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前首相全景式曆史巨著
解密二戰鮮為人知的內幕,洞徹風雲變幻的國際關係
《世界大戰叢書:從德黑蘭到羅馬》忠實地記錄瞭二戰後期,在結束意大利戰事之後,各盟國之間審時度勢、密切配閤,精心擬定瞭嚮納粹德國展開總攻的最終戰略。從德黑蘭到羅馬,各盟國首腦相繼進行瞭一係列緊湊而富有成效的會晤,推動瞭戰爭的最後勝利,也大緻確定瞭戰後世界版圖的劃分。與此同時,在南斯拉夫、希臘及緬甸等地,戰爭仍然在艱難地繼續,然而,勝利的曙光已經初現天際。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著名政治傢、演說傢、軍事傢和作傢,20 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風雲人物之一,曾兩度齣任英國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英國取得瞭戰爭最後的勝利,榮膺嘉德勛章等英國最高榮譽。丘吉爾憑藉極高的文學成就,於1953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成為曆史上唯一獲得該奬的政治傢。
我看現在一切陰雲好像是都消散瞭。事實上,斯大林對於我這位朋友的信任是建立在尊敬和善意的基礎之上的,這種基礎在我們一同進行工作時是始終沒有動搖過的。
我們最後道彆的時候,都在清晨二時以後瞭。斯大林元帥在警衛隊護送下告辭,羅斯福總統也由人護送到他在蘇聯大使館的寓所。我上床的時候已經精疲力盡,但卻心滿意足,深感今天所做的事都很順利。對我來說,這一天確實是一個極其愉快的生日。
……
好書,值得擁有,很實惠呀。
評分 評分1940年5月10日下午6時,國王召見丘吉爾令其組閣。一小時後丘吉爾會見工黨領袖艾德禮,邀請工黨加入內閣並獲得支持。
評分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國政治傢、曆史學傢、畫傢、演說傢、作傢、記者,齣身於貴族傢庭,父親倫道夫勛爵曾任英國財政大臣。於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齣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國人民贏得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後發錶《鐵幕演說》,揭開瞭冷戰的序幕。他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奬,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迴憶錄》16捲、《英語民族史》24捲等。丘吉爾是曆史上掌握英語單詞數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誌《人物》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一大演說傢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奬提名。從1929年到1965年,連續36年擔任布魯謝特大學校長。[1] 2002年,BBC舉行瞭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評分早就打算買這套書瞭,這次趁京東活動拿下,太高興瞭。
評分《世界大戰叢書:從德黑蘭到羅馬》忠實地記錄瞭二戰後期,在結束意大利戰事之後,各盟國之間審時度勢、密切配閤,精心擬定瞭嚮納粹德國展開總攻的最終戰略。從德黑蘭到羅馬,各盟國首腦相繼進行瞭一係列緊湊而富有成效的會晤,推動瞭戰爭的最後勝利,也大緻確定瞭戰後世界版圖的劃分。與此同時,在南斯拉夫、希臘及緬甸等地,戰爭仍然在艱難地繼續,然而,勝利的曙光已經初現天際。
評分上任後丘吉爾首先訪問法國,他驚訝地得知法國即將投降,但是他嚮法國領導人錶明,即使法國被打敗瞭,英國仍將繼續戰鬥。丘吉爾下令撤齣在法的英軍,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敦刻爾剋大撤退開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圍睏在敦刻爾剋周圍一小塊地區的盟軍奇跡般地撤齣33萬多人,政府號召英國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在海峽對岸的士兵,連海軍部的軍官們也親自加入到救援行列。丘吉爾在下院通報瞭敦刻爾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之後丘吉爾就發錶瞭大概是二戰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講話:“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徵服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齣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評分湊整套中,這套書紙質一般
評分精彩書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