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者做事不能过于严苛,也不能无限制纵容。他应该是温柔谦和的,做事不拘小节,但是在非常重要的事情面前,他也必须要严守底线,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有些人会有担忧,孩子从小就养成服从的习惯,会对他将来独立做事有不利影响。我们谈论的服从行为大多是肢体神经上的服从习惯,像是“马上回来”“身体坐直”“快把衣服上的扣子扣好”等。
——夏洛特·梅森
《经典教育: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正是夏洛特·梅森教育思想的完美体现,也一直被视为教育孩子必备的教育指南。一经出版,便立刻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梅森家庭教育”的热潮。
《经典教育: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是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让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以使我们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夏洛特·梅森(1842-1923年),英国著名教育家,“教育之家”创始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教育界的“斯波克博士”。她的核心观点是,儿童是一个具备所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把儿童置于与自然生活和思想的活生生的接触中。
应该把这套书送给每一对新婚夫妇,每一位进入产房的妈妈,每一位幼儿园的教师,每一所学校的图书馆,以至,每一位父母。
——编者
第一章 教育,从正确理解“教育”开始
要根据教育目标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时代不同,教育方法也要改变
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不要把纪律教育看成简单的棍棒教育
孩子是自然人,要按照自然法则进行教育
教育者拥有合格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第二章 教育孩子,父母和家庭是最关键的
实施教育前,唤醒父母内在的教育本能
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
孩子所受的教育,绝大部分来自家庭
加强外部联系,给孩子创造开放的家庭环境
避开专制,为孩子创造民主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正确行使手中的家长权力
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
第三章 孩子是独立个体,尊重他的个人权利
尊重和了解是教育的基础
孩子是有血有肉的人,不要把他当物品
拥有健康身体是孩子最基本的人权
尊重孩子玩耍和学习的权利
给予孩子生活上的自由
权威不是万能的,父母要放下无用的权威
权威在学校与家庭中的错误运用
给孩子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第四章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孩子是独一无二的,重视他的个性发展
不要让孩子成为任何人的复制品
不压抑孩子的天性,让他成为他自己
孩子无法独立存活,都与外界有所联系
为孩子创造接触外界的各种条件
让孩子通过直接的体验与外界建立联系
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由发展
第五章 教育的核心: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了解习惯的成因
教育可以消除影响习惯形成的因素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越早越好
养成一种好习惯不容易,父母要有耐心
专注,最值得让孩子养成的习惯
思维很重要,让孩子勤思考、多想象
让孩子把“全力做好一件事”当成习惯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服从性
第六章 培养优秀品质,塑造美好人生
遗传基因对培养孩子优良品质的影响
……
第七章 教会孩子如何学习
第八章 怎样解决孩子的问题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赫胥黎的一些想法,他觉得,我们依靠大脑的力量,会拥有一直进行某种活动的直接反射,也就是说,我们在做这个事情最开始的那几次,还是要用到自身的毅力进行控制和约束的。
但是,在我们不断地做这个活动的时候,这个行为就成为我们身体与生俱来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在不经意的时候,也不用我们进行思考,我们就可以完成这个活动。
赫胥黎还讲过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个当兵的人要想拥有特殊的机能就必须长时间进行训练,也要一直提高专注力,才能完成所有的指令。”
“不过,不久不后,等到指令下达的一瞬间,当兵的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这个指令了。”
在这里还有一个例证,我不确定它的真实性,不过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有一个喜欢捉弄别人并且熟知整个训练的人,发现一个经过长时间训练的当兵的人提着晚饭回家。于是,他大声说了一句“立正”。这个时候,当兵的人听到指令,立马做出这个动作,不过手上的晚饭却掉到了地上。
这说明训练有很大的作用,这个时候,这种训练已经变成了当兵的人身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既然我们的神经组织有这样的功能,那么我们进行新的教育就有了希望。我们先对儿童进行一些训练,然后让这些训练慢慢成为儿童不经意间就能完成的训练,之后,当再次看到这种训练的时候,儿童就会无条件进行反射活动,然后直接进行活动了。
不过,我要再强调一点,如果我们的大脑兼顾着两个活动的状态,并且它们会按照一定的规律一起或者是一前一后地发生作用,这个时候,假如说有一种状态发挥了作用,那么另外一种状态也会发挥作用,这个不由得我们需要不需要。
那些有智慧的人的做法是根据这些状态发挥作用的规律,找到这些状态之间固有的关联;我们对孩子进行品德方面的教导也是想要让孩子明白不好的做法会让他们觉得难受和耻辱,好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幸福以及自豪。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让我们的大脑状态跟日常的生活建立某种关联,是教育儿童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现在大部分的学校都在使用这个方法,这个时候儿童就会拥有差不多成熟的习惯了。
假如说我们有一个很想让大脑按照这个方式进行思考的倾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进行思考,那么我们的这个倾向就成为了大脑中所有记忆路径中记得最深的,也是最常用到的一条。
假如出现了突发的事情,大脑在选择方向的时候会优先选择这个方向,因为这个方向上的阻碍比较少。所以说,那些固定了的行为以及固定了的思考方式就成了一个没有多少阻碍的道路。
事实上,一些父母支持以及默许儿童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孩子的大脑也会有相应的转变。
孩子这个时候拥有的习惯会对之后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原因是孩子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些习惯,就一直会存在于大脑中,当有其他的习惯形成的时候,这个习惯才会消失。
下面,我们用一个很浅显但是容易理解的方式做一个解释:“没事儿的,等到成人之后就不会这样了,等长大了,他就明白了……孩子太小了,我们不能苛求他。”
类似的话我们经常会听到。事实上,父母每时每刻都会对儿童的习惯起着无意识的作用,这个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在孩子长大之后发挥重要的、关键的作用,并且比其他的习惯都要强大。
……
给孩子持续一生的教育
夏洛特·梅森是英国著名的女教育家,创办了著名的“教育之家”。由于对儿童教育的贡献突出,赢得了无数赞誉,被称为“家庭教育之母”、教育界的“斯波克博士”。
夏洛特·梅森一生都致力于儿童教育,不停地研究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创立了一套备受追捧的教育理论。
夏洛特·梅森一直强调,在教育孩子时,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其他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对孩子进行博大的、有启发性的、有快乐的教育。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正是夏洛特·梅森教育思想的完美体现,也一直被视为教育孩子必备的教育指南。一经出版,便立刻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梅森家庭教育”的热潮。
这本书是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让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以使我们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书中指出,孩子刚生下来时,犹如一张白纸,是个自然人。但是,随着不断地成长,孩子逐渐会向善与恶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而父母所要做的,就是从习惯、思想、环境三个方面帮助并教育孩子,让孩子朝着善的方向发展。
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教育只是考虑如何教孩子学会考试,而不是教孩子学会生活。这就让父母感到非常迷茫,他们认为,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会生存更重要。在书中,夏洛特·梅森很好地阐释了这个问题。相信看过这本书,父母一定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书中,夏洛特·梅森针对教育中常见的其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非常具有创造性,也非常注重实际,在当时已经得到了很多的验证。而且,即使到了后来,这些理论依然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夏洛特·梅森明确地告诉父母,教育孩子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且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让父母明确其中的道理所在。
夏洛特·梅森不愧是一位教育大师,她的这些思想和理论在全球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为人们广泛传播,为教育孩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或许,对于我们来说,书中的教育理念并非那么容易接受。不过,当新理念和旧理念产生碰撞时,也意味着我们得到了新的进步,虽是挑战,但更多的却是机遇。
本书涉及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文笔也生动有趣,与枯燥的教育理论书籍完全不同。为了让父母可以耐心读完此书,我们在编译时,尽可能使书上的语句轻松自然,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文笔活泼,富有可读性。
通过这本书,父母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便可以实现对孩子的成功教育。教育孩子,永远都不迟。父母早一天开始自我的提升,早一天开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才能避免负面教育带给孩子的危害,让孩子自然地成长。
所有父母都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正确且有益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让孩子拥有健康的思想,这样才能让孩子幸福一生。
这本书的哲学基调,非常符合我对自然和人性的理解。它倡导的“精神食粮”概念,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响。作者非常强调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不仅仅是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精神环境。通过鼓励孩子进行“自然观察日记”,我发现我们家后院的那棵老树,在不同季节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生命力,这比任何自然纪录片都要震撼人心。书中对于“习惯养成”的论述也十分精辟,它指出良好的习惯是自由的基础,而不是束缚。只有当孩子养成了自律、专注和尊重的习惯,他们才能真正拥有探索世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我纠正过去那种“先玩后学”的随意态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几次被作者对于“儿童心智的独特性”的尊重所打动。那种认为孩子拥有与成人同等智慧和感受力的观点,在如今这个“赢在起跑线”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书里推荐的那些看似“枯燥”的艺术欣赏和音乐聆听,在实践中却展现出惊人的魔力。我原本以为我的小女儿会对古典音乐感到无聊,但当我坚持每天播放一段固定的乐曲时,她竟然开始能够分辨出不同乐章的情绪变化!这完全是潜意识的浸润,是灵魂的共鸣,而不是刻意的教学。这种细水长流的熏陶,让我的教育观从追求“量变到质变”的急功近利,转向了关注“质变的过程与积累”。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漫长而优雅的园艺工作,而非速成的工业生产。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于“教育者自我完善”的强调。作者反复提及,要教导孩子,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充满活力、持续学习的人。我开始重新拾起我年轻时非常热爱的历史研究,并且带着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共同构建历史的脉络。这不仅仅是在教孩子历史,更是在向他展示一个成年人如何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热爱。书中那种对美、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我自身的不足。它促使我去反思,我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用我的行为而非言语,去诠释了什么是值得追求的生活。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教学脚本,而是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它引导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母亲,一个更值得孩子信赖的伙伴。
评分这套书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教育的认知,特别是它强调的“活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思。作者非常细腻地描绘了如何将日常生活本身转化为学习的沃土,而不是生硬地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孩子。读完后,我立刻开始尝试在厨房里和孩子一起探索植物的生命周期,而不是简单地看图画书。那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是任何枯燥的课堂教学都无法比拟的。而且,书中对于“博览群书”的阐释也非常到位,它不是指读大量的书,而是强调阅读那些真正有营养、能滋养心灵的经典作品。这种对阅读质量的坚持,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标准。我不再盲目追求畅销书或时下流行的儿童读物,而是更倾向于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能够触及孩子灵魂深处的文学作品。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短期内提高考试分数来得重要和深远。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性太强了,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耳边细细叮咛。它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具体的操作细节,比如如何进行“短时、专注”的阅读和倾听,以及如何通过“口述复述”来巩固学习成果。我以前总觉得给孩子做复述训练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但书里提供的方法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关键在于让孩子自己去组织语言,而不是强迫他背诵。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家老二的表达欲,他以前总是沉默寡言,现在却愿意主动跟我分享他今天观察到的云朵形状。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让我对“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让我学会了放下焦虑,真正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复杂。
评分不错,很喜欢,下次还会再来!呵呵!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快递服务态度没的说,给个赞
评分好的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还没来的及看,包装,质量都不错
评分书不错,是正版
评分还好
评分写的不好,翻译的也不咋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