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祖藉廣東南海,1940 年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61 年畢業於颱灣東海大學。後獲得哈佛—燕京奬學金赴美留學,在哈佛大學相繼取得碩士博士學位,1976 年加入美國籍。先後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柏剋萊加州大學,1981年始任哈佛大學中國曆史和哲學教授並曾擔任該校宗教研究委員會主席、東亞語言和文明係係主任。1988年獲選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自1996年開始齣任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社長至今。1990年藉調夏威夷東西中心擔任文化與傳播研究所所長。1995年應印度哲學委員會之邀,在南亞五大學府發錶“國傢講座”。2010年12月20日,被北京大學聘為人文講席教授、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
評分書不錯,送貨也快,很好
評分不同的視角,兼聽則明
評分不幸的是,盡管儒傢知識分子實質性地改變瞭法傢政體,卻從未對君主製産生過懷疑。他們也許曾積極參與瞭將法傢式官僚製加以禮儀化、人文化,卻沒有能力按照孔孟的政治觀將之重組。儒傢學者在《鹽鐵論》中的確對政治和社會的本質提齣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他們選擇瞭建立在相互尊重、勞動分工、多元主義、自然等級製、和平共處基礎上的受委托型社會。然而,他們的理想主義被法傢追求財富和權力的衝動逐漸摧毀瞭。有關國傢防禦草原民族威脅和政府必要消耗的討論壓倒瞭一切。結果,儒傢文人隻能以一種懷舊的、曆史的方式來珍愛自己的思想①。聖王的觀念墮落成王聖的實踐。沒有展現齣聖人品質的帝王除瞭政治權力之外,還要求道德和意識形態的權威。王聖也許不像軍事暴君那樣有破壞性,但是,唯我獨尊、唯我中心對孟子“大丈夫”的發展卻特彆有害。
評分 評分以前在網上讀過類似的文章,但是杜教授的書,棒!
評分 評分 評分不同的視角,兼聽則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