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牛津通识读本:亚里士多德的世界》由日内瓦大学古代哲学教授、亚里士多德研究学者乔纳森?巴恩斯撰写,作者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与传统的看法有所不同的亚里士多德。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顾肃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牛津通识读本: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作为哲学家中的翘楚,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思想史的影响无人能及。在《牛津通识读本: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中,乔纳森·巴恩斯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及个人理解,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印象的亚里士多德。作者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还原到历史背景中,探究了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逻辑学发现、形而上学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方面的著作,以及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与诗的思想。
作者简介
乔纳森·巴恩斯,日内瓦大学古代哲学教授。著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早期希腊哲学》等,编有《亚里士多德全集:牛津英译修订版》、《剑桥亚里士多德指南》、《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怀疑主义概述》等。
精彩书评
借由凝练的笔法,乔纳森·巴恩斯展现了伟大的系统化经验主义者亚里士多德的极度渊博与浩瀚。
——《星期日时报》
目录
1 其人其著
2 一位公众人物
3 动物学研究
4 收集论据
5 哲学背景
6 学科的结构
7 逻辑学
8 知识
9 理想与成就
10 实在
11 变化
12 因
13 经验论
14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图景
15 心理学
16 证据与理论
17 目的论
18 实践哲学
19 艺术观
20 死后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年表
索引
英文原文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其人其著
亚里士多德逝于公元前322年秋,终年62岁,正是他事业的巅峰时期:作为一位学者,他的科学探索广泛、哲学思索深邃;作为一名教师,他令希腊最聪明的年轻人为之着迷,并激励着他们;作为一位公众人物,他在动荡的年代过着动荡的生活。他像一位智慧巨人,高居于其他古人之上:他之前的人,无人堪比其学识贡献;而后来者,无人敢比其成就。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性格和个性,人们知之甚少。他出身富贵人家,据说是个花花公子,手上戴着多枚戒指,留着时髦的短发。他消化系统不好,据说身材细长,像个纺锤。他是个优秀的演说家,演讲的时候观点明晰,谈话时的论述令人信服。同时,他还有一种讽刺才智。他树敌很多,他们指责他傲慢。但保存下来的亚里士多德遗嘱却表明,他是个有雅量的人。他的哲学著作是客观的、不带个人好恶的,但却表明他对友谊和自足的珍视,表明他在意识到自己在光荣传统中的地位时,对自己的成就又有一份恰当的自豪。也许他更多的是令人尊敬,而不是令人亲近。
对一个传记作家来说,这样的资料显得有些单薄;我们也不希望能像了解艾伯特?爱因斯坦和伯特兰?罗素那样多地了解亚里士多德,毕竟他生活的时代太久远了,岁月的深渊已吞噬了他生活的细节。然而,有一件事可以确信无疑:亚里士多德的一生都被一种灼热的渴望,即对知识的渴望驱动着。他的整个生涯和每一个已为人知的活动都证明了一个事实:他先于其他人关注如何促进对真理的探索,如何提高人类知识的总和。
尽管他以一种非凡的投入来追求自己的目标,可他并不认为自己拥有非凡的求知欲;因为他曾断言“所有人都有渴望认识(世界)的天性”,还声称:最恰当地说来,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是以思想来区分的,因此生命——一种完全人类的生命——就是“思想活动”。在其早期的著作《哲学训词》中,亚里士多德宣称“智慧的获得是令人愉悦的;所有的人在哲学中都会感到安适,也希望把其他事放在一边,花些时间在哲学上”。“哲学”一词从词源学上讲,指的是对智慧的热爱。在亚里士多德的书中,哲学家不是一个隐居的大学老师,从事着遥远而抽象的思考;而是寻求“人类的和神圣的一切事物的知识”的人。在他后期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道:“幸福”——人们认识自己且感觉最旺盛活跃的一种思想状态——存在于一种充满智力活动的生命中。这种生命是不是过于神圣、人类无法企及?不是的,因为“我们不能听命于那些因为我们是人而督促我们思考人类思想,因为我们是凡人而督促我们思考凡人思想的人。相反,我们应尽可能地使自己不朽,尽可能地按我们身上最精细的元素生活——虽然这类元素在体积上很小,但在能量和价值上却比其他任何元素都更伟大”。
一个人的正确目标是仿效众神,使自己不朽;因为这样做就会变成最完全意义上的人,实现最完整的自我。这种自我实现需要他具有求知欲,而这种求知欲是一个人自然而然要具备的。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秘诀也许被认为是苛刻的、适用范围狭窄的,而且,他把自己那种热切的求知欲归结于人类的共性,显然过于乐观。但他的秘诀出自于内心:他劝告我们像他自己那样度过我们的一生。
古代的一位亚里士多德传记作者写道:“他写了大量的书,由于他在每个领域都很优秀,我觉得有必要列举一下。”列举单上约有一百五十项,若按照现代的出版方式出版,也许足足有五十卷。这个列举单没有把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全部包括在内——实际上,单子上连他现在最有名的两部书《形而上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都没有提到。列举单上的作品数量庞大,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作品涉及的领域和种类,而不是其数量。他列举的标题目录包括:《论正义》、《论诗人》、《论财富》、《论灵魂》、《论快乐》、《论学科》、《论种和属》、《演绎法》、《定义法》、《政治理论讲稿》(计八本)、《修辞艺术》、《论毕达哥拉斯学派》、《论动物》(计九本)、《解剖学》(计七本)、《论植物》、《论运动》、《论天文学》、《荷马问题》(计六本)、《论磁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胜利者》、《格言录》、《论尼罗河》。作品中有探讨逻辑的,有谈论语言的,有阐释艺术的,有剖析伦理学、政治和法律的,有讨论法制史和知识史的,有谈论心理学和生理学的,有谈论包括动物学、生物学、植物学在内的自然史的,有谈论化学、天文学、力学和数学的,有探讨科学哲学的,有探讨运动、空间和时间之本质的,有探讨形而上学和知识理论的。随便选择一个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都曾辛勤耕耘过;随便说出一个人类努力探索的方面,亚里士多德都曾经论述过。
这些作品中,不足五分之一保存了下来。但幸存下来的这一小部分包含了他研究的大部分内容。尽管他生平的大部分作品遗失了,我们仍能获得他思想活动的全貌。
现存著述中的大部分当初也许并不打算供人阅读;因为当代所保存的这些专题论述似乎是由亚里士多德的讲稿组成的。这些讲稿是供自己使用而不是用于公开传播。毫无疑问,讲稿在数年的时间中经过了不断的修改。而且,尽管一些专题论述的结构由亚里士多德自己确定,其他的论述却很明显地是由后来的编辑们拼凑起来的——其中《尼各马可伦理学》就不是一个统一的著作,《形而上学》很明显地是由一组论文组成,而不是一篇连贯的专题论文。有鉴于此,当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作品的风格经常不相统一时,就不足为奇了。柏拉图的对话是精雕细刻的人工作品,语言技巧映衬着思想的微妙。而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分作品都语言简练,论点简明。其中可以见到突然的过渡、生硬的重复和晦涩的隐喻。好几段连贯的阐述与断断续续的略记夹杂在一起。语言简朴而有力。如果说论述语言看起来未加润色,部分原因乃在于亚里士多德觉得没有必要祛除这种粗糙。但这只是就部分作品而言,因为在揣摩过科学作品的恰当写作风格之后,亚里士多德喜欢简约。“在每一种教导形式中,都要略微关注语言;因为在说清事物方面我们是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的,这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也不是特别大:所有这些事物都是要展示给听众的——这也是为何没有人用这种方法教授几何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能写出很精美的文章,文笔受到古代读过他未保存下来的著作的评论家垂青——现存的一些作品写得铿锵有力,甚至华丽而富有神韵。但华丽辞藻是无用的,精美的语言结不出科学的果实来。
如果读者打开亚里士多德的书就想找到对某个哲学主题的系统论述,或想发现一本有条理的科学教科书,难免会很快打住:亚里士多德的专题论述可不是那样的。不过,阅读这些论述也不是枯燥的长途跋涉。亚里士多德有一种活力,这种活力越吸引人就越容易被了解;这些论述毫无柏拉图对话中的掩饰笔法,以一种直接而刻板的方式(或者至少显得是这样)揭示作者的思想。不难想象的是,你能在不经意中听到亚里士多德的自言自语。
最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是很难阅读的。一个好的阅读方法是:拿起一本专题论文时把它看做一组讲稿,设想自己要用它们讲课。你必须扩展和阐述其中的论点,必须使过渡显得清晰;你可能会决定把一些段落转换成脚注或留做下次讲课用。如果你有演讲才能,会发现幽默自在其中。得承认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不仅难读,还令人困惑。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结论究竟是如何由那些前提推导来的?为何这里会突然出现令人费解的术语?一个古代的批评家曾声称“他用晦涩的语言来迂回绕过难以阐述的主题,以此避免别人的反驳——就像章鱼喷射黑墨一样,使自己难以被捕获”。每个读者有时都会把亚里士多德看做章鱼。但令人懊恼的时刻没有欢欣的时刻多。亚里士多德的论述给读者提出一个特殊的挑战;一旦你接受挑战,就不会再读其他形式的论述了。
……
前言/序言
序言
顾肃
人类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起了各种各样的智慧,各个国家、地区和时代的人们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古代希腊的科学和哲学的思想成果就相当辉煌灿烂,一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其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正是古代希腊科学和哲学的集大成者,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自然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领域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可以说,不了解亚里士多德,就无法了解古代希腊人的智慧成果。今天,人们在讨论各种哲学和伦理的问题时,也会一再地引用到亚里士多德。正是因为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浩如烟海的著述提出并且总结了许多问题,他为后来西方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有西方哲学家说,整个今天的西方哲学都不过是古代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注释。此言虽然概括得有点过分,有些厚古薄今的味道,但从一个角度告诉人们,古代希腊这两位哲学大师伟大的思想贡献。
英国哲学家巴恩斯所写的这本《亚里士多德的世界》,篇幅虽然不大,却用简洁明快、凝练概括的语言,全面地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以及在科学和哲学各个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让我们读后对于亚里士多德其人其著其思想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而且,作者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与我们传统的看法有所不同的亚里士多德。
的确,亚里士多德的众多作品并不容易阅读,因为其中的大部分是其个人的讲稿,并不是精心修改成的系统阐述的著作。本书作者在此建议我们一个好的阅读方法:“拿起一本专题论文时把它看做一组讲稿,设想自己要用它们讲课。你必须扩展和阐述其中的论点,必须使过渡显得清晰;你可能会决定把一些段落转换成脚注或留做下次讲课用。”用这种身临其境的解读方法可以发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发展脉络,理解他的研究成果何以用如此这般的方式来阐述。而这样的解读和理解恰恰可以让我们从亚里士多德那里汲取灵感,为研究和解决今天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庸之道,这不仅是他所信奉的伦理原则之核心,也是他思想方法的一大特色。他在提出和阐述一种思想和原则时,通常先众采各家之长,表述几方面的看法以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许多时候,他把前人和同时代哲学家的成果加以综合,提出全面系统的理论,比如他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实在本身或实体,而这实体首先是指独立存在着的个别事物。他在实体学说的基础上探讨了事物生灭变化的原因,把它们归结为四种: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即所谓“四因说”)。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把四因归结为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指出所有事物都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但二者在事物形成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这些论述是对前人和同时代哲学家思想的总结,但又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有机的综合和统一。在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而感觉是外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强调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理性的作用,并承认有不死的理性灵魂。总之,他不是坚守一个极端,而是尽量全面地论述问题。当然,在某些方面,他带有折衷主义的倾向。这种思想方法,把亚里士多德与他的老师柏拉图区别了开来。柏拉图通常是持守一个理想化的理念模式,然后内在一致地进行论述。正因为如此,柏拉图成了西方思想中刚性哲学的代表,他是理想主义思想的典型,而亚里士多德则是所谓柔性哲学的祖师爷,是现实主义思想的大师。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奠基者,第一次把形式逻辑变成系统的科学,他的众多论述都建立在三段论的基础之上,从而也为后来西方科学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石,严格的三段论的思维训练成了此后西方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论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也是伦理学大师,他在诸多著述中反复强调理性原则,主张中庸之道,提倡过有德性和静观的生活,甚至他的幸福观也建立在理性和智慧的基础之上,认为只有追求哲学智慧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他从多个角度阐述过度和不及都会败坏人的德性,唯有适度才能造就德性。一直到今天,西方伦理学中关于德性的学说,特别是近年社群主义者关于恢复和追寻德性的论述,也以“回到亚里士多德”为主旨,由此足见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远见和深远影响。在政治领域,亚里士多德也是政治学的开山祖,他强调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从主张少数贤人的政治转向赞成立宪共和政体,即一种介于三种正常政体之间并吸收其各自优点的混合政体。他提出最好的政治社会是由中等阶级的公民组成的,而法律的统治优于个人的专横统治,这些都被西方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事实所验证,让人不断地回忆起这位大师两千多年前所提出思想之睿智和远见卓识。
本书即从各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全面地论述了作为公众人物和大科学家、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贡献。把这样一本篇幅不大的书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实属不易,因为涉及的领域相当广阔,专业术语也很多。本书的中文译者作出了认真的努力,追踪亚里士多德所涉及的众多学科领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整个中译本表达准确,文句通顺,对于广大读者包括高校师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思想,大有益处。特此予以推荐。
2010年1月于南京
牛津通识读本: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评分
☆☆☆☆☆
这套出自于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丛书,原名“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意为“非常简略的介绍”,近年被引入国内,花开两朵,一朵是译林的“牛津通识读本”,标榜的是“通识”,另一朵是外研社的“斑斓阅读”书系,标榜的是“百科”,最终都殊途同归,旨在为普通读者打开阅读视野。两套丛书所选书目,涉及哲学、思想、宗教、文学、艺术、伦理学、考古学、心理学、天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或为理论流派的阐述,或为思想和知识的梳理。从已出的书目来看,选题除横向的旁及广搜外,也有着纵向的贯古通今的特色,尤其注重介绍构成西方文明和智慧的思想和大家,这体现在从《解读柏拉图》、《众说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世界》,到《康德》、《笛卡尔》、《马基雅维利》、《休谟》、《牛顿新传》、《托克维尔》《叔本华》、《尼采》,再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哈贝马斯》、《海德格尔》、《福柯》、《罗兰·巴特》等一系列篇目中,按照这个顺序一路读下来,对西方文化的脉络基本上大体可以有个了解。当然,除了这些庄重的思想和文化题材,也有体现出“常识”特色的一些活泼的选目,其中囊括了现当代文化现象和社会议题的题材,体现在《国际移民》、《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大众经济学》、《生活中的心理学》等议题中,也体现于以“广告”、“电影”、“性”、“资本主义”、“新闻”、“民族主义”、“进化”、“时装”、“隐私”、“地球”、“领导力”等为书名的常识新解类书目中。
评分
☆☆☆☆☆
收了大半年满两百减一百get!
评分
☆☆☆☆☆
一直在京东购物,正品有保障,送货速度快,送货师傅态度也很好,会一直支持京东。
评分
☆☆☆☆☆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就像是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
评分
☆☆☆☆☆
一下买了这个系列的25本,慢慢看吧,基本囊括了经济政治哲学社会学什么的。要是能看完会长很多知识。怎么老觉得时间不够用呢?头疼啊。
评分
☆☆☆☆☆
1805年,这一年伟大的皇帝波拿马赢得三皇会战,达到了他军事的颠峰。也在这一年,亚历克西.de.托克维尔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名字里带de的法国人的作品,比起巴尔扎克大仲马卢梭之类的草根,通常有一股与身具来的优雅和庄重气象。 1831年,年仅25岁的的托克维尔随友人远涉重洋到达美国,呆了九个月。此时的美国,刚度过开国元勋们主导的神话时代,安德鲁总统当政,奇迹般的阿拉莫战役还没打响,拥有马刺火箭的德州即将从墨西哥归宿到美国。还要过二十年,那个山羊胡子的林肯才会出现并暴发南北战争。需要再等上一百年,美国才会通过两次大战成为世界霸主。那时候的欧洲,维也纳会议形成了短暂的稳定,但每个人都知道山雨欲来阴云密布。英国正步入维多利亚黄金时代,东方的俄罗斯帝国正疯狂的扩张。 九个月的时间里,托克维尔通过细致的考察,睿智的分析,他看到了这个新生民族的活力,他看到了民主自由理念在一片富饶土地上由一群基督徒徒践行产生的伟大成果。回国后用了三年,他写出《论美国的民主》上部,又过了五年,他写出下部。
评分
☆☆☆☆☆
很好的书,推荐购买全套
评分
☆☆☆☆☆
不错!不错!书到的很快,只是包装换了,换成胶皮纸袋。书还是那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