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直作品系列:古代中国考古学

张光直作品系列:古代中国考古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光直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0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33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7090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张光直作品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4
字数:38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张光直作品系列:古代中国考古学》英文本由耶鲁大学出版社1963年初版,中译本所据的1986年第四版是该书最大的一次修订,焕然一新,由以前对中国文明起源的单线说转变为区系类型的多元理解。

内页插图

目录

中文版自序
卷首语
序言
一 传统的编史工作及文物的收藏
二 近现代考古学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的基础
一 更新世时期的中国
二 更新世早期的人类
三 更新世中期:直立人与旧石器时代早期
四 更新世晚期:智人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五 早期智人和旧石器时代中期
六 晚期智人与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二章 早期的农人
一 全新世早期环境
二 旧石器时代末期文化
三 华北裴李岗及其相关文化
四 华南的早期绳纹陶文化
第三章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
一 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
二 山东和江苏的大汶口文化
三 辽河流域及东北南部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
第四章 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
一 马家浜类型
二 崧泽类型
三 南京地区发现的与马家浜和崧泽类型并行的文化类型
四 杭州湾南的河姆渡文化
五 长江中游盆地的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六 大坌坑及相关的东南沿海文化
七 西南
第五章 中国文明相互作用的范围与基础
一 山东龙山文化
二 良渚文化
三 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
四 齐家文化
五 青龙泉三期文化
六 东南沿海地区文化
第六章 最早的文明:夏、商、周三代
一 文献资料上所载的以及传说中的早期历史
二 二里头文化及其对夏王朝的探讨
三 商文明的开端
四 周文明的开端
五 “三代”的兴起及其共同特征
第七章 “三代”以外的最早文明
一 公元前2000年代的山东和苏北
二 冀北和辽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
三 甘肃的辛店、寺洼和沙井文化
四 长江下游的几何印纹陶文化
五 长江中游盆地文明的兴起
结语

译后记
中文版跋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的基础
  有证据表明,人类的存在至今仍局限于更新世时期,这是地质年代中离我们最近而又最短暂的一个时期,大约始于二三百万年前。到该时期末,距今大约12000年前,人类开始用栽培植物的方法获得粮食并开始驯养动物,从而在人类进化史上开创了一个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在此之前的整个文化发展阶段,通常被称作旧石器时代。正如我们目前所知晓的,农业村庄的出现便使得“中国”文化传统在考古遗存中体现出来了。不过其基础孕育于更新世,中国境内那个时期的人口和文化是世界范围内的大事之一。
  人们所说的中国境内更新世旧石器文化这一概念是20世纪才出现的新概念。根据传统的中国历史所据以建立的传说,原始时代的世界由一长串贤明的王统治着,有三皇、五帝。这个序列延续着,从最初的历史时期到公元前2000年,其中包括三代时期——夏、商、周。这些古代圣哲统治时期的累积年代的确将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史开端置于更新世时期。然而,在科学的更新世考古学中,人类及其文化遗存必须出自更新世地层中才能据以为信,在中国直到1920年才从可信的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古代文化遗存。那一年在陇东庆阳的更新世地层中最先出土了旧石器时代遗存,其发现者是法国的桑志华和德日进。不久,接踵而至的便是中国地质调查所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举世闻名的古人类化石遗存。通过近65年的调查(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近36年来的工作),如今已有一百余处旧石器地点见于报道,其年代范围贯穿于整个更新世的较晚阶段。为了展示这些遗存的特性并了解经历了漫长时光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的变化,首先,我们必须描述中国在更新世的地质和生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深刻变化的经过,以使古人类及有关文化能被置于适当的生态学和年代学范畴中。
  一更新世时期的中国
  更新世时期是自地球形成以来离我们最近而又最短的地质新纪元,其问以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为特征,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导致一系列相关联的地壳隆起,形成巨大反差的周期性气候巨变,海陆变迁及由此引发的侵蚀和沉积循环,动植物群为适应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发展演化。以上所提及的仅仅是最突出的变化,由于有了关于此类变化及其变化过程的证据,使得我们有可能描述出更新世各时期的特征并将其联系起来。于是,其结论便可用作一个时代的标尺,以作出对该时期历史的一般结论并对发现于各地点的遗存组合进行断代。
  ……

前言/序言

  我们在研究中国早期人类历史时,必须牢记中国大陆现在的面积大约为3705400平方英里,这与整个欧洲(4100000平方英里)以及美国的面积(3615000平方英里)差不多。从西南部的热带雨林到东北的亚寒带针叶林;从辽阔的青藏高原到东南部河网密布的丘陵地区;从西部的干旱地区到黄河下游的温带平原,中国大陆在地形、气候和植被方面都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在这些地理环境迥然有异的大多数区域内,人们细密地探寻着人类进化发展的踪迹。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不同的地区,人们适应着各自独特的生态环境而生活。
  关于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一直是人们居住环境的一条重要界线,进而再考虑黄河流域在中国早期文化历史上特有的重要性。中国北方自身应一分为二,如此一来,在本书中将划分出三条主要的生态带:黄河流域、南方落叶林地区以及北方的森林草原地区。
  中国地形以山脉丘陵为主,而在史前时代则可能大多为森林树木所覆盖。因此,史前居民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大大小小的河流附近,而且多数大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与我们研究相关的那些大河流域一般不穿过不同的植被带,由此它们可成为划分文化及地理圈的基础(图1)。
  黄河流域:该区域包括黄河及其支流所流经的地区,还包括长江少数支流的上游以及河北平原上的几条单独的小河。黄河流域的地形大体上被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地区:西边的黄土高原、东边的冲积平原以及沿海的山东半岛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温带,夏天温暖,冬天寒冷,年降水量均匀。尽管其中部分地区的树木如今已被砍伐殆尽以致一些地方变成了半干旱地区,但从总体上看,黄河流域的植被特征是混杂的落叶针叶林。
  南方落叶林带:黄河流域与南方落叶林带之间的中段分界线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即位于33。纬线附近,西段以秦岭为界,而东段则以淮河为界。这条南北之间的分界线在气候、自然植被、土壤及农作物方面皆有明显的反映,详见表一。
  中国南方的大小水系构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这些水系包括长江、淮河和珠江水系以及几支地处西南和东南沿海的小水系。根据地形,中国南方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丘陵地区——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属于该种地形,除淮河之外,上述各水系也都处于丘陵地带;长江上游及其几条支流所流经的四川盆地;长江下游及淮河所流经的江淮平原。中国南方有两个主要湖区:其中一个主要由古代云梦之泽和彭蠡之泽的残余所形成,该湖区地处长江中游的丘陵地带,以洞庭湖(湖北)和鄱阳湖(江西)为主;另一个湖区则位于长江下游及淮河平原。
  ……
张光直作品系列:古代中国考古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张光直作品系列:古代中国考古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张光直作品系列:古代中国考古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张光直作品系列:古代中国考古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个把中国考古介绍给西方的人

评分

张光直唯一一本有货的……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

还没开始看。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生于1940年的列宁格勒,布罗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国苏联度过,他的大部分诗歌成就也是用俄语完成的;1972年,永别故土、定居美国的布罗茨基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进而一举成为英语世界最为卓 越的散文大师之一。诚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给出的自我认知:“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 1986年,布罗茨基荣获美国国家书评奖,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获选“美国桂冠诗人”。其代表作品有诗集《诗选》、《词类》、《致乌拉尼亚》,散文集《小于一》、《悲伤与理智》等。

评分

京东购书,是我们不错的选择!

评分

关注了很久,赶上京东做活动,赞!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很喜欢,还没看,搞活动买的,相信能够给我带来灵感。大师级作品。

评分

 张光直,华裔考古人类学家。祖籍台湾,自称"番薯人"。1950年代在台湾大学读人类学,师从李济。后负笈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院毕业。曾任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台湾中研院副院长。为美国科学院及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

评分

不错,非常期待,这次终于撸了。不错的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张光直作品系列:古代中国考古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