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書看上很久瞭,終於買下,雖然摺扣力度不高,看瞭評價知道有更低的,但還是買瞭……整整一大箱,不過,書是買多少都不會嫌多的東西
評分推翻瞭陳寅恪的很多隋唐史觀點:1.用地域分析法劃分唐代的不同政治集團缺乏充分依據,很多時候不同集團隻是按利益劃分。2.說唐中葉以後河北地區已經鬍華也較武斷,呂思勉其實早就反駁過陳瞭。覺得Petterson執筆的那章最精彩,但由於參考資料被砍掉(社科院版劍橋中國史似乎隻有這一本沒有附參考資料),查不到他的其他專著。
評分描述瞭1949—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努力解決中國當代問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摺。其一編主要記錄瞭新政權以蘇聯發展模式運用於中國的嘗試,第二編概括瞭其後期間中國@為更快更好地解決中國問題而尋求本國發展模式的努力。
評分剛買到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1994年版的劍橋中華民國史(以下稱京版),另外網上下有上海人民齣版社1991年版的(以下稱滬版)。兩相對比,發現一些問題。這個後續對比以後還會繼續貼上來。
評分在張士德死後,他的將軍們除一兩人以外,都變得不那麼有衝勁兒瞭,軍隊中的紀律和元軍一樣也鬆弛瞭。據當時傳說,張士誠的將帥們奉命上戰場時都會裝病,然後要求財物賞賜,纔接受打仗的命令。不論什麼時候戰事一不順手,他們就會放棄陣地,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不會因打瞭敗仗而受到懲處。張士誠的政府在開始時很嚴厲和依法辦事,後來懈怠下來瞭。行政事務由他的幼弟張士信和女婿潘元紹掌管,他們兩人的不負責任、貪婪和弄虛作假的作風毀掉瞭軍隊的士氣和政府的法紀。
評分早就心儀這套書瞭,原因很簡單,想換一個角度瞭解曆史,雖然這套書的部分內容肯定是修訂過的,但是,任然是比較客觀的,其次,其對曆史的描述更符閤人的邏輯,而並非通過朝代的更迭,時間的流逝講述。總之,非常好,十一本,整整一大箱,夠看很長一段時間瞭
評分他們雖然糾集瞭一些文人、藝術傢和音樂傢,慷慨地庇護他們,但未能贏得更嚴肅一些的士大夫的尊敬,這些人基本上不願為張士誠的政權服務。他沒有真能效命以幫助他變成中國皇帝的顧問集團,也沒有由密謀者和計劃者組成的核心內閣來推動他的政府機器。而最重要的是,張士誠自己沒有瞭進取心。他從一個熱情的、活躍的、火氣很衝的年輕人變成瞭一個40歲就悠閑自在地尋歡作樂的人,希望彆人替他維持日常政務。他可能比他的某些政敵——包括自我毀滅的元政權在內——更有可能等待時機,而這種耐心可能會使他把帝位逐鹿到手。可是,他的主要對手不允許他那樣奢侈無度。硃元璋是一個著瞭迷的至善至美的追求者,一個
評分吾消費京東商城數年,深知各産品琳琅滿目。然,唯此寶物與眾皆不同,為齣淤泥之清蓮。使吾為之動容,心馳神往,以至茶飯不思,寢食難安,輾轉反側無法忘懷。於是乎緊衣縮食,湊齊銀兩,傾吾之所有而
評分這部《劍橋中國秦漢史》,原為費正清、崔瑞德共任全書主編的《劍橋中國史》的第1捲,於1986年在劍橋大學齣版社齣版。《劍橋中國史》不是按捲次先後印行的,在這捲之前,第10、11和3捲業已先後問世,並且已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譯室翻譯齣來,以《劍橋中國晚清史》、《劍橋中國隋唐史》為題齣版瞭。現在曆史所的朋友們又譯成《劍橋中國秦漢史》,要我在書端寫幾句話,我既感欣幸,又頗為惶恐。我在秦漢史方麵學力有限,本沒有著筆的資格,但承魯惟一先生盛意,在本捲齣書後即行寄贈,得以成為國內很早讀者之一。細繹全捲,曾將一些感想寫作書評,發錶在《史學情報》上,其中即呼籲趕快把這捲書翻譯齣來。現在經過曆史所各位努力,這個願望實現瞭,寫一篇小序確實是我的義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