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替人家下单的。不知道质量如何。。
评分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治病”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过程,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评分不错,不错
评分第四章现代城市中的“生”与“死”。传统社会中民间有一系列的空间仪式来安排一个人的一生,吉祥姥姥和阴阳先生则是最典型的生死仪式的执行者,通过洗三、出殃等仪式,重新安排了活人社会中的秩序。但是在现代医疗体系、警察制度与区域重合等多重因素下,经过专业训练的助产士接替了收生姥姥,调查员接替了阴阳先生,政治权力对社会成员的生命监控取代了传统社会的原有秩序,并且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但是本章中用了很大篇幅来论述收生姥姥和阴阳先生原来所负有的技术职能的取缔,而并未论及其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文化与社会职能,因而使得前面对收生姥姥与阴阳先生传统角色的精彩描写有虚晃一招之嫌。
评分假定各个文明特别是主要的大文明之间,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共同的本质意义上的自然知识形态,各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方式,并形成各自特有的自然知识形态。要是写起通史来,前者可以称为“百川纳海”型,后者则可以称为“百花争妍”型。科学史将主要是西方的历史。这是西方大多数科学史家采用的定义,因此他们编写的科学史基本上是西方科学史。只是由于对西方科学文明的产生和传承有过贡献,少数非西方的文明也可以纳入其中,比如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可能对希腊科学的产生有过贡献,阿拉伯人在公元8-11世纪在希腊科学的传承方面有过贡献,所以通常也被提及。过去我们多认为这是“西方中心论”的偏见在作怪,其实主要是科学的定义在“作怪”。再说大多数科学史家采纳这个定义也是有道理的,毕竟,科学首先是作为“西学”而成为“显学”的。
评分在我看来,杨念群先生十年磨一剑,正是在夹缝中做文章,说是夹缝,并不意味着选题的琐碎,而恰是常规研究思路有意无意忽略的重要空间,是穿越狭小山洞之后的豁然开朗。正因为是另辟蹊径,这本书选取的研究资料就不囿于正史文献,而是充分调动了各种民间传说、口述故事、地方档案、私人信件等,对边缘性的资源的充分运用使得这样一本史学著作有了人类学、社会学的面目,宏大空间政治演变的叙说因而生动可感,历史不再是刻板面孔的风云际会,更给了活生生的人以言语空间,毕竟这个课题关于医、关于病、关于身体,其中有呼吸相闻的酸楚、苦痛、兴奋和纠缠。
评分第二章是对陌生空间的恐惧与接纳。人们的恐惧来源于对陌生的密闭空间与西医的独特诊疗过程的不了解,同时谣言的渲染与官民的合谋更加重了这种恐惧。而人们对医院的接纳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主要是西医进行了部分的本土化,包括将手术公开透明以破除采生折割的谣言、营造病房的家庭氛围以留住病人,另外以狂癫病作为主要医治对象的精神病院(广东的惠爱医院)则因为收容精神病人为地方治安解决了难题,从而成为了地方政府治理的有利机构而获得了政府的合法性支持。
评分走方法论意义,资料很丰富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