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北大新生家长的亲笔家教手记,从教育理念到操作方法,从学习成绩到生活习惯,分享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艰辛与快乐。
内容简介
作为人类智慧和知识产生、汇集和传播的场所,大学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使命。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最根本的就在于她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价值。大学精神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校园之内,更有助于生成和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品格。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拥有能够体现本民族文化精髓的一流大学;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拥有能够代表本国先进生产力的著名学府。文脉即国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作者简介
秦春华,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内页插图
目录
一路花开
高中阶段,除了重要考试外,我们从不过问女儿平时的成绩,因为我们深知,成绩难免起伏,女儿必须学会根据考试检验的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必须学会面对挫折调整心态。而这些能力,在学习上、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都让女儿受益终生。
执着北大梦敢拼才会赢
由于学习负担很重,加之女儿身体瘦弱,不仅学习时间不够用,睡眠也远远不足。考虑到健康和时间的原因,女儿高中以来从没有上过任何课外班。我们所能给予女儿的只是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和必要的学习指导。
梦圆北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并不是一夸孩子就会“变好”,成绩就会上去,而是要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要耐心、耐心、再耐心。每当儿子在学习上遇到困惑,学习成绩或棋艺有所波动时,我都是鼓励他、激励他。无论他做什么事情,即使做得很糟糕,即使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我也从没有责骂过他,没有说过一些家长经常说的“人家成绩那么好、那么聪明,你怎么就那么蠢呢”这样的伤他自尊的话。
无为与有为
如果说“无为”指向的是孩子成长的宏观方面,引领其顺势而为,夯实基础,形成“大气”;“有为”则指向孩子成长的微观方面,必须明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目标要求,规范学习的行为习惯,总结利弊得失,确保孩子在成长之路走得坚实、有序。
梦想成真
健康有益的书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能给孩子渊博的知识和深奥的启迪。家长有计划地为孩子铺设一条读书之路也是促进他学习的一个良好方法,孩子的知识渊博了,知识面广了,思维也就打开了,学习方法也就灵活了。十二年来,孩子没有参加过任何补习班,能考上北大与他灵活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
孩子是这样走入北大的
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在孩子陷入严重挫折的情境时,要及时进行疏导,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陪伴·影响·引导
从儿子稍微懂事起,我就是他的大玩伴,陪着他,与他一起长大。没有刻意的说教,只有自然的参与、积极的投入、适时的引导。这样坚持下来,慢慢地满足了他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品格。虽然生活在农村中,经济条件差,但物质的简单,教学资源的缺乏,并没有让生活失去多彩的本质,也不影响智力的
开发。
……
梦想并不遥远
成就北大梦的思考
当智慧型家长养优秀型孩子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责任
我的平民教育
做孩子的朋友
不刻意上北大
悄悄地躲在你的身后,望着你一步步朝前走
与孩子一起成长
恰同学少年
我家有子初长成
写给展翅飞翔的雄鹰
带着爱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儿子一起成长
孩子的成功,家长的期望
家庭教育重在价值观的影响
与子同行
中规中矩,向梦想进发
随性而不随意:放手让孩子去飞
我家女儿读哲学
不绎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后记
精彩书摘
渐渐地学习变得很有趣,表面上非常不同的方面却有着类似的学习方式和规律。两个长得一个模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围棋黑白子展示出来可以数数,三角形点数和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点数居然有关系,这也为日后面积概念的引入埋下伏笔。
当小数字加法熟练了以后,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慢慢引入乘法。利用拼图方法可以由简单汉字造复杂的汉字,反过来,把一个复杂的汉字分解成简单的偏旁部首,偏旁部首的含义又从某种意义上揭示出复杂汉字的意思,如古人所言,“秀才识半边”。练习书法是一个将识字与美学融为一体的学习过程,同时可以接触到很多繁体字,会对“拼图造字术”有更强烈的感触,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中华文明特有的韵味。
这样的过程大致持续了三年到五年,这期间需要耐心,甚至极具耐心地等待、守候恰当的时机到来。因为孩子的兴趣是不断转换的,引导也应跟随孩子兴趣不断转换。将有意识的引导化作貌似无意识的自然行为,使孩子在兴趣高涨时“自然”地探究,始终让孩子在本性的驱使下学习,充分地让孩子自我感知导出结果的过程。这些做法皆是基于“结果是过程的结果”的认知。如果希望达到一个可控的好结果,就必须首先有一个好的过程。对达到良好结果的过程的总结、反思与回味,应该是持续达到良好结果必须有的良好习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于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总是旷日持久的艰难历程,不能期待在短时间内达到,需要耐心,极具耐心地等待。因此孩子每取得一点点进步都值得高度夸奖,这是激发孩子持续主动学习的好方法。适当地夸赞和奖励是赏识教育的核心,同时还应对孩子的弱点,尤其是本性中的弱点,给予足够的宽容,用爱和理解去慢慢将之化解。
在孩子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障碍,此时需要家长给予高度关注,及时地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我们通常采取平等交谈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自由交流。回答幼小孩子的问题常常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即使问到我们所擅长的方面,要做到让孩子真正听懂,就必须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多用日常生活中孩子已掌握的行为方式打比方,也就是用熟悉的常识演绎新的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当问题涉及的知识超出孩子接受能力时,多数老师与家长惯常的做法基本上都是“你不懂,以后会学到的”,不但简单粗暴,而且可能会熄灭孩子主动求知的热情。此时此刻如能耐心地讲述问题涉及的知识难度和大致路线图,让孩子了解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努力学习,可能更好一些。比方说:孩子已知的知识是以A作为起点,需要爬两座山B和C,才能达到结果D,中间的两座大山需要练就很强的功夫才能攻克,孩子有没有信心战胜?当孩子信心满满时家长要给予足够的赞扬,同时心里要时刻惦记此问题,利用恰当的机会帮助孩子慢慢地靠近目标。即使这个过程很漫长,也要努力地去做。
……
前言/序言
《望岳集:家长的教育心语与少年成长之道》 这是一部汇聚了28位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理念的家长,在孩子即将迈入人生重要学习阶段——大学,特别是中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时,所记录下的真实心路历程与宝贵家教经验的合集。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以极其贴近生活的“手记”形式,真诚地袒露了为人父母在面对子女教育这一重大课题时的困惑、探索、尝试、收获与感悟。 在漫长的育儿征途中,每一个家庭都像一座孤岛,独自面对着潮起潮落,摸索着前行的方向。当孩子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尤其是梦想着攀登中国高等教育的 Everest——北大,这份家长的责任与焦虑更是被无限放大。这本书正是希望打破这种孤岛效应,让不同家庭的经验得以汇聚,形成一片温暖而坚实的交流社区,让正在或即将在这一阶段面临挑战的家长们,找到共鸣、获得启迪。 本书的结构并非线性,而是围绕着“孩子的高中成长”与“家长的心路历程”两条主线,在28位家长的笔触下,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每一位家长都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他们与孩子共同走过的那些跌宕起伏的日子,那些充满温情与考验的时刻。 关于孩子成长的主线,我们可以看到: 学业的深度探索与平衡: 并非简单强调“死读书”,而是关注如何引导孩子建立真正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家长们分享了他们在鼓励孩子克服学科难题、拓展知识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具体方法。比如,有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在压力与放松之间找到平衡点;有家长如何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激发孩子对某一领域的深厚兴趣,从而带动学业的提升;还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而非碎片化记忆。 人格的塑造与独立: 家长们深知,进入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格的成熟与独立。他们记录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律性、同理心和抗压能力。书中不乏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培养健康的价值观的真诚分享。比如,有的家长分享了如何在孩子遭遇失败时,提供情感支持而非过度干预,帮助他们从中汲取教训;有的家长则讲述了如何鼓励孩子承担家庭责任,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为日后离开父母的羽翼打下基础。 兴趣的滋养与发展: 真正优秀的孩子,往往拥有自己的热爱。家长们分享了他们如何发现、支持并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包括艺术、体育、科技、阅读等。这些兴趣不仅是孩子减压的方式,更是他们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书中可以看到,家长们是如何根据孩子的特质,提供适宜的资源和机会,让兴趣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 心智的成熟与视野的开阔: 进入高中阶段,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家长们分享了他们如何通过沟通、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理解社会,培养公民意识。许多家长也提及了如何引导孩子关注时事,了解不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为他们将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做好准备。 青春期的挑战与应对: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也是家长面临的严峻考验。本书中有家长坦诚地记录了他们如何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如何理解他们的叛逆与独立需求,以及如何化解冲突,建立更健康的亲子关系。这些分享充满了智慧与耐心,为其他家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而贯穿始终的,是家长们的心路历程,这部分内容同样深刻而动人: 从焦虑到信任的转变: 很多家长坦言,在孩子备考的关键时期,内心的焦虑是难以言说的。书中记录了他们如何从最初的过度担忧、频繁施压,逐渐转化为对孩子潜能的信任,学会放手,给予空间。这种转变过程,是家长自我成长的重要体现。 反思与自我教育: 许多家长在记录中,不仅是讲述孩子的成长,更是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寻求改进。这种“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姿态,是本书最动人之处。他们分享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望子成龙”的期望中抽离,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陪伴的力量与智慧: 书中反复强调的,是“陪伴”的意义。这种陪伴,并非简单的物理空间上的存在,而是情感上的支持,精神上的引导,以及在关键时刻的恰当介入。家长们分享了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挤出时间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 对“成功”定义的多元解读: 走进北大,固然是许多家庭的梦想,但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成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家长们在分享中,也展现了对“成功”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包括孩子的幸福感、人格的健全、对社会的贡献,以及成为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个体。 家校合作的实践: 部分家长也分享了他们与学校、老师之间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这种协同作战的经验,对于解决孩子在学校可能遇到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 在记录孩子迈入大学的同时,这些家长也在思考着更长远的未来,包括如何继续支持孩子的大学生活,如何引导他们适应社会,以及如何与孩子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宏大的理论体系,它就像一本本散落的日记,真诚、朴实,却蕴含着最真实的情感和最可贵的智慧。它讲述的,是每一个普通家庭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共同经历的喜怒哀乐,共同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阅读《望岳集:家长的教育心语与少年成长之道》,你可能会在某个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能会在某个观点中获得豁然开朗的启示,也可能会在某个家长细腻的笔触中,感受到为人父母的伟大与不易。它是一本送给所有即将为人父母者、正在经历育儿挑战者,以及所有关注少年成长的朋友们的书。它鼓励我们,在追逐梦想的同时,更要珍视过程,关爱内心,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们,勇敢地攀登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高峰。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多元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28位家长的视角,涵盖了不同的教育理念,从精英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传统文化熏陶到现代科技运用,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而“手记”的形式,确保了内容的真实可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切实的温度和力量。无论你的孩子是否志在名校,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如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如何成为一个更智慧的家长,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这是一份写给未来的礼物,也是一份写给此刻的陪伴。它让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而每一位家长,都有能力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明智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