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听辰辰妈唠叨养孩子的那点事儿,爱孩子是一种本能,怎么爱却是一种智慧!不管不问的放养,孩子误不起;大包大揽的圈养,孩子伤不起!较好的教养:三分靠方法,七分靠分寸!
内容简介
教养要有方法,关键在于分寸。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会不会爱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孩子有没有隐私权?孩子到底应该什么时候跟大人分开睡?要不要从小培养孩子学理财?你对孩子的态度是平等的吗?有没有充分尊重他和大人一样应该享有的权利?
孩子做作业要不要大人陪?逢年过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要不要让老人带孩子?如何处理教育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客观合理的答案。
《爱得有分寸,孩子才优秀》故事性强,文笔生动、细腻,是以探讨的语气、客观的分析,让家长自己觉察,自己体悟,避免了专家教条理论式的枯燥,家长的经验总结式的单调等,给家长以更大启发与帮助。
作者简介
陆语娴,祖籍浙江,毕业于同济大学。后接触西方教育理念,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首次在国内提出介于管与不管之间的“守望式教育”新理念。现从事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研究及咨询工作。
精彩书评
整本书没有传统的说教,没有至高的圣训,只是用生活中真实、熟悉、典型的育儿案例,让家长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又能时时陷入沉思。在看似平淡的案例分析中却隐含了巨大的育儿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学习的成果,也不是积累的成果,而是回归原点、回归真爱、驱除纠结的“天悟”的体现。“不做‘听话’的孩子”“父母越用心,孩子越糟糕?”“什么时候为孩子‘蹲下’”“该不该和老师叫板”等案例型故事,能够给人启发,真正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家庭素质教育专家 陆传文
亲,听说你要出书了,我真为你高兴,不过呢,我更为自己高兴。以前听你分享教育辰辰的经验我就已经受益匪浅,相信这次我更可以大快朵颐,好好学习一下你的宝贵经验了。感谢你的无私分享哦!
——作者的闺蜜
就爱孩子的程度来说,现代家长对孩子的“爱”可以说胜过了任何时代。但让人遗憾的是,这种爱最后换来的却是对孩子和自己造成的伤害。读完这本书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分寸的爱不是爱,是伤害!
——网友“叮当”
这本书稿告诉我们,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真的不难,难的是如何让我们这些家长们去学会改变教育方法和理念。我们改变了,孩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网友“一个烦恼的家长”
目录
第一章 给孩子财富,不如给他正确的爱
对于绝大部分家庭来说,小孩不缺吃不缺穿,缺的是父母正确的爱。比如,有人曾说过我,几乎从不批评孩子,难道我的孩子就这么令我满意吗?辰辰真的没有缺点吗?肯定不是,只是我从不带着找缺点的挑剔眼神看他。即使他真的做错了,我也只是引导他去认识自己的错误,从来不对他说你犯了个什么样的错误,或者说你做得不好。
1.养育的初衷
2.成功教育的标准是什么
3.不苛求孩子“十全十美”
4.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5.孩子,你一定要爱你的爸爸
6.父母越用心,孩子越糟糕吗
7.向“暴力爱”说“不”
8.你患了爱的强迫症吗
第二章 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孩子
辰辰说:“妈妈,我知道你喜欢写日记,尤其是关于我的日记,可是你只能自己写自己看,不能放在你的签名上,也不能发到微博上,尤其是我的糗事。”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好面子,父母认为完全是莞尔一笑的事情,孩子却看得比天都大,甚至认为是不可触碰的隐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愿意和他平等沟通,他才会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1.那条门缝不见了
2.你泄露过孩子的隐私吗
3.小心孩子的“糖衣炮弹”
4.别让孩子抓住你的“把柄”
5.家有小小“破坏王”
6.让孩子走出去
7.错误一定要指出来吗
8.什么时候为孩子“蹲下”
第三章 把成绩放一边,先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辰辰参加器乐比赛,得了第一名,但他说他只想着好好表演,没有去想可以得到什么名次,所以没有想象中那么欣喜若狂。很多孩子本身对输赢并不在意,他们担心父母失望,甚至责骂,所以才会产生一定要赢的心理。孩子争强好胜算不得什么缺点,可是与之相随的是孩子特别不能承受失败,一旦遭受挫折就容易自暴自弃,失去学习的兴趣。
1.妈妈的“一千零一夜”
2.给孩子一条退路
3.考砸了?没关系
4.还原学习的本质
5.抓住最佳教育契机
6.学会向孩子“示弱”
第四章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孩子成长有极大的影响。作为辰辰的父母,我们希望辰辰能够对每一个希望得到帮助的人献出他的爱心,我们也希望每一个被帮助的人,真正需要别人的帮助。可毕竟社会有阴暗面,有些事并不需要让孩子太早地接触到。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看到阳光温馨的一面,以免孩子变得冷漠、多疑。
1.喜欢毒蛇和蘑菇的小孩
2.天桥上的乞丐
3.孩子的财商如何培养
4.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5.吃亏究竟是不是福
6.孩子的第一封来信
第五章 孩子的事,让孩子来承担
辰辰养的乌龟死了,我们既不偷偷替换,又不再买一只回来,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事实:小乌龟死了,爸爸妈妈是没有办法使它复活的。要让孩子接受“残酷”的事实,即使他会伤心、哭泣、不肯吃饭。只有父母忍过了这个阶段,懂得利用这些事件去引导孩子,孩子才能懂得珍惜、勇于担当,并且内心强大,能够承受各种挫折。
1.只为孩子开一扇窗
2.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3.小乌龟之死
4.吃饭是你自己的事
5.不做“听话”的孩子
6.“拉菲”的启示
7.让孩子遵守社会规则
第六章 面对难题,利于孩子成长是前提
给老师送礼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但我并没有给辰辰的老师送礼,因为我找不到非给老师送礼不可的理由。每个老师都喜欢优秀的孩子,与其把精力花在想方设法给老师送礼上,倒不如把心思用在教育孩子上。但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我会引导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为老师买一份小礼物,让孩子明白,自己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让他学会感恩。
1.该不该陪孩子做作业
2.该不该和老师叫板
3.该不该给老师送礼
4.该不该让老人带孩子
5.“纽带”OR“导火线”
6.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第七章 爱没法照搬,爱的分寸靠自己
我身边有很多妈妈,买了很多书,不琢磨书中的道理,却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结果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其实,书中的例子大多都具有代表意义。我看书从不照搬,而是习惯于借鉴书中的经验,再根据我家辰辰的具体情况,想出自己的合适办法。如果看几本书,照本宣科就能够教育好孩子,那教育真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哪里还会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呢!
1.尽信书不如无书
2.实施快乐教育还是成功教育
3.父母亏欠孩子的是什么
4.爱的真相
后记
精彩书摘
1.养育的初衷
世间的每一种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源于辰辰一次无意的问话。那天,小家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跑到我跟前,问:“妈妈,你为什么要生我呢?”
我一惊,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问这种问题呢?难道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不愉快了吗?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问他:“那辰辰喜欢让妈妈生出来吗?”
辰辰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妈妈,我喜欢让你做我的妈妈,可是你要花很多时间养我,还要花很多钱养我,为什么你还要把我生出来呢?”
我很欣慰,这么小的孩子已经知道心疼妈妈了。我怜爱地揉揉他的头:“因为妈妈爱你啊!”
接着,辰辰豪气地向我宣布:“妈妈,现在我还不能挣钱,等长大了,我一定要挣好多好多钱给你,要让你做最幸福的老太太,我要天天都陪着你。”辰辰张开手,使劲地比画着很多很多钱的样子。
我“扑哧”一声笑了,我想任何一个做妈妈的女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听过类似的宣言,当时肯定都是心花怒放、合不拢嘴,甚至把孩子的豪言壮语讲给身边每个人听,觉得自己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以后要是孩子不听话,就对他说:“你必须要好好学习,你不是说要给妈妈挣很多钱吗?你不努力怎么挣钱啊?”于是,孩子一时的感情宣言,成了他的枷锁。
听了辰辰这样的宣言,我当时虽然内心十分欢喜,也很清楚孩子说这话时绝对是真心的,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妈妈是最重要的角色,什么人都可以离开自己,唯独妈妈不能离开。可是当孩子长大了,他会有自己的同学、朋友,还有他喜欢的人、自己的孩子。当他生命里拥有了这些人后,他也就不是我一个人的孩子了,也许他遇到事情的时候还会想到找我,却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天天黏着我。他当年的宣誓可能还会被提起来,换来彼此的会心一笑,可是彼此都知道这不可能。
生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与身边的人探讨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如下:
·大多数家庭都会有孩子,丁克毕竟是少数,如果不生孩子,社会压力会非常大,再说父母也会催得厉害。
·有了孩子,婚姻会比较牢固,毕竟有了共同的血脉,没有孩子的家庭很容易解体。
·以前也没什么特别想要孩子的感觉,可是看到身边的人都有孩子,很羡
慕,所以也生一个孩子。
·因为喜欢孩子,所以想生个孩子。
曾经有一位妈妈跟我说,自从有了孩子,她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自己不仅要忙工作,还要照顾孩子,而老公忙于事业,照顾孩子比较少。最后,她感慨地说:“我为他生孩子、带孩子,他要是对不起我,就该天打雷劈。”
我没有顺着她的话肯定她的辛苦和付出,而是指出孩子不应该是拴住老公的筹码,而且孩子并非他一个人的,不存在谁为了谁。
我也知道带孩子的辛苦,可是谁都明白这种辛苦是累并快乐着的。当我们忙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孩子躺在床上冲我们微微一笑,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很多时候,妈妈都在不断重复诉说自己的辛苦和付出。其实当妈妈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很难说是快乐多一点还是辛苦多一点。妈妈的母爱和孩子的天真可爱是双向的,所以心灵的满足也是双向的。如果一个妈妈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只感受到辛苦而感受不到任何乐趣,只能说这个妈妈根本一点也不爱孩子。
小孩的心其实很细腻、敏感,即使他还不会说话,他也知道天天在照顾自己的那张熟悉的脸孔是谁。在细碎的生活中,慢慢和孩子培养出血脉相依、彼此依恋的感情,这是其他人享受不到的,更符合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原则。
不过,有些父母却违背了养育孩子最简单的初衷,无法和孩子建立健康、正常的相处模式。有的父母面对初生的孩子,喜欢得不行,一股脑儿将所有的爱倾泻下去。这种就是不健康的亲子关系。就好比我们养了一盆娇艳的花,因为对它的喜欢,所以不断浇灌,致使它烂根而死。
此外,如果父母生孩子的目的是出于挽救自己的婚姻,填补自己的空虚,或者希望在孩子身上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感情作为依据,把自己的感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全部压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不是在这种爱下窒息,就是在这种爱里爆发。如果我们生育孩子仅仅是从自身需要考虑的,那么这种父爱母爱已经变得极其狭隘,甚至成为孩子与生俱来的枷锁。
老公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生辰辰就是为了养儿防老,那和投资回报没有什么区别,已经玷污了父母这个字眼。”
我一直强调,任何以满足自身需求为目的而养育孩子的父母,不但不伟大,反而自私。因为父母可以选择生与不生,孩子却没有选择的权利。
经常有妈妈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好好念书,长大上名牌大学,给妈好好争口气。”话虽很平常,可是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妈妈的动机不纯。万一孩子没有达到要求,便会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会让孩子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母的培养。这种现象很普遍。
在这些目的的驱使下,爱的质量就大打折扣了。
瑞士心理学家米勒说过:“一旦孩子被当作父母的私人财产,被父母利用达到某种目的,一旦父母对他施以控制,他最基础的成长已经被粗暴地打断了。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孩子的自我,将他视为他自己的生活中心,这是孩子合法的需要。”
前不久,我接待了我妈的一位朋友,她跟我倾诉了她的烦恼。她的物质生活相当富足,唯一令她操心的就是儿子的婚事。两年前,她儿子谈了一个女朋友,她觉得对方有过恋爱史,不太满意,在她的劝说下,儿子放弃了这段感情。前不久,儿子又谈了个女朋友,可她还是不满意,甚至觉得还不如前一个。她忧心忡忡地问我:“我怎么才能既不伤母子和气,又可以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儿媳妇呢?”
我问她这个“称心如意”是以她自己的喜好为标准还是以儿子的喜好为标准。她纠结地说,如果都喜欢那就皆大欢喜了。我继续问,如果当她和儿子的喜好发生冲突的时候,她会以谁的意见为主。最后,她说她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但是她一时之间还改变不了观念。
这种现象在中国特别普遍。父母一方面埋怨孩子不独立,另一方面又极度恐惧孩子独立。其实并非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这种情况更多体现在妈妈身上,偶尔也会出现在爸爸身上。如果用孩子来弥补自己精神的空虚,或者作为情感的支柱,孩子的正常成长一定会被扭曲。
当孩子被用来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时,孩子会出现很多毛病,最常见的就是独立和自理能力特别差,不合群,或者极度敏感内向,或者飞扬跋扈。这些毛病都是不健康的亲子关系造成的。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付出无限时间、精力和无数金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以此来利用孩子达成我们的某种心愿。如果真要说有什么心愿的话,那就是,孩子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
我曾参加过一个孩子的满月宴,席间,妈妈特别开心地抱着孩子给来宾看,然后对孩子的爸爸说:“这下我不怕寂寞了,以后我不会再管你那么多了,反正有孩子陪我。”
我不禁为这孩子的将来担心。妈妈的时间过多,势必都会花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填补妈妈的精神空虚,孩子又怎么可能得到最有质量的母爱呢?很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过多的父母,总会不自觉地替孩子做主,小到择校,大到工作,甚至婚姻大事。孩子在这种爱里苦苦挣扎,却无法摆脱。中国有一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而孝更多体现在对父母的顺从上,一旦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便会被认为翅膀硬了,不听父母的话了,因而背上沉重的“不孝”罪名。
真正爱孩子,应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和幸福来考虑,一切努力和心血,都应服务于这个目的。
世间的每一种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
前言/序言
爱得有分寸,孩子才优秀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