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5
世界第四大保险帝国荣耀加身,却泥足深陷于不成熟的市场环境、监管环境,中国保险业路在何方?冷峻解读中国保险业三十年的兴衰得失,真实再现资本的博弈、企业的兴衰、行业的矛盾与保险人的迷茫和奋进。
深入采访数位中国保险业大佬及专家学者,以细腻的观察、独立的判断、独特的材料,向你娓娓道来。
5年名作持续畅销,30000000保险精英翘首以待,从行业大佬到基层保险代理人人手一册,了解中国保险行业你必须深入阅读的一本书。全新修订,经典珍藏。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志刚,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教授郝演苏,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资深保险人、紫金保险副总裁谢跃,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吴晓波联袂推荐。
本书全部版税将无偿捐献给和讯-燕梳保险公益基金会。
中国经济奇迹的洪流,裹挟着稚嫩的中国商业保险滚滚前行。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人寿已连续12次跻身全球企业500强之列,而中国平安也连续8年获此殊荣,中国已俨然成为世界第四大保险帝国。这究竟是市值泡沫,还是真实增长?究竟是数字统计所带来的幻觉,还是制度进化的结果?中国保险究竟是竭泽而渔式的开掘市场,还是已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向上力量?到底该如何解释中国商业保险的猛然崛起?
没有历史的眼光,就不会有客观的结论。本书以厚重的思索、细腻的观察以及独特的材料,生动活泼地白描了一个行业的变迁历程,记录其中的著名事件、典型公司以及独具影响力的人物,并进而延及资本之博弈,企业之兴衰,行业之矛盾。纵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保险的历史断面,探寻崛起背后的真实。
同时,本书穿越制度的框架,关注这个行业庞大到过千万的从业者,以及那些曾经的从业者,记叙他们的挣扎、奋斗,记录这个行业极为鲜活的力量,以此追寻推动中国商业保险的向上力量。
陈恳,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曾担任《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见证了中国保险行业从半封闭走向全开放,乃至挺进全球市场的风云巨变。2008年进入财富管理行业,成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开拓者之一。2014年起投身互联网金融,创办互联网理财平台——梧桐理财。
中国保险学会-燕梳保险公益基金由陈恳发起,中国保险学会主办,和讯网协办并提供网站信息披露平台,是致力于发展保险行业的教育和研究,以及提升保险行业形象的公益项目。
★《迷失的盛宴》用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几十年中国商业保险的故事,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变革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读,这是一般保险书籍所不具备的,值得推荐。
——谢志刚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迷失的盛宴》讲述了中国保险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浓墨展现中国保险业者鲜活的前行步伐,记录了保险人的希望、奋斗、困苦和迷茫。从“人”的角度折射中国保险的变迁与源动力,值得一读。
——郝演苏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教授
★“盛世修史”,恰逢国家盛世、行业盛世,修保险史正是“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迷失的盛宴》是一部介于正史和野史之间的“一级半”史,既比较好看,又比较严谨。
——谢跃 资深保险人、紫金保险常务副总裁
★科班出身的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将中国商业保险几十年来的风雨沧桑跃然纸上,将一个荒芜开垦、又肆意生长的行业,用感性之笔呈献给读者,相信能令人在阅读中,找到中国商业保险的发展脉络。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序言 盛世保险的冷思考
第1章 冰河初开(1978—1991)
格林伯格设局: 中美保险始乱终弃
青葱的精算童话
马明哲旧瓶装新酒
第2章 友邦破冰(1992)
“All Is Greenberg”
代理人制度十年穷途
“92派”创业
第3章 蹒跚学步(1993—1995)
平安“偷”师
《保险法》: 规范赶不上实践的脚步
第4章 利差损毒丸(1996—1999)
人保破“规”
利差损毒丸
扩军的罪与罚
保险第一大案: 接管永安
泰康人寿的健康基因
麦肯锡药方
太保进化(1): 太保王国良治乱
第5章 壳公司困局(2000)
投资型保险,饮鸩止渴?
“银保”生猛崛起,转型知易行难
四“壳”公司浮沉
到内地去,赚500万
平安“叛将”录: 黄埔军校
太保进化(2): 寿险分家
第6章 投连之殇(2001)
投连之殇
保险与茶
一边品着茶,一边读着陈恳写的保险故事书稿。
品茶时,我会想:山,还是山么?水,还是水么?这茶,也还是茶么?
读书稿时,我也会问: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人,还是那些人?这故事,会有新意么?
这两个问题都不好回答。
品茶,若不具备相当的功底和情怀,哪里体会得到茶汤中的“色、香、型、韵”,分辨出它是否受空气中的雾霾、水土中的农残或重金属的污染,更不要说从同一款茶中,比如从云南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汤中品味出时代的更迭和变化……从白梦愚、范和均的“抗战茶”到解放后国营的“中茶”,从承包责任制下更名的“大益”牌普洱茶到私人老板控股的“大益集团”,这当中有多少悲欢离合、人情冷暖?
同样,品读中国保险,若没有独特的视角,恐怕也就是罗列和解释一长串术语、指标和数字,貌似学术,却让人觉得云里雾里,一团乱麻,哪里还看得到这市场背后的资本角逐与政商博弈,哪里还分辨得清保险究竟是用于转移和分散风险还是用于制造和累积更大的风险?
不过,陈恳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是通过保险业中一系列风云人物的故事来审视保险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是作者与这些人物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并在多年观察和积累基础上的劳动成果。
毕竟,保险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保险业的面貌就是这些典型人物的“作品”,正所谓“貌如其人,人也如其貌”啊。
总之,陈恳的工作很有价值,让读者感觉既轻松,又深刻。
或许,读者也大多像我一样,一边品着茶,一边读着书中的故事。看看茶杯中的风波,是否汹涌;品品保险业这坛水,究竟有多深。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志刚
……
盛世保险的冷思考
作为从业者,评论保险非常不容易。说得轻了,读者不满意;说得重了,行业又不舒服。
但作为一个保险业内人士,我认为,用“盛世”这样的词来形容当今的中国保险业,也绝对不会心虚的。
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为了保护和稳定银行业、证券业,国家把最为弱小的保险业抛了出去。2001年末,整个中国保险业开始抖抖霍霍地迎接来自WTO的挑战。
可没想到的是,作为典型舶来品的保险,并没有像一般的外来物一样在中国攻城略地、绞杀本地物种,就目前的中国保险业来看,反倒是内资保险迅速做大做强,中国也一不小心变成了全球第四保险大国。中国保险行业澎湃了十几年,成绩斐然,世界瞩目。
不过,就像有位保险业的大领导所说的那样,“这个时期的中国保险业,市场不成熟、经营主体不成熟、消费者不成熟、监管者不成熟”,在这种四大不成熟的环境中,出现一些有点好玩、有点意思、甚至有点幽默的事就在情理之中了。
保险是个大赌场。这几十年中,中国保险公司呈波浪式和散点式增立,东一家、西一家种种有背景的公司不断加盟,保险公司数量蔚为壮观,但到现在还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因经营不善退出市场的公司。有生有死才是一个正常的行业生态。开赌场的之所以不会赌输,是因为赌场参赌可以不下赌桌,只要无限次重复博弈,总能赢钱。同样,投资者只看到保险人赚得盆满钵满,却没有看到输光出局者,所以保监会门前等着申请批筹各类保险公司的队伍才会不断扩大。
价格卡特尔现象价格卡特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为牟取超额利润,以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共同商定商品或服务价格,从而限制市场竞争的一种垄断联合。明显。在成熟的保险市场,一方面因为大量的被保险人无法组织起来成立“被保险人协会”,所以监管者虽然奉行“积极不干预”原则,但责任依旧天然地落在了他们身上,因此才有了监管者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之说。另一方面,保险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也成立了保险行业协会。这种制衡长期发生作用,均衡就出现了。然而这些年,大量的保险人涌现,供应即承保能力不断增强,而有效需求的增长远远低于供应的增长,竞争的激烈程度就可以想象了。供过于求,价格必然规律性下降,行业性亏损日益严重,于是各种形式和期限的自律联盟、新车共保等价格卡特尔组织层出不穷,“囚徒困境”也就不断上演。前些年,保监会肩负着主管几家大型国有保险央企的任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也就落在保监会身上了。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出现了: 本该反垄断、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监管者,有意无意地支持这类自律,猫和老鼠合作了。
中小公司生存困难。如果把年保费100亿元以上、30亿元到100亿元、30亿元以下作为标准,将中国目前的公司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公司,就会发现两个规律性的现象: 其一,大公司保费占总保费的70%到80%,近100%承保利润向大公司集中;其二,小型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长迅猛,中型公司保费被挤压得厉害。产生第一个规律的主要原因有两条: 其一,保险产品价格统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阿玛尼和雅戈尔西服卖一样的价格,剔除民族情结因素,谁会买雅戈尔?其二,不分大、小公司的严格规范要求,不管是部门设置、分支机构设立的“软、硬”件配置、各种同业组织的费用,在公平的名义下,中小公司不堪重负。产生第二个规律的原因只有一条,小型公司一般都是新公司,在前三年经历了近乎野蛮式的生长、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可一旦“促销式”行为放慢或停止,就陷入了中型公司被挤压的困境。
一幕幕资本家与经理人的江湖恩仇剧正在上演。在这个保险发展的大时代,随着保险主体的增多,保险经理人也是“供不应求”。于是,经理人主动跳槽、被挖角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在发生,“大家都弄个团长、旅长干干”。与此同时,社会各类资本中的巴菲特粉丝们,更是被保险业的现金流和所谓“产险三到五年、寿险五到八年承保盈利”的说法吸引,揣摩着: 承保盈利期前,几个到十几个点的承保亏损比贷款利率更便宜,可一但进入承保利润期,贷款变成了负利率,而且这种贷款源源不断、一年比一年多,好生意!因此,保险高管们的高薪就是小钱了,而保险高管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决定了高管们的确要“升官发财”才考虑跳槽,于是拿到作为“赌场通行证”的资本金的男一号,与作为女一号的经理人的保险江湖恩仇系列剧不断上演。喜剧的结尾大体相似,公司顺利实现盈利,并通过上市、引入战投、转让股份等方式使大家都发了财。经理人甚至因成功实施了“MBO”(管理者收购)和类“MBO”,成了打工皇帝或老板兼打工皇帝。悲剧结局也基本雷同。最悲催的结局是,“MBO”不但没成,反倒从剧中的女一号变成了现实中的阶下囚。而有的公司在度过“三到八年”的亏损期之后却还在亏损,面对不断注入“赌本”的要求,老板们再也淡定不了了——既然赌钱赌输了还想要高薪,岂有此理!输钱谁不会?换人或亲自操盘就可以了,于是男一号和女一号不断重新组合。
保险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保险?进入互联网时代前,保险业有一段预演,这就是电话销售。一般来说,电话销售是新公司或小公司开疆拓土的利器,因为它符合“价廉物美、方便快捷”规律,但在中国,电话销售却是从大公司发端的。于是,中国保险业便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因为省掉了分销环节,作为直销的电话销售可以使产品降价15%,于是大公司间“三国杀”般互“呼”——中小公司的市场占比本来就很小,虽被大公司“呼”跑了不少客户,但这些客户还不够大公司塞牙缝。大公司自己开始自“呼”,否则会被别的大公司“呼”走,“开疆拓土”就变成了“自挖祖坟”。一段时间后,“互呼、自呼”逐渐均衡,保费充足度减少15%,电话销售扰民变成公害,渠道变成了产品。现如今,互联网保险风起云涌,UBI(基于驾驶行为与用量的车辆保险)、OBD(车载诊断系统)新概念的冲击力空前加强,不触网很快就会被淘汰,于是中国的保险公司纷纷触网: 选“傍大款”缴流量费式的互联网保险,结果可能是“淘金的没赚到钱,卖牛仔裤的发了财”;如果搞自建平台式的保险互联网,建平台本身投入巨大,要让客户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找到你,还要持续花钱发“声音”,搞不好就是找死。互联网这一保险的新江湖又将有多少战事发生?
现在的领导要做好监管理念、监管制定、机制制定、监管手段等各项现代化的管理工作。市场的决定性配置作用势不可挡,某一位大领导说:“把定价权交给公司,把选择权交给客户。”我相信,保险业的发展就像一条长河,虽然中途有许多艰难险阻,有时甚至朝相反方向流去,但终究会日夜不停、川流不息地奔向大海。中国的保险业已经做大了,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做强还会远吗?
陈恳是个有保险情结的文艺青年,这种情结可能与他大学学的是保险专业有关。
我刚从太平洋保险到天平车险,在设计所谓的“天平模式”时,和他有许多的交流,认为他是一个有点思想的保险媒体人。
后来,陈恳转行做财富管理,成为一家美国上市企业的高管。
再后来,他毅然决然辞职,开始了这本口述式保险史的写作。记得有一次,他在我的好朋友——中国最懂茶的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精算学教授谢志刚家品茗时,决定开始这项在我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后又在和讯网的保险频道开专栏,将全部稿费捐出做中国保险学会-燕梳保险公益基金。
当下的年代,一个业外人士,耗时贴钱地做这件事,扪心自问我们业内有几人能做到?
更加令我感动的是,到了写作的后期,他已经自己创业,还抽出不能再紧的时间来做一件不相干的事,难道就只是出于一种情结吗?
所以,他让我写一点序言之类的文字时,这种感动还是让我“恭敬不如从命了”。
因为是口述式的写作,口述当事人难免有拔高或自谦之嫌,而作者又不可能像学术机构一样去严谨地证实或证伪,因此,建议读者以一种像读武侠小说一样的心态去看,这无疑会是本好书。
中国保险业或许还会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结局,也许要等到“文艺老青年”陈恳出第三部书,我们才能知道答案。
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谢跃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史1978-2014全新修订典藏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史1978-2014全新修订典藏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速度很快,包装很好,服务人员有耐心;但是有一个事情,书是否是正版?正版书是不是错别字也很明显?216页之前已经看到2个明显错别字嘞
评分还行
评分真心不错 就是按照时间排序 不太好 还不如一家一家讲
评分还不错
评分配送速度超级快,希望继续保持!
评分新行业入门 买两本书快速上手
评分快递直接放便利店了!很不满意!要这样我就不京东,我~不是更便宜?
评分了解到了关于保险业的很多信息 书不错
评分正版书,印刷好,有塑封,质量有保证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史1978-2014全新修订典藏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