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蛋鸡场饲养管理》作者实践经验丰富,书中内容全面,通俗易懂,贴近生产实际。
《规模化蛋鸡场饲养管理》主要介绍了规模化蛋鸡场的饲养的管理技术,并介绍了蛋鸡的一些常见疾病和防治技术。作者长期工作在养鸡第一线,实践经验丰富。本书比较其他同类图书,更侧重于生产管理方面的细节,使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作者对蛋鸡的规模化饲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理论,同时对蛋鸡饲养管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和创新是卓有成的。这些内容在本书中都有体现。
杨柏萱,1968年生,从事畜牧工作20多年,现任职于洛阳六和饲料公司技术部,主要从事肉种鸡及蛋鸡的饲养管理和售后服务工作。曾先后多次给国内知名企业,如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慧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山西大象养殖有限公司等做过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曾在《中国家禽》《养禽与禽病防治》《河南畜牧兽医》《艾维茵信息》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
第一章 蛋鸡的品种与特点
一、鸡的品种
二、蛋鸡的品种简介
三、鸡的品系
四、蛋鸡的生产性能
五、蛋鸡的生活力
六、蛋鸡的生产力
七、蛋鸡的繁殖力
八、蛋鸡的屠宰性状(肉用性状)
九、蛋鸡和蛋种鸡的优级种群
十、蛋鸡场的效益分析
第二章 规模化蛋鸡场的建场要求
一、场址的选择
二、笼具的选择
三、供温设备的选择
四、建场规模与要求
第三章 蛋鸡场的生物安全管理
一、蛋鸡场的隔离
二、蛋鸡场的消毒
三、生物安全中最易出现的两个问题
第四章 接雏准备期的管理方法
一、接雏前的隔离与消毒
二、控制适宜的饲养密度
三、雏鸡质量的管理
第五章 蛋鸡接鸡的管理重点
一、接鸡前的准备工作
二、接鸡时的安全问题
三、育雏期的生理特点
四、雏鸡入舍注意事项
五、开水开食的管理与操作
第六章 蛋鸡场的基础管理
一、了解鸡群
二、环境控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三、水的管理
四、舍内小气候管理
第七章 蛋鸡的分季节管理
一、春季管理要点
二、夏季管理要点
三、夏秋交替管理要点
四、秋季管理要点
五、冬季管理要点
第八章 蛋鸡分期管理与饲养
一、空舍期
二、育雏期1~3周管理
三、育雏期4~6周管理
四、育雏期全期管理重点(1~6周)
五、育成期管理(7~17周)
六、产蛋上升期管理(18~23周)
七、产蛋前期管理(24~35周)
八、产蛋中期管理(36~45周)
九、产蛋后期管理(46~86周)
十、产蛋期全期管理重点(24~86周)
十一、逆季开产管理
第九章 蛋鸡淘汰后的休整期
一、休整期要突出“净”
二、休整期鸡场的清扫程序
三、休整期的冲洗工作
四、饮水系统和喂料系统的清洗和消毒
五、地面的处理
六、休整期的其他注意事项
第十章 蛋鸡的疫病预控
一、蛋鸡防病基础知识
二、蛋鸡预防性用药方案
三、蛋鸡的给药途径
四、蛋鸡疾病防治附录
附录
附录一无公害蛋鸡与鸡蛋生产操作规程
附录二蛋鸡600天营养套餐(海兰褐)
附录三蛋鸡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
附录四14万只产蛋的四层笼蛋鸡场预算表
附录五雏鸡的雌雄鉴别方法
附录六蛋鸡或蛋种鸡场规模与人员配备
附录七规模化蛋鸡场保健和免疫程序
附录八鸡的最佳饮水量
结合20多年畜牧业工作的经验,笔者计划完成一套关于家禽饲养管理的系列丛书。目前,《规模化肉鸡场饲养管理》和《柴鸡规模化散养技术》已经出版。蛋鸡方面,笔者对蛋鸡的规模化饲养也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理论,同时对蛋鸡饲养管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和创新是卓有成的。笔者平时参与很多关于蛋鸡饲养的培训工作,这些理论和创新在培训中也得到了良好的反馈。笔者的创新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
(1)蛋鸡育雏育成期的管理重点是体重和胫骨长的同时发育。前5周体重和胫骨长必须达到标准。胫骨长均匀度代表着体成熟的均匀度。
(2)蛋鸡舍温度与通风的控制(舍内小气候的控制):在产蛋舍安装供温设备,在良好通风情况下,确保舍内温度不低于18℃。这样才能保证产蛋鸡的健康。不供温是现在产蛋舍普遍存在的问题,产蛋舍良好供温设备是产蛋鸡成败的关键。
(3)高密度开食饲养管理法:以90~100只/平方米的育雏密度进行前10小时的开食工作。雏鸡是互相学着吃料开食的,一定的密度能确保在鸡入舍10小时左右饱食率达到95%以上。1周后,雏鸡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克以上,胫骨长在36毫米以上。
(4)低温接雏: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对育雏很重要。接鸡前3小时到接鸡后3小时之间控制舍内温度在27~29℃,然后每小时上调1℃,到入舍后3~4小时,控制舍内温度在31~33℃。前三天育雏温度控制在31~33℃,育雏前一周舍内湿度一定不能不低于65%。另外,预防雏鸡脱水有利于开食。
(5)育成期的均匀度决定后期生产性能:4~8周和12~16周体重和胫骨长的均匀度是管理重点,这两个阶段均匀度不低于78%为宜。4~8周、12~16周和26~32周是蛋鸡的三个重点管理期。0~1周和18~22周是蛋鸡的生命薄弱期。5周末的胫骨长和体重必须达标。
(6)逆季开产蛋鸡舍的管理:逆季开产蛋鸡是指在9~12月进入开产期的蛋鸡,也就是4~8月接的雏鸡。对于这几个月接的雏鸡为了确保准时开产,需要在4~16周时采取8~10小时弱光照饲养,这样能确保到18周准时开产。
(7)鸡群淘汰后一共要空舍1个月左右:鸡群淘汰后5天时间清理干净鸡粪。5天时间清洗鸡舍和设备。干燥后鸡舍用20%生石灰水刷地面和1.5米高的舍内墙壁,刷的效果要均匀一致,这个步骤需要两天时间。舍外清理工作5天内完成。舍内晾干后空舍10天以上。鸡舍消毒工作3天。之后就可接转鸡了。
(8)产蛋期的管理重点:用料量要合理,同时注意蛋鸡的采食时间和蛋重大小。蛋重、料量和采食时间是蛋鸡场的管理重点。料量和采食情况是蛋鸡健康的先导。
(9)在育雏育成后期和产蛋期,使用保健砂是必须的。全价料及颗粒料使用越来越多,颗粒饲料虽然非常易消化,但不利于蛋鸡肌胃的发育,使用保健砂石是为了确保蛋鸡的的健康。
上述观点在书中有详细的论述,这些观点也得到和同行和朋友的大力支持,笔者现在将其编写成书,也希望能让广大养殖户尽早接受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如有错误和疏漏之处,肯请同行专家及广大读者指正。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专业,封面上那只神采奕奕的蛋鸡,仿佛在向你无声地诉说着养殖的奥秘与成功。初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重量,这显然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理论小册子,而是真材实料的知识集合体。我特别欣赏它在结构布局上的用心,从蛋鸡的品种选育、饲料营养配方到日常的饲养环境控制,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得像是军事行动的部署图。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亚健康状态的早期识别与干预”那一章,作者没有停留在教科书式的症状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环境应激和营养失衡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鸡群的生产性能。书中详尽阐述了如何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和形状、鸡群的采食均匀度,乃至翅膀末端的羽毛光泽度来判断潜在的健康风险,这些都是我在多年养殖实践中,通过不断碰壁才略微摸索到的一些经验,但在这本书里却被系统化、标准化地呈现了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诊断效率。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兽医在你耳边进行的“一对一”指导,那种将复杂问题简化为可执行步骤的能力,实在令人叹服。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也看过一些养鸡方面的书籍,很多要么是太过注重宏观的产业分析,对一线操作的细节描述得云淡风轻,要么就是过于偏重理论模型,读起来晦涩难懂,根本无法落地。但这本《规模化蛋鸡场饲养管理》完全避开了这些陷阱。它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对“自动化设备与人工管理的协同优化”这部分内容的深入探讨。在当今蛋鸡场普遍依赖先进设备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设备“黑箱化”操作,确保技术指标的精确执行,是管理者的一个巨大挑战。书中不仅列举了不同类型温控系统、自动饮水和喂料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应急处理,还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设备维护保养时间表,细致到润滑油的更换周期和传感器探头的校准频率。更别提它在“疫病防控”章节里对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的描述,那套从进出人员消毒流程到物料转运路径规划的SOP(标准操作程序),简直就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级风险控制手册。读完这一块,我立刻意识到自己以往对生物安全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功夫”的层面,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框架。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清晰度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准。尤其是那些关于禽舍气流组织和负压通风系统的剖面图,精准地展示了空气在鸡舍内的流动路径和死角所在,对于我们改造老旧禽舍或新建高标准的笼养设施来说,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设计蓝图。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探讨,它没有回避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压力,而是提供了一套从粪污处理到沼气利用的闭环管理方案,详细列出了不同发酵阶段的温度、PH值控制标准,这对于当前环保要求日益趋严的行业背景下,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这本书的作者显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学者,而是一位深入一线、参与过实际项目落地的工程专家,这份实践的厚度,让它在同类读物中显得尤为可靠和值得信赖。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大多数养殖书籍都在教你“怎么做”,那么这本让我体会到的是“为什么这么做”。它的深度体现在对“营养代谢与环境热平衡”的交叉学科阐述上。书中用清晰的图表和案例分析,解释了蛋鸡在不同热应激水平下,消化酶活性和矿物质吸收率的变化机制,从而指导我们更科学地调整电解质平衡和抗氧化剂的添加量,而不是简单地增加降温措施。这种追根溯源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刚从传统小规模养殖向现代化转型,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管理体系的中高层管理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无法估量。它不仅仅教授了“术”,更构建了“道”的基石。我甚至建议,可以将书中关于“蛋品质量控制”的那几章,单独拿出来作为品控部门的入门教材,因为它对蛋壳强度、气室大小、沙门氏菌污染风险的控制点分析得细致入微,几乎可以作为行业标准来参照。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干货爆炸”,没有任何虚头巴脑的形容词堆砌。我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每句话都蕴含着可以立即应用到生产中的价值。例如,它在讲解如何根据不同日龄阶段调整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时,给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建议值,而是附带了详细的数学模型推导和不同地理纬度的修正系数,这种严谨性非常适合我们这种追求极限效率的规模化场。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人员培训与绩效考核”这一“软科学”的论述,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提供了一套基于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员工能力评估矩阵,将清洁消毒的到位率、饲料转化率的波动幅度等硬指标与员工的日常操作行为挂钩,有效地将管理者的意图转化为一线操作工的自觉行动。这种将技术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深度融合的视角,在同类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
评分不错。。。。。。。。。
评分书中几乎没有什么配图
评分不错。。。。。。。。。
评分书中几乎没有什么配图
评分东西收到了,京东物流就是给力!
评分东西收到了,京东物流就是给力!
评分书中几乎没有什么配图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