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塞利格曼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塞利格曼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邢采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浙江齣版聯閤集團 ,
ISBN:9787553613154
版次:1
商品編碼:1137594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6
字數:201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塞利格曼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是一套由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傢指導委員會委員俞國良教授主編的心理學專著。《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塞利格曼心理健康思想解析》主要對心理學大師塞利格曼有關心理健康的經典論著及相關知識進行集中論述。

內頁插圖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塞利格曼的生平
第一節 塞利格曼簡介
第二節 齣生與童年經曆:學術的起步
第三節 大學生涯:“習得性無助”——對行為主義的宣戰
一 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
二 師從所羅門教授
三 習得性無助的研究
四 嚮行為主義宣戰
五 “貝爾尼斯醬現象”
第四節 聲名鵲起:無助理論的新發展——抑鬱解釋風格
第五節 研究的轉嚮:從習得性無助到習得性樂觀
第六節 學術巔峰:競選心理學會主席
第七節 開闢心理學新領域:積極心理學
第八節 生平評述與塞利格曼未來的研究方嚮
附錄一:塞利格曼生平年錶
附錄二:塞利格曼的主要著述
第二章 心理健康經典名篇選譯
第一節 經典名篇選譯之一:《積極心理治療》
一 早期證據和探索性研究
二 理論背景
三 對積極心理療法的測試
四 結論和局限性
第二節 經典名篇選譯之二:《悲觀的解釋風格是造成身體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一個35年的縱嚮研究》
一 方法
二 結果
三 討論
第三章 心理健康經典名著解讀
第一節 塞利格曼心理健康經典名著總覽
第二節 塞利格曼心理健康經典名著詳解:《活齣最樂觀的自己》
一 名著的主要內容及影響
二 第一部分:“什麼是樂觀,什麼是悲觀”
三 第二部分:“樂觀的人生為什麼精彩”
四 第三部分:“如何活齣最樂觀的自己”
五 《活齣最樂觀的自己》名著解讀總結
六 《活齣最樂觀的自己》心理健康思想評析
第四章 塞利格曼心理健康思想評述
第一節 塞利格曼和積極心理學的誕生
一 積極心理學的定義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心理學
三 積極心理學傑齣的“祖先”和同時代的“錶親”
四 積極心理學的假設
第二節 塞利格曼倡導的積極心理學的發展與貢獻
一 積極的心理情緒和主觀幸福感體驗
二 積極的人格特質與性格力量
三 積極心理過程與身體健康
四 概念組織:愉快的生活、充實的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
五 積極心理過程的評估
六 積極的心理治療
七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啓示
第五章 心理谘詢案例分析
第一節 案例分析之一:積極心理學與認知療法
一 基本情況介紹
二 問題分析
三 心理谘詢策略與過程
四 結果與思考
五 點評
第二節 案例分析之二:人格力量的培養
一 基本情況介紹
二 心理谘詢策略與過程
三 問題分析
四 結果與思考
第三節 案例分析之三:積極心理學在朋輩谘詢中的應用
一 基本情況介紹
二 心理谘詢策略與過程
三 結果與思考
四 點評
第六章 積極心理學流派
第一節 積極心理學
一 積極心理學誕生的必要性
二 積極心理學誕生的學術背景
第二節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第三節 積極心理學發展至今所取得的成就
第四節 塞利格曼在積極心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節 積極心理學的應用研究
一 積極健康
二 積極乾預
三 積極神經科學
四 積極教育
五 積極心理治療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四)抑鬱癥的治療:塞利格曼對認知療法的推崇
  具有悲觀型解釋風格的人難以完全發揮自己的潛能,健康水平和免疫機能會比較差,並且生活會缺乏情趣,最重要的是很容易抑鬱。
  抑鬱分為三種,一種是一般性的抑鬱,來自苦痛和失落,會使人變得無精打采,並且一段時問後能夠自愈。許多人都曾經曆過這種一般性的抑鬱,這是一種常見的狀態。另外兩種抑鬱狀態則被稱為抑鬱癥,包括單極抑鬱和雙極抑鬱(即躁鬱癥)。重度抑鬱具有幾個特點:一是思想消極。而根據塞利格曼的看法,消極思想的核心正是悲觀的解釋風格。二是情緒低落。三是行為上具有被動、猶豫不決及自殺傾嚮等特點。四是通常伴隨著某些身體上的癥狀,如缺乏食欲、失眠等。
  與醫學界的觀點不同,塞利格曼認為抑鬱癥是由習得性無助引起的。美國精神醫學協會的《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羅列瞭重度抑鬱癥的9項診斷標準:①情緒低落;②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③沒有胃口;④失眠;⑤思維或動作遲緩;⑥無精打采,沒有活力;(7)有罪惡感或覺得自己毫無價值;⑧思考能力減弱,注意力不集中;⑨有自殺的想法或行為。
  根據該手冊,個體如果有這9項癥狀中的5項或5項以上,就可以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癥。而塞利格曼等人的研究發現,在實驗室中習得性無助的人或動物身上齣現瞭其中的8項癥狀,而有控製力的一組則沒有任何癥狀。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如果將抗抑鬱的藥物給無助的動物吃,那麼他們的錶現會變得正常。這些實驗結果都強有力地支持瞭他的觀點,即習得性無助是抑鬱癥的核心。根據這一觀點,既然抑鬱癥是由習得性無助引起的,那麼隻要能消除病人的習得性無助,就應該能使其抑鬱癥狀得到改善。此外,解釋風格也與抑鬱息息相關。一些研究則發現,悲觀的人更容易抑鬱。
  例如,他的一個學生在一項關於悲觀和抑鬱的研究中發現,30%的學生在考試受挫的時候變得抑鬱,30%的悲觀的學生也變得抑鬱,但70%的既悲觀又沒考好的學生變得抑鬱。另一項為時四年的關於小學生的縱嚮研究發現,在三年級時悲觀的學生更有可能在之後的四年中變得抑鬱,而樂觀的學生則不會。
  由於悲觀的解釋風格與抑鬱有關,因此可以通過將悲觀的解釋風格轉變為樂觀的解釋風格來治療抑鬱癥,這種療法就是認知療法。認知療法的重點在於改變人們看事情的方式,為發生的事情提供不同的解釋。研究發現,抗抑鬱藥物和認知療法都能有效抑製抑鬱癥,而兩者並用的效果更好。並且,使用認知療法的患者復發率比單純使用抗抑鬱藥物的患者復發率要低。
  有一種人被稱為“反芻者”,他們的特點是會反復去想那些不好的事。反芻會加重悲觀者抑鬱的可能性。悲觀的反芻者往往會感受到威脅,但卻不采取任何行動來加以應對。因為他們在尋找威脅的來源時,會悲觀地作齣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的解釋,認為自己是無助的,並且在其他時間和其他情境下也是無助的。不好的事情越是發生,這種想法就越常齣現,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

前言/序言

  常念是“經”,常數是“典”,此即為經典。
  我們極力主張多讀一些經典,尤其是大師們的經典,因為經典與大師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對每一個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工作者而言,我認為都應該多讀一點心理學大師的心理健康經典論著,認真領會其理論要旨與思想實質。
  何謂大師?大師,或日科技領域的先師,或稱藝術領域的靈魂,或為管理領域的典範。心理學大師,意指在心理學領域有突齣貢獻,被大傢公認且德高望重的思想傢、科學傢。他們是心理學發展曆程中的標杆,是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煌煌百年來,在理論探索與實踐應用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突破空間限製並經受時間考驗的一代宗師。然而,究竟誰有資格榮膺“心理學大師”的稱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此,國際心理學界久負盛名的《普通心理學評論》雜誌2002年第2期刊發瞭一項調查研究成果,題為“20世紀最傑齣的100名心理學傢”。研究者通過三個量化指標與三個質性指標,對20世紀全世界最著名的心理學傢進行瞭排名,提供瞭位列前99位的心理學大師的名單(其中有4名諾貝爾奬獲得者),留下一個空額讓人們展開豐富的想象。
  這99位心理學大師中,許多人的研究領域和重大成就都涉及心理健康,其中一些人畢生的學術專長就是試圖破解人類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排名第3位)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傢和心理學傢,曾以《夢的解析》一書和“精神分析理論”著稱於世;羅傑斯(排名第6位)的“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更是被現代心理健康工作者奉為經典。另外一些心理學傢的學術研究涉獵較廣,但他們在心理健康領域作齣的貢獻同樣有口皆碑,舉足輕重。例如,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錶人物榮格(排名第23位)、阿德勒(排名第67位)和安娜·弗洛伊德(排名第99位),積極心理學的首倡者塞利格曼(排名第31位),需要層次論提齣者、人本主義心理學傢馬斯洛(排名第10位),應激理論的提齣者和研究者拉紮魯斯(排名第80位),人格心理學傢奧爾波特(排名第11位)、艾森剋(排名第13位)和卡特爾(排名第16位),以上癮和情緒研究聞名於世的沙赫特(排名第7位),因攻擊行為和憤怒情緒研究而橫空齣世的博剋維茨(排名第76位),以對個體心理壓力及其應對、壓力情境下的決策行為和社會支持對決策的影響等方麵研究享譽學術界的詹尼斯(排名第79位),以及行為治療心理學傢沃爾普(排名第53位)、兒童精神病學傢鮑爾比(排名第49位)和發展變態心理學傢路特(排名第68位)等。他們的名字、經典實驗、谘詢案例、重要著作和心理健康思想都已蓋棺論定,彪炳史冊。
  本叢書精心選擇以上17位在心理健康研究領域具有巨大影響的心理學大師,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思想、具體應用以及對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貢獻進行瞭詳細解析。首先對大師們生活的時代背景、社會文化環境進行瞭交代,對他們的傢庭背景、童年經曆、求學曆程、職業發展、學術生涯等生平事跡進行瞭介紹;其次選譯瞭大師們有關心理健康的經典實驗、論文或重要著作的重要章節,進行瞭詳細解讀;接著對大師們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論形成與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有關心理健康的主要觀點進行瞭論述,對他們係統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論進行瞭評價,並論及他們對心理健康相關研究領域的獨特貢獻以及研究進展與展望;然後闡述瞭應用他們的心理健康思想、理論的中外相關心理谘詢經典案例,特彆是學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心理谘詢案例;最後從整體上討論瞭心理學大師的心理學思想與理論,即該心理學流派對我們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的啓示和實踐應用前景,冀望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本叢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心理學和教育學專業專、本科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心理學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工作者的參考書。特彆建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學習、使用本叢書,並作為各級各類學校心理谘詢室、心理輔導室和圖書館館藏的參考圖書。
  本叢書由俞國良任主編,雷靂教授、周俊編審和羅曉路博士擔任副主編。我們共同商量確定瞭叢書的編寫原則、結構、內容、體例和樣章,以及最後的定稿。叢書各冊作者由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蘇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高校具有博士學位或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心理健康專業工作者組成。他們本著對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摯愛,懷揣把專業知識奉獻給社會和大眾的夢想,全心全意,殫精竭慮,力求使叢書融知識性、可讀性和學術性於一體。從他們身上,我們不僅看到瞭我國心理健康事業發展的希望,而且真正體會到瞭經世緻用、後生可畏的古訓。對諸多青年纔俊的信任、支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們心存感激!同時,我們真誠感謝浙江教育齣版社汪忠社長、張寶珍總編的支持和鞭策,以及叢書各冊圖書責任編輯的辛勤付齣,在此一並嚮他們錶示誠摯的謝意。
  作為叢書主編,我始終誠惶誠恐,不敢有絲毫懈怠,全力以赴,力求精益求精。由於時間倉促和水平有限,我們未能及時聯係上部分經典論著的譯者,祈請他們原諒並與我們或齣版社聯係;書中的不足、紕漏和錯誤之處,懇請專傢學者和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俞國良
  2012年12月於北京西海探微齋

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塞利格曼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塞利格曼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塞利格曼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塞利格曼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心理學大師心理健康經典論著通識叢書:塞利格曼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