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文化语言学

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文化语言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王健宜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866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784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2
字数:276000
正文语种:中文,日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文化语言学》所论及的文化语言学,也正是在上述研究活动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语言学分支学科。通常来说,重视本体性研究的内部语言学也称为描写性语言学,而侧重语言和其他学科之间关系研究的外部语言学也称为解释性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作为解释性语言学的一种,其研究方法就是要把语言放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挖掘语言特色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探究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

内页插图

目录

序章
一、中国的文化语言学研究
二、西方的文化语言学研究
三、日本的文化语言学研究
概论
学科定义域研究方法
一、日语文化语言学的定义及学科性质
二、日语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四个基本层面
三、日语文化语言学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第1章
日语、汉语、英语色彩词汇的文化比较
一、色彩词与跨文化交际
二、“颜色”的日、汉、英语比较
三、“基本色彩词汇”的日、汉、英语比较
四、色彩词的词义
五、色彩词的表达意向
第2章
日语中汉字的文化意义
一、汉字和日本文化中的朦胧美
二、日本对汉字的吸收
三、汉字的日本化过程
四、汉字日本化与日本文化特征
五、日本汉字的今昔
第3章
文化视域下地话题转型
一、话语与话语研究
二、现代日语的话语类型
三、现代日语话语类型分析
四、文化视域下的现代日语话语类型
第4章
日语助动词的文化轨迹
一、从“自发”到“尊敬”的文化路径
二、日本文化核心理念的语言学探究
三、从特殊到一般的文化演进过程
四、过去完成助动词的历史演变
五、由繁至简的文化要因
第5章
文化视角下地日语空间隐喻
一、隐喻和空间隐喻
二、情绪、数量与“上”“下”空间隐喻
三、性质、状态与“上”“下”空间隐喻
四、地位、态度与“上”“下”空间隐喻
五、安定、时间与“上”“下”空间隐喻
第6章
和语词的文化传承作用
一、物质层次中的和语词
二、制度层次中的和语词
三、心理层次中的和语词
第7章
语法之争的文化冲突
一、学校语法的形成及特点
二、教育语法的形成及特点
三、学校语法与教育语法的比较
四、语法论争的文化解读
五、文化冲突与语法研究
后记

精彩书摘

  四、汉字日本化与日本文化特征
  如上所述,日本人由最初的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到用汉字记录日语,在其后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汉字逐步进行改造,至平安时代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平片假名文字。这一过程经历了大约五百年的漫长时间。至此,日本人终于能够比较自由流畅地用文字书写、记录日语了。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汉字的日本化”。仔细考察这一过程,可以窥见日本文化的若干特点。
  第一,日本在大陆移民带来汉字之前,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古老的歌谣、上古的传说等完全依靠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这给古老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带来了很大的限制。然而,中国早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甚至更早就已出现了甲骨文字,其后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意文字——汉字。华夏先民们用汉字记录生活、书写历史、创作诗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在文字方面,日本和中国存在如此强烈的反差,其根源在于日本文化的周边性。相对于欧亚大陆而言,日本列岛可以说是一个孤岛。特殊的地理环境,虽然使日本远离了外族侵略的困扰,但封闭的环境也使日本与世隔绝。没有了交流与沟通,其结果就是日本的旧石器时代绵延持续了长达八千年。当华夏大地文明代代薪火相传之时,日本人还过着采集和渔猎的原始生活。试想倘若秦汉和百济的大陆移民当年没有东渡日本,那么不要说汉字,就连日本以铁器和稻作农耕为代表的弥生时代的到来恐怕也会大大推迟,日本的历史恐怕会是另一个样子。
  第二,当日本人了解到汉字、汉文的重要性,意识到汉字与进步的华夏文明息息相关时,立刻开始积极主动地吸收、大规模地学习汉字、汉文。这一点在日本的统治阶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彼时,从天皇到贵族官僚,人人习写汉字,个个争作汉诗,蔚然成为一股气势磅礴的时代潮流。公元751年,日本人独立编纂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怀风藻》深受以《文选》为中心的汉魏六朝和初唐文学的影响,其中虽多有模拟仿制的痕迹,但仍不失为一部富贵华丽的殿堂文学的高雅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少日本的贵族统治者当时已具备一定的汉文修养,这和他们学习汉字、汉文的极大热情是分不开的。
  日本人吸收利用汉字和汉文的积极态度和进取精神,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日本文化的主导性。观察日本文明发展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日本稍有些文化上的“先天不足”,但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在努力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其中大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这表明日本文化具有强烈的主导意识,即对于外来文化既非完全拒绝也非被动接受,而是能够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吸收、为我所用。对以汉字文化为中心的中华文化的吸收,便是这一过程的开端。“日本学习汉字、汉文,进而学习唐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律令国家。进入公元18、19世纪,当欧洲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近代文明的中心时,日本开始从欧洲输入近代自然科学、近代思想,引进近代产业和经济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美国成为世界现代文明的典范时,日本又全面吸收美国的民主主义制度和管理科学,在日本普及美国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在日本,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伴随着对外来先进文化的主动吸收。
  ……

前言/序言

  日语文化语言学作为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越来越受到日语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随着国际化的日益深入发展,语言学习已经逐渐超越了单纯获得与使用一种交流工具的阶段,开始进入文化理,解与文化融合的新时期。伴随着对语言本身描写的细致入微,人们自然将目光投向语言背后的文化,探寻语言表达的深层次原因,试图对语言本体给出来自外部的解释。
  文化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是,对语言现象做出文化学意义上的合理解释,梳理语言演变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探寻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从语言学的视角对跨文化交际提出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
  本书以上述认识和立意为基本出发点,试图对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构建日语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框架提出一个初步设想。学科构建需要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但同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成果层出不穷的今天,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实现文明的更生与进步,也是人文科学工作者须臾不可忘怀的迫切任务和崇高责任。
  本书由序章、概论、第一章至第七章等部分组成。序章着重介绍和点评东西方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并对它们做出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分析。概论在研读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语文化语言学的学科定义、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提出浅见,勾勒出日语文化语言学的基本轮廓,提出了日语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四个基本层面。第一章至第七章是在上述四个基本研究层面上选取若干日语研究课题开展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案例。其中包括,日英汉色彩词汇的比较研究、日语中汉字的文化意义研究、文化视域下日语话语转型研究、由助动词的演变考察日本文化变迁的研究、日语空间隐喻的文化起源研究、和语词在日本文化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研究、日语语法之争的文化意义的研究等。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语言与文化不仅密切相关,而且其关系确实有规律可循,这些研究成果为文化语言学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说明文化语言学研究十分必要。
  本书是潘钧、林洪二位老师主编的《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中的一册,与其他各册之间必然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但愿本书能在自成一体、自圆其说的同时,再能与其他各册遥相呼应,为其他各册稍有增色,也算没有辜负二位主编对我本人以及所有参与本书写作的诸位同仁的信任和厚爱。
  王健宜
  2013年7月10日
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文化语言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文化语言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文化语言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文化语言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来看的人自然都懂,不用我多说

评分

来看的人自然都懂,不用我多说

评分

收到了,不错,就是书皮有点脏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论述了会话结构、会话策略和会话管理三方

评分

系列的书都不怎么打折啊。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收到了,不错,就是书皮有点脏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文化语言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