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

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英] 葛瑞漢 著,張海晏 譯
圖書標籤:
  • 中國哲學
  • 古代哲學
  • 論辯
  • 思想史
  • 學術史
  • 哲學史
  • 中國思想史
  • 傳統文化
  • 哲學研究
  • 論證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0438670
版次:1
商品編碼:11278044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99
字數:47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參考瞭中國文獻現有的英文譯本,但所有引文全都是重譯的。這對於保證關鍵詞譯法的一緻性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怎樣,可資利用的翻譯必然反映齣19世紀以來漢學研究進展各階段的水平;讀者如在舊譯本中查找《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的引文,有時會發現難以識彆。《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的漢語拼音采用的是韋氏音標係統。

作者簡介

  葛瑞漢(1919-1991),當代英國著名漢學傢和哲學傢。1919年生於威爾士:早年就讀於牛津大學;二戰期間在英國皇傢空軍服役,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接受日語培訓,並被派往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擔任日文翻譯;退役後重返亞非學院學習中文,195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53年獲博士學位,曆任講師,教授:1981年當選為英國學術院院士;1991年病逝。《泰晤士報》稱他為:“世界公認的中國哲學和語言研究的重要權威,中國哲學與詩詞的天纔翻譯傢,把中國古代的生活理念介紹給西方的傑齣闡釋者。”
  他的主要著作有《兩位中國哲學傢:程明道與程伊川》(1958年)、《列子譯注》(1960年)、《價值問題》(1961年)、《後期墨傢邏輯、倫理與科學》(1978年)、《(莊子):內七篇及其他作品》(1981年)、《理性與自發性》(1985年)、《陰陽與關聯思維的本質》(1986年)、《中國哲學與哲學文獻研究》(1986年)、《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1989年)和《理性中的非理性》(1992年)等。其中,《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是其最重要的代錶作。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中國哲學的古典時期(公元前500-前200年)正處於周王朝衰亡與戰國時代(公元前403-前221年),一個中國曆史上沒有一統天下的中央巨擘的特殊時代。由於不存在一個單一的國傢權力自上而下推行大一統,遂緻諸子百傢的興起。此一時期,哲學爭鳴與理性論辯。
  “這是一部極具可讀性和巨擘性的中國古代思想史,是一部具有哲學原創性、敏銳感和深刻洞識的著作。在未來很多年,它必定將成為初學者所偏愛的學術指南,成為未來學術研究的主要資源和起點,從而居於核心地位。此書不啻為一席哲學盛宴!”
  ——弗格瑞特 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
  
  “葛瑞漢的《論道者》是其在漢學、語言學和哲學交匯領域優秀學術生涯的高峰。我相信,這部書很快將成為中國哲學課程的標準教科書——不僅如此,由於此書對比較哲學這個新興領域的眾多而獨創的貢獻,它將被所有跨文化研究領域的學者經常引用。”
  ——羅思文 美國馬裏蘭大學聖瑪利亞學院教授
  
  “這是迄今我所見到的有關中國古代哲學流派的令人興奮和極具洞察力的描述。葛瑞漢博士分析瞭儒傢和墨傢,論說瞭莊子和道傢的學說,討論瞭像公孫龍這樣的邏輯學傢……總之,這是一部令人著迷的書!”
  ——李約瑟英國劍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史》作者

目錄

中文版代序
英文版原序
導言
一 天命秩序的崩潰
1.保守的迴應:孔子
禮與樂
政府若禮儀
天與神
統一道德的綱領
孔子與20世紀西方哲學
儒學在中華文明的中心地位
2.激進的迴應:墨子
三錶法
功利主義的檢驗對傳統實踐的批判
統一的道德原則
國傢的集權化與官僚化
天、神與命
墨傢學派的劃分
3.返歸隱居生活:楊硃學派
楊硃學派的學說
假定的楊硃利己主義
4.小社會的理想化:神農烏托邦
神農的黃金時代
許行
神農理想的影響
5.理性論辯的加劇:詭辯論者
惠施
公孫龍
《白馬論》
《指物論》
《左右論》
6.主體性的發現:宋鈃
《管子·內業》

二 從社會危機到形而上學危機:天人相分
1.從孔子到孟子:道德根植於天賦的人性
政府
與告子辯論人性
人性善
兩部儒傢文獻:《大學》與《中庸》
2.從墨子到後墨:理性功利原則的道德的再錘煉
知與名
化與必
三 天人分途
……
四 帝國及天人的再統
附錄1 中國道德哲學的準三段論劃分
附錄2 中國思想與漢語的關係
注釋
英文縮寫錶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葛瑞漢論著目錄
重印附記

精彩書摘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傢若視其傢,視人之身若
  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墨子·兼愛中》)
  接著,繼續討論“八害”的其餘部分,結束於“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
  墨子的“兼愛”明顯源於孔子的“一以貫之”的“一”。但孔子把它理解為紛繁的禮儀義務之網的指導原則,墨子則把它抽象為禮儀義務本身也將由其判斷的超驗原則(transcendent principle)。“兼愛”指關懷每一個人,而不論他是否與自己有血緣親屬關係。正是這種由對某一原則的無情執著,推導齣它的邏輯結論,使墨傢學說展現齣不僅有彆於儒傢而且有彆於整個中華文明的思想麵貌,正是在這幾個世紀,這個文明形成瞭其持久延續的形態。墨傢以外無人發現以下一點是可以容忍的:你應該像關愛你自己的傢庭一樣關愛彆人的傢庭。這條教義無論如何含有一個難題,直到後期墨傢將墨傢倫理體係精緻化後纔得以澄清。雖然對他人的愛應該是平等的,無論親疏遠近,然而每人都把對自己親人的關愛包括在他的義務之中,這也正是為瞭全體的利益。“兼愛”是一種道德原則而非社會平等原則。這個問題在儒傢孟子與墨傢人物夷子的一場論戰中提瞭齣來。孟子為瞭證明善良衝動即人性,曾以孺子入井為例;因為無論落井者親疏與否,人們都會為之震驚,前去搭救。夷子則認為這意味著對兒童的愛與親疏遠近無關,盡管每一個孩子都受到傢人的關愛;而且,君王對百姓的愛亦復如此,用《尚書》中的一句話說,叫做“若保赤子”。
  也?之則以為愛無差等,施由親始。”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為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彼有取爾也:赤子匍匐將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這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夷子的“二本”,即無差彆地愛所有人與偏愛自己的親人,被孟子視為自相矛盾的原則。
  “兼愛”原則的最直接應用,便是“非攻”。它提到“國與國相攻”是六害之首,彼此間的愛可將它消弭。反戰的論點首先是基於對進攻者,其次是社會全體利害的審慎權衡。戰爭乾擾瞭農業耕種和收獲,在徵戰或災疫中奪去瞭無數生靈,消耗瞭大量武器和馬匹,故而,因沒有犧牲貢奉而疏遠瞭祖先神靈。然而,為什麼要進行戰爭呢?君王說:“我貪伐勝之名及得之利。”這位墨者認為,勝者的稱號沒有實際用處,他說:“計其所自勝,無所可用也;計其所得,反不如喪者之44多。”攻占一個小城,殺人也許數萬,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漸趨空曠的諸侯國競相吸引移民前來開荒墾地。“然則土地者,所有餘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盡王民之死,嚴下上之忠,以爭虛城,則是棄所不足而重所有餘也。”
  但是,南方的荊、吳和北方的齊、晉這種靠吞並小國而確有所獲的大國又怎樣呢?否定的看法是,這隻對少數人有利而對大多數人有害。“雖四、五國則得利焉、猶謂之非行道也”,好似醫生有一種藥,萬人食之而四、五人見效,“猶謂之非行藥也”。接著以被戰爭吞滅的國傢為例,“尚者以耳之所聞,近者以目之所見”。在一個原作者和成書年代常有疑問的時代,我們欣喜地注意到,所有這些事例都發生於公元前432年至前431年之間,在墨子的時代流傳。
  ……

前言/序言

  這是一部古典古代(公元前500-前200年)的中國哲學通史,得益於近數十年來有關中國哲學文獻、語法和注釋研究的進展。它的主題既關注於哲人們思考什麼,也關注他們怎樣思考,焦點集中於對抗學派間的爭論。我們現在得知,這些文獻的理性話語(rationaldiscourse)比我們原來想象的要多得多,自從學者們充分考察後期墨傢文集,因而對文本問題不再感到畏懼以後更是如此。但本書也同樣關注對與西方理性極端相反的思維模式的分析,關注《老子》的格言、陰陽宇宙論的關聯性和《周易》的占筮係統等。本書中的直接引文有時超齣我所要解釋說明的範圍,以避免將“思想”與思和說(thinking and saying)危險地分離開,除瞭“兼愛”(墨子)、“性善”(孟子)和“性惡”(荀子)等標簽和口號外,這種分離使餘下的東西所剩無己。
  20世紀早期用英文著述的主要中國哲學史著作,齣自受西方思想影響的激發而重新考察自己傳統的中國人,如接受實用主義(Pragmatism)的鬍適與接受新實在論(Neo-Realism)的馮友蘭。近年來,最具創意的觀點來自西方漢學與專業哲學的交匯處,如哲學傢弗格瑞特(Herbert Fingarette)的《孔子:神聖即凡俗》以及漢學傢安。


  


用戶評價

評分

那是一個變亂的時期,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評分

  要素一:先是文化統一,政治分裂,然後分裂的政治造成一係列破壞性戰爭,接著齣現政治統一。這一模式齣現在安第斯文明,中美洲文明,敘利亞文明(在亞述帝國及其後繼者新巴比倫帝國和阿黑門尼德帝國時齣現統一),中華文明(戰國後的秦的統一),印度文明(列國戰爭後統一於孔雀帝國),蘇美爾-阿卡德文明(阿卡德帝國和後來由烏爾第三王朝建立的帝國,以及再由漢莫拉比突然重建的帝國),俄羅斯東正教文明(莫斯科帝國),日本的遠東文明(德川幕府統一)。埃及文明也有類似模式,諾姆時眾多獨立的主權國傢,彼此不斷發生戰爭,後來從上埃及到第一瀑布以下的整個尼羅河流域都在政治上統一到所謂的古王國中,但是其政治統一與文明的破曉時期同步,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

評分

1、宇宙論者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他的主要著作有《兩位中國哲學傢:程明道與程伊川》(1958年)、《列子譯注》(1960年)、《價值問題》(1961年)、《後期墨傢邏輯、倫理與科學》(1978年)、《(莊子):內七篇及其他作品》(1981年)、《理性與自發性》(1985年)、《陰陽與關聯思維的本質》(1986年)、《中國哲學與哲學文獻研究》(1986年)、《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1989年)和《理性中的非理性》(1992年)等。其中,《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是其最重要的代錶作。葛瑞漢(1919-1991),當代英國著名漢學傢和哲學傢。1919年生於威爾士:早年就讀於牛津大學;二戰期間在英國皇傢空軍服役,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接受日語培訓,並被派往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擔任日文翻譯;退役後重返亞非學院學習中文,195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53年獲博士學位,曆任講師,教授:1981年當選為英國學術院院士;1991年病逝。《泰晤士報》稱他為:“世界公認的中國哲學和語言研究的重要權威,中國哲學與詩詞的天纔翻譯傢,把中國古代的生活理念介紹給西方的傑齣闡釋者。”

評分

老師力薦的書

評分

有意思的書!旅行中經曆痛苦、喜悅、激情、孤獨,甚至死亡。當有一天停下來反思,自己的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旅行,也許並不能從躁動、焦慮、疲憊、浮華的世俗中迴歸生活的本質,但它的確淨化瞭內心的世界,讓我更理性地看待生活。靜下心來,細細迴味曾經走過十五年的旅行生涯,然後決定寫一本可以給喜歡旅行的朋友分享的書。作者用瞭一年時間,結閤色彩心理學,整理齣國內第一本旅行經曆結閤色彩心理分析的書。 在網絡上很早就知道瞭“大鵬背包走天下”這個網名,但直到二○一二年九月份纔真正與他從虛擬的網絡世界走到實際的現實生活,通過多次的電話後感覺比較好,於是我們終於在某天策劃瞭一次“萍水相逢”。   兩個陌生人可以很快成為兄弟和密友還是有很多方麵的原因,其中離不開相互對事業對生活的共同理念和理解,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都帶著生存願望,從零開始,從貧窮開始,從懷揣奮鬥創業的夢想開始。因為我們都是帶著生活渴望,從傢門口開始,從城市開始,從一直都在不斷尋找生活的飛翔開始。書很好,我已經快速讀一遍瞭在商店裏我們可以看看新齣現的商品,不一定要買但可以瞭解他的用處,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廣度,擴寬我們的視野,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不斷更新,新齣現的東西越來越多,日益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而我們購物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析,不要買些外錶華麗而無實際用處的東西,特彆是我們青少年愛對新生的事物好奇,會不惜代價去買,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京東商城的東西太多瞭,比淘上的東西還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經過朋友的介紹來過一次,就再也沒有去過彆的購物網站瞭。書不錯 我是說給懂得專業的人聽得 畢竟是小範圍交流 挺好,粘閤部分不是太好,紙質還是不錯的,質量好,封裝還可以。雖然價格比在書店看到的便宜瞭很多,質量有預期的好,書挺好!之前老師說要買 但是是自願的沒買 等到後來說要背 找瞭很多傢書店網上書店都沒有 就上京東看看 沒想到被找到瞭 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一個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調,不論說話還是寫字。腔調一旦確立,就好比打架有瞭塊趁手的闆磚,怎麼使怎麼順手,怎麼拍怎麼有勁,順帶著身體姿態也揮灑自如,打架簡直成瞭舞蹈,兼有瞭美感和韻味。要論到寫字,腔調甚至先於主題,它是一個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這麼說,不這麼寫,就會彆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調有時候就是“器”,有時候又是“事”,對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來說,器就是事,事就是器。這本書,的確是用他特有的腔調錶達瞭對“腔調”本身的贊美。|現在,京東域名正式更換為JDCOM。其中的“JD”是京東漢語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組閤。從此,您不用再特意記憶京東的域名,也無需先搜索再點擊,隻要在瀏覽器輸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訪問京東,實現輕鬆購物。名為“Joy”的京東吉祥物我很喜歡,TA承載著京東對我們的承諾和努力。狗以對主人忠誠而著稱,同時也擁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愛京東瞭。

評分

大中國博大精深

評分

好好學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