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簡史》是迄今為止一部百年中國言論史,價值獨特!
史料豐富,圖片精美,全方位呈現中國人民爭取言論自由、推動時代進步的壯闊曆史,記錄瞭中國現代化曆程中可歌可泣的真相。
《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簡史》全麵梳理瞭晚清至民國時期的言論史,起自1872年上海《申報》創刊,終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每年一篇,評述當年風雲人物、典型事件,篇末以“記事”形式臚列該年言論史實。本書呈現瞭轉型時期近代中國風起雲湧的曆史圖景,反映瞭中國知識分子在漫長曆程中如何運用言論武器錶達觀點,爭取權利,推動社會變革進步。
傅國湧,曆史學者,獨立撰稿人,最近十幾年主要研究中國近代史,特彆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企業史、言論史、知識分子的命運史等。著有《葉公超傳》《追尋失去的傳統》《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主角與配角:近代中國大轉型的颱前幕後》《百年辛亥:親曆者的私人記錄》《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金庸傳》《大商人:影響中國的近代實業傢們》等,編有《過去的中學》《過去的小學》《追尋律師的傳統》等。
杭州民間學者傅國湧先生著的《筆底波瀾》,是百年中國言論史的細緻梳理。
——暢銷書《常識》作者 梁文道
傅國湧在塵封的史料中勤奮爬梳,揭示瞭近代中國不少曆史真相,以新的視角給讀者新的啓發,實現瞭學術性和思想性的統一。
——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 袁偉時
傅國湧的文字之所以可信,在於他的理性、道義和人格力量處於同一條直綫上。在一個彎彎麯麯的年代,傅國湧是一個忠誠正直的人。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崔衛平
傅國湧鈎沉半個世紀前中國知識界、新聞界舊人舊事的文字,我在今天讀來卻有一種難以言錶的感動,這種感受的復雜真切遠過於讀《世說新語》。
——《南方周末》編輯、雜文 傢鄢烈山
傅國湧的寫作堪稱獨樹一幟,他總將龐雜的史料鈎沉與高度的現實關切水乳交融,平靜的史傢調子裏,暗淌著壯懷激烈的焦灼與隱痛。
——評論傢 李靜
前言
小引
1872年 《申報》的創世記
1874年 王韜開創“文人論政”先河
1883年 《弢園文錄外編》
1889年 《萬國公報》開風氣
1893年 “無黨無偏”《新聞報》
1895年 “公車上書”
1896年 《時務報》一紙風行
1897年 嚴復翻譯《天演論》
1898年 戊戌變法被絞殺之後
1899年 《清議報》一枝獨秀
1900年 章太炎的“長槍大戟”
1901年 《大清律例》的緊箍咒下
1902年 呼喚“新民”
1903年 風雨“蘇報案”
1904年 “中國智識階級的一個寵兒”《時報》
1905年 《大公報》“勉盡天職”
1906年 “刀放在脖子上還是要說”
1907年 鞦瑾被殺害之後
1908年 韆夫所指《大清報律》
1909年 於右任再接再厲
1910年 《民立報》“淩寒自開”
1911年 宋教仁的“光焰逼人之文”
1912年 “言論自由,為約法所保障”
1913年 鬍石庵拒絕勛位一
1914年 反對《報紙條例》、《齣版法》
1915年 《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1916年 “嗚呼袁世凱”
1917年 “《新青年》時代”
1918年 “必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之前”
1919年 陳獨秀被捕之後
1920年 《爭自由的宣言》
1921年 《不自由毋寜死》
1922年 《我們的政治主張》
1923年 “我是不跑的”
1924年 《語絲》和《現代評論》
1925年 “五卅”慘案發生之後
1926年 “四不”開創“《大公報》時代”
1927年 “四—二”之後
1928年 “沒有氣骨的人不配主持有價值的刊物”
1929年 《新月》光華
1930年 《大公報》重申“四不”
1931年 “確實的消息”和“負責任的評論”
1932年 從魯迅答《中學生》開始
1933年 劉煜生被槍殺之後
1934年 “報有報格”
1935年 “射雕老手,箭無虛發”
1936年 “為爭取言論自由宣言”
1937年 “不投降”
1938年 鄒韜奮提案“撤銷圖書雜誌原稿審查辦法”
1939年 硃惺公的公開信
1940年 “寜為玉碎,不為瓦全”
1941年 “飛機洋狗”起風波
1942年 陸蠡書寫“正氣歌”
1943年 《看重慶,念中原!》
1944年 《延安一月》
1945年 “拒檢運動”
1946年 《觀察》絕響
1947年 《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
1948年 南京《新民報》被封殺之後
1949年 “時間開始瞭”
後記
對清廷來說,對中國近代史來說,1905年都是一個轉摺點。在空前的危機下,清廷下決心實行改革,慈禧太後成瞭戊戌變法遺囑的執行者。有些舉措甚至超過瞭當年,延續韆年的科舉製度被廢除瞭。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輿論,幾乎一緻認為啓迪民智、提高國民素質是中國振作起來的前提。而在當時,啓迪民智的主要方法就是興學校、勵遊學、譯西書、開報館以及閱報講報等。僅專文論述者就不勝枚舉。上海《新聞報》從3月28日到31日連載發錶的《論報館之有益於國》,斷言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其國終不能長存,其國終不能獨立”。《東方雜誌》第8期也發錶專論《論政府宜利用報館並推廣白話演說》。
2月3日,彭翼仲在《京話日報》發錶《瑕瑜不掩》自述:“事非經過不知難,辦瞭兩年多報,愈辦愈膽小。”但他坦言:“應該爭論的,刀放在脖子上還是要說。開通風氣,熱心愛國,這八個字雖成瞭現在的口頭禪,但從現在作去,天下的人總要來原諒的啊!”他自述創辦《京話日報》的目的一是“開發民智”,二是建立一個能夠為中國人說話的輿論陣地。2月4日,他發錶文章說“一定要爭迴這說話的權柄”。他一再聲明,“我們這《京話日報》是一個膽大妄言,不知忌諱,毫無依傍,一定要作完全國民的報”;“不怕得罪人,知道的就要照直說”;“凡衙門八旗的弊病,明說暗說,毫不容情”;“應該爭論的,刀放在脖子上還是要說”。對王公貴族、豪紳惡霸恃強淩弱、草菅人命、貪贓枉法、營私舞弊等醜行做瞭大量報道和評論,多數是該報記者編輯自己編寫,少數是讀者來稿。這些報道、言論當然得罪瞭不少有權有勢者。
8月,《京話日報》不畏權勢追蹤報道那王府活埋侍妾的新聞,“訪瞭二十多次,還有人進府細查”,連續發錶《不近人情》、《王府活埋人》、《三記活埋人的事》、《四記活埋人的事》、《五記活埋人的事》等報道,還發錶多篇評論,並於9月3日刊齣廣告,嚴詞拒絕那王府的更正要求,聲明“那王府活埋人的事,真而又真,本館訪友親眼目睹,寶鈔鬍同一帶居民一口同音,如有虛假,本館甘認其罪”。“報館爭的是公理”,“報館是天下人說話的地方,專講公理,不徇私情,徇瞭私便夠不上報館的資格”。顯示齣報人彭翼仲的嶙峋風骨,為《京話日報》贏得瞭聲譽。難怪在三天後,《京話日報》發起償還國債的“國民捐”運動,迅速得到王公、大臣、公主、命婦及官、紳、商、學、兵等各界讀者的響應。創刊不過一年的《京話日報》成瞭北京第一傢發行超過萬份的報紙。英斂之曾在《大公報》發錶文章稱“北京報界之享大名者,要推《京話日報》為第一”。
……
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簡史這本書很不錯建議大傢購買。 《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簡史》討論瞭自1872年《申報》創刊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近百年的言論簡史。每年一篇,論述當年的典型事件,篇末以“記事”方式列齣該年的大事記。《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簡史》反映瞭中國知識分子在漫長曆程中,如何運用言論的武器,錶達自己的觀點,推動社會的變革與進步。多讀書,增加一點書捲氣,保持心靜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書是獲取知識的渠道,提高人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靜氣的搖籃。讀書妙處無窮,書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至少可以滋潤心靈,開啓心智,由瑣碎雜亂的現實提升到一個較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為大事的焦慮、煩憂、氣惱、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牽扯在內的擾攘紛爭,瞬間雲消霧散。讀書至少可以增長知識,去除無知;提高素養,除去愚昧;充實生活,豐富精神;滋潤心靈,減少空虛;淡定從容,明辨是非。讀書能使人時時閃爍著生命的光輝,讓人欣賞到不同的生命風景,從而使自己靈魂歡暢,精神飽滿而豐盈。 1. \N\N讀書可以讓人濾除浮躁 讀書,撇開喧囂,撥開冗務,於小樓一角仔細的品味,咀嚼書中的寜靜和快感,在寂靜中體會人生的滋味,在書海中濾除浮躁的心態,淡泊名利,淡然處世,無疑是愉悅滄桑人生的美好享受。 “貪婪、自私、急功近利”是造成浮躁的主要原因。讀書最難做的“涵養之如不識字人”。讀書不能“取二三詩文務求滾瓜,銘三五散句惟求爛熟,生吞活剝,斷章取義,開口必曰之乎,凡言必謂者也,皮囊外曰文化人,內實盜娼之屬,無非醜婆娘施瞭亮艷脂粉,益醜而又可怖也!”僞飾自己,急功近利,裝門麵,當做官場職位晉升和商場招攬生意的“敲門磚”。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終於買的書送到瞭。很滿意。 \N\N《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睏,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瞭。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睏,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緻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瞭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瞭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嚮。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隻有樂學的教師,纔能成為樂教的教師;隻有教者樂學,纔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纔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比方嚮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纔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傢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隻有再度成為學生,纔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常讀書使我明白瞭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係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麵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 \N“一
評分人類許多偉大的創造,大都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的過程,並聚閤無數人的心力,時刻成長、壯大,圖書也不例外。以我們中國為例,它至少已有三韆五百年以上的發展曆史,其間人們所投入的智慧與勞力,更無與倫比。圖書在迭次的創造改進,纔有今天的麵貌。大體來說,曆史上,除瞭某些為特殊目的所製作的圖書之外,書籍的發展,略有脈絡可尋。最早人們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時,可能隻藉手勢或音量做為媒介。其後,從經驗的纍積,進而確定一些固定的音節,來代錶某種特定的意義,於是人類跨齣瞭有聲無言的時代,邁入到有言無文的社會。
評分正品物超所值物流迅速
評分我們颱領導推薦的,不會錯,也推薦大傢看
評分因為快纔買的 書很棒 就是包裝袋再彆緻也不能掩蓋隻有一層薄薄的袋子的事實 像書本這種容易壓摺的東西最好還是用泡泡膜包起來吧
評分金庸的彆樣文字,超值收藏:華語世界武俠泰鬥金庸的散文作品 金庸的彆樣文字,超值收藏:華語世界武俠泰鬥金庸的散文作品 金庸的彆樣文字,超值收藏:華語世界武俠泰鬥金庸的散文作品
評分讀書好漲姿勢
評分 評分讀書好漲姿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