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海權(第三版)

論中國海權(第三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張文木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海洋齣版社
ISBN:9787502787356
版次:3
商品編碼:1141306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2
字數:4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中國就不會有偉大的未來。
  ◎沒有海權,我們就不能享有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的有保障的權利。
  ◎大國崛起於地區性守成,消失於世界性擴張。

內容簡介

  《論中國海權(第三版)》分七章,呈正題、反題、閤題三段式結構。第一章直切正題,以“中國海權”概念為全書論述展開的起點;第二至六章從曆史縱坐標和現實橫坐標論述中國海權的定位,從中可看齣海權之於中國發展的巨大的推動作用;第七章迴扣“中國海權”正題,提齣21世紀上半葉中國海洋安全戰略構想。附錄內容分為講座、訪談、時評、戰略四方麵。全書以附錄文章《2049:中國海洋安全戰略》收尾,此與正文第七章相呼應。“中國海權”是貫穿全書的主綫。

作者簡介

  張文木,1957年生於陝西,1975年中學畢業後下鄉插隊鍛煉,自1979年起,相繼在西北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學習。1997年獲法學博士學位,2000-2001年度國傢公派赴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政治係做訪問學者,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教授。主要研究方嚮:國傢安全戰略,著有《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山東人民齣版社,2000年)、《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傢安全利益分析》(山東人民齣版社,2004年)、《印度國傢發展潛力及其評估——與中國比較》(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2005年)、《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傢安全戰略》(上捲、中捲,山東人民齣版社,2008年、2010年)、《論中國海權》(海洋齣版社,2009年、2010年)、《國傢戰略能力與大國博弈》(山東人民齣版社,2012年,2013年)。

內頁插圖

目錄

一、論中國海權
(一)海權的概念及其誤用
(二)中國海權的特徵
(三)世界軍事變革與中國海軍跨越式發展戰略
(四)中國海權擴展原則

二、製海權與大國興衰
(一)資本全球化與製海權理論的産生
(二)製海權與大國興衰
(三)製海權擴展的限度

三、世界霸權與印度洋
(一)控製印度洋:拿破侖爭霸世界的首選目標
(二)控製印度洋:19世紀末英俄在阿富汗狹路相逢
(三)會師印度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和日本的“最後使命
(四)控製印度洋:20世紀末美蘇決戰阿富汗
(五)大棋局,老棋譜

四、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海權
(一)曆史嚮世界曆史的轉變
(二)英國和法國是資本全球化和多極化曆史的發祥地
(三)經濟全球化催生海權新觀念
(四)強大的海軍是國內財富積纍和民主政治發展的保證
(五)中國已將部分命運托付給瞭沒有安全保障的世界
(六)沒有海上軍事遠投能力,海外貿易保護就是一紙空文
(七)國傢利益所在即我們國傢安全邊界之所在
(八)獲得製海權,也就在相當程度上獲得瞭曆史的主動權
(九)颱海統一是中國參與世界事務的第一張資格認證書
(十)贏得挑戰纔能獲得的曆史機遇

五、世界地緣政治體係中心區域的大國政治
(一)資源是地緣政治及其製權理論演繹的邏輯原點
(二)世界體係中的現代地緣政治及其特徵
(三)印度洋及其北岸地區的地緣政治與印度未來安全
(四)“麥金德悖論”與英美霸權的衰落——基於中國視角的經驗總結
(五)美國政治結構與外交政策——兼談美國戰略東移及其後外交走嚮
(六)伊朗高原:中國西陲安全的橋頭堡

六、戰後雅爾塔體製與亞太和平
(一)變動中的世界政治與日本問題
(二)在釣魚島贏得尊嚴纔能在南海贏得尊重
(三)中俄結盟的限度、目標和意義
(四)中美西太戰略博弈的重心與邊際
(五)深入理解鄧小平的海洋戰略

七、21世紀上半葉中國海洋安全戰略構想
(一)新時代、新任務、中國國傢安全新視野
(二)建構21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海洋安全戰略
(三)挑戰與機遇
(四)颱海統一的緊迫性及其路徑分析
(五)颱海統一後,中國海洋安全戰略應做收縮性調整

附錄
講座
論正在崛起的中國及其經營和治理世界能力預備——在清華大學新聞
與傳播學院的講座

訪談
中國海洋戰略應堅持”地區性守成“原則
經濟全球化與製海權
我國海上戰略力量的發展方嚮
追求”學問與國傢共命運“的學者——專訪張文木

時評
現代中國需要新的海權觀
中國海權要避免盲目躍進
南海:日本很危險,印度湊熱鬧
圍堵中國將會拖垮美國
颱灣隻是美國在西太平洋戰略布局中的一顆”虛子
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重讀毛澤東
《念奴嬌·鳥兒問答》

戰略
2049:中國海洋安全戰略

精彩書摘

  農民的解體使法國經濟陷入失控狀態。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到城市,法國徹底混亂瞭。有人說是腐敗問題,有人說是官僚問題,但不管怎樣還是齣現瞭“法國大革命”。開始是君主立憲派,接著是吉倫特派,最後是雅各賓派,它重視反腐敗並倡導個人自由和人權。比較完備的現代人權理論發軔於這一時期的法國。大傢知道《人權宣言》是在法國大革命初期推齣的,但斷頭颱(guillo-tine)也是在革命的後期即雅各賓專政時期齣現的。法國在喊人權最凶的時候齣現瞭斷頭颱,這是絕妙的諷刺。上斷頭颱的當時多是那些所謂的“貪官”和“貴族”,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砍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拿破侖法國當時麵臨的主要對手是英國。1798年3月5日,法國督政府任命拿破侖為遠徵英國的總司令。但他打擊英國的方嚮並沒有直接選擇英國本土,而是英國的殖民地。他提齣遠徵埃及、切斷英國同印度的通道並由此打擊英國的計劃。該計劃為督政府批準後,拿破侖於5月19日率3萬法軍遠徵埃及。為什麼到埃及去呢?埃及是英國通往印度的地理咽喉。當時英國的存在不隻是英國本身的存在。大傢看現在一些自然經濟國傢,自給自足,它自己生産自己用,跟外部沒關係,除武力乾涉外,彆人真拿它沒辦法。英國不一樣,當時的英國本身是一個世界工廠:它從殖民地廉價掠奪原料並高價在殖民地齣售其産品。英國賺瞭大量錢以後再用以提高本國社會福利,緩和原已激化瞭的國內矛盾。拿破侖從埃及人手,掐斷英國與印度的聯係,他認為幾個月內必能占領印度。他曾計劃挑動印度內部的民族分裂,並以此乾預印度內政並控製印度。①印度是大英帝國的基礎,占領印度,對英國經濟而言,就是釜底抽薪。
  就像現在有些人說全球化理論有益,可包治南方國傢的百病一樣,亞當·斯密把“自由貿易”吹上瞭天,認為不管強的弱的都應參加自由交換。亞當·斯密當然願意進行世界貿易,因為他是英國人,英國經濟勢能高,輻射力強,它就希望資本外圍地區對它更多地開放;能量小的國傢就不能像它那樣自由,就得通過限製經濟高勢能國傢的産品來保護和發展自己的民族經濟。當時很多學經濟學的人都聽亞當·斯密的,拿破侖不信。
  ……
論中國海權(第三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論中國海權(第三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論中國海權(第三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論中國海權(第三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價格閤理質量可靠值得購買

評分

中國海權隨中國主權同生,而中國意識到並力求捍衛、強化中國海權的努力卻起步不久。中國目前的海權實踐遠沒有達到追求“海洋權力” (sea power)的階段,而隻是處在捍衛其閤法的海洋權利(sea right)的階段。比如中國統一颱灣和中國海區[9]其他屬於中國主權範圍的島嶼,這是中國海權實踐的重要內容,但這隻是維護中國的主權及其相關海洋權利 (sea right),建設對這些地區的海上利益的海上保護力量(sea power)的實踐,而不是追求霸權意義的海洋權力(sea power)的實踐。而美國在颱灣海峽的海軍活動及對中國颱灣的軍事插手活動,則是一種霸權意義上的海權即“海上權力”實踐。從這些意義上看,中國的海上力量(sea power),屬於國傢主權中的自衛權的範疇,而美國在中國颱灣地區的海上軍事介入,則是一種為實現其海上“權力”(sea power)的海洋霸權行為。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將sea power的這兩種語義轉譯為“海權”,而不是將sea power 與sea right相區分,這會使周邊地區和國傢對中國的現代化實踐及相關的海權訴求造成大的誤解。

評分

物美價廉,物流快捷,值得一讀。

評分

非常棒

評分

不錯?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喜歡張文木的作品,有一種史詩般的畫麵感。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書都沒塑封膜……特彆髒,無語瞭,好好的書都糟蹋瞭!再也不買這傢店瞭……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論中國海權(第三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