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企業所得稅爭議問題解析 [Analysis of 100 Corporate Income Tax Controversial]

100個企業所得稅爭議問題解析 [Analysis of 100 Corporate Income Tax Controversial]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馬澤方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市場齣版社
ISBN:978750921666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0723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Analysis of 100 Corporate Income Tax Controversial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34
字數:310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00個典型爭議案例

100次觀點碰撞

100個高頻風險事項

100條超實用風險提示!

■ 疑難問題不一定有爭議,但爭議問題一定很疑難。這些爭議稅官和納稅人都很頭疼:

對於所得稅政策解讀,該堅持“原則派”還是“條款派”?

自産産品視同銷售是否一定有補稅?

次年匯算清繳後發放的工資在哪年扣除?

補充保險中的“全體員工”是否一個都不能少?

所有企業的股權投資是否都可以作為業務招待費稅前扣除基數?

發票是不是單一的閤法有效的稅前扣除憑證?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産能否在稅前扣除摺舊?

……

■ 不怕有爭議,就怕埋下風險隱患。這本書不一樣:

不長篇纍牘,簡潔明確說清爭議焦點,點透問題所在;

不拐彎抹角,直擊徵管痛點,爭議案例提煉自絕大多數企業所得稅高頻風險事項;

不自說自話,解析有理有據,一綫稅官基於多年實際工作經驗答疑解惑閤理建議。

內容簡介

◆從絕大多數企業極易發生所得稅風險事項中提煉齣100個代錶性爭議案例;

◆針對一綫稅官基於多年實際工作經驗有理有據解析各方觀點,答疑解惑;

◆根據稅法文件規定,給齣防範稅務風險的閤理化建議。

搞清爭議問題焦點所在,明明白白繳稅,依法閤理徵稅

作者簡介

馬澤方

■經濟學碩士,注冊稅務師,中國稅務報新媒體特約撰稿人。

■曾在基層稅務分局工作10年,現就職於北京市國傢稅務局,主要從事稅收風險防控工作。

■在《中國稅務報》發錶文章百餘篇,多次被國傢稅務總局微信轉載;在《稅務研究》《國際稅收》《中國稅務》《財務與會計》《注冊稅務師》等專業期刊發錶文章多篇。已齣版的著作有《企業所得稅實務與風險防控》《營改增手冊:政策、實務、風險詳解》等。

內頁插圖

目錄

01 收 入 

爭議1 先開具發票是否就要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 

爭議2 自産産品視同銷售是否一定有補稅 

爭議3 視同銷售收入是否含稅 

爭議4 外購資産視同銷售的公允價值按何時確認 

爭議5 企業自産産品用於食堂是否視同銷售 

爭議6 過期預付卡內未消費金額是否確認收入 

爭議7 財政性資金未按規定用途使用是否還能作為不徵稅收入 

爭議8 集團公司將財政性資金撥付給成員單位使用,後者能否作為不徵稅收入 

爭議9 “後補助”專項資金是否可以作為不徵稅收入 

爭議10 管網建設費一次性確認收入還是分期確認收入 

爭議11 如何判斷企業的應付未付款項確實無法償付 

02 稅前扣除 

爭議12 如何理解支齣與收入直接相關 

爭議13 企業發生的支齣是否款項實際支付纔能稅前扣除 

爭議14 跨年取得憑證的支齣在哪年稅前扣除 

爭議15 跨年實際發生的支齣在哪年稅前扣除 

爭議16 未做會計處理的支齣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17 視同銷售中調增視同銷售成本是否重復扣除 

爭議18 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成本是否也分期確認 

爭議19 次年匯算清繳後發放的工資在哪年扣除 

爭議20 掛職人員工資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21 職工辭退補償是否屬於工資薪金支齣 

爭議22 福利性質的支齣是否都屬於稅法上的職工福利費 

爭議23 扣繳瞭個稅的福利性補貼是否就屬於工資薪金支齣 

爭議24 職工福利是不是普惠的 

爭議25 組織職工旅遊支齣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26 職工食堂和職工宿捨的摺舊是否屬於職工福利費 

爭議27 企業給員工報銷通訊費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28 外齣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差旅費和住宿費是否屬於職工教育經費 

爭議29 補充保險中的“全體員工”是否一個都不能少 

爭議30 企業為投資者支付的補充保險費用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31 企業自行管理補充保險的相關支齣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32 企業通過外地名單中的公益性社會團體進行捐贈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33 會議費與業務招待費的區分 

爭議34 業務招待費與業務宣傳費的區分 

爭議35 所有企業的股權投資是否都可以作為業務招待費稅前扣除基數 

爭議36 籌建期發生的廣告費開始生産經營後如何稅前扣除 

爭議37 “三費”計算稅前扣除基數是否包括納稅調整 

爭議38 公司法修訂後,投資未到位而發生的利息支齣能否據實稅前扣除 

爭議39 企業為投資發生的利息支齣是否應資本化 

爭議40 委托貸款是否適用金融機構貸款規定 

爭議41 支付給小額貸款公司的利息能否參照金融企業據實稅前扣除 

爭議42 企業將銀行貸款無償轉藉給其他企業,其支付的利息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43 不符閤條件的混閤性投資支付的利息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44 永續債利息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45 如何理解手續費及傭金支齣的範圍 

爭議46 企業為雇員負擔的個稅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47 企業為非雇員負擔的個稅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48 境內居民企業負擔的預提稅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49 企業代他人支付的費用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50 企業負擔的外單位人員費用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51 發放防霧霾口罩的支齣是否屬於勞動保護支齣 

爭議52 參保雇主責任險的支齣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53 企業作為責任人嚮第三方支付的賠償款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54 企業嚮其他政府部門繳納的滯納金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55 房地産開發企業預提費用不超過閤同總金額的10%,此處的“閤同”是指總閤同還是分閤同 

爭議56 國土資源部修文後,土地閑置費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57 未超過扣除限額的支齣能否調減 

爭議58 典當公司的貸款損失準備金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59 房地産企業“紅綫”外開發支齣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60 股東個人的汽車能否在企業扣除摺舊 

爭議61 發票是不是唯一閤法有效的稅前扣除憑證 

爭議62 營改增後統藉統還是否應取得發票 

爭議63 個人抬頭票據所對應的支齣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64 非本單位抬頭發票所對應的支齣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65 違法支齣能否稅前扣除 

03 資 産 

爭議66 停用的固定資産的摺舊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67 無償使用的固定資産由誰計提摺舊 

爭議68 企業投資藝術品支齣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69 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産能否在稅前扣除摺舊 

爭議70 固定資産計稅基礎大於賬麵價值,其摺舊能否調減 

爭議71 固定資産投入使用12個月後取得發票如何納稅調整 

爭議72 資産評估增值是否繳納企業所得稅 

爭議73 交易費用是否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産計稅基礎 

爭議74 已宣告未發放的應收股利是否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産計稅基礎 

爭議75 國有資産無償劃撥是否繳納企業所得稅 

爭議76 對賭協議股權受讓方收取的補償是否計入收入 

爭議77 對賭時間未到股權轉讓協議是否生效 

爭議78 非直接相關對賭協議的業績補償款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79 代持股如何繳納企業所得稅 

爭議80 企業資産損失沒有申報能否稅前扣除 

爭議81 資産損失是否一定是在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年度申報扣除 

爭議82 錯誤轉齣的進項稅額能否計入資産損失金額 

爭議83 盈餘公積轉增股本是否作為投資方股息、紅利收入 

04 稅收優惠 

爭議84 如何理解企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達到12個月 

爭議85 中外閤資企業股東取得超過齣資比例的分紅是否屬於免稅收入 

爭議86 企業取得的固定分紅是否屬於免稅收入 

爭議87 企業從新三闆購買股票的分紅是否受12個月限製 

爭議88 如何理解“閤理分攤期間費用” 

爭議89 免徵增值稅的收入未做價稅分離能否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 

爭議90 高新技術企業能否享受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 

爭議91 小型微利企業同時享受所得減免如何計算應納稅額 

爭議92 勞務派遣人員是否既計入用人單位從業人數又計入勞務派遣公司從業人數 

爭議93 委托研發的費用按80%加計扣除,那麼委托研發的費用本身是按100%還是80%計入研發費用 

爭議94 融資租入固定資産能否加速摺舊 

爭議95 應稅項目所得和減免稅項目所得能否互相彌補虧損 

05 其 他 

爭議96 企業虛增利潤稅務機關應如何處理 

爭議97 企業能否跳躍性彌補虧損 

爭議98 少預繳是否加收滯納金 

爭議99 閤夥企業未實際分配利潤,其法人閤夥人是否要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爭議100 基層稅務機關能否對政策文件中的“等”做擴大性解釋 

後 記


精彩書摘

爭議2

自産産品視同銷售是否一定有補稅

企業以自産産品視同銷售,成本80萬元,市場價值100萬元,在會計上未確認收入,被稅務機關檢查發現,企業是否一定會補稅?

??正方:自産産品視同銷售一定有補稅

《國傢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傢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80號)第二條規定:“企業發生《國傢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處置資産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28號)第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另有規定外,應按照被移送資産的公允價值確定銷售收入。”因此,上述企業視同銷售收入為100萬元,視同銷售成本為80萬元,視同銷售所得為20萬元,應補繳稅款。

??反方:自産産品視同銷售不一定有補稅

企業以自産産品視同銷售,以其市場價值確認視同銷售收入,産品成本確認視同銷售成本,以該産品市場價值作為視同銷售産品所對應支齣的計稅基礎,不一定産生補稅。

解?析

對於這個問題需要舉例說明。

案例基本情況

稅務機關對轄區內兩傢企業進行稅務檢查,發現兩傢企業都存在以自産産品發放職工福利的行為,具體情況如下:

甲公司財務核算執行《企業會計製度》。2015年2月,公司以自産産品作為春節福利發放給職工,該自産産品成本為80萬元,市場價值為100萬元。該公司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已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企業所得稅未進行處理,當年度工資薪金支齣為1?000萬元。

乙公司與甲公司情況相同,但財務核算執行《企業會計準則》,以自産産品發放的職工福利已在會計上確認銷售收入。

稅務機關對以上兩傢企業處理如下: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産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産、勞務用於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産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企業以自産産品發放職工福利的行為應當視同銷售。

甲公司:確認視同銷售收入100萬元,視同銷售成本80萬元,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補繳企業所得稅:20×25%=5(萬元),並加收滯納金。

乙公司:已經在會計上確認瞭銷售收入,不用進行納稅調整。

企業以外購産品視同銷售沒有所得,以自産産品視同銷售一定會有補稅,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但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

存在的問題

上述處理看似沒有什麼問題,但對比後我們會發現:

■同一業務會計處理不同但利潤相同

由於兩傢企業執行的會計政策不同,導緻同一業務會計處理不同。

(1)甲公司的會計處理為:

藉:管理費用——職工福利費 970?000

貸:應付工資——職工福利費 970?000

藉:應付工資——職工福利費 970?000

貸:庫存商品 8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00

甲公司該項業務不確認銷售收入、不結轉成本,確認職工福利費970?000元。

甲公司此項業務的利潤為-970?000元。

(2)乙公司的會計處理為:

藉:管理費用——職工福利費 1?17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1?170?000

藉: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1?17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00

藉:主營業務成本 800?000

貸:庫存商品 800?000

乙公司該項業務確認銷售收入100萬元,結轉成本80萬元,確認職工福利費117萬元。

乙公司此項業務的利潤=100-80-117=-97(萬元)。

綜上,兩傢企業同一業務的會計處理雖然不同,但利潤是相同的。

■同一業務會計處理不同但應納稅所得額不同

由於兩傢企業會計處理不同,納稅調整也不相同:

甲公司應納稅所得額=-97+100-80=-77(萬元);

乙公司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97(萬元)。

兩傢企業同一業務的會計處理不同,應納稅所得額也不相同,乙公司應納稅所得額明顯低於甲公司,導緻不同企業同一業務的稅收負擔不同。

無論企業使用什麼樣的會計方法,會計利潤都是相同的,證明瞭會計上是公平的,但稅收負擔卻不相同,稅收上變得不公平瞭。

稅務處理

對於自産産品視同銷售是否必然産生應納稅所得額,目前很有爭議,問題的關鍵在於視同銷售産品所對應支齣的計稅基礎如何確認。

企業以自産産品用於職工福利、廣告宣傳、業務招待、捐贈等應視同銷售行為,視同銷售收入為該自産産品的市場價值,視同銷售成本為該自産産品的會計成本,由此産生視同銷售所得,這是沒錯的。但此時視同銷售産品所對應支齣的計稅基礎發生瞭變化。筆者認為,視同銷售産品所對應支齣的計稅基礎為其公允價值。

首先,在會計處理上,企業未取得收入,以自産産品成本確認相關支齣;在稅務處理上,企業以公允價值確認視同銷售收入,但不能再以自産産品成本確認相關支齣,否則將造成稅收收入與會計支齣相配比的謬誤。

其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理性經濟人,生産産品以銷售並取得收入為目的。視同銷售看似沒有取得收入,但可視為企業以非貨幣形式購買瞭自己的産品用於職工福利、廣告宣傳、業務招待、捐贈等,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第二款第二項的規定,“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存貨,以該存貨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該自産産品用於視同銷售所對應支齣的計稅基礎為其公允價值。

最後,我們討論該問題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證公平。在實務中,這種公平很難測算,必須通過模型比對來驗證。

■模型一:不超過扣除限額的稅務處理

以上述甲公司為例,其賬載的職工福利費為97萬元,但計稅的職工福利費應為117萬元,計算稅前扣除的職工福利費也為117萬元,而不是97萬元,因此調減20萬元(117-97);稅前扣除限
額=1?000*14%=140>117(萬元),可以全額扣除。

因此,視同銷售産生的所得20萬元又被多扣除的職工福利費20萬元衝減瞭,未産生應納稅所得額,甲公司無須補繳稅款,與乙公司稅負相同。具體見錶1:

■模型二:超過扣除限額的稅務處理

若甲公司當年度工資薪金支齣為700萬元,首先,計稅的職工福利費為117萬元,調減20萬元(117-97);其次,職工福利費稅收扣除限額=700×14%=98<117(萬元),可以稅前扣除的職工福利費為98萬元,調增19萬元(117-98)。

因此,甲公司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9萬元(100-81)。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相同條件(當年度工資薪金支齣為700萬元)下乙公司的稅務處理。乙公司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也為19萬元,與甲公司稅負相同。具體見錶2:

通過模型比對我們發現,若按照傳統視同銷售進行稅務處理,將導緻稅收不公平。因此,自産産品視同銷售所對應支齣的計稅基礎應為該自産産品的公允價值,這樣無論企業適用何種會計方法,是否超過扣除限額,稅負都是相同的,維護瞭稅法的公平性原則。

稅收最重要的特性在於其公平性,稅法一經確定,繳納稅款的多少應由公司的生産經營活動決定,而不受執行的會計政策的影響。不管企業執行什麼樣的會計政策,其繳納的稅款都應當是相同的,這樣纔能體現稅收的公平性。

從財稅〔2016〕45號文件看

上述結論我們可以從一個文件的錶述中看齣來。《財政部?國傢稅務總局關於公益股權捐贈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45號)第二條規定:“企業實施股權捐贈後,以其股權曆史成本為依據確定捐贈額,並依此按照企業所得稅法有關規定在所得稅前予以扣除。”正因為自産産品視同銷售對應支齣的計稅基礎是其公允價值,所以股權捐贈視同銷售所對應捐贈支齣的計稅基礎是股權的公允價值,將導緻捐贈支齣計稅基礎巨大,超過利潤總額12%的部分不能稅前扣除。因此,財稅〔2016〕45號文件規定股權捐贈視同銷售“以其股權曆史成本為依據確定捐贈額”,而不是公允價值。如果自産産品視同銷售所對應支齣的計稅基礎為曆史成本的觀點是正確的,財稅〔2016〕45號文件也就沒有必要再重復瞭。

結?論

企業以自産産品視同銷售,視同銷售産品所對應支齣的計稅基礎為其公允價值,在不超過稅前扣除限額的前提下,不必然有補稅。

前言/序言

簡政放權後,風險管理成為稅務機關的主要工作內容。筆者認為,對於明知道違法還要硬著頭皮上的,不可以與之談論風險。比如虛開增值稅發票、設置兩套賬隱瞞收入、購買發票列支成本費用等,故意逃避繳納稅款。這類企業不是不瞭解稅法,而是明知這些行為違法,但為瞭利益不惜鋌而走險。而絕大多數企業是主觀誠信的納稅人,因為對稅收政策掌握不夠全麵、準確,造成少繳或漏繳稅款,對於此類企業,應加大政策輔導力度,提高納稅遵從度。

企業的每一項業務都會涉及企業所得稅,在企業所得稅方麵最容易齣現風險。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政策太多。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至今,企業所得稅政策文件有幾百個,納稅人和稅務人員都難免顧此失彼。二是沒有政策。當今新的經濟形態不斷湧現,稅收政策的齣颱相對滯後,如電子商務、新媒體、打車軟件……沒有現成政策,不知該如何操作。三是 100個企業所得稅爭議問題解析 [Analysis of 100 Corporate Income Tax Controversial]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100個企業所得稅爭議問題解析 [Analysis of 100 Corporate Income Tax Controversial]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100個企業所得稅爭議問題解析 [Analysis of 100 Corporate Income Tax Controversial]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100個企業所得稅爭議問題解析 [Analysis of 100 Corporate Income Tax Controversial]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不錯,很實用

評分

內容太淺,適閤基礎人員

評分

內容太淺,適閤基礎人員

評分

內容太淺,適閤基礎人員

評分

好!

評分

好!

評分

不錯,很實用

評分

內容太淺,適閤基礎人員

評分

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也有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至少85分以上,而比較垃圾的産品,我絕對不會偷懶到復製粘貼評價,我絕對會用心的差評,這樣其他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會作為參考,會影響該商品銷量,而商傢也會因此改進商品質量。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100個企業所得稅爭議問題解析 [Analysis of 100 Corporate Income Tax Controversial]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