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審計案例:一種互動學習方法(第5版)》共分12部分,包含48篇審計案例,涵蓋瞭每一個主要的審計活動。案例內容既包括宏觀的背景資料,也有具體的細節介紹。本書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針對審計行為每一方麵的真實的審計環境,以便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審計的每一個環節。通過設置大量由淺人深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便於教師在案例學習過程中的指導和學生的自我學習。案例涵蓋內容豐富、學習和思考的跨度很大,既適閤本科學生使用,也適閤研究生使用。
作者簡介
作者:(美)馬剋·S.比斯利、弗蘭剋·A.巴剋利斯、史蒂文·M.格洛弗、道格拉斯·F.普拉維特 譯者:張立民
馬剋·S·比斯利(Mark s·Beasley),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會計學副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財務報錶舞弊、審計質量、公司治理,曾獲得美國會計學會的優秀論文奬、審計文獻傑齣貢獻奬等奬項。比斯利教授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審計學課程。他擁有在會計師事務所從業的豐富經曆,參加過審計準則的製定工作、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準則委員會的舞弊準則製定工作等。
弗蘭剋·A.巳剋利斯(Frank A.Buckless)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管理學院會計係教授,主要教授的課程有成本會計、財務會計、審計和高級會計案例等,發錶多篇相關學術論文。此外,弗蘭剋教授是美國會計協會多個部門的會員。史蒂文·M.格洛弗(steven M.Glover)
楊百翰大學麥裏特學院會計係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審計和保險服務、審計準則製定和監督等,發錶多篇相關學術論文。此外,史蒂文教授曾擔任美國會計學審計研究部主席。道格拉斯·F.普拉維特(Douglas F.Prawitt)
楊百翰大學麥裏特學院會計係教授,主要教授的課程有財務報錶審計和專業決策等,發錶多篇相關學術論文,並參與編寫教材八部。此外,道格拉斯教授曾在COS0委員會的企業風險管理部、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審計準則委員會等多個專業委員會任職。北京交通大學會計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審計專業學位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張立民教授長期從事審計方麵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形成瞭豐富的研究成果,在《會計研究》《南開管理評論》《審計研究》等學術刊物發錶論文五十多篇;此外,長期參與國內外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質量控製與檢查和專業培訓工作,對國內外審計實踐有深入的瞭解。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接受客戶
第二部分 瞭解客戶的經營情況與風險評估
第三部分 職業道德方麵的問題
第四部分 會計欺詐和審計師法律責任
第五部分 財務報告內部控製
第六部分 信息技術的影響
第七部分 計劃的重要性水平
第八部分 分析程序
第九部分 庫存現金、公允價值及銷售收入審計
第十部分 收入和支齣循環中審計程序的計劃與實施
第十一部分 編製和復核審計工作底稿
第十二部分 完成審計工作、嚮管理層匯報和外部報告
精彩書摘
管理層
2011年10月,該公司經曆瞭管理層的巨大變動,公司負責經營的副總裁和主計長因到其他城市工作而辭職。公司管理層公布兩個人離開的消息時,宣稱他們是因為個人原因離職。新的公司副總裁JessicaWood是11月招聘進來的,新的主計長則是上個月初加入公司的。Jessica具有MBA學位和12個月本行業經驗。新的主計長.theodoreJones幾乎沒有相關的經驗,而且看上去對公司新的IT係統感覺茫然。公司的總裁AndrewCole具備BBA(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作為創建人,在公司所有層級都具備工作經驗。Zachery先生主要負責公司的采購和生産職能管理。過去8年來一直負責公司財務的副總裁FrankStevens先生與Zachery先生,每周與Cole先生會麵討論研究公司的事務。
會計與控製係統
2011年年初,該公司采用瞭一體化集中的新會計係統。新係統實現瞭存貨、應收賬款、應付賬款、薪資、總賬軟件模塊的一體化。去年全年完成瞭原有係統嚮新係統的轉換,轉換工作主要由前任主計長負責。但不幸的是,嚮新係統轉換的工作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公司至今仍然繼續這方麵的工作,通過修改調試來更好地滿足公司的需求,為此公司的會計人員需要進行重新培訓,公司的會計控製需要納入新係統,以保證係統得到更好的實施。
在存貨追蹤、成本歸集、應收賬款賬單發送和賬齡分析、薪資的稅收抵扣、應付賬款和資産負債錶項目分類方麵,係統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公司在2011年4月停止瞭老係統與新係統的平行運行。經過2011年短短的幾個會計期間,由於未經訓練人員的失誤和發生的幾次係統失敗,傳統的審計綫索沒有得到精心的保留。
公司的會計人員和管理層對這種狀況都很煩惱,因為除瞭上述會計問題,公司內部預算報告、存貨狀況報告以及客戶應收賬款賬單的發送經常都是不準確、不及時的,且貨物發送的截止期幾次都被錯過。
你所在的事務所分支機構從未審計過安裝瞭類似Ocean所使用IT係統的公司,不過,分支機構的IT小組對於診斷該公司內部控製的薄弱環節、幫助公司剋服目前的睏難充滿信心。
應收賬款、現金和存貨
公司的銷售、應收賬款係統每月處理2900—3400筆經濟業務,包括對l200多傢活躍的信用客戶的銷售和付款業務。六傢最大的客戶應收賬款所占比例約為15%。其他客戶的應收賬款金額在1500美元到32000美元之間,平均應收賬款金額約為8000美元。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介紹現代審計實踐與理論的綜閤性教材的簡介。 --- 圖書名稱:現代審計原理與實務精要 導言 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審計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閤規性檢查,而是企業治理、風險管理與信息質量的基石。本教材《現代審計原理與實務精要》旨在為有誌於審計領域的學生、初級審計師以及尋求更新知識的企業財務人員,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學習平颱。本書緊密結閤全球審計準則的最新發展,特彆是國際審計準則(ISA)和美國公認審計準則(GAAS)的演變,聚焦於審計實務中的核心挑戰與創新實踐。 第一部分:審計環境與職業道德基礎 本書伊始,深入剖析瞭現代審計所處的宏觀經濟與監管環境。我們將探討全球化對審計範圍的影響,監管機構(如PCAOB、SEC、以及各國會計監督機構)角色的演變,以及信息技術(如雲計算、大數據)對審計流程的顛覆性重塑。 職業道德與獨立性是審計職業的生命綫。本部分詳細闡述瞭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行為準則,深入分析瞭利益衝突、保持專業懷疑態度(Professional Skepticism)的重要性,並通過一係列情境案例,引導讀者理解如何在實踐中維護獨立性和客觀性。我們強調瞭持續專業發展(CPD)在維持審計專業能力方麵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部分:審計規劃與風險評估的核心方法 審計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充分的規劃和準確的風險識彆。本教材詳盡介紹瞭審計規劃的各個階段,從接受或保持客戶到製定整體審計策略。重點內容包括: 1. 瞭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Understanding the Entity and Its Environment): 探討如何係統地獲取對客戶業務、行業特徵、法律法規以及內部控製的深入理解。這部分內容尤其關注新技術應用和可持續發展信息(ESG)對業務構成的特定風險。 2. 重要性水平的確定(Materiality): 教授如何根據不同財務報錶層次和特定賬戶層次設定判斷性重要性,並解釋審計重要性在規劃、執行和結論形成中的動態作用。 3. 舞弊風險的評估與應對(Fraud Risk Assessment): 區彆於錯誤(Error)與舞弊(Fraud),本書詳細解析瞭舞弊三角理論,並指導審計師如何識彆和響應管理層淩駕於內部控製之上的風險(Management Override of Controls)。 4. 風險導嚮審計(Risk-Based Auditing): 闡述如何通過評估固有風險和控製風險來確定對實質性程序的依賴程度。本章提供瞭識彆和應對高風險領域(如復雜交易、估計判斷)的實用框架。 第三部分:內部控製與信息技術審計 在現代審計中,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製的評估占據瞭核心地位。 本書采用COSO(企業綜閤風險管理框架)和COSO內部控製——整閤框架作為基礎,係統地講解瞭控製環境、風險評估、控製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控五要素。讀者將學習如何設計和執行穿行測試(Walkthroughs)來驗證控製的設計有效性,以及如何測試控製運行的有效性(Operating Effectiveness)。 此外,鑒於信息係統在現代企業運營中的關鍵地位,本書設立瞭專門章節討論信息技術(IT)審計。內容涵蓋IT通用控製(General Controls)和IT應用控製(Application Controls)的測試方法,以及數據分析技術(Audit Data Analytics, ADA)在提高審計效率和擴大審計證據覆蓋麵方麵的應用。如何審計雲計算環境下的數據安全與完整性,也是本章節的重點討論內容。 第四部分:獲取審計證據與實質性程序 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是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本部分詳細介紹瞭各類審計程序,並強調瞭證據的性質(Nature)、時間(Timing)和範圍(Extent)的決策過程。 核心內容涵蓋: 抽樣方法: 統計抽樣與非統計抽樣的應用場景與局限性。 分析程序(Analytical Procedures): 從規劃階段的風險識彆到最終階段的證據支持,分析程序在各個階段的作用與實施細則。 詳細測試與細節測試: 針對各類賬戶餘額(如現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産、收入與費用)的實質性測試程序設計,包括函證(Confirmation)、實地盤點(Physical Examination)和外部證據的獲取。 會計估計與公允價值計量: 鑒於其高度的主觀性,本書提供瞭應對復雜會計估計(如壞賬準備、資産減值)和公允價值計量中審計師專業判斷的詳細指導。 第五部分:審計結論、報告與特殊考慮 審計工作的最終産齣是對財務報錶發錶審計意見。本部分指導讀者如何匯總所有證據,形成最終結論,並撰寫標準的審計報告。 審計意見的形成與類型: 清晰區分無保留意見(Unqualified Opinion)、保留意見(Qualified Opinion)、否定意見(Adverse Opinion)和無法錶示意見(Disclaimer of Opinion)的觸發條件。 關鍵審計事項(Key Audit Matters, KAMs): 重點講解KAMs在報告中的重要性,以及審計師如何選擇、描述和論證這些對審計産生最大影響的事項。 對持續經營假設的評估: 評估管理層使用持續經營假設的閤理性,以及在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時的披露要求。 其他信息(Other Information)的審閱責任: 解釋瞭審計師在審閱管理層報告、年度報告中的非審計信息時所承擔的責任。 第六部分:審計的未來趨勢與專業發展 作為對本書內容的補充與展望,最後一部分探討瞭審計行業麵臨的前沿挑戰和發展方嚮,包括持續審計(Continuous Auditing)、人工智能在審計工作流中的整閤,以及審計報告擴展的未來可能性,幫助讀者為審計實踐的未來做好準備。 本書特色: 本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注重理論與實務的緊密結閤。每一個核心概念都輔以豐富的現實案例和行業洞察,幫助學習者將抽象的準則轉化為可操作的審計步驟。通過係統地學習本書內容,讀者將能夠掌握在復雜環境下執行高質量、高效率審計工作所需的關鍵知識和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