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2
《四分溪畔论史》是著名史学家陈三井先生多年思想的结晶,论述了孙中山、蒋介石、严复等人的思想轨迹与历史作用,以及上海近代化历程、法国殖民与中法越三角关系等史事,为反思百年中国的变迁提供参考。
陈三井,台湾省彰化县人,1937年6月生,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毕业,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历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组主任、副所长、所长。退休后,现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著有《近代外交史论集》、《现代法国问题论集》、《国民革命与台湾》、《中国国民党与台湾》、《台湾近代史事与人物》、《中山先生与法国》、《中山先生与美国》等专书二十余种暨学术论文逾百篇。
陈氏精明干练,才高心细,长于外交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尤深研上海之近代化,精研中法关系,于外交文化、政治人物以至留法前驱有广泛深入探讨。亦任(中研院近史所)所长六年,即是学派领袖,众所推戴。
——著名历史学家王尔敏
第一辑 风云人物与思想轨迹
从斌椿到孙中山:论晚清国人铁路观的演变
一、引言
二、初乘火车——对现代科技的绝妙赞赏
三、“开眼看世界”先驱者的铁路观
四、孙中山的铁路观
五、结语
从严复到孙中山:论国人对自由观念的诠释
一、引言
二、“自由”定义浅释
三、中国史上的自由观
四、西方史上的自由观
五、国人对西方自由观的诠释
六、孙中山论自由
我心向明月——论孙中山晚年与美国关系
一、与哈定政府的一段过节
二、关余交涉与美国态度
三、孙中山北伐与美国
北伐初期蒋介石的日本观
一、前言
二、对日本观感
三、论评日本政治家
四、中日关系的重大转折
五、结语
敌乎?友乎?蒋介石对日本的爱恨情结
一、前言
二、中国人对日本的爱恨情结溯源
三、孙中山的日本观
四、蒋介石对日本的爱恨情结
五、余论
吴稚晖与里昂中法大学之创设
一、前言
二、海外中国大学的倡议及其回响
三、招生过程与学生来源
四、创校初期的内忧与外患
五、结语
新论民初旅欧教育运动
小引
一、发起动机
二、创办者的共同特质
三、鼓吹到法国留学的理由
结语
第二辑 上海风华与苍桑
近代上海人的消费习性与经济发展
一、引言
二、晚清奢华风气鼓励了消费
三、广告花招刺激了消费
四、娱乐休闲带动了消费
五、结语
民初上海商人的现代化经营理念——以棉业巨子穆藕初为例之讨论
一、前言
二、穆藕初的生平简历
三、穆式现代化经营理念产生的时空背景
四、穆氏的企业经营理念
五、结语
抗战初期上海对变局的肆应
一、引言
二、文宣与动员
三、民间武力对抗
四、另一种形式的“敦克尔克”
五、结语
第三辑 殖民与中法越三角关系
安邺与中国
一、引言
二、家世与教育
三、堤岸的黄昏
四、探航湄公河
五、安邺与红江
六、安邺在中国
七、北圻问题的由来
八、安邺在北圻
九、安邺对中国的认识
十、结语
十九世纪法国的殖民主张
一、引言
二、法国地理学会的影响
三、经济学家的鼓吹
四、其他护卫者的声援
五、结语
茹费理的殖民思想及其对华政策(1880–1885)
一、引言
二、茹费理的家世、教育及生平略历
三、茹费理的殖民思想
四、茹费理的对华政策
五、议会舆论的反响
六、结语
从北圻到中国:19世纪一个里昂商人的殖民观
一、引言
二、毕拉的家世及其教育
三、东方经验:从上海到横滨
四、为殖民扎根:从马赛到海防
五、经营北圻,开发南中国
六、结语
阮述《往津日记》在近代史研究上的价值
一、《往津日记》的发现、注释与出版
二、阮述的生平与使华动机
三、《往津日记》所载的旅程与重要活动
四、对沿途城市的印象
五、与王韬、伍廷芳等人的交往
六、参观洋务新政心得
七、对中法交涉的悲观看法
八、结语
抗战时期的中法关系
一、假道越南运输问题
二、中法军事合作问题
三、承认汪政权问题
四、结语
第四辑 研究回顾与展望
两岸对近代中国史研究之比较与合作之展望
一、前言
二、主观条件之比较
三、史学研究本身之比较
四、客观环境之比较
中法关系研究之回顾
一、引言
二、档案与回忆录的出版
三、专书与论文的成果
四、结语
回顾与展望:近二十年来台湾的华侨华人研究
一、前言
二、重要研究机构
三、重要成果
四、回顾与展望
孙中山与列强关系——六十年来台湾学界研究之回顾
一、前言
二、研究的奠基工作——史料搜辑
三、研究之回顾
四、结语
四分溪畔论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四分溪畔论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相对的,胡汉民论起日本谓:“地理是接近的,文字是一半相同的,风俗习惯是相去不远的。” 这是持平比较没有激情的说法。
评分《艰难的归程》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杂种”因为是条土狗所以在“乐园宠物良种场”里受到了各种耻辱。第二部分讲的是:“杂种”因为有了一身肌肉后,成为了“乐园宠物良种场”里的狗王,又因为无趣逃到了牧场。第三部分讲的是:“杂种”成为了一条优秀的牧羊犬(阿蓬),后来又在牧工赵海被泥石流压死的情况下,独自带着两百多只羊突破了狼群的一条条防线,回到了牧场。
评分傅斯年一生交游广阔,编织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学术网络,与旧派学者论战,因为史观不同而拒绝钱穆入中研院(钱穆直至73岁方才当选中研院院士),执掌史语所培养了无数人才,欧洲游学其间与陈寅恪至为相得(陈寅恪一生信件,除家人外,最 多者为傅斯年),与顾颉刚同师事胡适,从发自内心“臣于顾颉刚”到各执一词,愈走愈远,他的一生牵扯到了大部分近代著名学者。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做事的才 干,他甚至甘愿以”学霸“自居,只要”他这只胖猫在,史语所的人都会勤奋工作“,他性格有时显得暴躁,对看不过眼的事绝不容忍,他一举奠定了史语所的研究 方向,并在生命的最后两年确立了台湾大学的学术风格与规模建制,台湾大学里的傅园是他的墓地,而已经成为台湾大学象征之一的傅钟是为纪念他而特别铸造的,只敲21下,因为他曾说过,“(人的)一天只有21小时,其余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评分陈三井论文集
评分“中日两国关系兄弟之邦,唇齿相依”,中日两国同属亚洲,诚如孙中山所言,“亚细亚为吾人之一家,日本与中国则一家中之兄弟也”,“日本及中国实兄弟之国也”, “中日两国,同文同种(黄种)”,自古代以来,两国之间有着两千年以上文化交流往来的历史。
评分不错的书。陈三井,台湾省彰化县人,1937年6月生,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毕业,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历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组主任、副所长、所长。退休后,现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著有《近代外交史论集》、《现代法国问题论集》、《国民革命与台湾》、《中国国民党与台湾》、《台湾近代史事与人物》、《中山先生与法国》、《中山先生与美国》等专书二十余种暨学术论文逾百篇。
评分蒋评之曰:“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这里,蒋用的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家”的概念。
评分权力/话语的建构过程,即使从有限的资料中,也体现得很充分。
评分陈三井论文集
四分溪畔论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