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尔姆·基弗是现今受好评,也是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塑造战后德国乃至全球艺术景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 ),是现今受好评,也是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塑造战后德国乃至全球艺术景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基弗的艺术视域包括哲学、历史、文学、政治和紧迫的道德问题——其范围从探讨德国身份认同问题的私人书籍到大型的公共雕塑装置艺术。在观念上,基弗鼓励观众挑战被普遍接受的关于战争、身份、宗教、道德、记忆和历史的叙述。而在视觉上,他的艺术充满一种史诗的悲怆感。他的画作提升了物理规整度,融入了一些有机物如麦秸、沙子和铅,展现出自然元素的特性。基弗的一贯主题包括大地、星星、建筑以及能够让人想起毁灭、变形和重生主题的炼金符号象征。
马修·毕罗(MATTHEW BIRO),从事对安塞尔姆·基弗艺术的研究已经超过了20年。本书建立在作者对基弗法国工作室的几次访问上,展示了作者对这位德国移民艺术家的最新研究。毕罗现任美国密歇根大学现当代艺术教授和艺术史系主任。作为研究20 世纪艺术的专家,其作品有《安塞尔姆·基弗和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Anselm Kiefer and the Philosophy of Martin Heidegger,1998 年),并在《艺术史》(Art History)和《艺术论坛》(Artforum)上发表文章。
《费顿·焦点艺术家》系列名家推荐
《费顿·焦点艺术家》系列丛书是一种专家向公众进行美育的丛书,是世界上重要的艺术出版社经过精心筹划的少有的精致丛书之一。作者水平很高,编辑精良,观点既切近艺术的前沿,又能够说明在艺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这套丛书不仅对普通读者是一个通过艺术家个案了解艺术的读物,对于专家来说,也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
因《艺术的故事》而蜚声世界的费顿出版社近年推出“焦点艺术家”系列,其中每位主人公在20 世纪里为当代视觉文化作出的共同贡献,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新的观看方式。要了解当代世界受到人为视觉化演变的历史与现状,这些主人公则是我们不可绕开的路标。
——邵宏,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这是一套关于当代艺术故事的全景式丛书,它以艺术家传记的形式为广大非专业和初级专业的读者提供了观看世界当代艺术的立体图卷,选目精良,文笔流畅,相信它也为我们撰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文本。
——黄专,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费顿·焦点艺术家”(Phaidon Focus)是一套有关国际著名现代艺术大师的系列图书,该系列清晰易懂、充满乐趣且发人深省。每一本全面涵盖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按编年顺序排列文章,伴以探讨艺术家特定的重要题材、系列或单件作品的“焦点”章节,并配以生动、精美的插图。该系列图书为洞察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是研究现代艺术家而不可或缺的入门书籍。
这是这套书的介绍。
安塞尔姆·基弗
对身份的探究
来自德国的画家
焦点①木质内景
面对历史
焦点②《布兴乡村地区的燃烧》
焦点③内景
20世纪80年代的突破与成功
在法国的最初十年
焦点④拉希伯特:艺术作品的汇集
炼金术和神秘主义
焦点⑤金字塔绘画
焦点⑥天主教和犹太教
全球性的艺术家
焦点⑦书籍的新形式
焦点⑧赫列勃尼科夫
年表
扩展阅读 / 图片版权
作品列表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材料”本身的强调。基弗的艺术是如此的触觉化、物质化,而这本画册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尊重了这一点。通过高分辨率的图片,你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那些粗粝的纹理、颜料的堆砌、乃至稻草纤维的枯黄质感。这种对物质性的忠实再现,使得读者即使没有亲临现场观看原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作品的“重量”和“气味”(当然,气味是想象出来的,但视觉效果确实营造了这种氛围)。它不仅仅是记录了图像,更像是捕捉了材料在时间维度中发生的变化,体现了基弗作品中“时间本身”就是一种雕塑媒介的观点。这本画册成功地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视觉载体,传递给了每一个翻阅者。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部分,虽然篇幅相对精炼,但其切入点极为犀利,直击基弗艺术创作的核心矛盾与张力。作者没有落入平庸的生平流水账,而是专注于梳理艺术家如何利用材料的物理特性——比如稻草、铅、灰烬——来承载德意志民族历史记忆的沉重负担。文本的语调非常学术化,充满了对后现代解构主义与现象学哲学的深刻洞察,读起来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支撑,但回报是巨大的,它为你构建了一个理解基弗作品背后复杂符号系统的坚实框架。尤其是在分析那些描绘巨大废墟和燃烧的书页时,文字的密度和信息的密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它引导读者去思考艺术如何处理创伤、记忆与遗忘的永恒议题,而不是停留在单纯的视觉欣赏层面。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次强有力的情感冲击。基弗的作品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近乎宗教般的仪式感和史诗般的悲剧性,而这本画册完美地捕捉并放大了这种情绪。看着那些被铅覆盖的画作,感受着那种冷峻、肃穆的氛围,我不禁被拉入一种深沉的冥想状态,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和材料的低语。这种体验是极其私人的、内省的,它迫使你直面那些难以言喻的、关于人类集体罪恶和救赎的宏大叙事。不同于那些旨在提供轻松愉悦审美的艺术书籍,这本书带来的更多是一种“被触动”的感觉,一种对艺术力量能超越语言和时间界限的深刻信念。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质量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和艺术气息。内页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使得每一幅作品的展示都显得庄重而有力。那些跨页的大图尤其震撼,仿佛可以直接走进基弗那充满历史尘埃和神话隐喻的宏大空间之中。装帧的细节处理也很到位,书脊的纹理、封面的触感,都透露出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的匠心独运。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既现代又带着一丝古典厚重感的整体风格,它本身就像是一件经过时间洗礼的艺术品,完美契合了基弗作品的气质。光是翻阅这些页码,就已经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漫游,让人对艺术家的世界观有了初步的敬畏之心。这种高品质的实体书体验,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作为一本“焦点”系列的画册,它的选图策略无疑是成功的,它没有试图涵盖艺术家从早期到近期的所有作品,而是精准地挑选了几个关键的创作阶段和标志性的主题系列进行深入展示。这种聚焦性的选择,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追踪艺术家思想脉络的演变轨迹,而不是被海量图片淹没。我注意到,对那些涉及炼金术、卡巴拉神秘主义的早期作品和后期宏大装置的并置处理非常巧妙,展现了基弗如何从个体层面的历史反思,逐步扩展到对宇宙、时间与存在的哲学叩问。每组图片的配文虽然简短,却像是精准的钥匙,立刻打开了对应作品的文化密码锁,让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这对于快速建立对艺术家创作核心的认识非常有帮助。
评分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表现了“二战”后人类体验到的黑暗与绝望,以及对生存状况的内在焦虑,他凭借高超的艺术造诣,将晦涩复杂的主题整合进富有暗示性且戏剧化的复杂图像中,正是这一鲜明的艺术风格使其在英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评分很好的书
评分挺好的,就是有点贵
评分印刷很精美,必须好评!
评分......, it can be argued that what is most abstract is most fundamental and often most persistent over time.
评分又添一本,快了快了,该齐了
评分书本包装的很用心,不错
评分......, it can be argued that what is most abstract is most fundamental and often most persistent over time.
评分很好的书 发货迅速 小哥很好? 赞赞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