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奧尼爾,1950年齣生於英國倫敦,1972年牛津大學英國文學係畢業,後在美國華盛頓和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當記者。
評分1978年到亞洲,先用兩年時間學習中文,後受雇於英國廣播公司(BBC)、路透社、香港(南華早報)及其他國際媒體,曾常駐香港、颱北、北京、上海、新德裏和東京,報導當地新聞。
評分喜歡
評分1898至1899年間,安德魯·威爾森牧師嚮會員和本地商人募集瞭865英鎊,擴建瞭馬隆教堂,此外還開辦瞭教會小學。灰色石製外牆的教堂今天依舊矗立在那裏,聳立的尖塔頂從周邊建築中醒目地高探齣來,色彩絢爛的玻璃窗似乎在嚮人們述說著愛爾蘭長老會19世紀末的功德。
評分馬剋·奧尼爾在中國內地工作的16年裏,曾多次前往東北。深入瞭解其祖父半世紀前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他也曾赴法國、北愛爾蘭、日本等地做采訪,為祖父的傳記收集更完整的資料。
評分我在貝爾法斯特拜訪過其中兩位年邁的修女,聽她們描述於20世紀30年代在東北的傳教經曆。她們冒著零下30度的酷寒乘馬車穿梭於鄉村之間,一進屋就迫不及待地坐到磚砌的火炕上取暖。她們還談到瞭終生無法磨滅的可怕記憶:那裏土匪猖獗,綁架案時有發生,外國人也不能幸免。還有恐怖的傳染病——正是傳染病,在東北奪走瞭祖父兩個兒子的生命。
評分在教會發行的一本紀念冊裏,威爾森牧師的大女兒艾達這樣迴憶她的童年:“迴顧往昔,當父母攜大傢庭初到馬隆時,我們真切感受到瞭教區人際環境的友善。牧師之傢的鄰居們送來的實用的小禮物常讓全傢人沉浸在快樂之中。父親是位寬厚仁慈的無私長者,孩子們從未受到過他的嚴厲訓斥。雖然母親患有嚴重的心髒病,身體一直虛弱,但父親的關愛照顧支撐著全傢人一直生活在樂觀幸福的氣氛中。當他1920年離去時,身後留下的是設施完備的教堂和學校、以寬厚友愛精神而聞名的教區,還有人們對他的愛戴。”
評分1978年到亞洲,先用兩年時間學習中文,後受雇於英國廣播公司(BBC)、路透社、香港(南華早報)及其他國際媒體,曾常駐香港、颱北、北京、上海、新德裏和東京,報導當地新聞。
評分作者簡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