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包含了神经病学较全面的内容,基本反映了这一领域中*的进展,并汇集了作者们宝贵的临床经验,表达深入浅出、描述严谨流畅、图文并茂都是《神经病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的特色。这本《神经病学》是神经内科医生一本很好的高级参考书,神经外科、精神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医生也可以从中汲取有用的营养。我们的神经科医生都应当用一些时间认真研读这种类似“百科全书”样的著作,不断扩展我们的视野与知识面,这对于我们在专业与学术上的进步一定是有益的。我愿意把这奉书推荐给神经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同仁们,也祝愿它在广大读者的关怀下茁壮地成长,为我国神经病学的发展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册
世界神经病学发展史
第一篇 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方法
第一章 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方法
第三节 体格检查
第四节 神经系统检查法
第五节 昏迷患者的检查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特殊诊断方法
第一节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 神经影像学检查
第三节 核医学功能代谢成像
第四节 脑电图
第五节 脑磁图
第六节 诱发电位
第七节 肌电图
第八节 神经传导速度
第九节 肌肉、神经及脑活检
第十节 视野检测、听力测定及前庭功能检查
第三章 循证医学在神经疾病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诊断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
下册
中国工程院院士
评分神经病学的疾病階是极为宽泛的,它涉及的全部疾病有数千种之多,常见的疾病也至少在百种以任何一个神经科医生穷其一生都难以全部经历和识别,有些疾病即使遇到了,如果没有特殊的诊断方法也无法确诊。因此,神经病学始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领域。近现代神经病学的发展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历程,当今临床神经病学及与之相关的神经科学的各学科都取得了飞速的进展,近20余年我国在这一领域也有了巨大的进步。把国内、外神经病学的最新概念及进展传递给业内的同仁,使我们的临床诊治规范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并不断加入我国神经病学专家自己的研究成果,正是这本专著的历史担当。本书从第一版开始就秉承最新、最全的理念,集全国神经病学及其他专业100余位著名专家的智慧之大成。这次再版知名撰稿专家的阵容更加强大,形成一个跨地域、跨学科甚至跨学术观点的医学专家队伍,这在国内的科学著述中实属难能可贵,弘扬这种通力合作精神是发展科学的必要前提。他们学风严谨,品格求实,使修订内容更加充实,插图也很丰富,字里行间透着他们辛勤的耕耘、智慧的思索和丰富的经验。
评分权威教材,常备案头
评分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或术后起床过早,使脑脊液自脊膜穿刺孔不断外流所致患者于坐起后头痛明显加剧,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或眩晕、昏厥、平卧或头低位时头痛等即可减轻或缓解。少数尚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等,约持续一至数日。故应使用细针穿刺,术后去枕平卧(最好俯卧)4-6小时,并多饮开水(忌饮浓茶、糖水)常可预防之,如已发生,除嘱病员继续平卧和多饮开水外,还可酌情静注蒸馏水10-15ml或静滴5%葡萄盐水500-1000ml,1-2次/d,数日,常可治愈。也可再次腰穿在椎管内或硬脊膜外注入生理盐水20-30ml,消除硬脊膜外间隙的负压以阻止脑脊液继续漏出
评分失用症
评分包装太简单,花了好几百大洋,不能包装好点吗,书有损坏,表面有好几个明显的大坑
评分查看全部
评分失认症
评分图书质量好,正版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