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從小說、戲麯、麯藝、影視作品中選取北京話詞語作為詞條,並以北京話實際讀音注音,簡要釋義,配以切閤恰當的例句。《北京話詞典》有利於對漢語、特彆是對普通話的研究;可以使我們瞭解普通話中一些詞的來曆;也有利於讀者閱讀和理解京味兒作品;同時有助於讀者瞭解和認識社會,一些時代特有詞語的解釋,可以幫助讀者瞭解當時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
凡例
詞目首字音節索引
詞目首字筆畫索引
多音字筆畫索引
正文
引例略稱與全稱對照
《北京話詞語》後記
《北京話詞語》(增訂本)後記
後記
【錛嘚兒木】bēn dēr mù又作“奔得兒木”。啄木鳥。〔例〕在那個村兒裏住著一傢大財主, 老當傢的姓……“錛”,叫“錛嘚兒木”!怎麼這麼個姓名呀!乾脆,我不敢直說,隻好挑個鳥兒名兒。我說齣他真名實姓來,我惹不起人傢呀。(全三86)∣黃色的頭發,藍色的眼珠,描綠色的眉毛,擦紫紅色的嘴唇,五光十色跟奔得木(啄木鳥)似的。(季19)
【掰不開鑷子】bāi bu kāi nièzi弄不明白,不知如何處置。〔例〕趙爺,您這麼個精明人,怎麼也掰不開鑷子呢?(本83.1.19)∣“壇子”的買賣也不順把,他那兒還掰不開鑷子呢。(根727)∣大江腦子正拌著蒜呢,一聽這個,又掰不開鑷子瞭,掰著手指頭算瞭半天,一仰腦袋:“當然不一樣瞭,六個人吃跟三個人吃,能一樣嗎?”(畫93)∣姐姐,我知道你一定是要對我講這件事來的!不過,你又猶豫,自己跟自己叫勁,掰不開鑷子!(無235)
【全須全尾兒】quánxū quányǐr原義是說蛐蛐兒、蟈蟈的須、尾等齊全,引申為人沒病沒災兒,身體不受損傷,精神不受摺磨。〔例〕那蟈蟈一著風啊,就爬齣來啦:真是嶄青碧綠,全須全尾兒,連個抱爪都不短。(寶496)∣一個小孩能全須全尾的活到三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自己努力嚮善,有時候外來的勢力會弄瞎他一隻眼,或摔成羅鍋兒,或甚至於使他忽然的一命嗚呼。(文二413)∣好朋友管好朋友的事,要管我的事的人,得是全須全尾兒的,要是缺胳膊短腿走道架雙拐的可管不瞭。(全四137)
【顛兒】diānr又作“兒”“兒”。本義是跳著腳跑。走開,離開。〔例〕“嘿!昨兒我你去啦。”“啊!我來啦?”“我一,你顛兒啦。”(寶131)∣天亮瞭,隻見寶玉遍體純素,從角門齣來,一語不發,跨上馬,一彎腰,順著街就下去瞭。(紅480)∣準是你沒深沒淺說瞭怪話兒,纔氣得你婆婆夾起包袱往外兒。(北25)∣你喂飽瞭可不成,喂飽瞭它就顛兒瞭,上樹瞭。(究205)
……
漢語所包含的語言種類問題,在語言學界頗有爭議,但在國內學術界沒有爭議。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漢語隻包括漢語一種語言;另一種國外的觀點認為漢語包括閩語、粵語、客語、吳語、贛語、湘語、侗語等語言,為一個漢語語族而非同一種語言。中國國內的學者多數支持前者,將閩語、粵語、客語、吳語、贛語、湘語等列為漢語方言,例如趙元任認為標準語(普通話)是方言,閩語、粵語等也是方言。而中國以外尤其西方多數學者從語言學的角度支持後者,則認為漢語不是一種單一的語言,而是一簇相互關聯的有親屬關係的不同語言。然而實際上,習慣上所稱的“漢語方言”相互之間或與標準漢語之間無法互通,語言距離往往比歐洲同一語係之下的各種語言之間還要遠。例如一個隻會西班牙語的人可能可以使用西班牙語和另一位隻會葡萄牙語的人達成溝通(書寫不能溝通),但一個隻會粵語的人和一位隻會閩語的人對談時,是完全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的(書寫勉強溝通)。
評分挺不錯的一本書,很喜歡
評分【拿糖】nátáng能做、該做而不肯或不好好做,故意刁難。〔例〕以前,僕人“拿糖”,滿可以暫時不用;沒人做飯,就外邊去吃,誰也不用拿捏誰。∣唱戲的高在藝,不在衣,起個藝名就要唱好戲,先不許講穿戴。往後你的藝名還要上戲報,上說明書,上報紙呐。可不許有瞭名就長架子“拿糖”(意即自命不凡),忘瞭根本啊……。
評分沒事的時候看看,很好的書
評分期盼已久的詞典!內容很全麵。
評分自認為挺全的,還有文學作品齣處,沒事的時候翻看一下,挺有意思的,現在有些已經很少能聽到瞭,懷念鬍同時代
評分還行就是剛剛到手就掉頁瞭!
評分質量很不錯,還會購買的,
評分沒事的時候看看,很好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