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引子
壹、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牛郎織女故事與七夕節的起源
(一)牛郎織女的故事
(二)一個故事,多種說法
1.牛郎織女為什麼分離?
2. 天河浮槎:古老的時空穿梭機
(三)星空中的牛女故事
1. 天琴座的紡織娘
2. 星星如何成織女?
3. 天鷹座的牽牛郎
4. 兩個牽牛爭名分
5. 星星為何叫牽牛?
6. 牛郎擂戰鼓,窮小子成大將
(四)聚散離閤天注定
貳、沿風披弱縷,迎輝貫玄針
——七夕節的確立與七夕乞巧風俗
(一)七夕節之確立
1. 七夕節之確立
2. 西漢已有七月七?
3. 東漢始有七月七
(二)七夕風俗與逸事
1. 腹中有書自風流
2. 七月七日,神仙升天
3. 拜星乞巧,獻瓜供棗
4. 巧不巧,看蛸
5. 結彩樓,上高颱
(三)南朝七夕:文人墨客調風月
(四)唐代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傢傢此夜持針綫
1. 傢傢乞巧望鞦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2. 乞巧誌異
3. 七夕遇艷
4. 七月七日長生殿
5. 小樓昨夜又東風
6. 敦煌女郎拜牽牛
叁、古道猶西風 爭說泥孩兒
—— 宋代七夕風俗及其異域淵源
(一)盛況空前的宋代七夕
(二)滿城爭說泥孩兒
(三)摩羅之謎
(四)遙遠的迴響:宋代的摩羅與西亞的塔穆茲
(五)古道來西風:中亞七月"哭神兒"
(六)"摩羅"其名的來曆:波斯雨神節
(七)東京七夕盛況與鬍商
(八)七月初六乞巧之俗
肆、女兒祝七娘 男子拜魁星
—— 東南沿海的七夕拜魁星風俗
(一)一枝獨秀的廣州七夕
1. 七月七,擺七娘
2. 南國猶存五代風
3. 七月六,祭康王
(二)閩颱兒郎拜魁星
1. 七月七日魁星誕
2. 流傳自淳熙,獨盛東海裔
3. 魁星之謎
4. 魁星本是天狼星
5. 天狼星:文人的保護神
6. 鬼一車,入東井
7. 閩颱兒郎拜魁星
尾聲:漸行漸遠雲間歌
後記
想到是這麼精彩的一本書。我花瞭兩天來讀,真讓人手不釋捲。看到梵高自盡,酸楚的淚水也汨汨而齣。盡管我非常愛他,但是我依然不知道,他是那麼的純潔,偉大。世人對他的誤解至深,傷害至深。而且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齣身於那樣的階層,可以說他是另一個“月亮與六便士”的主角。如果沿著他既有的人生軌跡走下去,他未嘗不可以像他的弟弟一樣,做一個體麵的畫商。 他生來便是要做藝術傢的。他的生活裏容不下虛僞,無情。他是那麼的熾熱,坦白,他愛的那樣赤誠,毫無保留。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畫,因此,當他不能再創作,他的生命便也沒有瞭太大的意義。像大多數天纔一樣,他奉獻給世界的,是不分階層的博愛和用生命畫齣的瑰寶;而世界迴應他的,卻是無盡的挫摺,飢餓,疾病,睏頓,誤解,侮辱,傷害。。。 我幾乎可以說,他是屬於“人民”的。他始終關懷著世上受著疾苦的大眾,他從來沒有等級的觀念。他描繪農民,工人,最普通的勞動者,“吃土豆的人”。他的播種者的腳步,是那樣的堅定有力,大步的在璀璨的麥田裏邁步。 而且,他也是非常“精神”的。他的生活裏有京東,但是他並不是和彆的畫傢一樣,純粹到京東那裏找樂子,滿足肉欲。他尊重她們,甚至願意娶一個年老色衰的京東為妻。諷刺的是,他有那麼多的愛,卻無法得到世人的迴應,給瞭他些許溫情的,竟然是那個被世人同樣唾棄的女子。他的有些舉動,的確是神聖的,悲憫的,難怪他被礦山上的人稱為“基督在世”。在那裏,人們不會覺得他瘋狂,因為他們知道他愛他們,他為瞭能讓他們好過一點,已經奉獻瞭幾乎所有能夠奉獻的。 讓人感動的,是他和提奧之前的兄弟之情。沒有提奧的資助和理解,也就不可能有他的成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兄弟兩人就是一體的。沒有提奧在背景裏默默做著根係,就不可能有他盛放的藝術之花。提奧無條件的支持他,幾乎從來沒有拒絕過他的請求,總在關鍵時刻趕到他的身邊,為他償還負債,把他從貧病之中拯救迴來。他們之間頻繁的通信,已經讓這兩個靈魂緊緊的結閤在瞭一起。提奧雖然在巴黎過著體麵的畫商的生活,卻無時不刻的關注著他的進展和動態。他在心靈上所有的跌宕起伏,都通過書信讓提奧感同身受。是提奧早早看齣他身上埋藏的巨大潛力,是提奧細心珍藏瞭那700多封通信,是提奧把他的習作和畫作按時間小心的編排好。所以後人得以完整的追溯梵高的心路曆程,能夠離這個偉大的靈魂更近一些。生前,隻賣齣瞭一副畫,價值四百法郎。但我不能說他是不幸的。比起世上的大多數人來說,他做瞭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做到瞭極緻。即使他後來長壽,能看到自己的畫作價錢越來越高,我想,他也會是漠不關心的。他從未因為市場的口味而作畫,他也從未為那些腦滿腸肥的人作畫。雖然,賣畫這件事一直在睏擾著他,但他的祈求也不過是賣齣的畫,能夠讓他自立,不必依賴提奧的資助而生活。對他來說,創造是最重要的。如果什麼都不能說,那麼他寜肯沉默。如果不能夠再創作,那麼他寜肯死亡。 我之前不知道的是,他的父母兩傢都有不少齣眾的親戚,他的姓氏在當時荷蘭的藝術界鼎鼎有名。可以說他父母這一支是相對比較平淡的。然而,今日隻有文森特讓梵高這個名字不朽。就像書中說的,他活著,他的愛,他的纔華,透過那些燦然的畫活著。不管這些畫今天值多少錢,它們終究不是某個人的私藏,而能被我這樣的普羅大眾看到。他的精神,他的愛,他的熱望透過那些畫震撼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他淋灕盡緻的來過這個世界,他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熊熊燃燒過。他終於成就瞭自己,也為這個世界留下瞭無與倫比的精神財富。
評分等瞭很久纔齣的一本書,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晴朗的夏鞦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嚮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瞭嚮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齣,至夜方散。”在這裏,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瞭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瞭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綫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隻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瞭。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彆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綫、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榖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彆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緻。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瞭。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寜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製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評分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
評分評分
感覺不錯,內容豐富!三聯品牌還是有保證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