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引子
壹、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牛郎織女故事與七夕節的起源
(一)牛郎織女的故事
(二)一個故事,多種說法
1.牛郎織女為什麼分離?
2. 天河浮槎:古老的時空穿梭機
(三)星空中的牛女故事
1. 天琴座的紡織娘
2. 星星如何成織女?
3. 天鷹座的牽牛郎
4. 兩個牽牛爭名分
5. 星星為何叫牽牛?
6. 牛郎擂戰鼓,窮小子成大將
(四)聚散離閤天注定
貳、沿風披弱縷,迎輝貫玄針
——七夕節的確立與七夕乞巧風俗
(一)七夕節之確立
1. 七夕節之確立
2. 西漢已有七月七?
3. 東漢始有七月七
(二)七夕風俗與逸事
1. 腹中有書自風流
2. 七月七日,神仙升天
3. 拜星乞巧,獻瓜供棗
4. 巧不巧,看蛸
5. 結彩樓,上高颱
(三)南朝七夕:文人墨客調風月
(四)唐代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傢傢此夜持針綫
1. 傢傢乞巧望鞦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2. 乞巧誌異
3. 七夕遇艷
4. 七月七日長生殿
5. 小樓昨夜又東風
6. 敦煌女郎拜牽牛
叁、古道猶西風 爭說泥孩兒
—— 宋代七夕風俗及其異域淵源
(一)盛況空前的宋代七夕
(二)滿城爭說泥孩兒
(三)摩羅之謎
(四)遙遠的迴響:宋代的摩羅與西亞的塔穆茲
(五)古道來西風:中亞七月"哭神兒"
(六)"摩羅"其名的來曆:波斯雨神節
(七)東京七夕盛況與鬍商
(八)七月初六乞巧之俗
肆、女兒祝七娘 男子拜魁星
—— 東南沿海的七夕拜魁星風俗
(一)一枝獨秀的廣州七夕
1. 七月七,擺七娘
2. 南國猶存五代風
3. 七月六,祭康王
(二)閩颱兒郎拜魁星
1. 七月七日魁星誕
2. 流傳自淳熙,獨盛東海裔
3. 魁星之謎
4. 魁星本是天狼星
5. 天狼星:文人的保護神
6. 鬼一車,入東井
7. 閩颱兒郎拜魁星
尾聲:漸行漸遠雲間歌
後記
3、對於freshman生活的再現:再次證明,從《瓦力》之後,Pixar的動畫片基本是拍給18歲以上人士觀看的,兒童是不太會明白這段可能是人生最美好時光的意義的。拜托,不要說爛俗沒有新意。你敢說看的時候沒有讓你産生懷念和共鳴嗎?
評分覬覦瞭很久的書,都不參加活動,三聯就是牛啊!內容沒期待中好
評分評分
評分
評分
以上是對電影的正式評論。
評分——對比當時最大競爭對手夢工廠的“功夫熊貓”,除瞭以文化作噱頭之外,在任何一個角度都被無懸念地秒殺!
評分好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