛讀物,與康熙年間車萬育所編寫的《聲律啓濛》屬於同一類型,以培養兒童學會對偶(也稱“對仗”)和押韻為目的,相傳其作者是清康熙年間的著名藝術傢李漁,書名中的“笠翁”就是李漁的號,“對韻”指對偶和押韻。 李漁,字笠鴻,又號笠翁。又署笠道人、隨庵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等。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卒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祖籍浙江蘭溪,生長於江蘇如皋。在明代崇禎年間中過秀纔,但未能考中舉人。人清後無意仕進,賣文為生。順治八年(1651)移傢杭州,與當時名流俊彥過往甚密,他的戲麯小說多作於此時。由於其文名漸大,後來又自組戲班從事演齣,在社會上産生瞭較大的影響。他經常帶戲班外齣演齣,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也獲取瞭豐裕的資財。康熙元年(1662),李漁從杭州遷居金陵(今江蘇南京),將寓所命名為“芥子園”,與此寓所一起,他還設有書鋪,刊行瞭不少戲麯小說及其他雜著,著名的《芥子園畫傳》即其中一種。晚年又舉傢迂迴杭州,但經濟狀況已大不如前,時常嚮友人求助,最終在窮睏中離世。李漁是明末清初傑齣的戲麯和小說作傢,也是著名的戲麯理論傢,其代錶作有劇本《笠翁十種麯》、小說《無聲戲》以及藝術理論著作《閑情偶寄》等。 對偶(對仗)和聲韻是漢語兩個重要的特色,這在古老的《詩經》中已經有所體現。發展到南朝的齊梁時期,文人們已經發現瞭聲韻和對偶的規則,並自覺地運用到詩文的創作中。隨著格律詩(即近體詩或今體詩)在盛唐時期的完全定型,熟悉聲韻和對偶成為吟詩作賦的前提。而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中,不管是詩賦還是八股文,對聲韻和對偶的要求都十分嚴格,因此熟練掌握這方麵的知識和技巧對於古代讀書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是必須具備的基礎技能。古代的童濛教育對聲韻和屬對(俗稱對對子)十分重視,從元代開始就齣現瞭這方麵的啓濛讀物,目的在於讓學生分清字的平仄,學會對仗,並記住韻部,為將來作詩文打好基礎。這類讀物中,齣現於清初的《聲律啓濛》和《笠翁對韻》是最為有名的。 《笠翁對韻》與《聲律啓濛》在體例上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平水韻》平聲三十韻分部編寫。《平水韻》是古代韻書,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劉淵,在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時將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分平上去人206韻)進行閤並,分為107韻,同期山西平水官員金人王文鬱著《平水新刊韻略》,分為106韻,二者基本相同(106韻和107韻的區彆隻在於上聲的“拯”“迥”兩部閤並與否),這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平水韻”。“平水韻”雖然南宋時纔齣現,但它反映瞭唐宋時期人們作詩用韻的實際發音狀況。後世詩人作格律詩,也一直沿用這種分法。古代韻書選取每一個韻部的第一個字作為這個韻部的代錶字,以便於稱謂,如“一東”指平聲第一部,“東”是這個韻部的代錶字,與“東”韻母相同的字都歸屬於這一韻部。格律詩一般押平聲韻,很少押仄聲韻,更不能平仄互押。《平水韻》把平聲字分為上下兩捲,稱為上平聲、下平聲,共三十部。這三十部中的字的歸屬是古代文人必須熟悉的。 ……
中華濛學經典:笠翁對韻 [7-10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