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作者的早期自由主义神学思想相比较,《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神学四讲》在“基督论”和“救赎论”两章中的观念已有显著的转变,作者不再关注于耶稣的人格性和上帝的道德性拯救,而是肯定了耶稣首先作为一位先存永恒的神的道成肉身,并且极富创见地阐释了基督在世为人的神人两性,以及上帝透过其旨在对人实施救赎所必须的神与人两方面的同一,强调在得救问题上双方的价值与共同努力。而在“道德论”一章中,作者通过对基督之权能与人之归宿的诠释,系统地阐发了建立在上帝启示之上的基督教的道德神学。
评分非常经典,,,,,,,,,
评分掌声???先生大作
评分很好的经典书籍,值得收藏!
评分书很薄,拆了慢慢看吧。
评分赵紫宸(1888年2月14日~1979)是我国基督教神学家,学者。浙江省德清县人。他是中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之一,是中国处境化神学的早期缔造者,也是“中国系统神学”的最早倡导者;集神学家、宗教教育家、诗人、作家于一身。他在西方基督教界享有较高声誉,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赵紫宸先生著述甚丰,先后著有《从中国文化说到基督教》、《基督教进解》、《耶稣小传》、《圣保罗传》、《系狱记》、《基督教的伦理》等几部作品,它们在当今基督教思想界、宗教学界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神学四讲》作为“中国人在神学上的试作”,是赵紫宸后期思想的代表作。赵先生尝试建构一套和西方神学相脱离的“中国系统神学”。《神学四讲》出版于1948年。这部著作和赵氏之前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分别,也是他最后的一部神学著作,自1949年以后,由于政治气候的转变,赵氏再难有重要的神学作品面世。故《神学四讲》可作为赵氏在40年代的神学思想的一个总结。在《神学四讲》前,赵紫宸对基督教作了本色化的探索,使用还原主义,一定程度上是要响应本色化问题和国人对于基督教是否合乎中国国性的怀疑,希望能减少基督教的西方色彩,找出一个国人可接受的耶稣。20年代初,因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非基督教运动的冲击,赵氏开始思索基督教本色化问题,并一改他早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谋求中国文化能与基督教融合。《神学四讲》清楚看到赵氏的关注已不是耶稣的人格性,而是肯定了道成肉身的耶稣首先是一位先存永恒的上帝。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蛮好的啊,价格实惠的啊
评分蛮好的啊,价格实惠的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