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

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R·弗里曼·伯茨 著,单中惠,徐小洲 编,王凤玉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630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412435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1
字数:7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一书是伯茨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历史和教育社会哲学教学长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写就的。从其书名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从教育与文化互动的角度来阐述西方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着力强调文化运动和教育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文化问题极为复杂广博,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在有限的篇幅内把西方教育几千年历史阐述清楚是非常困难的。由此可见,《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的立意和撰述与一般意义上的西方教育通史著作相比有其特色和专深之处。就教育方面而言,《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以学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为主线,同时也涉及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教育,并且把教育看作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就文化方面而言,作者是在广义的意义上使用文化概念的,“‘文化’这个词在这里指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制度的整个原型以及它指导人们为了个人和公共事务而做出努力时,人们所依赖的信念、思想和理想。”①因此,《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实际上是一部凸显文化因素对教育的主导性因变量功能的西方教育史,其体现了教育与文化并重的特色。

作者简介

  王凤玉,1965年生,辽宁沈阳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中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3),由美方资助先后多次赴美短期访问并进行项目合作交流,目前任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兼职督导。先后主持或参与中外教育合作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及省级课题多项。主要研究领域:外国教育史、美国教育问题史、比较教育等。出版学术专著《社会变革与教育机构转型——-美国师范教育机构转型研究及启示》、《借鉴与创新: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成长历程》,合著或参编《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杜威在华教育讲演》、《西方师范教育机构转型——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例》、《外国教育思想史》等十余部著作,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
  
  单中惠,1945年生,浙江绍兴人。1965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外国教育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访问学者(1982-1984)、英国赫尔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1992-1993)、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1997-1998)。主要研究领域:西方教育思想史、外国幼儿教育史、外国教育问题史等。主要学术成果:《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西方教育思想史》等。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八十多篇,其中一些学术成果获省部级奖。
  
  徐小洲,1964年生。1994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韩国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主要从事比较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曾主持“十一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银行等国际合作项目。主编和参编《高等教育改策变革研究丛书》、《中国教育六十年》、《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等著作二十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多项。

内页插图

目录

解读
序言
第一章 东地中海国家的文化和教育的起源
文化与教育
人类自己的组织
学校的兴起
人类赖以生存的理想
教育与书面文字

第二章 希腊教育的社会基础
政治组织的兴起
教育的国家管理与私人管理

第三章 希腊教育的智力基础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性
公民和知识学科教育

第四章 罗马社会与教育
大规模的社会组织
教育管理的多样性
知识的汇编
教育中的世俗与宗教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社会基础
为稳定和秩序的斗争
教育的国民管理和宗教管理

第六章 中世纪教育的智力基础
关于中世纪思想的矛盾观点
教育的智慧和精神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教育
近代国家的出现
关于教育管理的斗争
世俗思想的发展
教育中的人文主义

第八章 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
团体生活的集权化
国家教育体制的根基
教育中的宗教和世俗

第九章 美国的宗教改革
从宗教改革机构到美洲殖民地的转变
教育中的常规
正统学说的统治
教育中的宗教和人文主义

第十章 理性时代与启蒙运动
自由主义与制度改革
大规模的教育活动
近代教育的智力基础
教育的启蒙

第十一章 美国对启蒙运动的回应
从殖民地到一个国家的转变
教派、个人和国民的教育管理
美国思想中的正统观念和理性主义
教育的自由化

第十二章 近代欧洲教育的社会基础
为人类精神的斗争
有组织的教育和“流派

第十三章 近代欧洲教育的智力基础
旧的思潮与新的思潮
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第十四章 19世纪美国教育的社会基础
新的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
一种独特的公共教育制度

第十五章 19世纪美国教育的智力基础
关于美国精神的对立主张
教育计划的发展与改革

第十六章 20世纪美国的学校与社会
对安全的探究
教育机会与教育管理

第十七章 20世纪的美国思想和教育
有冲突的教育权威
教育计划中的矛盾倾向
文献书目注释
人名与主题索引

精彩书摘

  不足为奇的是,柏拉图在他所著的《理想国》(Republic)中充满希望地梦想有一个能消除所有地区冲突的理想城邦,在这个理想城邦里,统治权交给既贤明又有正义感的贵族阶层,所有人都绝对服从城邦。柏拉图认为,所有人应该被分为三个阶层,每个人应该做他最适合的工作。这将是最完美形式的公正。人民大众担当全世界的所有类型的工作,勇气可嘉和体格健硕的人应该参军打仗、保卫家园;才智超群、精通哲学的君王应该统治城邦。这样,值得称道的公民行为就是响应城邦的召唤,不管是为城邦服务,为城邦战斗,还是统治这个城邦。
  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对历史上雅典民主政治的否定,这种民主政治建立在所有公民都有义务为城邦服务、保卫和统治城邦的这个民主原则基础上。如果柏拉图将他的才智运用到民主政治方面,而不是贵族统治方面,以这种前提推测民主政治历史的进程虽然益处不大,但却会趣味盎然。他曾经倾注精力,系统地阐释了这个“伟大的传统”,它也许会让一代代人对民主政治更加偏爱,而不是让他们觉得一个只有智慧卓越的精英人士才能成为最佳统治阶层的城邦才是合理的存在。在证明教育体制与城邦繁荣两者密不可分这一方面,柏拉图无疑贡献卓越,但是,他将一种反民主政治的城邦模式理想化,无疑也损害了民主政治。比起柏拉图著作里所传承下来的思想,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理想模式更加符合民主教育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人们对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各持己见。直到现今,他所著的《政治学》(Politics)和《伦理学》(Ethics)一直是很多学校和高等学府的教科书。由于他坚持个人福利不可逃避地与城邦福利捆绑在一起的理念,因此,我们肯定从中收益良多。人类作为一种“政治性生物”(politicalanimal)这个政治经济的代名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人们必须牢记,一位优秀的君主或贵族统治者要像一个出色的联邦一样值得人们接受。就像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对民主政治毫无忠诚可言。人们也必须牢记,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大多数人天生只适合当奴隶,只有少数人才可以天生贵为君王。
  ……
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都是些很经典,很不错的书!

评分

书本不错,内容也不错,经典!

评分

不错

评分

都是些很经典,很不错的书!

评分

都是些很经典,很不错的书!

评分

书本不错,内容也不错,经典!

评分

有料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本不错,内容也不错,经典!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西方教育文化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